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鸭疫里默氏杆菌多价灭活苗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临床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病鸭体内分离病原菌,经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和血清型鉴定得到三株血清型分别为Ⅰ、Ⅱ、Ⅳ型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将三种不同血清型的致病菌株混合,制成鸭疫里默氏杆菌多价灭活苗。该苗免疫接种健康雏鸭,攻毒试验表明,该苗有较高的保护率。田间应用表明,该苗免疫的鸭群临床发生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例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患病鸭群7只病死雏鸭进行了剖检,无菌采取鸭心血、肝脏、脾脏等病变组织,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分离到4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和4株大肠杆菌。初步确定这起雏鸭死亡的原因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所致。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细菌分离培养、培养特性鉴定和生化试验,确诊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症.制定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Riemerella anatlpestifer)又称鸭疫巴氏杆菌病、鸭传染性浆膜炎等,1-8周龄鸭均敏感。山东省某肉鸭场饲养商品樱桃谷肉鸭,14日龄以后发病。病鸭精神沉郁、眼睛周围湿润,鼻孔有分泌物,有的表现神经症状,头颈歪斜、运动失调。病鸭排绿色稀粪,发病率在75%以上。剖检变化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病变。发病后,该场技术人员将病鸭送我所进行化验。我们通过无菌采取病料进行细菌分离、生化鉴定、动物回归试验,判断其病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并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及时有效的控制了疫情。将分离菌株经培养增殖灭活后,辅以天然免疫增强剂——蜂胶.试制了鸭疫里默氏杆菌蜂胶灭活疫苗。经试验和临床应用证明,该苗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来自广东地区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病鸭组织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确定得到20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对这20株鸭疫里默氏杆菌进行的药敏试验表明,分离株已广泛产生耐药性.参照已经发表的2对引物以细菌全菌体为模板建立双重PCR方法,结果均能扩增出2条目的片段,经测序证实为鸭疫里默氏杆菌,而对鸭源大肠杆菌、鸭源禽多杀性巴氏杆菌、鸭源沙门菌和鸭源葡萄球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说明建立的双重PCR方法能快速、准确的检测出鸭疫里默氏杆菌,并具有高度特异性,可用于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快速鉴定和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5.
鸭疫里默氏杆菌培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疫里默氏杆菌标准1型和2型与野毒株进行各种培养基培养特性的对比,并利用标准1型和2型菌株免疫的实验鸭鲜血制备成鸭疫里默氏杆菌鲜血平板,建立鸭疫里默氏杆菌鲜血平板实验室初步鉴别诊断法。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在显微形态、生化试验略有不同;不同培养基上鸭疫里默氏杆菌表现出不同的生长速度,不同来源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大小、显微形态略有不同;鸭疫里默氏杆菌鲜血平板能对标准1型、2型、鸭疫里默氏野毒株、大肠杆菌、巴氏杆菌及疑似里氏杆菌进行实验室的初步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鸭疫里墨氏杆菌菌种保存试验及蜂胶苗的保护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已成为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之一,其病原生长营养要求较高,普通方法不易保存;目前防制该病主要采用药物和(或)疫苗,本文对向种保存方式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活力和毒力进行初步试验,并检测了自行研制的蜂胶苗的保护率。结果表明将带菌鸭血放于-20℃冰箱,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活力和毒力可保持17个月以上,应用研制的蜂胶苗对雏鸭免疫两次可获得较好的保护力,达100%(10/10)。  相似文献   

7.
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广州市郊区几个鸭场发病或死亡鸭的脑、心血、肝、脾等组织中分离到6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经形态学检查、生化试验、动物实验等鉴定均为鸭疫里默氏杆菌。通过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鉴定:2株为鸭疫里默氏杆菌Ⅰ型,4株为鸭疫里默氏杆菌Ⅱ型。  相似文献   

