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四川省达州地区冬季稻田利用率,推广蚕豆稻茬免耕栽培技术,提高蚕豆产量。试验对3个蚕豆品种‘成胡15’、‘芸豆147’、‘苏03010’进行稻茬免耕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成胡15’为适合四川地区稻茬免耕栽培的本地蚕豆品种;‘苏03010’为适合四川稻茬免耕栽培的大粒蚕豆品种;‘云豆147’为适合四川地区稻茬免耕栽培的高产蚕豆品种。  相似文献   

2.
刘芳  蔡会 《南方农业》2012,(4):89-90
2011年,在重庆市武隆县对‘爱德53’、‘鄂马铃薯5号’、‘鄂马铃薯8号’、‘渝薯1号’、‘夏波蒂’、‘定薯1号’、‘米拉’(对照)等七个脱毒马铃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初步表明,‘鄂马铃薯8号’、‘鄂马铃薯5号’不但产量高,而且在武隆县半高山地区适应性、抗逆性强,推广应用效果好,经济效益高,是需求量较大的蔬菜型马铃薯品种,建议在武隆县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引进的4个中早熟西兰花新品种,果表明:‘N-8801’表现早熟,适于国内销售;口的好品种。与市场常规品种‘金绿70’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久绿’是适于加工出口:‘N-0215’是适于保鲜出口的好品种。  相似文献   

4.
以甜椒品种‘苏椒13号’和‘川雄9号’为试材,于2009年在江苏南京采用不同颜色塑料薄膜(红、黄、蓝、绿、紫)进行试验,以透明膜为对照(CK),研究不同色膜的温光效应及对甜椒叶面积指数、产量和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累积温光效应均以红膜处理最高,定植后120d分别达到118.9和112.5;红膜处理下甜椒叶面积指数最高,蓝膜处理最低;红膜处理的产量也最高,两品种分别比对照高9.8%(苏椒13)和13.4%(川雄9),紫膜处理的产量最低,分别比对照低37.2%(苏椒13)和40.5%(川雄9).果实肩径、长度、单果重及果皮厚度均以红膜处理最高,紫膜处理最低.两品种果实在各种色膜处理下的采收指数和单位面积果实干物质产量均与冠层截获的温光效应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但‘苏椒13号’的最高采收指数在紫膜处理下的最后一次采收时,而‘川雄9号’的最高采收指数则在红膜处理下的最后一次采收时.研究表明红膜处理利于甜椒果实干物质积累,促进果实产量形成和外观品质的提高,紫膜和蓝膜对产量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龙恢3号’是用‘泸恢926’与‘成恢047’杂交选育而成,具有株叶型好、分蘖力强、花粉量足、恢复谱广等特点。2010年8月通过重庆市技术鉴定,2011年经审核被确定为重庆市科技成果。‘龙恢3号’配组的组合产量高、优势强,其中‘Q2优3号’(Q2A×龙恢3号)、‘F优3号’(F32A×龙恢3号)均通过重庆市审定。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烟粉虱取食对辣椒体内营养物质和抗性物质的影响,选择抗虫辣椒品种(‘新一代三鹰椒’、‘新苏椒五号’)和感虫品种(‘苏椒13号’、‘苏椒15号’)各2个,每株辣椒分别接烟粉虱成虫0头(对照)、30头(低密度)、60头(中密度)和120头(高密度),取食24 h后测定辣椒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以及酚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结果发现,低密度的烟粉虱取食后,辣椒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上升,随着虫口密度的提高,叶绿素含量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感虫辣椒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幅度高于抗虫品种。低密度和高密度的烟粉虱取食后,辣椒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抗虫品种的下降幅度大于感虫品种。低密度和中密度的烟粉虱取食后,辣椒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但高密度烟粉虱取食后辣椒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上升;抗虫品种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感虫品种。烟粉虱取食后,叶片中酚类化合物含量明显上升,感虫品种的上升幅度较抗虫品种上升幅度大;随着虫量的增加,辣椒叶片中酚类化合物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但高密度烟粉虱取食后酚类化合物含量出现明显下降趋势。烟粉虱取食后,感虫辣椒品种‘苏椒15号’叶片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明显上升;其他3个品种在中等以下密度的烟粉虱取食时,黄酮类化合物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在高密度烟粉虱取食时,黄酮类化合物明显高于对照。研究表明,烟粉虱取食可引起辣椒营养物质和抗性物质含量向着有利于提高抗虫性的方向改变,但不同虫口密度下不同辣椒品种的改变幅度不同。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寄主植物与烟粉虱之间的防御和反防御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大豆引种筛选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各省的14个大豆品种进行了产量比较试验和农艺性状的鉴定,并对与产量相关的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贡2009-2’、‘489-1’、‘中黄39’、‘浙0305-3’、‘浙H0322-1’和‘南06-44’的丰产性极显著优于对照,生育期适中,农艺性状好,适合在重庆地区春播;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粒重与产量极显著相关,百粒重、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与产量相关密切,可通过增加单株粒重和百粒重来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8.
在广东省怀集县进行春植杂交玉米品种筛选试验,初步发现‘兆丰688’和‘正大999’两个品种高抗纹枯病和叶斑病,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华玉8号’;抗病性好.认为适合在怀集县种植.  相似文献   

