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省为害松树的叶蜂类昆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1999年在余杭长乐林场对马尾松吉松叶蜂和浙江黑松叶蜂调查研究,结合历年积累的为害松树叶蜂标本和资料,报导10种马尾松叶蜂害虫,总结了它们共同的生物学特性、发生特点、天敌和防治方法,提出了防治叶蜂害虫的意见:对爆发型的叶蜂害虫,要从害虫为害虫的经济损失和防治费用投入以及化学防治对环境的污染、天敌和伤害,应综合全面评价,提出经济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2.
叶蜂科两新种记述(膜翅目,叶蜂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记述了中国叶蜂科两新种,吴茱萸蛞蝓叶蜂及山药叶蜂。文中附有形态特征图2幅。  相似文献   

3.
蔷薇叶峰别名月季叶蜂,蔷薇三节叶蜂,玫瑰三节叶蜂,属蟆翅目三节叶蜂科。主要分布在华北,华南,西南,华中,华东等地。  相似文献   

4.
蔷薇叶蜂别名月季叶蜂、蔷薇三节叶蜂、玫瑰三节叶蜂,属膜翅目三节叶蜂科。主要分布在华北、华南、西南、华中、华东等地。蔷薇叶蜂主要寄主为月季、蔷薇、黄刺玫、十姐妹、玫瑰等园林植物。  相似文献   

5.
整理采自甘肃膜翅目叶蜂科潜叶蜂亚科、粘叶蜂亚科、凹颜叶蜂亚科及平背叶蜂亚科标本总计252号,经鉴定分为22属40种。其中,潜叶蜂亚科3属4种:纹潜叶蜂属2种、枝潜叶蜂属1种、闭潜叶蜂属1种;粘叶蜂亚科3属6种:华波叶蜂属1种、类粘叶蜂属1种、粘叶蜂属4种;凹颜叶蜂亚科1属1种:凹颜叶蜂属1种;平背叶蜂亚科15属29种:原曲叶蜂属1种、斑腹叶蜂属3种、尖唇叶蜂属1种、狭蕨叶蜂属1种、小唇叶蜂属1种、雅叶蜂属1种、曲叶蜂属1种、平背叶蜂属2种、秋叶蜂属1种、大曲叶蜂属1种、亚室叶蜂属1种、金叶蜂属1种、绅元叶蜂属4种、片爪叶蜂属1种、元叶蜂属9种。包括1中国新记录属:纹潜叶蜂属;17科学新种:中华纹潜叶蜂、痕脉纹潜叶蜂、开臀枝潜叶蜂、中华闭潜叶蜂、异类粘叶蜂、长角粘叶蜂、山楂粘叶蜂、长角凹颜叶蜂、李氏斑腹叶蜂、甘肃斑腹叶蜂、李氏狭蕨叶蜂、吕氏平背叶蜂、平唇秋叶蜂、脊盾片爪叶蜂、邹氏元叶蜂、沟顶元叶蜂、丽角元叶蜂;15甘肃新记录种和8已知种。  相似文献   

6.
整理采自甘肃膜翅目叶蜂科麦叶蜂亚科、残青叶蜂亚科及基叶蜂亚科标本总计98号,经鉴定分为5属23种。其中,麦叶蜂亚科2属12种:麦叶蜂属11种、凹眼叶蜂属1种;残青叶蜂亚科1属6种:残青叶蜂属6种;基叶蜂亚科2属5种:基叶蜂属3种、异基叶蜂属2种。包括9新种:武氏麦叶蜂、麦积麦叶蜂、长脊麦叶蜂、任氏麦叶蜂、短附麦叶蜂、纹背麦叶蜂、黑唇基叶蜂、黄氏大基叶蜂、白转异基叶蜂;1新亚种:日本残青叶蜂黑胫亚种;6甘肃新记录种和7已知种。  相似文献   

7.
整理采自甘肃膜翅目叶蜂科叶蜂亚科小臀叶蜂属等5属叶蜂标本总计226号,经鉴定分为5属25种。其中:小臀叶蜂属1种、侧跗叶蜂属13种、凹唇叶蜂属1种、合背叶蜂属9种、壮并叶蜂属1种;包括6科学新种:短突小臀叶蜂、棒角侧跗叶蜂、普通侧跗叶蜂、朱氏侧跗叶蜂、侧跗叶蜂、开室凹唇叶蜂,2新亚种:环丽侧跗叶蜂黑股亚种、宝岛合背叶蜂红鳞亚种;5甘肃新记录种(含3亚种)和12已知种(含5亚种)。  相似文献   

