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灌区灌溉管理监控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江苏省淮阴市洪金灌区IAMS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该系统主要由1个中心站、N个现场测控终端及灌区通讯网组成,通讯网为有线十无线混合网。初步实现了灌区信息、数据采集自动化、涵闸启闭无人化。  相似文献   

2.
灌区灌溉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纪晓华  汤方平 《灌溉排水》2002,21(4):25-27,52
介绍了1种灌区灌溉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实现方法。系统利用田间传感器实时测量田间参数,通过网络传送给控制计算机,由控制计算机根据决策模型自动控泵房电机起停、渠首闸门启闭实现灌区内农田自动灌溉,系统具有实时控制、实时数据采集与保存,现场实时视频监视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介绍江苏省淮阴市洪金灌区 IAMS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该系统主要由 1个中心站、 N个现场测控终端及灌区通讯网组成 ,通讯网为有线 +无线混合网。初步实现了灌区信息、数据采集自动化 ,涵闸启闭无人化  相似文献   

4.
灌区灌溉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 1种灌区灌溉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实现方法。系统利用田间传感器实时测量田间参数 ,通过网络传送给控制计算机 ,由控制计算机根据决策模型自动控泵房电机起停、渠首闸门启闭实现灌区内农田自动灌溉 ,系统具有实时控制、实时数据采集与保存 ,现场实时视频监视等功能。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三江平原灌区地下水位数据的实时采集和监控,设计了基于无线传输的灌区水位监控系统。数据采集终端使用超声波水位传感器对地下水位进行实时监测,使用GPRS无线通讯技术实现水位数据的远距离传输;水位监控中心接收、处理、存储并实时显示水位数据,同时绘制出水位变化折线图。试验结果表明,系统测量误差介于0.1~0.5cm之间,能完成对灌区地下水位的实时监测,运行十分稳定,为当地政府部门合理开发灌区地下水资源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精细灌溉决策支持系统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双层次优化模型,第1层实现单一作物在不同生长期内的配水优化,第2层实现多种作物间的配水优化,并与专家系统相结合,有效的避免了遗传算法在解决局部搜索问题上的局限性,采用MapInfo作为人机交互界面,实现了决策的可视性和系统的易操作性。该决策支持系统在运行结构上分为灌区数据采集模块、灌区信息管理模块、作物配水模拟模块、遗传算法优化模块以及灌区信息显示模块。  相似文献   

7.
渠南灌区农田灌溉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结合先进的优化调度决策软件技术,灌区自动化综合数据采集DCS、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GIS、网络与通讯、计算机及控制等技术组成了一个高可靠性的科学管理系统。依据在江苏渠南灌区的建设经验,介绍了灌区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结构组成,硬件设备及关键技术,基于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及非恒定流理论的灌溉仿真决策软件。  相似文献   

8.
洪金灌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开发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健 《节水灌溉》2008,(5):34-37
洪金灌区自动化控制系统是通过2 MB数字网、光纤混合局域网、RS485总线网组成的一个集数据采集、图像传输、闸门自动控制为一体的系统。系统包括灌区实时水情预报与分析、灌区远程监控、灌区远程监测和实时水情语音查询等5大部分。目前,共建成1个中心控制站,9个现地控制与远程控制站。实现了对整个灌区的现地控制与远程控制,可以对灌区渠首闸以及干渠沿线9座节制闸的上下游水位、每孔闸的闸位、过闸流量、实时图像进行实时测量和控制。  相似文献   