8.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目前危害全世界养鸭业非常严重的细菌性传染病,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型众多,一直以来世界各地科学家都致力于对该菌的遗传相关性及分子特性的研究,以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治做贡献.文章重点介绍了近年来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子分型技术,并对还未用于该菌研究的其他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山东省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山东省主要流行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血清型为Ⅰ、Ⅱ型.将临床分离鉴定的两种血清型致病菌株进行毒力测定和抗原性分析,筛选出适合制成鸭疫里默氏杆茵二价灭活苗的种子菌株,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本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流行血清型及耐药情况,笔者采集了各地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的病鸭病料。无菌采集脑、心血、肝等组织接种于血清营养琼脂,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将疑似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提取细菌DNA进行PCR鉴定和序列测定。通过玻片凝集试验和药敏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血清型和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到37株鸭疫里默氏杆菌。玻片凝集试验显示,分离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属于1型、2型、6型、7型、10型、11型及未知血清型,其中1型和2型所占比例最高。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到的菌株对头孢类、喹诺酮类和氯霉素类药物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用盐浸法提取了I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A)的荚膜,并制成油佐剂疫苗。其免疫原性测定结果表明:用荚膜粗提物免疫雏鸭可得到很好的免疫保护效果(9/10)。同时进行了RA荚膜油佐剂疫苗与各常规佐剂疫苗的免疫效力比较,免疫保护效果依次为:英膜油乳剂苗、油乳剂灭活苗、蜂胶灭活苗、铝胶RA灭活苗、无佐剂RA灭活苗。结果显示,鸭疫里默氏杆菌英膜免疫的研究为进一步研制亚单位疫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An anti-epizootic field test was applied to industrialised pig farms in the region of Wroc?aw, Poland, to t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a pentavalent EDTA (calcium disodium edetate)--sodium vaccine extracted from Escherichia coli strains with pathogenicity to swine. The vaccine had been received from a centre in Berlin-Buch, GDR. The vaccine failed to provide any protection, when orally applied to nursed piglets. However, bot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re reduced and, thus, an anti-epizootic effect on nursed piglets produced, when the vaccine had been injected intramuscularly to the pregnant mother animals, prior to farrowing. In weaned piglets morbidity was sucessfully reduced by both oral as well as intramuscular administration.  相似文献   

13.
The passive cutaneous anaphylaxis test (PCAT) in calves and goats was used to demonstrate reaginic antibody in the sera of cattle which had shown anaphylaxis following injection with foot-and-mouth disease vaccine. A period of two or three days between the intracutaneous injection of test sera and the intracutaneous or intravenous challenge with components of vaccine was found to be satisfactory. Positive reactions were obtained in calves for up to 49 days but many goats failed to react after eight days. The PCAT had a high degree of reproducibility within any one test animal, but a marked variation was found between individual test animals.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主要研究猪瘟、猪蓝耳病弱毒疫苗等量混合注射后再注射猪口蹄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用这种方式免疫后,猪瘟、猪蓝耳病的抗体合格率均超过70%的标准,适用于春秋季集中免疫,而口蹄疫抗体效价则因疫苗不同而差异较大,合成肽苗明显好于O型灭活苗。  相似文献   

