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献改优63是杂交稻中的一个强优势组合。我市1988年试种51.4亩,平均单产607.5公斤,比邻近田块的汕优63增产48.5公斤,增产幅度为8.7%。1989年示范2162亩,平均单产达629.5公斤,比汕优63亩增53.5公斤,增产幅度为9.3%。同时出现了一批高额丰产方,单产在650公斤以上的百亩方有7个。兴化市钓鱼乡丰产方面积101.5亩,单产达780公斤。现将高产栽培策略和综合配套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新香优80是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培育的不育系新香A,与该所选育的恢复系80配制而成的三系杂交早稻迟熟优质组合。该组合高产稳产.米质优,抗性好,1997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县1998年早季引进。参加我县早杂区试,平均亩产495.5公斤,居参试9个组合的第二位,比对照威优77亩增16公斤,增产3,33%;比对照汕优016亩增19.4公斤,增产4.07%,均未达显水准;但比参试的威优89增产显,比威优016增产极显,是个具发展潜力的新组合。  相似文献   

3.
雁北春麦区改种冬小麦是小麦种植史上由春麦变冬麦的一场革命。1997年朔州市农业局承担农业部提出”冬麦北移”战略的引种、试种项目,1998~2000年连续3年试验、示范获得成功,产量品质均不错。1998年平均单产403.5公斤;1999年大灾之年,100亩冬麦套种田平均单产255公斤,比春麦平均单产125公斤亩增l30公斤,增产104%;2000年种植1030亩,平均单产404公斤,千  相似文献   

4.
绵新油68系四川省绵阳市新字生物科学研究所选育,2010年冬引进我乡试种,栽培方式为整畦穴播,种植面积4.5亩,平均亩产157.8公斤.比油研9号亩增11.4公斤.增幅7.8%。2011年冬,种植面积103亩,栽培方式仍为整畦穴播,平均亩产155,7公斤.比油研9号亩增10.6公斤,增幅7.3%,增产效果显著。现将双低油莱新品种绵新油68的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常优l号”系江苏省常熟市农科所育成的杂交粳稻新品种。2002年姜堰市引进试种3.7亩,平均单产692.5k,比对照“武育粳3号”和“武运粳7号”分别增产9.97%和1.82%。2003年扩大种植120亩,平均单产仍达589.4k,较相同栽培条件下的“武育粳3号”增80k以上。  相似文献   

6.
杂交中粳六优1号由江苏省农科院以六千辛A与77302—1配制而成。1985年引进我县试种,表现熟期适中,产量较高。当年试种7.7亩,平均单产为571.5公斤。1986年扩大示范种植4100多亩,平均单产达563.4公斤,比大面积种植的盐粳2号增产9.9%,其中连片种植的28.7亩丰产方,平均单产为594.5公斤。1987年在种源紧缺的情况下,我县种植面积仍达2793亩,单产为542公斤,比盐粳2号增产7.6%。三年种植情况表明,六优1号能在较大面积上产量稳定在550公斤左右,因而深得广大农户欢迎。根据三年来六优1号的考察资料,六优1号亩产550公斤的  相似文献   

7.
优新品种     
优质、超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蜀杂6号(示范代号:瑞油619)川审油29号一、突出优点 1.高产穗产 2003-2005年度参加四川省联试产量184.86公斤/亩,9个试点全部增产,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 16.35%,达极显著水平。2004-2005年在中江,邛崃、三台、眉山,南充等地高产试验平均亩产256.7公斤,最高亩产高达301.7公斤。2.品质优、含油量高含油率高这42.66%。3.抗病(逆)性强抗病性与对照油研7号相当。抗倒性较强。抗寒性强。  相似文献   

