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保幼激素(JH)与保幼激素类似化合物(JHA)在5令期投与,可使茧重及茧层重增加,自判明此点以来(AKaietal,1971),关于JH剂的投与效果已有很多研究和议论(AKai,1982;赤井·(?)川,1984).当初实验室阶段的投与实验,由于供试品种、饲育方法等关系,对照区的茧重轻,JH剂的投与效果高,茧层重的增加率达15—30%.其后用实用蚕品种行饲育试验,其投与效果:春蚕及晚秋蚕期茧层重的增量为10~12%,夏蚕及初秋蚕期茧层重的增量达到6~8%.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提高四川省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效率,检验防微灵在四川省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效果,2015年春蚕期和秋蚕期分别在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嘉陵区吉安镇原蚕区(以下简称原蚕区)、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家蚕抗病性能检测功能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进行了防微灵溶液喷消桑叶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效果试验,以常规全程漂白粉液消毒桑叶作为对照,春蚕期和秋蚕期分别以川山、蜀水和蜀绣、渝春的原种为供试蚕品种。试验结果显示,用防微灵处理桑叶饲喂的原蚕繁育的一代杂交种川山×蜀水和蜀绣×渝春共计398盒全部为无毒种,而用漂白粉液对桑叶全程消毒的桑叶饲喂的原蚕繁育的一代杂交种共计1 094盒,其中420盒为无毒种,674盒为带毒合格种;2015年秋蚕期实验室用防微灵处理桑叶饲喂的原蚕,蜀绣的健蛹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分别比对照区高0.16个百分点、1.77%、3.85%、0.44个百分点,渝春除健蛹率、全茧量略低于对照区外,茧层量、茧层率分别比对照区高3.03%、1.04个百分点;用防微灵处理桑叶饲喂的原蚕,繁育系数比漂白粉液处理区略有提高,且防微灵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3.
人工饲料育相对于桑叶育有蚕体发育不齐等方面的不足,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系的应用能提高人工饲料育的发育整齐度。为深入了解经人工饲料摄食选育的秋丰×白玉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系[以下称秋丰×白玉(人)]在生产上的表现,于2018年春蚕期和晚秋蚕期进行了秋丰×白玉(人)小蚕人工饲料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未经人工饲料摄食选育的常规品种秋丰×白玉相比,秋丰×白玉(人)的发育整齐度明显提高,蚕茧产质量有明显优势,其中盒种产茧量、全茧量和茧层量分别提高12.23%、7.19%和15.34%,茧丝长、茧丝量分别提高12.13%和20.27%。小蚕人工饲料育应优先选用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系。  相似文献   

4.
<正> 1978年笔者为了探明丝胶的构造,用多种方法饲育家蚕,分析了所得茧层的游离氨基酸,由此开始了有关家蚕氮素代谢的研究工作。据分析结果表明,全龄人工饲料育时,每克茧层含尿素约3mg,这对于其它游离氨基酸总量还不足1mg 来说,确是个很大的数值。而桑叶育的茧层中几乎不含尿素。又据Kobayashi 等分析熟蚕尿的氨基酸,结果表明人工饲料育时,熟蚕尿中也含有很多的尿素,当时认为这可能是由于饲料组成  相似文献   

5.
<正> 本品种是日·中四元杂交种,二化性,白茧。适宜稚蚕人工饲料及桑叶育的长丝长中细纤度品种。蚕儿经过:稚蚕期与日130号×支146号无大差别,但壮蚕期略长,全令大约长半天,稚蚕人工饲料和桑叶育的蚕均发育良好。幼虫体质强健,容易饲育。茧是锥园形,皱缩一般,与现行品种相比,茧层率、出丝率略低,但化蛹率、全茧量、收茧量并不差。茧丝纤度春蚕期在2.5—2.6旦尼尔左右,夏秋蚕期在2.3—2.4旦尼尔左右,茧丝长较长,净度高,茧层练减率低,具有丝质优良的特征,适用生产高品位生丝。并且,原种是杂交原种,所以蚕种繁育也无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省的蚕茧生产每年饲养春、夏、早秋、中秋、晚秋五期,个别生产队早秋或晚秋不养则饲养四期,其中当以春蚕为蚕茧生产的重点。但是夏、早秋、中秋、晚秋四期由于气温高,桑叶生长发育快可以多次养蚕,提高桑叶、蚕室蚕具等的利用率,是增产蚕茧的有效途径。所以自从提倡饲养夏秋蚕以来,夏秋蚕的产茧量已增占全年产茧量  相似文献   

