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岭产大熊猫,并成为大熊猫的第二故乡,颇为人们所注目,从开始点滴的发现,到大规摸调查并建立保护区保护已约廿余年,至今已成为大熊猫研究工作新的基地,这些是建国后我国动物学工作者自己的贡献,笔者拟简要回顾其历史,以便读者了解。  相似文献   

2.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动物,积极开展大熊猫人工繁育工作,对于保护我国大熊猫遗传多样性、维持种群数量和加快野化放归具有重要的意义。大熊猫精液冷冻保存技术的研发是保护大熊猫种质资源、提高人工受精率和大熊猫繁殖率的重要手段。通过综述大熊猫生殖特征、精液采集、品质检查、冷冻保护稀释液、冷冻损伤机制以及冷冻和解冻程序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大熊猫精液冷冻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50例野外大熊猫疾病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熊猫是世界上珍稀动物,1984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宣布大熊猫为世界十种濒危物种之一,因此,保护和抢救病饿大熊猫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对现有生态环境的保护,并进行生态、生理繁殖及兽医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是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简迅十四则     
《野生动物》2005,26(1)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准备合作建设的全国首个大熊猫野外研究基地--秦岭大熊猫野外研究基地,近日通过了专家论证。佛坪秦岭大熊猫野外研究基地立项建成后,将为国内外研究人员提供野外研究大熊猫的平台,并为大熊猫保护培养科技人才。在以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的佛坪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约占整个秦岭地区大熊猫种群数量的35%,野外种群分布密度居全国之首。在保护区的核心区平均每1.5平方公里就有一只大熊猫。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十分有利于大熊猫研究工作。(摘自中国熊猫网)  相似文献   

5.
周晓  黄炎  黄金燕  周世强  刘巅 《野生动物》2013,34(2):106-110
大熊猫是濒危的孑遗物种,多数时间独居在深山密林里。由于研究野生大熊猫个体行为极为不易,同时饲养管理实践中发现存在行为多样性降低、行为异常导致繁殖障碍等问题,因此,研究大熊猫个体的行为发育特点对了解和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圈养大熊猫个体在幼仔、亚成体、成体和老年4个阶段的行为发育,涉及的行为类型有取食、声音、刻板行为、运动、玩耍、标记等:总结了饲养管理中影响大熊猫行为发育的因素,主要有来源、断奶方式、圈舍条件、社群交流、营养、管理方式等。采取延长哺乳时间、增加圈舍面积、模拟自然环境等措施有利于大熊猫行为的正常发育;为大熊猫的行为学研究、圈养大熊猫的饲养管理、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和放归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熊猫数量的日益减少,保护大熊猫的工作也日趋重要,国家投入的大量财力、人力用以保护和拯救大熊猫,使得大熊猫研究成为必要,在大熊猫的饲养、配种、繁育、育幼和疾病防治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些严重影响大熊猫健康的疾病被攻克。从目前发表的论文、专著来看,严重影响大熊猫健康的主要是内科疾病,约占80%以上,其中又以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7.
大熊猫是全球濒危物种,探究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CD)等新型传染病对大熊猫未来风险极为重要。采用的MaxEnt模型和4种情景模拟下的未来环境因子数据运算,并结合ArcGIS 10.2软件分析我国大熊猫栖息地CD未来空间分布。研究发现:2050年和2070年栖息地内CD仍有很高风险,且在未来30~50年的时间里,CD对大熊猫的生境健康构成潜在的较高威胁,应加强对该区域内野生动物疫情防范,提升野生动物的疫苗研制与应用等,以便有效保护大熊猫。  相似文献   

8.
黑熊的生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的分布是从喜马拉雅山系、中印半岛到我国,日本及西伯利亚东南隅(郑作新,1964)。我国的黑熊有五个亚种。四川省青川县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黑熊为四川亚种(S.t.mupinencis),是我国特有,主产于川、陕、甘一带(马逸清,1981)。对这一亚种的生态研究报道较少。作者从1984年2—11月在唐家河参加林业部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对大熊猫,黑熊生态对照的合作研究,结合近两年在卧龙保护区、南  相似文献   

9.
《养猪》2013,(1):112
【英国《星期日电讯报》网站12月30日报道】题:大熊猫拥有对抗超级病菌的新武器(记者理查德.格雷)科学家发现,大熊猫或许是新的强力抗生素的丰富来源。大熊猫的濒危状态和特别可爱的外表使它成了野生动物保护海报上的代表形象,但如今或许有了保护大熊猫不让它灭绝的新理由。科学家发现这种动物的血流中会产生一种能杀死细菌和真菌的强力抗生素。他们认为,这种物质可用于创造新疗法,以对付具耐药性的超级病菌和其他疾病。据信这种抗生素是由大熊猫的免疫系统释放  相似文献   