15.
益生菌基因组DNA作为疫苗佐剂对鸡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次试验选用1株益生菌的基因组作为禽流感病毒(AIV)H5N1亚型灭活油乳苗的佐剂,设不同剂量,分口服和同位点注射佐剂、疫苗的途径免疫鸡群;二次试验扩大菌株类型,以5株益生菌的基因组作为佐剂同位点注射鸡群,定期检测特异性抗体水平。一次试验显示在所有检测时间点上,疫苗对照组的抗体效价高于(P>0.05)或者显著高于(P<0.05)益生菌基因组的,且注射佐剂组的抗体效价高于口服佐剂的效价;二次试验显示疫苗对照组的抗体效价在前期高于(P>0.05)或者显著高于(P<0.05)益生菌基因组的效价,后期略低于某些益生菌组的(P>0.05),且各种益生菌基因组不同程度的推迟了抗体高峰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鸭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疫苗,有效控制贵州省鸭多杀性巴氏杆菌发生和流行。【方法】以实验室分离保存的A:L1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地方流行株为菌种,通过涂板法测定该菌株生长曲线,并采用改良寇氏法计算该菌株对鸭的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将该菌培养至终浓度为1×1010 CFU/mL后分别制备白油佐剂灭活疫苗和卡波姆佐剂灭活疫苗,经疫苗质量检验后进行免疫雏鸭试验;通过攻毒保护试验评价比较两种疫苗的保护率,并对攻毒试验鸭肝脏、肺脏、脾脏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A:L1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疫苗株培养至18 h到达峰值,活菌数可达1.0×1010 CFU/mL;LD50为5 CFU;制备的两种疫苗安全性良好;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一免后卡波姆佐剂灭活疫苗免疫保护率可达62.5%,高于白油佐剂灭活疫苗(50.0%)及商品灭活疫苗(50.0%)。二免后卡波姆佐剂灭活疫苗优势更为明显,免疫保护率可达87.5%,高于白油佐剂灭活疫苗(75.0%)及商品灭活疫苗(62.5%)。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血清1型、2型贵州流行株制备二价灭活疫苗,为鸭疫里氏杆菌病的防控及疫苗研制提供研究资料。【方法】以血清1型RA(RA-G06株)、血清2型RA(RA-HS01株)地方流行株为菌种,通过涂板法测定菌株生长曲线,利用改良寇氏法计算菌株对鸭的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将2株菌培养至终浓度为1×1010 CFU/mL后等比例混合,以卡波姆为佐剂制备二价灭活疫苗,经疫苗质量检验后进行雏鸭免疫试验;通过检测免疫鸭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和攻毒保护试验评价疫苗的保护率,对攻毒试验鸭心脏、肝脏、脾脏和脑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RA-G06株和RA-HS01株均在培养12 h时到达峰值,活菌数分别为2.1×1011和3.3×1011 CFU/mL,LD50分别为1.44×1010和2.63×108 CFU/mL;制备的疫苗安全性良...  相似文献   

18.
文章叙述了鹦鹉热衣原体的特性以及感染的宿主范围;国外通过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法对鹦鹉热衣原体在鸟体内的分布进行定位;为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建立了单克隆抗体技术以及PCR诊断技术.国内通过对羊衣原体和猪衣原体的分离,建立了间接血凝试验(IHA),并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同时为提高诊断的准确性,ELISA诊断方法以及PCR诊断方法相应被建立.国外对于鹦鹉热衣原体弱毒疫苗、灭活疫苗以及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我国在20世纪已完成对鹦鹉热衣原体灭活疫苗的研究,但对于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尚处于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检验S19号疫苗的预防效果。[方法]用S19号疫苗对未孕母牛进行接种,然后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监测。[结果]不同个体免后4~5个月的转阳率55.8%,免后6~8个月的转阳率63.5%,免后11~12个月的转阳率57.5%,同一养殖区内注苗后的转阳率平均57.7%,未注苗的自然感染率达到16.2。[结论]说明疫...  相似文献   

20.
将转化节瘤拟杆菌(D.nodosus)纤毛蛋白(Pili)和绵羊白细胞介素2(oviIL2)融合基因表达质粒的工程菌BL-21,在含酸苄青霉素营养肉汤培养基中表达,离心获得菌体沉淀物,裂解后配制成Pili-oviIL2融合基因工程疫苗。用加佐剂和不加佐剂的Pili-oviIL2融合基因工程疫苗分别接种2只健康家兔,21天后接种第2次;定期采血,用对流免疫电泳检测试验兔的体液免疫反应。结果发现,加佐剂和不加佐剂的Pili-oviIL2融合基因工程疫苗免疫兔7天即可产生相应抗体,抗体在免疫血清中可维持6个月以上。进一步试验将不加佐剂的Pili-oviIL2融合基因工程疫苗接种3只健康绵羊,同样21天后接种第2次,定期采血,用对流免疫电泳检测试验绵羊的体液免疫反应。同时用Pili基因工程疫苗接种2只绵羊作对照。结果3只绵羊接种Pili-oviIL2融合基因工程疫苗后,分别于7天和14天产生相应的抗体,而接种Pili基因工程疫苗的绵羊于28天产生相应的抗体;被免疫绵羊血清中的抗体可维持6个月以上。用Pili-oviIL2融合基因工程疫苗接种兔和绵羊的免疫试验表明,Pili-oviIL2融合基因工程疫苗具有较好的体液免疫应答反应,重组OviIL2在融合基因工程疫苗中具有良好的佐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