7.
刘佩锋  杨宝山 《蚕业科学》2004,30(4):432-435
选择饲料效率水平层次不同的 16个柞蚕品种 ,春、秋期分别单头饲育 ,各重复 8次 ,调查食下量、消化率 ,并分析与饲料效率的相关性。食下量理论上与饲料效率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而在供试品种中却无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高饲料转化效率的品种食下量都较高 ,表明控制食下量培育高饲料转化效率品种的可能性不大。消化率与饲料效率呈现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供试品种的茧重转化率平均约是消化率的 87% ,茧层生产率平均约是消化率的 9 6 4 % ,其中 :茧重转化率较低的高饲料效率品种 ,茧重转化率占消化率的百分比较平均水平高出 1~ 3百分点 ,茧层生产率占消化率的百分比要高出 0 5百分点 ;多丝量品种的茧层生产率占消化率的百分比达平均水平 ,而茧重转化率占消化率的百分比却要比平均水平低 5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秋种春养优越性和推广前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衍峰 《蚕桑通报》2001,32(4):45-47
浙江是全国蚕桑生产的重点省份 ,习惯上一年的养蚕生产大致分为春蚕、夏蚕、早秋蚕、中秋蚕和晚秋蚕五期 ,春蚕期由于气候条件适宜、桑叶质量好、病虫害少等条件优越 ,是一年中最佳的生产期 ,在全年生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长期以来 ,我省各蚕区春期的蚕品种 ,一般都选择产量高、茧质好的春用品种 ;而夏秋期由于受气候、叶质及病虫害等不良因素影响 ,一般饲养体质强健、抗病性强的夏秋用品种。但是 ,近年来 ,我省的不少主产蚕区出现了秋种春养的趋势 ,而且普及速度非常快 ,这是对传统养蚕业的一种改革。1秋种春养的提出八十年代以来 ,由于工…  相似文献   

9.
以四川省南充蚕种场保存现行推广品种的部分母种为材料,采用1~2龄颗粒饲料、3~5龄常规桑叶育,调查茧质成绩,并与全龄桑叶育茧质成绩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小蚕人工饲料育的蚕品种,其全茧量、茧层量增幅较大,茧层率有升有降,增幅不明显。说明增幅主要来源于蛹体重量,其次为茧层量。通过茧质成绩尤其是全茧量、茧层量比较发现,小蚕人工饲料育转到大蚕期桑叶育后,生长迅速,全茧量、茧层量增幅较大,说明可能存在某种补偿生长,但具体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探究。试验结果为下一步选育人工饲料蚕品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蚕桑经济效益,优化改造蚕桑产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我们从2001年春蚕期开始进行了新桑品种养蚕试验,通过养蚕生物鉴定.评定不同桑品种叶质的优劣,并以万头蚕产茧量和万头蚕产茧层量来衡量桑叶质量的综合指标,筛选出丰产性能好,经济效益高的新一代优良桑品种,适应其提高蚕业基础的需要。现将试验内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浙农1号蚕品种幼虫五龄期间,对各种桑叶氨基酸的消化吸收率和消化吸收的氨基酸向茧层和蚕卵的分配利用率。五龄期间蚕体对桑叶氨基酸总最的消化吸收率为80.19%(雌蚕)和79.86%(雄蚕),而且五龄前期大于后期。蚕体对各种桑叶氨基酸的消化吸收率在86—72%之间。五龄蚕食下桑叶中的氨基酸总量向茧层的分配利用率为60.99%(雌蚕)和73.47%(雄蚕),向蚕卵的分配利用率为8.23%。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细菌和病毒引起的簇中死蚕和内部污染茧的发生已成为问题。因此,对这些的预防方法使用消石灰、改良派夫索鲁和西鲁唑鲁的防治效果及对茧和缫丝的影响进行了调查。材料和方法①对茧和缥丝影响的试验:供试的蚕品种春蚕期是朝日1号X东海1号,'早秋和晚秋蚕期使用芙蓉1号又东海1号。供试头数是4龄起蚕时每区2000头。1一3龄人主饲料育,4、5龄条桑育,5龄每天2回桑,不除沙,自然上簇。供试药剂和散布量,每  相似文献   