9.
在广东省怀集县进行春植杂交玉米品种筛选试验,初步发现‘兆丰688’和‘正大999’两个品种高抗纹枯病和叶斑病,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华玉8号’;抗病性好。认为适合在怀集县种植。  相似文献   

10.
热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灌浆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给小麦高产稳产和耐热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对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的12个推广小麦品种在正常及热胁迫下的产量、千粒重及灌浆过程进行了研究。试验于2014—2015年度在河北省辛集马兰农场进行,用大棚升温作为热胁迫处理,在小麦灌浆期对不同品种在正常及热胁迫处理下的灌浆速率进行测定,收获后测定产量和千粒重,并计算热感指数。结果表明,‘中麦175’、‘衡4399’、‘衡4444’、‘CA0816’和‘中麦875’在自然生长及热胁迫处理下有较高的产量。在小麦灌浆中后期的籽粒快增期及缓增期发生的热胁迫会通过影响灌浆速率显著影响小麦的千粒重及产量。根据千粒重热感指数对不同小麦品种的耐热性进行评估,发现‘京冬8号’、‘CA0816’、‘CA1062’、‘中麦875’、‘中麦895’及‘衡4444’的千粒重热感指数1,是耐热性较好的品种;其他品种的千粒重热感指数≥1,是热敏感品种。对不同品种在正常及热胁迫条件下的灌浆速率进行分析,发现热胁迫对不同耐热性品种灌浆速率产生影响的起始时间不同,耐热性好的品种的灌浆速率在灌浆后期才会受到热胁迫的影响,热敏感品种在灌浆中期即受到热胁迫的影响。总之,‘CA0816’、‘中麦875’和‘衡4444’是丰产性和耐热性都较好的品种;‘衡4399’和‘中麦175’的千粒重热感指数一般,但产量在自然生长及热胁迫下均较高;‘京冬8号’耐热性好,丰产性略差。以上品种均可作为优异的耐热资源在育种中加以利用,在育种实践中需联合使用品种的产量数据和千粒重热感指数来评估该品种在耐热性育种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渝糯30’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糯玉米新品种,于2015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渝糯30’在生产上表现口感佳、稳产性好、和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聚花月季(Floribunda Roses)花朵多、聚生、呈团簇状开放,花色丰富,植株抗性强,喜温暖气候,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介绍了重庆适生的‘金玛丽’ (‘Goldmarie’)、‘欢笑’ (‘Bright Simle’)、‘婚礼白’ (‘Bridal White’)、‘坎特公主’ (‘Princess Michael of Kent’)、‘多特蒙德’ (‘Dortmund’)等五种聚花月季.  相似文献   

