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对西安地区滑坡的测绘、试验分析、长期监测、模型观测、计算分析、得到了该区地形、地下作用的规律,滑坡蠕变规律,滑坡表面与体内形变规律,以及滑动时间规律。并提出了6种新的预报方法,实践证明是可用的。  相似文献   

2.
阐述雷波县境内的罗布欠滑坡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滑坡特征和产生的机制,以及目前的治理和工作情况,并通过对现场的调查和现有资料的学习研究,提出了作者自己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实地调查,新滩滑坡的地质条件、滑坡前兆、滑坡特征及其带来的涌浪和危害,总结了它们的规律,提出了涌浪衰减的经验公式。通过滑动面长期强度的力学计算和稳定分析结果证明,新滩滑坡具备了发生滑移的条件,并对该滑坡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作了预测:不久将再次暴发滑坡灾难,要不断地监视,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盐锅峡库区黄土台缘滑坡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通过对黑方台黄土台缘滑坡进行深入细致的野外调查和测量、地下水观测,灌溉试验、水样和土样的物理化学分析,初步摸清了台缘滑坡的基本要素,分布特征、规模及危害,并查明了滑坡成因机制,据统计,该区有大小滑坡44处,1986年至今发生滑坡20多次,滑坡面积从0.2-2.5m^2不等。仅1989年以来,滑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600万元,平均每年近120万元,从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认为,该区台缘滑坡主要是由台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云阳县甘家院子滑坡是由H1、H2、H3滑坡体组成的滑坡群,类型复杂,影响范围甚广。在深入分析了滑坡地质特征、结构特征和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对滑坡就蓄水以后滑坡体的变形、失稳形式作出预测,最后采用传递系数法验算滑坡体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性,所得结果为滑坡的治理与防治工程提供依据。同时计算结果表明,该滑坡目前处于稳定状态,在库水位作用下或遭遇长时间高强度的暴雨时,滑坡可能整体失稳,与预测结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舟曲县南峪滑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论述了甘肃省舟曲县南峪滑坡的过程和灾情,并从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对滑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舟曲南峪滑坡是一个发育在断裂构造破碎带上的老滑坡,这次滑坡的范围仍在老滑坡体的边界内,滑前滑坡区一共有四次大、暴雨,这对滑坡大规模下滑起了重要的诱发作用,其滑动的土石方总量约875万m^3,堵断白龙江达8h,横贯滑坡前缘的S313线有2km路基被毁,中断交通达40天,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7.
论滑坡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自生 《山地研究》1996,14(2):96-102
滑坡学可分为理论滑坡学和应用滑坡学。前者的分支有:滑坡发生学、滑坡运动学、滑坡组构学、滑坡形态学、滑坡断代-周期学、滑坡分类学、滑坡分布学、滑坡制图学、滑坡编目学等。应用滑坡学含滑坡坡研究方法论,技术手段和滑坡防御工程等。  相似文献   