8.
<正> 莱州953是莱州市农科所于1980年经复合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杂交组合为(早5×掖选1号)F_3×7832110—1。该品种高产、优质、抗病、抗倒,适应性强,株型叶姿特优。1988~1989年度在莱州市试验,平均亩产430公斤,比烟农15增产3l%,居10个品种之首;同年在烟台市品种联合试验中,9个县(市)试点平均亩产464公斤,比烟农15亩增60.75公斤,增产14.9%,居10个品种之冠。1988~1990年烟台市两年区试,仍居首位,平均亩产459.58公斤,比烟农15亩增46.5公斤,增产11.3%。  相似文献   

9.
汕优63     
汕优S3(珍汕97A×明恢63)是一个杂交籼稻新组合,由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选育。1983年在全省杂交籼稻新组合联合鉴定试验中,产量名列前矛。我市小区试种表现突出。1984年在全市40多个乡试种,测产面积536亩,平均单产1135斤,高产田块单产1362斤。一般比汕优3号增产2~3%,比汕优6号增产7~10%。该组合亩产11OO斤左右的穗粒结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早稻生产上当家品种不高产,高产品种不优良,品种多、杂、乱,劣现象十分严重。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从1987年开始,我们从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梁研究所引入泸红早1号品种进行试种,当年共种植6.84亩,平均亩产1082.3斤,其中凤江陈绍良2.14亩,平均亩产达1146斤。1988年扩大到2792亩,平均亩产858斤,比青秆黄增产194斤,增29.2%,其中连片种植的吴家库村示范片l04.16亩,平均亩产941.6斤;平等陈家宅村陈进标种植2.35亩,平均亩产高达1106斤。  相似文献   

11.
长乐市古槐镇经过3年试验、示范、推广,双杂连作面积达8000亩,平均亩产1060.9公斤,比常规优质良种双季连作亩增150.6公斤,增产14.7%,3年来累计推广1.6万亩,总增稻谷24096万公斤。推广双季杂交水稻连作高产栽培模式,是今后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具有广阔的前景。其高产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12.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7014 品种来源:协青早A&#215;苏恢728 产量表现:2004年江苏省区试平均单产625.1kg,比汕优63增产11.3%,达极显著水平,列小组第一位;2005年江苏省区试平均单产542.41kg,较对照汕优63增产14.7%,并列小组第一位;2005年江苏省杂籼生产试验,平均单产494.63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20.53%,列小组第二位。2005年全国区试平均单产569.62kg,比汕优63(CK1)增产6.45%,达极显著水平,比Ⅱ优838(CK2)增产5.33%,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单产565.39kg,比Ⅱ优838(CK)增产2.87%,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区试平均单产567.51kg,比Ⅱ优838(CK)增产4.09%。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42.48kg,比Ⅱ优838(CK)增产1.96%。  相似文献   

13.
精活牌生态有机肥在玉米上应用有一定效果,从各处理物候期调查看出:在拔节期、抽雄期、吐丝期、成熟期,处理1比处理2、3早1~2天。从对玉米产量分析看出:精活生物有机肥料亩施35公斤较对照亩增产31.9~32.2公斤,增产5.2-5.8%;精活生物有机肥料亩施20公斤较对照亩增产32.7-33.5公斤,增产5.3-6.1%.  相似文献   