13.
除草剂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化学除草为作物田间管理带来方便的同时,药害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特别是苗后除草剂对作物造成的药害频繁发生。为此,本文以我国玉米主栽品种‘郑单958’、‘先玉335’、‘京科968’和‘京农科728’为试验材料,采用2,4-D丁酯和烟嘧磺隆2种苗后除草剂,每种除草剂设置0倍(人工除草,CK)、1倍(最适浓度,T1)和2倍最适浓度(T2)共3个喷施浓度处理,于玉米幼苗4展叶期喷施。研究苗后除草剂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生育进程、形态特征、保护酶活性和产量等性状指标的影响,旨在为玉米安全生产提供参考和指导。研究结果表明:1)喷施除草剂后,参试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呈延长趋势,‘郑单958’和‘先玉335’的生育期延长程度大于‘京科968’和‘京农科728’;2,4-D丁酯对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延长幅度大于烟嘧磺隆。喷施除草剂后,参试玉米品种的叶面积、根系长度、表面积和体积呈降低趋势,且随除草剂浓度增加,降低幅度加大;品种间的反应也存在较大差异,‘郑单958’和‘先玉335’降低程度大于‘京科968’和‘京农科728’。2)喷施苗后除草剂后,参试玉米品种的叶片SOD活性、CAT活性和MDA含量在品种、除草剂和剂量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参试玉米品种的SOD和CAT活性呈降低趋势、MDA含量呈升高趋势,且随喷施浓度增加影响加剧;不同品种间,随喷施浓度增加,‘郑单958’和‘先玉335’的SOD和CAT活性降幅高于‘京科968’和‘京农科728’;不同除草剂间,2,4-D丁酯处理的影响程度大于烟嘧磺隆。3)苗后除草剂对参试品种的穗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影响显著,均呈降低趋势;随除草剂浓度增加降幅增大;不同品种间,‘郑单958’和‘先玉335’的降幅大于‘京科968’和‘京农科728’。由此可见,2种苗后除草剂对参试玉米品种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存在显著影响,表现在延长了生育期,抑制了根系和叶片的生长,降低了保护酶活性,并且加重了叶片的膜质过氧化程度,从而导致玉米减产显著,且随除草剂浓度增加,影响进一步加大。不同品种间,‘京科968’和‘京农科728’对苗后除草剂的耐受性好于‘郑单958’和‘先玉335’。  相似文献   

14.
对甘蔗区域试验数据进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有利于全面了解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和各试点的代表性,对优良新品种的推广和品种的区域分布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利用AMMI模型和HA-GGE双标图对2014年国家甘蔗第10轮区域试验11个品种和13个试点的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数据进行产量稳定性和丰产性分析,评价试点的代表性和分辨力。结果表明: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在不同品种和试点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品种和试点存在极显著互作效应。‘福农40号’综合表现最佳,是产量高、丰产性好且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的稳定性均较强的品种;‘云蔗08-2060’的产量略低于‘福农40号’,但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的稳定性强于‘福农40号’;与对照品种‘ROC22’相比,‘粤甘43号’、‘粤甘46号’和‘闽糖02-205’的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较高,稳定性中等,‘福农40号’、‘粤甘43号’、‘粤甘46号’和‘云蔗08-2060’均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在适宜蔗区推广应用。综合AMMI和HA-GGE双标图分析结果表明,广东遂溪、云南开远和福建福州具有较高的地点分辨力和试点代表性。因此,AMMI和HA-GGE双标图的综合运用,可更准确直观地评价出各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以及各试点的分辨力和代表性。本研究可为甘蔗新品种的鉴定与推广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聚花月季(Floribunda Roses)花朵多、聚生、呈团簇状开放,花色丰富,植株抗性强,喜温暖气候,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介绍了重庆适生的‘金玛丽’(‘Goldmarie’)、‘欢笑’(’Bright Simle’)、‘婚礼白’(’Bridal White’)、‘坎特公主’(’Princess Michael of Kent’)、‘多特蒙德’(’Dortmund’)等五种聚花月季。  相似文献   

16.
以引进的56个月季品种资源为试验材料,通过2年的试验观察,发现其中‘金秀娃’(‘Golden Shower’)、‘华夏’(‘Huaxia’)、‘橘红女王’(‘Orange Queen’)、‘大游行’(‘Parade’)、‘光谱’(‘Spectra’)这五种藤本月季在重庆生长表现较佳。其花色鲜艳,生长季节内可连续开花,长势强健,耐粗放管理,是重庆园林庭院观赏及垂直绿化的优良植材。  相似文献   