9.
基于GPRS+WEB灌区水文信息采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主要介绍了以分组无线电业务GPRS构成的无线网络传输原理及其在水文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应用,整个系统构建采用了基于C/S的水文信息WEB访问模式,具有较为可靠的系统稳定性与经济性。利用GPRS+WEB构建的分散式水文数据采集系统,为灌区GIS系统、灌溉决策支持等系统提供了大量实时依据,对提高节水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该方案已在江苏省宝应灌区得到了实施。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灌区明渠调水利用率,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闸门控制系统,系统由智能闸门控制终端和Android远程控制软件组成。集成基于ARM开发的智能闸门终端,实现对闸门的现场控制和终端数据采集;开发Android远程控制软件,通过搭建的云服务器数据中心实现对明渠调水的远程控制,按需调水。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对智能闸门的智能控制和合理调水,能有效提高灌区明渠调水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灌区现代化建设的内容和重点,选取江苏省35个大中型灌区的数据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系统研究了灌区现代化程度认知及其影响因素.数据分析显示,观测变量的标准因子载荷系数均约为0.75,KMO值为0.973,Bartlett 球状检验的卡方统计值为1 682,说明样本数据的有效性和相关性较高.研究结果表明:灌排体系、用水计量与信息化、管理体制、服务保障、生态环境、人居环境、防灾减灾、水资源安全保障、经济效益和用水效率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灌区现代化的认知程度.其中灌排体系的影响最大,服务保障的影响最小.灌区现代化应当是全面的、整体的现代化,必须统筹全局,综合灌区基础设施体系、管理与服务体系、生态健康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效率与效益体系,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东港灌区运行状况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工作实施的基础上,拟建了一套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模糊综合评判(FCE)数学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东港市的三个灌区的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3.
灌区参与式灌溉管理经济与社会影响评价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参与式灌溉管理是我国近年来在灌溉管理体制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它的实施在一些灌区产生了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影响,促进了灌区经济的发展和设施的建设,促进了灌区范围内新型社会关系的建立,正确评价其实施的社会和经济效果,评价其实施的社会价值,对于指导和推动灌区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灌区实施参与式灌溉管理后对灌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如何评价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评价系统的结构、评价方法,列举了对甘肃省白银市东坪电灌工程参与式灌溉管理经济与社会影响评价实例。  相似文献   

14.
农业节水区划是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规划和实施的重要依据.根据新疆地理位置、地貌形态、气候特征、缺水程度、灌区类型等指标组成农业节水区划的分区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动态聚类法进行节水灌溉分区,将新疆的节水灌工程划分为两级区,4个一级区和10个二级区,作为指导各个灌区节水灌溉实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灌区管理模型与GIS的集成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基于 Map Objects的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及其与灌区管理模型的集成 ,并在漳河灌区进行了初步应用。GIS提供模型计算所需要的空间数据 ,并在模型模拟过程中动态显示时空演化过程。利用 GIS与灌区管理模型的结合 ,对提高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结合国际合作项目对漳河灌区的主要农业作物-水稻在费改税制度实行前后灌溉成本和产量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施费改税制度的实行可以减轻农民的负担,但是增加了灌区水库供水和水管理的难度,增加了水稻生产灌溉成本。由于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造成了水稻减产。因此,有必要对费改税前后水稻生产的变化情况做进一步的研究,减少不利影响,使得农民既能减少税费开支,又能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灌区信息的统一化管理和空间分析,提高灌区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构建了一个基于ArcGIS的灌区信息管理系统.以数据库为手段,通过数据收集、组织、编辑、转换实现对灌区多源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融合分析,可实现数据的维护、可视化管理和统计分析,特别是基于ArcGIS的统计分析功能,实现灌区土地利用类型、高程和坡度的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统计分析.以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为例,在多源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灌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实现了灌区信息的集中管理、查询、统计和维护更新.基于统计分析得到了灌区高程、坡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析规律.结果表明:灌区大部分地势平坦,主要以农业用地为主.高程较低地势起伏较小时,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水稻,随地势增高和坡度变陡,林地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成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相似文献   

18.
节水灌区指标体系与总效益评价方法探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节水灌区建设规模日益增大,针对节水灌区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效益的方法研究也在进一步深入。本文所介绍的方法是对灌区监测得到的信息及人为调查得来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合专家群决策以及AHP方法来确定权重系数,从而通过计算可得到评价指标和评价效益相对应的评价数据,进而确定节水灌区建设及效益的满意程度。通过实例进行计算分析,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可为灌区的策略性发展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山东禹城引黄灌区非充分灌溉配水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制定有多种作物且灌溉水源为动态变化的灌区的配水计划,提出了由充分灌溉和非充分灌溉2级模型组成的配水模型。其中非充分灌溉配水模型包括优化模型和模拟模型2部分,优化模型的方案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而模拟模型的方案便于实施。模型中联合运用引黄水和地下水,可减少因黄河缺水对农业造成的重大损失。在此基础上编制的山东禹城灌溉配水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界面友好,实用性强,基本上可灌溉灌区的管理需要。  相似文献   

20.
基于突变理论的吉林西部灌区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表水作为灌区的灌溉水源,灌溉回归水补给容易引起土壤的次生盐渍化.选取了自然状态、水环境、土壤环境、社会经济环境这4个评价要素和相应的17个评价因子,构建了吉林西部灌区地下水环境风险指标体系,采用突变理论对其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五家子灌区、大安灌区和松原灌区均属于轻险,风险值分别为0.9206、0.9303、0.9196.吉林西部灌区的地下水环境存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