13.
1适时分批饲养 夏秋蚕期根据气候条件、桑树生长状况、劳力调配情况等因素统筹安排,适时分批饲养.汉中蚕区一般分为夏蚕、中秋、晚秋三个批次饲养.夏蚕期桑叶充足,但气温高应选择抗性强的品种适量饲养,中秋蚕期叶质和气温适宜应充足养,晚秋蚕期叶质下降,应根据桑叶情况看叶养晚秋蚕.生产上,夏蚕、中秋、晚秋三个批次放养比例以1:1.25:0.75为宜.  相似文献   

14.
文章报告了如东县2019年晚晚秋蚕期菁松N×皓月N全龄人工饲料养蚕试验情况。该品种全龄经过25d12h,公斤茧平均572粒,张种产茧30.2kg,良蛹率100%,50g鲜茧平均茧层原量9.75g,上车率86.01%,粒茧丝长1239.0m,解舒率71.46%,茧丝纤度2.079D,洁净95.00分、清洁99.0分,鲜毛茧出丝率13.20%。作者认为,菁松N×皓月N蚕品种仍然保留了原来菁松×皓月蚕品种对人工饲料适应性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据国内外资料介绍,将一些激素应用于家蚕,对于增加蚕茧产量、增加茧层率或增加产卵量和卵的受精率等,有一定的效果。在家禽饲养上,也曾有用性激素处理种蛋而引起性的变化的报导。为了验证此类处理的可行性,探讨其实际效果,我们分别在春、中秋、晚秋三个蚕期进行用雄性激素处理家蚕催青卵的实验,现将实验报告于后: 一、实验材料①供试蚕种:春蚕品种为华合×东肥(江西省广丰蚕种场提供) 中秋蚕品种为苏_(12)×东_(34)(江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为了增加每年蚕繭的生产數量,和提高桑园蚕室蚕具的利用率,繼春蚕之后來繼續飼养夏秋蚕晚秋蚕或晚晚秋蚕,確实是有利的措施。但是飼养秋蚕或晚秋蚕,困难是会比春蚕多些,第一气候条件一般不如春蚕好;第二飼料条件——桑叶叶質不及春叶优良。因此秋季养蚕,到不是一件輕而易举的事情。几年來由于秋季气候变化很大,致秋季蚕繭生產有丰歉之別。我个人認为主要的原因,是秋季养蚕時期,是有重行考慮的必要。茲对飼养秋蚕時期提出一點意見,供与專家們和蚕桑技術工作者商討。或許有助于秋蚕生產上有一些裨益吧。  相似文献   

