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黑果枸杞果醋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海魁  刘雅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6126-16127
[目的]探讨黑果枸杞果醋发酵X-艺参数:[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别对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工艺进行研究,确定了最优发酵条件。[结果]酒精发酵最佳工艺组合为:糖含量15%,酵母接种量0.1%,发酵温度30℃;醋酸发酵最佳工艺组合为:初始酒度10%,发酵温度30饕,摇床转速150r/min。[结论]该条件下制得的黑果枸杞果醋风味纯正,具有水果香味,是一种价值较高的营养保健型果醋.  相似文献   

2.
以甜高梁秸秆为原料,采用简易的固态发酵法提取粗乙醇,酵母菌接种量为0.2%、糖化酶0.1%、纤维素酶0.8%、发酵时间为120h。发酵过程中定期测还原糖含量和酒精含量。结果显示,发酵48h酒精含量达到最高值,还原糖含量开始平缓地降低,达到114h还原糖含量降到0.12%,发酵到120h时开始蒸酒,得到8.33g/100g61%粗乙醇。  相似文献   

3.
复合乳酸菌发酵过程中枸杞果汁品质及抗氧化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乳酸菌发酵湖北杂交枸杞果汁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等方法,探究植物乳杆菌与发酵乳杆菌复合发酵枸杞果汁过程中营养成分、挥发性物质和抗氧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2种乳酸菌在枸杞果汁中生长良好;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利用蔗糖、葡萄糖、果糖作为碳源产酸,pH显著降低,其中乳酸、乙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均显著提高,而草酸、苹果酸和柠檬酸显著下降;枸杞果汁中酚类物质的组成及含量也发生明显变化,原儿茶酸在未发酵枸杞果汁中未检出,经发酵后含量增至40.55 μg/mL,儿茶素、对羟基苯甲酸、3-羟基肉桂酸、杨梅素含量分别增加了13.44%、42.40%、170.73%和12.30%;乳酸菌发酵改变了枸杞果汁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其中,醇类、酸类、烯烃类物质含量增加,而醛类、酮类等含量减少,且新产生了乙醇、1-己醇、芳樟醇等挥发性成分;枸杞果汁经复合乳酸菌发酵后抗氧化性显著提高,DPPH自由基清除率、总还原力和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分别提高了21.42%、14.18%、51.75%,这些变化与果汁发酵液中原儿茶酸、儿茶素、杨梅素、3-羟基肉桂酸含量的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紫云英混合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添加不同水平(5%,10%)的稻草、米糠和麸皮对青贮紫云英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管是紫云英单一青贮还是添加稻草、米糠或与麸皮混合青贮,它们均属于典型的乳酸发酵,其pH〈4.0,乳酸含量均大于2.2%(鲜重),添加10%麸皮者其乳酸含量达2.91%。在各处理中,未测出含有丁酸者,紫云英单一青贮时其氨态氮占总氮含量的12.59%,比添加稻草组(5%,10%)低而比添加麸皮组(5%,10%)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植物乳杆菌发酵桑葚枸杞果酱的工艺.[方法]以桑葚和枸杞为发酵原料,以桑葚和枸杞的复合比、白砂糖添加量、乳酸菌接种量、发酵时间为4个考察因素,进行3水平正交试验,根据制得的桑葚枸杞果酱的感官评分,得出桑葚枸杞发酵果酱的最佳工艺.[结果]试验优化出桑葚枸杞发酵果酱的最佳工艺为:桑葚和枸杞复合比为0.6、白砂糖的添加量为40%、乳酸菌的接种量为6%、发酵时间为20h.该工艺条件下发酵果酱酱体细腻、黏稠有紫红色光泽,有新鲜桑葚和枸杞特有的气味和芳香,酸甜适中,稳定性良好.[结论]研究可为桑葚和枸杞的深加工提供一定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自制移动发酵白玉菇菌糠及其发酵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了自制发酵袋移动发酵白玉菇菌糠,并对其发酵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只添加乳酸菌剂发酵白玉菇菌糠,乳酸菌利用无氮浸出物转化乳酸,pH下降,在发酵第10 d时,发酵效果达到最佳,乳酸菌达到5.12×107个/ml,乳酸含量0.48%,出现了浓厚的酸香味,发酵物料湿润、无霉变、无结块,适合饲喂畜禽.发酵10 d后,产生杂酸、霉变,乳酸菌大量死亡,发酵物料颜色变黑、结块,不再适合饲喂,发酵过程中pH值一直降低,到4.0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添加不同水平(5%,10%)的稻草、米糠和麸皮对青贮紫云英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管是紫云英单一青贮还是添加稻草、米糠或与麸皮混合青贮,它们均属于典型的乳酸发酵,其pH<4.0,乳酸含量均大于2.2%(鲜重),添加10%麸皮者其乳酸含量达2.91%。在各处理中,未测出含有丁酸者。紫云英单一青贮时其氨态氮占总氮含量的12.59%,比添加稻草组(5%,10%)低而比添加麸皮组(5%,10%)高,其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与添加米糠组之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和控制初始发酵条件,比较产物L-乳酸、D-乳酸组成变化,得出提高L-乳酸光学纯度的米根霉发酵生产条件:在pH6.0、温度34℃、初始葡萄糖浓度100g/L、NH。NO3 2g/L、添加1.5g/L L-乳酸的适合条件下,米根霉HZS6能够发酵生产光学纯度99%以上的L-乳酸,其转化率达到80%,终浓度为81.3g/L。  相似文献   

