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相邻格子法”对塔里木河中游不同生境胡杨种群进行调查,研究不同生境胡杨种群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不同生境下胡杨径阶结构不同,河漫滩生境胡杨幼苗充足,为增长型种群;过渡地带各径阶分布合理,为稳定型种群;而沙地生境径阶≤16 cm的胡杨种群未出现,为衰退型种群。2)河漫滩以及过渡地带生境胡杨种群在5种空间尺度下均处于集群分布;沙地生境总体为随机分布。3种生境下胡杨种群均在5 m×5 m的尺度有较强的聚集性。3)河漫滩、过渡带生境下各个发育阶段均为集群分布,沙地生境随着发育进程,空间分布由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化。  相似文献   

2.
3.
不同生境胡杨种群径级结构与格局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相邻格子法"对塔里木河中游不同生境下胡杨种群进行每木调查,获得野外资料。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与5种聚集度指标,研究了不同生境胡杨种群径级结构和空间格局及其动态。结果表明:河漫滩生境胡杨种群径级结构呈金字塔型,幼龄储备丰富,种群呈增长趋势;沙地生境种群结构呈纺锤型,幼苗严重不足,种群呈衰退趋势。胡杨种群的格局规模为25m2。不同生境下胡杨种群空间格局有所差异,分别表现为集群分布与随机分布;在胡杨种群生长过程中,空间格局呈现由集群分布至随机分布的扩散趋势;胡杨种群结构和空间格局主要受塔里木河洪水与其自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松叶蜂金小蜂生物生态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叶蜂金小蜂发育历期的卵期平均为3.97d,幼虫期平均12.74d,蛹期平均7.65d,世代历期为24.36d,成蜂寿命平均12.50d。各虫期发育起点温度估计区间的卵期为7.13±0.66℃,幼虫期14.27±0.60℃,蛹期16.32±0.60℃。有效积温估计区间的卵期为46.16±8.16日度,幼虫期58.09±7.72日度,蛹期44.91±4.60日度。  相似文献   

5.
殊砂根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形态变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系统地对珠砂根物候、生长发育过程,器官分化及形成、种实特性、适宜生长环境等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了观测和研究;对殊砂根叶、果等形态变异进行了观测,并根据形态特征进行了类型划分。  相似文献   

6.
玻璃苣是近几年来引种试栽的植物。对玻璃苣的生物生态学行性及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对玻璃苣的生物生态学行性观察和栽培技术实验研究,在栽培技术中重点介绍了选地播种,苗期管理上等工艺。玻璃苣的开发利用上,主要用于开辟新油源。医疗保健方面等。为玻璃苣的引种和驯化、栽培、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硃砂根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形态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地对硃砂根物候、生长发育过程,器官分化及形成、种实特性、适宜生长环境等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了观测和研究;对硃砂根叶、果等形态变异进行了观测,并根据形态特征进行了类型划分.  相似文献   