8.
某输气管线760~#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大比例尺平面图测绘,滑坡微地貌和变形破坏特征测量等手段,对某滑坡的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在认识滑坡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极限平衡计算方法,并结合滑坡所处的地质环境,评价该滑坡在天然、降雨、地震以及降雨和地震耦合作用下的稳定性,为该滑坡的治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在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以及近年一二内,在人们生产、生活中,自然灾害之一的滑坡,常常给生命、财产带来危害。在西安地区,就有1978年长安县史家寨乡敬家村滑坡;1981年的毛西滑坡;以及1984年底的长安滑坡。这些滑坡有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黄土滑坡。同样其他地区的这类滑坡也并不少。随着陕北煤海和黄土高原区的开发建设,滑坡必将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于滑坡,尤其是黄土滑坡,研究还不深入,还有待完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滑坡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策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我国大陆地区滑坡泥石流的分布、危害及其成因,总结了滑坡泥石流防治特别是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建设的成功经验,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并对今后的滑坡泥石流防治,从政策法律、灾害调查、预警系统建设、技术标准、危险性评估制度、经费筹措和试点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南充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对比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滨  李铁松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1):193-195,198
基于城市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原理,采用递阶的层次结构,建立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南充市与绵阳、泸州、攀枝花进行对比评价,得出南充市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发展特点。评价结果表明,南充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状况良好,但经济发展水平偏低,进而影响到社会、环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状况,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剪刀差方法以及耦合度模型对宁夏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耦合协调水平以及耦合度演化趋势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期间宁夏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呈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年上升;耦合协调指数由0.3225上升至0.5962,说明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不断缓和,趋向于协调发展;剪刀差呈先减后增的“U”型变化趋势,说明两系统发展差异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态势;宁夏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度介于(45°,90°],说明两系统处于协调发展阶段,而耦合度整体呈上升态势,说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开始显现。基于耦合模型所建立的耦合协调度,较好地反映了宁夏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交互胁迫的耦合发展过程,对于正确认识宁夏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规律,促进宁夏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绿色食品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背景与内涵、绿色食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指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开发绿色食品的理论基础,绿色食品的开发和生产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实现,二是相辅相成,将共同推进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功能分异的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蕾  王克强 《农业工程学报》2019,35(10):252-258
为指导特大型城市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和乡村振兴发展,该文基于功能空间分异特征开展上海市农业多功能空间分布规律和发展模式研究。研究将上海市农业多种功能确定为农产品供给、社会保障、文化和休闲以及生态调节4种,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单项功能和综合功能空间分布情况和自然本底、土壤条件、区位交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密切相关,但相关性特点有所差别,利用好这些关系是因地制宜利用农用地的关键。单项指标的聚类分析将上海市各街镇农业多种功能聚类为5种发展模式,分别是生态结构型、传统农业型、农耕文化型、文化休闲型和功能均衡型发展模式,多功能发展模式呈圈层分布,依次是文化休闲型、农耕文化型和传统农业型发展模式街镇,而生态结构型发展模式的街镇穿插在文化休闲型发展模式街镇中。将农业多功能发展模式空间分布图和农业功能区规划图进行对比分析,街镇农业发展模式和规划农业功能区和生态功能区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土地利用信息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合考虑强调人为活动影响的生态足迹与强调自然资源影响的生态服务价值2种方法的优势,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信息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以江西省为例,遥感解译得到1990、2000、2008年 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以土地利用/覆盖为主要数据,结合其它辅助数据,分别计算了江西省3个时期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服务价值;以生态足迹与生态服务价值计算结果为基础数据,构建了基于土地利用信息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数,评价了江西省3个时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江西省虽然从自然资源提供生态服务的能力上看仍然处于良好状态,但是人为活动扰动已经在向不可持续方向发展,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数评估显示了江西省可持续发展的不利趋势。原因在于江西省生态服务价值的增加速率较生态赤字慢,江西省的可持续发展更多地受人为活动影响。该研究可为江西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守珍  李俊莉 《水土保持通报》2018,38(3):312-317,323
[目的]探讨制约鲁中南山区实验区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山区实验区的良性演进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从可持续发展科学的三维解释出发,在对实验区可持续发展度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环境、科技4层面选取29个指标,测算鲁中南山区4个实验区(3种类型)2009—2015年各子系统发展度、实验区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及其可持续发展度。[结果]鲁中南山区实验区总体呈现发展度波动上升,协调度较低,持续度趋稳,可持续发展度较低的弱可持续发展特征,协调度对实验区可持续发展度的影响最为显著;科技子系统引领和支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研究期内实验区可持续发展特征与实验区类型无明显关联,制约地方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尚未从根本上破解。[结论]今后应着力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探索科技引导实验区协调、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因地制宜建立若干山区可持续发展示范模式,促进鲁中南山区实验区的协调有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2005-2010年6 a间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据,通过协调发展度模型对甘肃省12个地级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12个地级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总体较低,涉及3个协调发展类型,分别是濒临失调衰退类、中度失调衰退类、严重失调衰退类;从协调发展亚类看,既包括经济发展滞后型,也包括土地集约利用滞后型;从单个地区看,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仍有提高的潜力,协调发展度仍有提高的空间;从协调度、发展度与协调发展度关系看,要提高协调发展度,需重点提高发展度.  相似文献   

18.
王爱辉    龙海丽    彭健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3):235-241
县域绿洲城市是干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与载体,协调其内部经济、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推进干旱区县域绿洲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与战略意义。文中运用改进熵值法、耦合协调度和协调发展趋势指数模型,对干旱区典型县域绿洲城市乌苏市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对城市协调发展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苏市城市综合协调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但评价值较低;环境发展指数对城市综合协调度的功效相对较大,但发展趋势指数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经济与环境发展指数呈倒“N”型耦合关系,社会与环境发展指数呈“W”型耦合关系。经济、社会和环境存在着天然的交互胁迫、交互耦合机理,只有三者协同共进,均衡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干旱区县域绿洲城市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攀西地区农业自然资源评价及农业发展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评价攀西地区农业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从作物生产潜力、畜牧业发展潜力、生物资源开发潜力、农业产业化及生态农业发展潜力4个方面全面分析了该区的农业发展潜力。通过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实现该区特色生物资源开发,是该区农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1995年以来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程度的时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协调度等级由初级协调转为良好协调,但协调度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协调发展度整体上逐年增加;(2)从空间上看,中国省区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且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上表现出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高于中西部地区的规律,而且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3)按照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将31个省区分为7类,分别体现经济发展、自然条件和政策因素等差异。应在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同时,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开展城市生态规划,建立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有效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