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黄土地区滑坡的机理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黄土高原的面积占陕西省总面积的45%,在黄土塬边地段,滑坡、崩塌灾害活动频繁,给国民经济建设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损失。笔对黄土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黄土地区滑坡的形成因素及变形破坏机理进行了说细地分析,提出了黄土地区滑坡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论滑坡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自生 《山地研究》1996,14(2):96-102
滑坡学可分为理论滑坡学和应用滑坡学。前者的分支有:滑坡发生学、滑坡运动学、滑坡组构学、滑坡形态学、滑坡断代-周期学、滑坡分类学、滑坡分布学、滑坡制图学、滑坡编目学等。应用滑坡学含滑坡坡研究方法论,技术手段和滑坡防御工程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川东红层岩质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为该地区滑坡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对川东红层地区的滑坡综合调查,利用数量化理论Ⅲ对该地区滑坡的影响因素及其耦合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川东地区滑坡的主要作用因素为岩层倾角、滑坡高度及临空面高度,次要作用因素为土地利用情况及岩层组合关系,而一般作用因素是外营力及人类工程活动和岩层时代;确定出年降雨量、侏罗纪时代岩层、小于50m的滑坡高度、岩层倾角在5°~15°之间、厚层砂岩或泥岩夹薄层泥岩或砂岩、临空面高度在5~15m之间、土地旱地利用及河流冲刷及人类工程活动的主控影响因素。[结论]在不同滑坡样品中,不同因素的耦合强度具有一定的差异。经对比分析结果与现场调查的可靠性验证,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滑坡数字化动态仿真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GIS滑坡数据采集及生成DEM(数字高程模型)功能,分别建立滑坡表面及滑动面的数字模型 .通过三维动画技术对滑坡潜在滑动过程进行了动态仿真模拟,显示出滑坡的活动方式,为滑坡灾害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毕节地区滑坡泥石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林  张佑礼 《山地研究》1996,14(3):211-214
分析了贵州省毕节地区滑坡,泥石流的特征、形成原因、危害,运用FUZZY聚类分析方法,将该地区划分为4类危害区,根据滑坡,泥石流危害状况,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奉节县某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基本特征,描述了该滑坡的结构及变形特征;从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两方面分析了滑坡的成因;根据室内试验、现场大剪试验并结合地区经验确定了滑坡参数的取值,考虑3种不同的工况下,用一般条分法、毕肖普法、传递系数法计算了滑坡的稳定性系数。结果表明:该滑坡遭遇5 a一遇暴雨时基本处于稳定状态;遭遇50 a一遇暴雨时处于潜在不稳定状态;遭遇5 a一遇暴雨加地震时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对研究区滑坡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3项滑坡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地衣形态量计在同震滑坡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有利 《山地研究》1998,16(3):167-170
阐述了地衣形态量计法的基本原理和各种不同的具体量计方法及其在同震滑坡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指出将该方法将于同震滑坡研究中,可以帮助提供地震时间、震中,地震频度,地震影响范围和地震断层的一些信息。  相似文献   

8.
万县地区煤矿区崩塌型滑坡的特点及形成机制肖文举(四川省万县市水保办,634000)煤矿区崩塌型滑坡,是指由于人们长期采煤活动,使采空区上部边坡失稳,岩体发生整体下滑的一种形式。在煤矿采空区上部,岩体发生开裂、错落、陷落是很常见的,近年来煤矿采空区形成...  相似文献   