17.
2013年晚秋蚕期到2014年晚秋蚕期,进行了5期1~2龄颗粒饲料育3~5龄桑叶育与全龄常规桑叶育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2龄颗粒饲料育的蚕体质量不同程度的低于桑叶育,2眠蚕时蚕体质量开差最大,达到了28.9%~41.6%,4眠蚕时蚕体质量开差则缩小为1.0%~9.9%,熟蚕时蚕体质量差距进一步缩小至0.5%~8.5%。人工饲料育蚕的龄期经过有延长现象,1~2龄颗粒饲料育3~5龄桑叶育的龄期经过与全龄常规桑叶育相比,2014年春蚕的差距最小,全龄经过延长12 h;2014年夏蚕的差距最大,全龄经过延长30 h;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的盒种产茧量要略低于全龄桑叶育,无论是全茧量、公斤茧颗数、盒种产茧量等指标都是一致的,但总体差距较小。上车率、茧丝长、毛茧出丝率等主要丝质指标相近,洁净、万米吊糙和茧丝量指标优于全龄桑叶育。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不同家蚕品种、不同桑树品种、桑树不同剪伐方式之间的适应性,分别对用高伐(离地面70 cm剪伐)、中伐(离地面30 cm剪伐)、低伐(即根刈,平地面剪伐)3种剪伐方式的桂桑5号、桂桑6号、沙二×伦109和桂桑优12等4个桑树品种的成熟桑叶(第7~13叶位)开展家蚕品种两广二号、桂蚕N2和桂蚕2号的饲养试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00 kg桑叶产茧量、全茧量、茧层量等6个指标在参试组合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综合比较,两广二号+沙二×伦109+高伐、两广二号+沙二×伦109+低伐、桂蚕2号+桂桑优12+低伐、桂蚕2号+沙二×伦109+高伐和桂蚕2号+桂桑6号+高伐等几个组合表现较优;供试家蚕品种中桂蚕2号总体表现优于其他2个家蚕品种,供试桑树品种中没有哪种桑树品种和桑树剪伐方式具有全面优势;桑树品种与剪伐方式除死笼率外对其余指标均有显著交互作用,家蚕品种和桑树品种对全茧量、茧层量、5龄经过有显著交互作用,家蚕品种和剪伐方式对100 kg桑叶产茧量、5龄经过有显著交互作用,家蚕品种、桑树品种和剪伐方式对100 kg桑叶产茧量、全茧量、5龄经过有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家蚕品种资源蚕卵耐冷藏能力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冬秀  林昌麒 《蚕业科学》1998,24(3):188-190
春蚕期桑叶质量、气候条件都比较适宜蚕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一般是保种的最好季节。但春蚕期又往往是氟化物污染最严重的时期,使得一些对氟化物敏感的品种不能制种或制种很少,给保种带来困难。我们在保种实践中,曾发生1982年和1986年两次春期严重氟污染,致使当年春蚕期有几十个品种未能制种或制种很少,不得不用复式冷藏种于夏蚕期在所内和所外同时饲养,才得保存。有几个品种因制种量较少,还得秋蚕期再保育。为探索秋季保种的可能性,我们对蚕种耐冷藏的能力作了试验凋查,报道于后。1材料和方法以全部保育品种为供试材料。用上年春制…  相似文献   

20.
广食一号夏蚕期分别采用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1~2龄M10粉体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1~4龄颗粒人工饲料育5龄桑叶育3种饲育形式,秋蚕期采用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调查了广食一号在不同季节及不同饲养形式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及主要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广食一号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优良,疏毛率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相仿,但在同样饲养条件下,其3龄起蚕率、蚕体质量以及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品种.广食一号对M10粉体人工饲料的摄食性低于颗粒人工饲料,但发育整齐度仍然较高,蚕体质量、生命率、产茧量和茧质均明显高于颗粒人工饲料育.广食一号1~4龄颗粒人工饲料育,全龄经过及5龄虫蛹生命率与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无明显差异,结茧率和茧层率稍高于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但蚕体质量、产茧量、全茧量和茧层量均明显降低,说明这种颗粒人工饲料不能满足广食一号3~4龄期的营养要求.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茧质调查及丝质鉴定结果表明:在相同龄期相同饲料饲育条件下,广食一号的产茧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及茧丝质主要指标优于菁松×皓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