14.
“金优463”是用早籼优质恢复系T0463作父本、金23A作母本杂交选育出来的早稻新组合。该组合2000年参加广西桂林早杂区试,平均每667平方米产量(单产)516千克,比对照威优402增产7.2%:2001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参加江西省早稻区试.平均单产476千克。比对照优Ⅰ402增产2.6%,居参试组合首位;2003年参加江西省早稻区试。又排名第1位;2003年在我县进行了试验示范栽培。田间表现十分出色,品比试验单产494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单产增加37千克,增产8%。表现出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米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高产早稻新组合荣优9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优9号系江西现代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不育系荣丰A与江西现代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选育的恢复系R9配组而成的三系早稻迟熟组合。2006年参加江西省区试预试,平均单产7862.4kg/hm^2,比CK金优402增产10.07%;2007年区试,平均单产7145.4kg/hm^2,比CK金优402增产3.36%;2008年续试,平均单产7222.2kg/hm^2,比CK增产0.14%。2008年12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扬两优6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以广占63—4S/扬稻6号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组合。2004年引进,在我镇黄村、黎前、巨口等村进行试种,经测产,平均亩产600公斤,比对照两优培九增产11.2%。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农户邹德洪于2005年种植2亩,平均亩产700公斤。通过两年的试种,该组合表现产量高、米质优、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等特性,深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7.
2004年,笔者在华蓥市双阿镇廨院村7社采用低密度强化栽培水稻7.5亩(1亩=1/15公顷,下同)。平均单产604公斤/亩,比常规栽培增产20%以上。该技术具有早栽早发,酐壮穗大,群体结构合理.单株生产力强,总体增产的优点。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8.
涵江区是我省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县区之一,连续3年进行了水稻机插秧推广试验取得成功,累计推广面积近700亩,并与传统人工育插秧及抛秧进行产量比较,机插早稻(杂优)平均单产507公斤/亩,比传统人工育插秧增产15—20公斤/亩,比抛秧增产30—40公斤/亩。  相似文献   

19.
标杂抗虫棉     
标杂棉是著名棉花育种专家赵敬霞、王忠义历经 20年用自育的棉花标记自交系 Y2- 2与抗虫棉杂交配制选育而成。标杂棉为大株型、鸡爪叶,株高 1.5米左右,叶枝发达,株型呈扇形,通风透光性能好,生育期 125天左右。生育进程较快,表现大棵而早发,结铃快而集中 (10天左右可结 30- 40个棉铃 ),高产而不晚熟,既可麦棉套种,也可大麦、小麦、油菜茬后移栽,霜前花率 95%。该品种结铃性特强,平均单株成铃 40- 60个,最多达 200个以上,单铃重 5.2- 5.5克,衣分率高达 42%,适宜各地棉区种植。标杂棉有以下显著特点。 产量高。标杂棉比常规棉增产 30%以上。 1999年在河北省杂交棉花种植区域试验中,标杂棉的籽棉、皮棉产量和霜前棉产量均居第一位。籽棉平均亩产 354.5公斤,皮棉平均 128.7公斤,霜前皮棉亩产 108.7公斤,分别比对照品种中棉所 12、皖杂 40等品种的籽、皮棉增产 23.2%和 36.6%。 1999年在河南禹州三亩高产田试种每亩产皮棉 172.9公斤。 2000年在浙江省余姚市高产地试种亩产近 180公斤皮棉, 2000年在安徽蒙城县柳林高效农业协会试验基地试种,也出现了不少亩产皮棉 130公斤以上的产量。 2000年 9月 22日,全国标杂棉联合开发研究协作组现场会期间,到威县的标杂棉示范田进行现场测产验收,前赵村 1000亩示范田平均亩产皮棉 130公斤,高产田亩产皮棉 162公斤,每个田块都套种花生,亩增收入 300元左右。 品质好。标杂棉僵瓣、烂铃少,吐絮快而畅,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测中心测试,标杂棉纤维品质优良,绒长 30.4毫米,麦克隆值 4.8,气纱品质 1874,达到优质棉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蓖麻杂交种通蓖6号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蓖6号是以哲LmAB4为母本,青塔为父本选配的两系中早熟蓖麻杂交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1997~1999年产比、鉴定试验,平均单产2003.0kg/hm^2,比对照哲蓖3号增产51.1%:2000~2002年内蒙古蓖麻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单产达2706.0kg/hm^2,比哲蓖3号增产50.01%、比哲蓖4号增产36.8%;2001-2002年内蒙古蓖麻新品种生产试验.平均单产达2673.0kg/hm^2.比哲蓖3号增产33.4%、比哲蓖4号增产31.2%。区域试验中最高单产达3639.5kg/hm^2,生产试验中最高单产达4653.0kg/hm^2.大面积试种,最高单产达3453.0kg/hm^2。2003年9月经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通蓖6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