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采用纳氏试剂测定水中氨氮,依据其实验原理进行试剂、比色皿、氨氮标准控制样等对比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2012年淮南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展了光合细菌菌株、枯草芽孢杆菌和浓缩EM菌群对水质改良作用实验,分别进行了不同养殖水体、养殖动物的水质改良效果对比,测定了养殖池水中的亚硝酸盐、溶解氧、氨氮、H2S、pH、COD等的变化情况。一、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法1.试验场地和时间两组试验分别于2012年7月至10月在凤台县城北湖渔场和淮南市大通区蔡城塘渔场进行。2.试验材料2.1试验试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促进沼液商品化流通,实现田间地头快速测定沼液中的氨氮浓度。[方法]采用2种常见氨氮快速测定仪与实验室国标法中的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5—2009)进行了标准样品和沼液样品的氨氮浓度测定试验。[结果]2种快速测定仪中SD90715氨氮测定仪试验结果优于TFC实用型田间土壤化肥速测仪,测定氨氮标准样品精度较高,与样品真实值相关系数(r)达到0.997 2,与国标法测定结果相关系数(r)达到0.995 2;测定沼液中的氨氮与实验室国标法测定结果具有一致的偏向性,相关系数(r)达到0.981 0,且操作简单,速度快、无需配制试剂,适合非专业人士;给予校正系数0.798 0(r为0.978 4),可用于对沼液中的氨氮浓度进行快速定量。[结论]该研究可为沼液中氨氮的快速测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勇 《北京农业》2015,(6):182-183
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5—2009)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氨氮的测定。实际工作中,试剂纯度、实验用水、实验条件等均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根据实际操作经验,对氨氮测定中常见的影响因子进行了总结探讨并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计法对淠河总干渠4个监测点每月进行监测,并对各监测点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由此得出水体中氨氮含量指标变化情况,以期为淠史杭灌区向合肥地区城市供水及水资源优化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某水样的氨氮含量,并对氨氮测定的不确定度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纳氏试剂分光光度计法的分析方法,对淠河总干渠四个监测点进行月常规监测,并通过对各监测点的对比分析,得出水体中氨氮含量指标变化规律情况,为淠史杭灌区向合肥地区城市供水及水资源优化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中氨氮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水中氨氮的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阐述了水中氨氮的存在形式、来源及测定原理和意义,尤其是测定过程中对各个阶段的pH值的控制,以及纳氏试剂中碘化钾和二氯化汞的比例对显色灵敏度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氮的精密度偏性试验,对分析化验室监测数据的质量进行检验和评价。结果表明,精密度偏性试验的各种检验指标均达到要求,而且质控图分布合理,加标回收率合格;说明实验室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可靠,且人员素质和监测数据质量符合要求,实验室运行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0.
参照《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氨氮项目Ⅱ、Ⅴ类标准限值,依据《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CNAS-CL01-G003-2019),对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地表水中氨氮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依据测定过程,可分析得出影响不确定度因素主要为5方面,分别为校准曲线的拟合、标准溶液的配制、平行试验的重复性、蒸馏前处理和试样体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得出:取包含因子k=2,氨氮Ⅱ类标准限值扩展不确定度为0.088mg/L;氨氮Ⅴ类标准限值扩展不确定度为0.34 mg/L。  相似文献   

11.
在测定含锰水中氨氮的含量时,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一是优化纳氏试剂的配制过程,二是用光度计测定的时间是在加入纳氏试剂10分钟后,在10至25分钟内必须完成;三是氨氮与锰的含量比在1:5以内测定结果没有影响,超过1:5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四是对EDTA-2Na掩蔽剂进行优化;五是对其测定影响进行原因分析。基于此,探究其过程中的具体细节,供环境监测从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蜂巢石的比表面积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蜂巢石最佳酸改性条件,并用经最佳酸改性后的蜂巢石对模拟氨氮废水进行吸附试验,探求不同的试验条件对废水中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找寻去除氨氮的最佳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为0.5mol/L、温度为35℃的条件下,改性30min 的蜂巢石比表面积最大,与原蜂巢石相比,比表面积增大了40%左右;对比改性前后样品的 SEM 电镜扫描结果,改性后的蜂巢石表面更粗糙,孔隙更显著,侵蚀痕迹更明显,更有利于吸附;改性后的蜂巢石对低浓度氨氮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并具有快速吸附、缓慢平衡的特点,而且对氨氮的吸附行为符合 Langmuir 和Freundlich 吸附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13.
用钠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氨氮是水质监测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水样酸度对钠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样中氨氮准确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需用H2SO4(ρ=1.84)溶液将水样pH值控制在1.11~2.00范围内,测定结果较准确。  相似文献   