9.
乳酸发酵豆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整粒大豆沸水处理脱除豆腥工艺可生产出高蛋白、无豆腥味的豆奶.生产酸豆奶必须有专用菌种。在本试验中,赖氏乳酸菌是所选用菌株中较理想豆奶发酵菌,其发酵条件为;蔗糖添加量4%,接种量4%,32℃恒温培养12小时,产品PH值为43,乳酸含量0.43%。  相似文献   

10.
蒋军  吴天祥  李运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144-10146
[目的]为生产优质清酒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优质粳米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耐酸性清酒酵母A的发酵规律。[结果]水料比为1—2时,清酒酒精度较高。水料比为0.5时,发酵醪的糖浓度和渗透压较高。水料比为3时,发酵醪的淀粉浓度降低,清酒酒精度低。酒母量为20%时,利于清酒双边发酵,清酒的可溶物含量约为11%。米曲量为30%~50%时,清酒色度低,苦涩味轻。乳酸添加量为8‰~12‰时,发酵结束后米曲中糖化酶的活力约为290mg/(g·h)。乳酸量超过12‰时,酶活力下降比较快,清酒有异杂味感。15℃下发酵21d的清酒酒精度达17.1%(V/V),淀粉利用率为88.1%。[结论]利用耐酸性清酒酵母发酵生产清酒,简化了生产工艺,缩短了发酵时间,提高了原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莫海珍  张浩  黄山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785-3786
研究了乳酸发酵仙人掌果冻的工艺条件。仙人掌热烫取汁后,与还原乳按3∶2混合,乳酸菌接种量为2%,制成发酵仙人掌乳。然后将发酵乳与海藻酸钠、磷酸钙、柠檬酸等制成仙人掌果冻。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配方为:发酵乳20%,海藻酸钠2.0%,磷酸钙3.0%,柠檬酸0.5%。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低盐固态发酵酿造酱油风味较差的问题,通过后期添加优选的嗜盐乳酸菌和耐盐酵母,进行有机酸发酵和醇酯发酵.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酱油多菌种混合阶梯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蛋白质水解完成后,浇淋盐水降温,接入1%的乳酸活化种子液,在35℃下有机酸发酵7d;有机酸发酵完毕,浇淋盐水降温,添加0.5%的鲁氏酵母种子液,15 d后按1∶1的比例加入蒙奇球拟酵母种子液,醇酯发酵35 d.在此工艺条件下酿造的酱油,无论是感官指标还是理化指标都比未添加乳酸菌、酵母菌以及仅添加乳酸菌或酵母菌发酵的酱油好,其乳酸和总酯的含量明显提高,甚至可与日本特选酱油相媲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红枣乳酸发酵饮料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红枣乳酸发酵饮料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测定红枣乳酸发酵饮料不同发酵阶段体外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Fe3+还原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并与枣酒、原枣汁、枣酪饮料及酸枣汁饮料的抗氧化性进行比较。【结果】在所选定的5种枣饮料中,红枣乳酸发酵饮料的抗氧化能力最高,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Fe3+还原能力的Vc抗氧化当量(VCEAC)依次为(223.8±2.4)mg/L、(1 126.64±40.00)mg/L、(1 007.2±40.0)mg/L,总抗氧化能力TAOC值为(56.98±0.41);其次是枣酒,其4种抗氧化能力的VCEAC依次为(158.6±1.7)mg/L、(920.44±8.27)mg/L、(592.5±10.2)mg/L、(48.44±1.05);酸枣汁饮料的抗氧化能力最低,其4种抗氧化能力的VCEAC依次为(81.9±0.7)mg/L、(30.67±1.07)mg/L、(156.2±10.5)mg/L、(23.45±0.30)。红枣乳酸发酵饮料的抗氧化活性与多酚类物质含量有显著相关性(P0.05)。在乳酸发酵初期(0~12h),红枣乳酸发酵饮料的抗氧化能力显著增强(P0.05),发酵12~72h时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e3+还原能力无显著变化(P0.05);发酵12~48h其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无显著变化,发酵48~72h时其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增强。【结论】红枣乳酸发酵饮料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具有乳酸发酵特有的香味,口感柔和,是值得开发的一种枣饮料产品。  相似文献   