8.
整理采自甘肃膜翅目叶蜂科实叶蜂亚科、突瓣叶蜂亚科标本总计181号,经鉴定分为15属31种。其中,实叶蜂亚科6属9种:单室叶蜂属1种、狭脉叶蜂属1种、齿实叶蜂属1种、实叶蜂属1种、简栉叶蜂属2种、拟栉叶蜂属3种;突瓣叶蜂亚科9属22种:中脉叶蜂属2种、消缝叶蜂属1种、槌缘叶蜂属7种、厚爪叶蜂属1种、突瓣叶蜂属6种、蜷叶蜂属1种、枝角叶蜂属1种、瘿叶蜂属2种、吕氏叶蜂属1种。包括2甘肃新记录属:单室叶蜂属、狭脉叶蜂属;建立1新属:齿实叶蜂属;14科学新种:齿实叶蜂、甘肃梨实蜂、甘肃简栉叶蜂、截鞘中脉叶蜂、白唇消缝叶蜂、窄踵槌缘叶蜂、角斑槌缘叶蜂、痕脉槌缘叶蜂、短刺槌缘叶蜂、反刻突瓣叶蜂、白氏突瓣叶蜂、红股突瓣叶蜂、武氏瘿叶蜂、尖鞘瘿叶蜂;8甘肃新记录种和10已知种。  相似文献   

9.
本文记述了中国叶蜂四新种,其中扁叶蜂科一新种、叶蜂科三新种。文中附有形态特征图11幅。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两种新森林害虫,其一,海南木莲枝角叶蜂CladiuchamanglietiaeXiao在海南省尖峰岭危害海南木莲ManglietiahainanensisDandy;另一,厚朴枝角叶蜂CladiuchamagnoliaeXiao在四川省开县危害厚朴MagnoliaoficinalisRehd.etWils.。两种害虫均属膜翅目、叶蜂科、粗角叶蜂亚科。英文稿件于1994年发表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英文版)第3卷第1期第15~22页。  相似文献   

11.
丝角叶蜂属一新种(膜翅目:叶蜂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记述叶蜂科、丝角叶蜂亚科一新种——杏丝角叶蜂Nematusprunivorous。本种在浙江省淳安县严重危害杏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两种新森林害虫,其一,海南木莲枝角叶蜂CladiuchamanglietiaeXiao在海南省尖蜂岭危害海南木莲ManglietiahainanensisDandy,另一,厚朴枝角叶蜂CladiuchamagnoliaeXiao在四川省开县危害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Rehd.et.Wils.两种害虫均属膜翅目,叶蜂科,粗角叶蜂亚科,英文稿件于1994年发表于北京林业大学  相似文献   

13.
整理采自甘肃膜翅目松叶蜂科松叶蜂亚科和叶蜂科蕨叶蜂亚科、短叶蜂亚科、长背叶蜂亚科标本总计102号,经鉴定分为13属20种。其中,新松叶蜂属1种、吉松叶蜂属2种、松叶蜂属1种、平缝叶蜂属5种、脊额叶蜂属1种、柄臀叶蜂属1种、凹颚叶蜂属2种、异颚叶蜂属1种、侧齿叶蜂属1种、长室叶蜂属1种、窗胸叶蜂属1种、长背叶蜂属2种、短唇叶蜂属1种。包括1甘肃新记录属:短唇叶蜂属,5科学新种:武氏吉松叶蜂、甘肃平缝叶蜂、黑胫平缝叶蜂、中华柄臀叶蜂、黑肩长背叶蜂,1科学新组合:白唇窗胸叶蜂和11甘肃新记录种和4已知种。  相似文献   