9.
<正> 活动断裂与滑坡关系的研究,是近年来滑坡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滑坡发育过程中,构造条件特别是活动断裂,是影响滑坡稳定的重要因子,它们对滑坡的区域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不同性质的活动断裂对滑坡发育及密集程度有不同的影响,开展活动断裂与滑坡关系的研究,对于进行滑坡预测预报和危险度区划,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川藏公路“102”滑坡群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晓刚  王成华 《山地研究》1998,16(2):151-155
“102”滑坡群位于川藏公路西藏波密县境内的通麦“102”地段。该地段滑坡成群分布,在约3km长的范围内,共有大小滑坡22处,其中直接危害川藏公路且规模较大的滑坡有6处。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滑坡类型及典型实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汶川地震引发的大量地震滑坡灾害的问题,依据汶川地震滑坡成因机理及运动特点,对地震滑坡进行了类型划分,分为震滑型和崩滑型两大类型,其中震滑型又分为整体滑动型和碎裂滑动型;崩滑型分为坠落-滑动型、倾倒-滑落-滑动型和坠落-弹射-滑动型.并列举各种类型的地震滑坡实例,分析总结了各种类型的成因方式和发育特点.对提高地震滑坡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学科意义,为地震滑坡灾害的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黄土滑坡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黄土滑坡是我国黄土地区发育的一种斜 (边 )坡表生地质灾害 ,近年来我国科研工作者加强了对该类滑坡的研究。介绍了国内外在滑坡类型划分、形成机理、滑带土及防治措施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其进展 ,指出了目前我国在滑坡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13.
根据对该滑坡体的形态、结构特征研究,分析其形成条件及成因机制;在成因机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传递系数法进行稳定性评价,为该滑坡的治理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最后,初步地提出了整治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2013年延河流域特大暴雨下的滑坡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延河流域遭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强降雨,引发了大范围的滑坡。依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DD2008—02),对延河流域从南到北6个典型小流域内发生的滑坡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2013年延河流域大雨、暴雨主要集中在7月,其中宝塔区7月侵蚀性降雨量最大(766.8 mm),是延河流域2013年暴雨的暴雨中心区;(2)距离暴雨中心最近的南部2个小流域的滑坡侵蚀模数最大,达7 000 t/km2,中部2个小流域为3 700 t/km2,北部的为1 400 t/km2左右,滑坡量与滑坡频率也呈现南部 > 中部 > 北部的规律;2013年暴雨引发的滑坡为浅表层滑坡,属于黄土内滑坡,分布在20°~60°的斜坡上;滑坡均为小型滑坡,其中规模≤1 000 m3的滑坡最多,占总调查滑坡数量的78%, > 5 000 m3的滑坡很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强震区滑坡的活动强度演变与敏感性,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四川省都江堰市龙池镇龙溪河12条泥石流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对研究区震后4期遥感影像的滑坡解译分析,研究震后滑坡的活动演化特征;同时利用概率综合判别法—层次分析法对滑坡物源进行多期敏感性评价。[结果]地震后该区域产生了825个强震滑坡;2009—2017年,在强震滑坡区域外新增376个滑坡,至2017年,仍活动的滑坡数量减少到368个,占滑坡总数的30.6%,同时利用曲线下面积(AUC)检验多期敏感性评价结果,准确率为75.6%~81.4%,评价效果较好。[结论]强震区震后活动滑坡数量及高敏感性区域面积整体表现降低趋势,表明震后滑坡处于逐步恢复过程,强震区的地质灾害活动但活动强度仍远远高于震前。  相似文献   

16.
武隆滑坡与减灾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武隆“五一”滑坡的实地考察 ,分析了滑坡发生的原因 ,针对邻近区条件分析 ,确定存在的可能滑坡灾害。对比类似地区的另 2处灾害 ,得出启示 ,并提出了减灾对策。为防止类似的悲剧重演 ,应加强科普教育  相似文献   

17.
滑坡灾害复杂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将滑坡灾害作为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来进行研究,详细分析了滑坡灾害在存在意义和演化意义两个方面的复杂性特征。同时,从协同理论、分形分维、突变理论、人工神经网络与免疫系统以及空间信息技术综合集成等方面探讨了多学科在滑坡灾害复杂性方面的研究。滑坡灾害的复杂性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类对滑坡灾害整体行为和发展演化过程的研究与探索,同时也可以为滑坡灾害的防治评价和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和辅助决策支持,在滑坡灾害及其相关地质灾害的防治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滑坡灾害的防灾减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泾阳南塬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泾阳南塬崩塌、滑坡带是关中地区黄土台塬地质灾害的典型代表。分析了该类灾害的分布规律及形成过程,结果表明活动构造、地震、地貌、地层岩土、河流侵蚀是该区地质灾害形成的基础,人类过度扰动及灌溉是其形成的诱因。提出该类预防总体应以避让为主,局部兼以工程治理。  相似文献   

19.
广东某滑坡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广东某滑坡的分析,其属于蠕滑-拉裂型滑坡。根据大量的详细勘探资料,详细阐述了滑坡的基本特征,并研究分析了滑坡的成因机制及演化过程;在成因机制分析基础上,采用剩余推力传递法(Push法)对该滑坡天然状态及暴雨两种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评价,为滑坡治理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三峡库区典型滑坡火石滩滑坡的结构及变形特征,分析滑坡形成的原因。对该滑坡进行大地形变监测、地下水位监测、滑体深部位移监测和宏观监测;依据监测资料并考虑到未来三峡水库蓄水,认为火石滩滑坡目前处于潜在不稳定状态。滑坡体在饱水及水库蓄水后,将处于临界蠕滑或失稳状态。结合滑坡体实际对滑坡防治进行初步研究,建议采用回填压脚支档为主、辅以排水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