14.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氮是常用的国标方法之一,作为一个条件实验,很多因素影响着测试结果。阐述在测试过程中影响氨氮测定的一些因素及其控制方法,以期为做好氨氮测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表水中氨氮和总氮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个不同点位地表水中的氨氮和总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氨氮占总氮的比例在不同地表水中因污染程度不同而有差异。对于污染较严重的地表水,由于无法判断氨氮的范围值,可根据总氮的值来大致推算氨氮的范围,这样可避免因取样不准确而导致的重复测定,减少纳氏试剂的使用量,降低分析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汞污染。  相似文献   

16.
采用恒温振荡吸附试验方法,研究了炭化秸秆对水体中氨氮和磷的吸附,并与粉煤灰和炉渣两种物料的吸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炭化秸秆对氨氮和磷的吸附容量和吸附率小于粉煤灰、但大于炉渣,且3种物料对氨氮和磷的吸附容量,都随着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加而减小;炭化秸秆和粉煤灰的吸附率随着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炉渣则减小;炭化秸秆和炉渣对氨氮和磷的吸附率随着pH值的增大而呈现不规则的增大趋势.3种物料对氨氮和磷的吸附容量受PH的影响很小,粉煤灰对氨氮的吸附容量在pH为6时最高,但在pH为4时炭化秸秆对氨氮的吸附容量最低.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对比了水稻分蘖期施肥后不同水位管理下稻田表面水体中氨氮、硝氮含量变化特征以及水稻植株的自身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尿素施用后,各处理小区田表水中氨氮和硝氮含量的变化趋势都是先增加,并在达到最大值后迅速下降。对比不同水位下的情况:水层越浅,水中氨氮的衰减速率越快。同时水中氨氮的最终含量也越低,水层深度与氨氮的最终含量值呈线性正相关。但在深水位管理下,水中硝氮含量的衰减速率最快,最终含量值最低;而水层深度与水稻的分蘖数呈线性负相关。基于试验结果,本研究提出了分蘖期宜采用浅水灌溉的方式,有助于田间地表水中氮含量的下降和水稻自身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针对小样本数据下氨氮浓度模型预测精度不高、收敛速度较慢的问题,采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建立氨氮浓度预测模型,并利用贝叶斯优化算法和元学习机制对模型进行优化。其中贝叶斯优化算法用来优化预测模型的超参数,同时给出模型参数的初始值,再使用Meta-LSTM算法学习模型梯度并允许优化器之间进行参数共享和更新,最终实现对氨氮浓度预测模型的优化。将该方法与LSTM、GRU和RNN模型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研究所建模型对氨氮浓度预测的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误差分别为0.027 6、0.023 9和0.000 76,均优于其他预测模型。表明基于贝叶斯和元学习的氨氮浓度预测模型对小样本数据建模有效,可以实现网络快速收敛,精度满足水产养殖中氨氮浓度预测需求。  相似文献   

19.
用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测定还原糖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之一。该法虽是一种比较经典的方法,但其最低检测下限及显色试剂的配制、用量等有待进一步改进。本文就此进行一些对比试验,以使该法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20.
用辽宁省27个实际市界断面对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与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进行了分析比较,通过测试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及加标回收率等,证明了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在实际水样中完全满足测量氨氮的需求,但同时也指出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的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的局限性,比较2种方法的优缺点,为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大规模推广使用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