14.
整理采自甘肃膜翅目叶蜂科蔺叶蜂亚科标本总计102号,经鉴定分为22属32种。其中:敛片叶蜂属1种、真片叶蜂属2种、开片叶蜂属1种、直脉叶蜂属1种、半片叶蜂属1种、巨片叶蜂属1种、儒雅叶蜂属1种、狭唇叶蜂属1种、卜氏叶蜂属1种、多齿叶蜂属2种、宽距叶蜂属6种、窝眶叶蜂属1种、栉齿叶蜂属1种、李叶蜂属1种、小爪叶蜂属2种、线叶蜂属1种、旖蔺叶蜂属1种、纹眶叶蜂属1种、蔺叶蜂属2种、钩鞘叶蜂属2种、剑鞘叶蜂属1种、短角叶蜂属1种。包括1新属:敛片叶蜂属;17科学新种:长柄敛片叶蜂、马氏真片叶蜂、杨氏直脉叶蜂、小黑半片叶蜂、粗角巨片叶蜂、细足狭唇叶蜂、短角卜氏叶蜂、黑足宽距叶蜂、黑鳞李叶蜂、甘肃小爪叶蜂、黑肩旖蔺叶蜂、短脉纹眶叶蜂、皱额蔺叶蜂、显颊蔺叶蜂、黑盾钩鞘叶蜂、辛氏钩鞘叶蜂、白肩剑鞘叶蜂;6甘肃新记录种和9已知种。  相似文献   

15.
松叶蜂类昆虫是我国的重要森林害虫,近年来发生日益严重,发生面积也日益扩大。我国已知松叶蜂31种,其中以云南省分布最多。本文总结了我国多年来的松叶蜂方面的研究成果,概述了松叶蜂的种类、分布、生物学特性、种群动态及防治和综合管理等研究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比国外相应的研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记述川滇地区蔺叶蜂科蔺叶蜂亚科两新属新种:亮背卜氏叶蜂Buametalicagen.etsp.nov.新属新种,红胸滇片叶蜂Dianstethusrufithoracicusgen.etsp.nov.新属新种,两新属均隶属于等节叶蜂族Phymatocerini.卜氏叶蜂属与PhymatoceropsisRohwer和DicrostemaBenson二属近似,区别为:新属虫体瘦长,前胸背板侧叶无斜脊前沟,前翅2Rs室长于1R1和1Rs室之和,后翅臀室具长柄,锯背片无节缝刺列.此外,新属与Dicrostema的区别还有2A+3A脉端部上曲,颚眼距较狭窄;与Phymatoceropsis的区别还有后翅M室封闭,唇基端部截形.滇片叶蜂属与PhymatoceropsisRohwer最接近,其区别为新属爪具显著基片、后颊脊缺、后翅具封闭的M室和锯背片具节缝刺等.  相似文献   

17.
记述丝角叶蜂亚科Nematinae实叶蜂属Hoplocampa一新种樱桃实叶蜂Hdanfengensis。本种危害樱桃严重。  相似文献   

18.
记述在华北和华东地区严重危害白蜡的一种膜翅目叶蜂科食叶新害虫:白蜡敛片叶蜂Tomostethus fraxini Niu&Wei, sp. nov.。其单眼后区强烈隆起,宽长比约等于2;触角第3节微长于第4、5节之和;体和足全部黑色,体毛银色;中胸前侧片下部具宽阔裸带;腹部背板具微细刻纹,锯鞘毛黑褐色,伸向后方等,与本属其他种类明显不同。敛片叶蜂属(Tomostethus Konow)在国内也是第一次确定性报道。比较山东种群与北京种群的线粒体基因组差异,确定两地种群属于同一种类。比较白蜡敛片叶蜂与已报道cox1数据的2种敛片叶蜂之间的cox1差异,白蜡敛片叶蜂与黑毛敛片叶蜂和黄肩敛片叶蜂的差异十分显著。为便于本属害虫鉴定,编制了敛片叶蜂属世界已知种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19.
靖远松叶蜂对松叶蜂醇丙酸酯的林间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靖远松叶蜂雄蜂对其它松叶蜂性信息素的进一步林间反应表明:(2S,3R,7R)-3,7-二甲基-2-十三碳醇(松叶蜂醇)丙酸酯和(2S,3R,7S)-二甲基-2-十三碳醇(松叶蜂醇)丙酸酯的混合物对雄蜂的引诱作用最强。因此认为,松叶蜂醇丙酸酯的这两种异构体很可能是靖远松叶蜂性信息素的主要组分,可应用于种群监测等。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中国蔺叶蜂科蔺叶蜂亚科等节叶蜂族1新属2新种:金蓝聂氏叶蜂Nieametalicasp.nov.,亚蓝聂氏叶蜂Nieasubmetalicasp.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