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剩余劳动力不断地向城市转移,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向城市,使得留在农业生产上的劳动力质量不高,土地利用效率也随之下降,"留守儿童""、空心村"等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作者通过对农村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进而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户籍制度改革政策的出台及施行,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引力"以及农村对劳动力"推力"的现象更加显著,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2019年年初,中国最新人口数据显示,中国总人口近14亿,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83137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6401万人,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40.29%。农村劳动力流动也成为了中国劳动力流动的主要流向,农村流入城市的劳动力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陕西省是中国农业地区和农业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业人口数量大、地方经济发展不均衡。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劳动力外向流动速度加快,规模日趋增大。劳动力的流动对流入地、流出地的发展都存在着积极、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也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村青年劳动力就业问题,事关农业转型、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等中国社会发展大局。通过分析农业转型和农村青年劳动力特点,对比国外农业现代化必然伴随的劳动力转移这一社会发展历程,指出了农村青年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是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历史必然,更是促进城市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提出了社会认同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并从多方面给出了人文关怀的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英 《甘肃农业》2007,(10):41-4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但不受限制、无序的人口向城市流动也会带来许多城市问题和社会问题。而转变劳动力转移观念,通过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集群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而城市更为优越的经济发展条件又鼓动着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尽管农村劳动力流往城市可促使农业土地生产形式完善,拓宽农村的经济收入来源,但也会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从而给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带来阻力。为降低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政府应当认识到自身在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转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政策干预的方式提升农村地区农产水平,从而实现农村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总趋势必然更加顺畅,将实现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从农村向城市转移,随着现代农业分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还会出现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劳动力转移,但也面临着农业、农村空壳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民占全国人口的比重较大,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依旧是中国当前发展阶段面临的最基本问题。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逐渐转移到城市,本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探讨劳动力转移途径。我国是世界上农村人口最多的国家,虽然国土面积较大,但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很多农民正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对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也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总趋势必然更加顺畅,将实现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从农村向城市转移,随着现代农业分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还会出现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劳动力转移,但也面临着农业、农村空壳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民增收、提高了农民的素质、改变了农民的观念,推动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发展,为协调城乡发展起了巨大作用。同时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出也造成了负面影响。农村土地经营主体弱质化、部分土地荒废等。这些问题严重威胁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阻碍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本文通过农村劳动力对农业生产正负两方面影响的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敖德玉  黄雪梅  周相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376-6377,6379
由于农村耕地的缺乏、农业比较效益低,随着城市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跳出农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形成近几年备受关注的“打工经济”。在农民工对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增加自己的现金收入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带来的一系列家庭、社会问题,特别是对农村长远发展的不良影响。提出并分析了这些问题及影响,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诞生,乡村人口流动俨然成为社会的一种风靡现象,乡村劳动力人口流动的变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逐渐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聚焦点。针对永兴县劳动力流动状况,具体探究了农村人口劳动力流动的特征及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表现为务农劳动力日益减少,城市劳动力日益上升,因此,农村劳动力转型的加快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逐渐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有人把农村人口外流说成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的表现,主张走西方发达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靠工业扩张、城市膨胀来吸纳和消化的路子.也有人认为,农村出现劳动力转移和就业问题,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城乡生产要素流动受阻,农村经济结构单一,长期重“农”轻“副”有着直接的关系.要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问题,必须优化农业内部结构,促进各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最终实现,有赖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随着三峡库区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农业技术的进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被解放出来,走向劳动力市场;与此同时,三峡库区劳动力在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制约。因而,分析三峡库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对于三峡库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闲置劳动力为了谋求生存,前往城市务工,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农村劳动力保持流失的趋势,即使是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仍然无法阻止农民工走出农村,前往城市打工的脚步。农村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大量农村土地资源遭到遗弃、荒芜,土地耕种利用率降低,造成农村人口越来越少,甚至有的村落出现空心村的现象,严重影响到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由此看来,针对此类问题迫切的需要提出改善措施,防止农村人口继续流失,集中农村土地资源,逐渐推行规模化农业发展,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创造更大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不仅仅是农业大国,同时也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农业人口.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剩余劳动力资源丰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对提高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二元户籍制度影响、农民工居住环境恶劣、人力资源的制约以及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1910~1970年间美国农村人口数量急剧下降。这一时期美国城市化的迅速扩展推动了农业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化,大量农村人口通过城市建设或向城市移民而转变为城市人口,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也加重了城市的人口压力。美国工业化的推进改变了以人力生产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农村劳动力人口不断下降,引发了进城务工人口的增加与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等问题。面对人口结构急剧变动引发的不良后果,美国各届政府通过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摆脱困境,顺利实现了人口结构骤变时的稳定转型。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依然十分严重。特别是农村劳动力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要实现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必须要进行农村人口的转移,这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实现农村劳动力最为有效的途径。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1.社会保障缺乏城市职工普遍享受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但是农民工在城市中得不到基本的身份认同,游离在城市和  相似文献   

18.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劳动社会化分工的发展与劳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体现。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是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劳动力本身素质、技能与就业能力提高的需要。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劳动产率、农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基本基础建设、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以及转移者个人与社会对农民入住城市成本的支付能力等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新疆必须坚持农村劳动力内部转移与外部转移相结合,以内部转移为主的方针。在组织、引导农业劳动力从事临时性、季节性的外部性转移的同时,要大力发展本地二、三产业、加速城镇化进程,增强农业劳动力的内部转移的能力。充分发挥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在转移农业劳动力方面的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岷 《农业科学研究》2006,27(2):86-87,9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葛县林  胡胜德 《甘肃农业》2008,(1):33-34,36
从农村转移出的劳动力事实上并非全都属于刺余劳动力,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非剩余劳动力。也就是说这部分非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影响到了农业生产。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完全有可能导致农业劳动力供给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严重失衡,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因而在土地流转和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应及早规划,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