10.
四川北部的岷山山系是中国野生大熊猫最主要的活动区域。调查表明,四川岷山山系12个县市有森林面积21659.6km^2,其中集体林面积10500km^2;大熊猫栖息地总面积851824.0hm^2,建有22个保护区,共有528888hm^2的大熊猫栖息地和400只野生大熊猫在保护区内得到了有效保护;集体林大熊猫栖息地面积达190064.6hm^2,占大熊猫栖息地的22.3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大了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的难度。本文提出了要尽快制定《大熊猫保护法》;协调好跨区域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制定相关政策,采取置换、赎买、移民搬迁等方式,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要落实相关政策,实施生态补偿;要发动社会力量采取建立保护小区、协议保护等参与大熊猫的保护;林下开发利用要避开大熊猫发情和孕育期,达到既有效保护大熊猫,又使林农生产生活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类活动的影响已经成为影响大熊猫生存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从采伐、放牧、挖药、公路修建、偷猎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人为干扰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以期加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促进保护区大熊猫与人类和谐发展,更好地保护大熊猫栖息地。  相似文献   

12.
举世闻名的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以吃竹子为生的;但是,在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中,中华竹鼠(Rhizomys sinensis)却破坏大片竹林,与大熊猫争食,尤其是最近当地的华桔竹正在开花,又将有大面积竹林要枯死,矛盾更显得突出。为此,对中华竹鼠的防治必须引起重视。本文是在掌握中华竹鼠的习性,与总结群众防治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中华竹鼠是在竹林中营地下生活的一种鼠类。甘肃白水江的亚种为其四川亚种:(Rhizomys sinensis vestitus),背毛粉灰色,有光泽。个体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有关大熊猫的报道甚多,但尚未看到过大熊猫野外产仔的报道,这里将我们在野外对一产仔熊猫记录整理于后,供自然保护战线上的同行参考。产仔环境的选择八二年九月二十三日,我们在宝兴海拔二千八百三十米的泥巴沟发现一只大熊猫钻进树洞,从树洞周围的齿痕看,是它选中  相似文献   

14.
《养猪》2018,(3)
正栖息地保护至关重要【西班牙《先锋报》网站4月13日报道】题:遗传多样性的缺乏威胁大熊猫的未来竹子在大熊猫食物来源中占99%,而未来80年大熊猫赖以栖息的竹林将减少三分之一,这将对大熊猫的生存造成灾难性后果。正因如此,大熊猫保护计划才成为中国近些年的重点项目。中国是唯一拥有野生大熊猫的国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熊猫保护区的状况,困扰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旬 《野生动物》1990,(6):9-11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是自然界赋予我们这个世界的宝贵遗产,它是中国人民引以自豪的“国宝”。保护和延续大熊猫野外种群,是中国和世界自然保护事业上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和延续大熊猫种群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洋县在落实保护大熊猫承包责任制中,积极扶持大熊猫活动区的群众发展养牛业,最近已与二十八户村民签订了扶持养牛合同,第一批二十八头牛已拴到了承包户村民的槽头上,使大熊猫活动区的群众尽快富裕起来。在保护和抢救“国宝”大熊猫活动中,洋县抢救大熊猫领导小组认真落实保护大熊猫责任制把权、责、利紧密结合起来。他们在华阳区大熊猫分布较多的板桥村、九池村建立了保护承包责任制,与九十一户村民签订了生产扶持合同,承包和扶助相结合,使  相似文献   

17.
<正>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的珍惜物种,也是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旗舰物种。大熊猫以竹类为主食,保留着肉食性动物简单的消化道,但没有共生微生物将纤维素发酵成可吸收的营养素[1]。野外大熊猫以竹类为主食[2],圈养大熊猫则在主食竹之外投喂精饲料、搭配新鲜果蔬和补充维生素[3]。由于大熊猫具有独特的食性和消化道结构,研究其营养和代谢规律对保护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熊猫肠道微生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大熊猫肠道微生态,对保护这一濒危动物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大熊猫肠道微生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肠道菌群、肠道致病菌以及微生态制剂等几个方面。本文综述了大熊猫肠道微生态的研究现状,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1984年12月12日至16日在兰州市召开第二次全国保护抢救大熊猫工作汇报会。林业部副部长董智勇、林政保护司副司长李贵令、甘肃省人民政府等12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自1983年5月,根据各地汇报,共抢救病饿大熊猫30只,其中救活21只,有13只已放回野外,余下8只仍在护养中,抢救无效死亡9只。另外,还在野外发现病饿和自然死亡大熊猫尸体33只。据材料初步统计,大熊猫分布区共有各种竹林资源966.2万亩,开花枯死  相似文献   

20.
王美楠  刘艳华  张明海 《野生动物》2013,34(2):111-114,124
梅花鹿(Cervus nippon)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化为6个亚种:东北亚种(C.n.hortulorum)、华北亚种(C.n.mandurinui)、华南亚种(C.n.kopschi)、四川亚种(C.n.sichunicus)、山西亚种(C.n.grassianus)、台湾亚种(C.n.taiouanus),其中山西亚种、华北亚种和台湾亚种野外种群已经灭绝,野外残存的东北亚种、华南亚种和四川亚种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江西、浙江、安徽、四川和甘肃等省破碎的栖息生境内。由于残存的3个亚种种群数量稀少,野外很难发现,这对保护和恢复濒临灭绝的野生梅花鹿种群造成一定的困难。中国对圈养梅花鹿生物学的报道虽然较多,但是在行为学、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较少,且分子标记方面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与经济性状相关的基因方面。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恢复野生梅花鹿种群,本文在查阅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国内外梅花鹿遗传学研究现状与进展,展望了野生梅花鹿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趋势,以期为我国野生梅花鹿的保护管理和种群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