8.
以承德地区野生北柴胡为试材,通过样方调查对不同生境中柴胡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野生柴胡驯化扩繁及野生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海拔变化影响柴胡种群分布及表观形态特征。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野生柴胡株高、叶宽、小总苞片可以解释72.4%的野生柴胡根部颜色信息,野生柴胡花柄长、根部颜色、叶长可以解释94.7%的野生柴胡叶形信息,野生柴胡叶形、具花数可以解释59.5%的野生柴胡伞幅信息。因此,在野生优质柴胡资源驯化时,就地保护驯化扩繁,更有利于保护野生柴胡资源种群的优势性状。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天然胡杨林的生境及起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天然胡杨林现状和起源的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日趋恶化,保护和发展本区幸存的天然胡杨林有助于对这一树种的保护和本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区柑橘凤蝶生物和生态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文献调查和野外直接搜寻种源,在蝴蝶园自然繁殖和实验室人工饲养相结合,对长白山区柑橘凤蝶papilio xuthus Linnaeus的分布、生活史、寄主、生活习性和天敌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报道柑橘凤蝶的生物和生态学特性。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大学学报》2004,16(2):F002-F002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塔里木农垦大学研究生基金资助下,由塔里木农垦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李志军教授主持,高疆生、刘建平、于军、周正立、龚卫江、高山、段黄金、徐雅丽等人参加实施的《塔里木河流域胡杨、灰叶胡杨不同居群繁育特性研究》项目,经过4年的系统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2.
小胡杨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胡杨(P.opulus simoniiP.euphratica)是由辽宁杨树研究所通过小叶杨(P.simonii Carr.)与胡杨(P.eu-phratica O liv.)杂交再与速生欧洲黑杨(Populus nigraL)复合杂交而选育出的新品种,在当地具有速生、耐盐碱的特性。平罗县及周边地区宜林盐碱地面积较大,急需速生且耐盐碱树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进行大尺度的大熊猫生境研究,为制定合理的保护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海拔、坡度、坡向、汇流、植被数据构建反映卧龙自然保护区生境特征的多波段数据site。分别采用ISO生境分类法和n-D可视化工具,得到大熊猫潜在适宜生境和大熊猫实际利用生境区域评价结果。【结果】地形和植被类型是大熊猫栖息地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内,两种方法所划分的大熊猫生境皆具有暖坡比例大于冷坡的特点,暖坡比例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卧龙大熊猫栖息地海拔范围在1 820~3 051 m之间。栖息地平均海拔3 000 m。大熊猫分布密度最大的区域平均海拔为2 500 m。卧龙大熊猫倾向于选择海拔较低,暖坡比例更高的微生境。可能受人类活动影响,卧龙保护区大熊猫有沿着河谷向高海拔拓展活动范围的趋势。【结论】两种方法得到的大熊猫生境具有较大空间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桤叶唐棣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学特性,以期为该外来经济林树种的推广奠定基础,进而为引进者获取最大效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丰富,水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研究降水特性变化可为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及Morlet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柴达木盆地4个典型气象站1957—2016年降水时间序列特征。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近十几年来降水量有所增加,并且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突变,4个气象站年降水量普遍存在2年左右的周期性,表现出多时间尺度特征。柴达木盆地是大陆性干旱气候区,东部地区降水仍较多地受东部季风的影响,而冷湖站及大柴旦站受同一气候因素影响的可能性较大,格尔木则可能受到西南季风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设置林下(郁闭度0.6)和空旷地两种生境,比较不同生境下凤丹生长及光合特性,探讨凤丹优化栽培的合适生境.结果表明:林下生境的凤丹冠幅面积、一级分枝数、单株挂果量及单位冠幅面积挂果量均优于空旷生境,而前者树高略低于后者.林下生境的凤丹叶绿素a和叶绿素b分别高出空旷生境的103.53%和12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光合日变化规律方面,林下生境的凤丹净光合速率呈现明显的"单峰"曲线,而空旷生境下的呈不明显"双峰"曲线,总体上前者高于后者;前者胞间CO_2浓度和蒸腾速率低于后者而气孔导度无明显变化趋势;林下生境的光能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普遍显著高于空旷生境.林下生境因存在一定程度的遮荫,阻挡了夏季强光对凤丹的不良影响,同时也减少了林下的光合有效辐射,但凤丹自身的特性或适应性使得光能和水分利用率高,净光合速率高,有机物合成多,分枝多,植物长势好.  相似文献   

17.
香附子生物生态学特性和防除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附子是世界性十大恶性杂草,亦是我国十大难除杂草之一.它以块茎繁殖为主,生命力强,蔓延速度块,危害大.根据香附子怕旱,喜高温,耐水浸泡,单个块茎易发芽,幼株吸收营养能力小等生物生态学特性,淮北地区结合耕作制度,可采取综合防除措施:夏播作物改免耕为深耕,改等行距条播为宽窄行距条播,施足基肥,适当密植,促使早封行;改冬播小麦不除草为人工除草,降低香附子密度.夏大豆播前亩用40%莎扑隆超微WP1000~1250克土壤处理,防效在77.22%~83.83%.皖南山区及大别山茶园,亩用10%草甘磷水剂70克,防除香附子地上植株效果为100%,地下块茎达87%.  相似文献   

18.
19.
本研究以丁扒山(丁豆)与凯里学院(凯豆)两种野生大豆为材料对其生境及生育期调查,结果表明:两个生长地方的土壤营养元素及土壤含水量无差异,但丁豆较凯豆高,土壤pH分别为弱碱性和弱酸性。凯豆花期最高且为31℃,丁豆最高营养期且为23℃,凯豆气温比丁豆高,丁豆光强较凯豆强。伴生植物中紫竹可供野生大豆攀附,对凯豆生长有利,而白车轴草、紫雀花等豆科植物与凯豆间存在竞争关系,不利其生长。丁豆中有利于野生大豆生长是小飞蓬,不利生长有豆科和五节芒。凯豆生育期比丁豆提前一个月,丁豆的株高、茎粗、百粒重、单株产量显著高于凯豆。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对胡杨幼苗生长有效的地表覆盖物。以1年生胡杨幼苗为试材,设置覆膜(T1)、覆草苫子(T2)、覆沙(T3)和裸地(CK)共4种处理,利用相关性分析和隶属函数值法全面评价3种地表覆盖物对植株产生的效果。结果表明:T1、T2、T3处理均显著提高了不同月份的土壤含水率(P<0.05),平均土壤含水率较CK分别提高了26.1%、27.9%和23.5%;各覆盖均显著提高了成活率、株高及地径的生长,T2增长幅度最大;各覆盖均显著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P n)、气孔导度(G s)、蒸腾速率(T r)(P<0.05),生长初期T1值最大,生长中后期T2值最大;T2处理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 max)、光饱和点(L SP)最大,光补偿点(L CP)和暗呼吸速率(R d)最低;各覆盖对水分利用效率(W UE)和表观量子效率(A QY)影响较小;植株生长与土壤含水率、P n、G s、P max、L S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合效果由强到弱顺序为T2、T3、T1、CK。覆草苫子较适宜在胡杨幼苗栽植过程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