17.
大花萱草的栽培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运川 《南方农业》2011,5(2):16-18
简介了大花萱草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从水肥管理,繁殖方法,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大花萱草的栽培管理技术;展示了‘金娃娃’、‘杏醉’、‘红晕辉’、‘紫绒’、‘春晖’、‘红莲’等品种图片。  相似文献   

18.
为了比较不同烤烟品种的苗期耐旱性差异,选用河南烟区主栽烤烟品种‘豫烟6号’、‘豫烟10号’、‘豫烟12号’和‘中烟100’为供试材料,利用浓度为15%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中度干旱环境,研究不同烤烟品种幼苗生物量、根系形态、叶片气孔特征、叶绿体超微结构和光合参数等指标对干旱胁迫响应机制的差异。结果表明:(1)干旱刺激了幼苗根系生长,抑制了地上种幼苗根冠比均显著提高;‘豫烟6号’和‘豫烟12号’幼苗根系生物量、总根长、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均显著增加,但根系平均直径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而‘豫烟10号’和‘中烟100’根系形态指标增加幅度较小,仅有‘豫烟10号’根系表面积显著增加,而根系平均直径均显著下降。(2)干旱引起‘中烟100’叶片气孔总面积比对照显著增加,‘豫烟12号’仅有气孔长度比其对照增加显著。(3)干旱处理后,‘豫烟6号’和‘豫烟12号’叶绿体整体结构变化不大,而‘豫烟10号’和‘中烟100’中叶肉细胞叶绿体被膜分解,与细胞壁分离;其中‘中烟100’叶绿体平均长度、长宽比和面积均显著降低。(4)与对照相比,干旱组叶片光合作用被抑制,其中‘豫烟10号’和‘中烟100’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显著下降,而胞间CO2浓度(Ci)显著上升,说明干旱胁迫下烤烟光合速率下降是非气孔因素所致。(5)干旱胁迫后‘豫烟6号’和‘豫烟12号’叶片叶绿素总量显著增加,而‘豫烟10号’和‘中烟100’却呈下降趋势。结果表明,‘豫烟6号’和‘豫烟12号’是耐旱型品种,而‘豫烟10号’和‘中烟100’抗旱性较差,抗旱能力排序为‘豫烟6号’‘豫烟12号’‘豫烟10号’‘中烟100’。  相似文献   

19.
比较了12种水稻品种的生育进程、经济性状和产量等,结果表明‘川香优178’、‘内5优39’、‘陵优2号’、‘丰两优4号’、‘内5优5399’、‘D优128’产量高于对照‘渝香203’的597 kg,适宜在渝东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不同品种酿酒葡萄根系抗寒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越冬冻害是制约中国北方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之一,葡萄根系的抗寒能力很弱且随品种遗传性状差异而变化。为鉴定不同品种酿酒葡萄根系抗寒性,为葡萄越冬冻害的监测、预警和防御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贺兰山东麓‘赤霞珠’‘美乐’‘马瑟兰’‘威代尔’‘西拉’‘北玫’‘北红’‘龙眼’8个品种酿酒葡萄根系为试材,测定其在模拟自然降温冷冻过程中的生理响应指标(过冷却点、结冰点、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电导率及半致死温度)。运用相关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8个品种酿酒葡萄根系的抗寒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影响葡萄根系组织的抗寒性。2)供试的8个品种葡萄根系抗寒能力可分为3类:弱抗寒型(‘赤霞珠’‘美乐’‘西拉’),过冷却点–3.8~–3.2℃,结冰点-2.8~-2.3℃,半致死温度–4.34~–3.19℃;中抗寒型(‘北玫’‘马瑟兰’‘威代尔’),过冷却点为–5.4~–4.4℃,结冰点在–4.1~–3.7℃,半致死温度–5.90~–4.43℃;强抗寒型(‘北红’‘龙眼’),过冷却点在–6.4~–6.3℃,结冰点–5.2~–4.8℃,半致死温度–6.55~–6.11℃。3)根系抗寒能力在不同品种间有显著性差异,8个品种葡萄根系的抗寒能力强弱顺序为:‘北红’‘龙眼’‘北玫’‘威代尔’‘马瑟兰’‘赤霞珠’‘美乐’‘西拉’。过冷却点、结冰点温度可以作为评价葡萄抗寒性的重要指标。研究结果对于完善葡萄抗寒性评价方法及指导防寒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