14.
用市售酸奶在加有海带汁的分离培养基上分离筛选到13株乳酸菌株,并进行生理生化验证实验,经海带汁牛乳驯化培养发酵试验,确定两株产乳酸较高的LD5和SEO为本研究试验菌,通过正交设计和感官评定最后得到15%的海带汁、6.5%糖、10%奶粉发酵配方的优良无腥味海藻凝固奶。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米经过糖化与前发酵,与枸杞胺一定比例混合后,进一步进行后发酵、成熟、经均质、调配、杀菌,制成营养丰富,风味浓郁,适合当今饮食潮流的复合饮品。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大米经过糖化与前发酵,与枸杞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进一步进行后发酵、成熟、经均质、调配、杀菌,制成营养丰富,风味浓郁,适合当今饮食潮流的复合饮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米根霉Rh0295发酵生产L-乳酸的最适发酵碳源、氮源和磷源分别为大米淀粉、(NH4)2SO4及KH2PO4。采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了3者对L-乳酸发酵的影响。其顺序为大米淀粉〉(NH4)2SO4〉KH2PO4,优化了它们自可最佳用量分别为:大米淀粉10%、(NH4)2SO40.15%、KH2PO40.015%。  相似文献   

18.
王宇飞  冯冲  王少鹏  张品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375-13377
[目的]制备新型植物蛋白发酵饮料。[方法]以小麦胚芽和芝麻为主要原料,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茵为菌种制备植物蛋白发酵饮料,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乳化稳定剂的最佳纽舍和最佳发酵工艺参数。[结果】小麦胚芽乳和芝麻乳的最佳调配比例为1:2(V/V)。白砂糖的最佳用量为5%;乳化稳定剂的最佳配比为:黄原胶0.15%,羧甲基纤维素钠0.09%,单甘酯0.15%,蔗糖酯0.10%;最适发酵条件为:接种量7%,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12h。此条件下生产的产品为白色或微黄色均匀液体,具有芝麻与麦胚的特有香气和滋味。同时兼具乳酸发酵植物蛋白饮料应有的芳香,口感细腻、酸甜适口、组织均一无分层。[结论]该研究确定了小麦胚芽和芝麻蛋白发酵饮料的最佳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9.
乳酸发酵型莜麦饮料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健  刘媛  兰凤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906-2907,2999
[目的]制备一种乳酸发酵型莜麦饮料。[方法]以糖化后的莜麦汁为原料、乳酸菌为发酵菌种,探讨菌种驯化、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乳酸发酵型莜麦饮料品质的影响。[结果]乳酸发酵型莜麦饮料的制备工艺为以糖化后的莜麦汁为原料,采用驯化后的乳酸菌为发酵菌种,接种量4%,在42℃下发酵6 h。[结论]该研究为莜麦食品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板栗乳酸发酵饮料加工的发酵工艺参数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以及发酵基质配比对板栗乳酸发酵饮料的质量有影响.板栗乳酸发酵数学模型为y=79.557-3.846x3 2.205 x12 2.807x22 0.097 x32-0.315x1x3-0.396x2x3,优化发酵条件为板栗水解液∶牛奶比为1∶1,发酵温度为45℃,发酵时间4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