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属中的绵羊痘病毒或山羊痘病毒引起,其特征是在皮肤和粘膜生成痘疹。典型的病程可分为红斑期、丘疹期、脓疱期和结痂期四个阶段。1流行病学该病的潜伏期4~20d。病羊和潜伏期的羊为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痘浆液、痘疱上皮或口腔、鼻腔粘膜的分泌物中,病毒随脱落的痂皮、粘膜分泌物等污染饲料、饮水以及周边环境。健康的羊经呼吸道或损伤的皮肤、粘膜感染,蚊虫叮咬也可以传播该病。大、小羊都可以发生,羔羊易感性高。该病一  相似文献   

2.
<正>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属的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绵羊和山羊的急性、热性共患性传染病。其中绵羊痘是各种动物痘病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粘膜侵入机体,临床特征是在病羊的皮肤和粘膜上发生的特异性痘疹。根据羊痘的流行特点制定羊痘的防制措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易感动物的抵抗力;发病动物隔离、治疗及病死畜的无害化处理;环境圈舍以及有  相似文献   

3.
<正>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属的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绵羊和山羊的急性、热性共患性传染病,其中绵羊痘是各种动物痘病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粘膜侵入机体,临床特征是在病羊的皮肤和粘膜上发生的特异性痘疹。根据羊痘的流行特点制定羊痘的防制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易感动物的抵抗力;发病动物隔离、治疗及病死畜的无害化处理;环境圈舍以及有关  相似文献   

4.
山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异性的痘疹为特征。典型病例初期为丘疹 ,后变水疱、脓疱 ,最后干结成痂 ,脱落而痊愈。本病传染性强 ,病死率高 ,妊娠母羊流产及丧失生产性能。是目前危害养羊业生产的一大主要疫病。1 流行特点 所有的品种、性别和年龄的山羊均可感染 ,羔羊较成羊敏感 ,病死率高。妊娠母羊感染后引起流产。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以夏秋季节多发。病羊是主要传染原。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羊皮肤和黏膜的痘疤中 ,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 ,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机体感…  相似文献   

5.
山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患羊的皮肤和粘膜发生特异性的痘疹,即丘疹、水疱、脓疱和结痂等病理过程。本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一旦发生就会导致严重损失,是目前危害养羊业生产的一大主要疫病。1流行特点病羊和带毒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被病羊污染的场所、草地、垫草、饲料,与病羊接触过的用具、饲料管理人员,以及蚊蝇等吸血昆虫和体外寄生虫均可成为传播的媒介。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粘膜侵入机体。在自然情况下,不同品种、年龄和性别的山羊都易感。羔羊较成年羊…  相似文献   

6.
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以羊嘴唇、口腔粘膜、无毛及少毛部位皮肤发生痘疹为特征。典型羊痘病程一般初为红斑、丘疹 ,后变为水泡、脓疱 ,最后干结成痂 ,脱落而痊愈。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羊皮肤、粘膜的丘疹、脓疱以及痂皮内 ,病羊鼻分泌物内也含有病毒 ,发热期血液内也存在病毒。该病给养羊业造成较大损失。1 诊断1 1 流行特点 自然条件下 ,绵羊痘只发生于绵羊 ,不传染山羊和其他家畜。病羊和带毒羊为主要传染源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也可经损伤的皮肤、粘膜感染。饲养人员、用具、皮毛产品、饲草…  相似文献   

7.
<正>1病原及流行特点导致山羊痘的病原为山羊痘病毒(GPV),GPV可以感染所有品种、性别和年龄的山羊,其中羔羊最易感,感染率可达100%。GPV通过破损的皮肤、呼吸道等途径感染山羊。患羊无毛或少毛处皮肤和局部黏膜出现痘疹。健康羊与病羊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都易受到传染,病愈羊可终身免疫。本病主要流行于春  相似文献   

8.
山羊痘和传染性胸膜肺炎并发的诊治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羊痘(Goat pox)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山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患羊的皮肤和粘膜发生丘疹和痘疹,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单纯感染病死率仅为1%~10%。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Pletlropnetlmonia Infectiosa Caprinum)是由山羊丝状支原体(mycoplasma mycoides Var,  相似文献   

9.
山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玉环县于 2 0 0 1年 6月下旬首次发生该病 ,由于发病急 ,传播快 ,感染率高 ,迅速蔓延到全县 1 2个镇 (乡 ) ,1 66个村 ,呈现地方性流行。到 8月底止 ,全县发现山羊痘病羊 5 4 98头 ,死亡 1 1 5 6头 ,发病率为 5 5 .65 % ,死亡率为 2 1 .0 % ,个别养羊户发病率达 1 0 0 % ,死亡率达 90 %以上。1 临床症状 该病以口唇、鼻梁、乳房、耳部等无毛或少毛部位开始出现痘疹 ,很快扩散至胸、腹、背腰部及四肢内外侧等全身皮肤和粘膜 ,以发生痘疹为明显特征。发病初期病羊体温高达 41~ 42…  相似文献   

10.
PCR检测山羊痘病毒试验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羊痘(Goatpox)又称之为“羊大花”,是由山羊痘病毒(Capripox 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疾病。任何日龄羊均可感染发病,山羊年龄越小越易感染山羊痘,羔羊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主要在冬末春初发生和流行在大多数山羊生产地区均有该病流行。患病羊初期体温升高,有浆性、脓性分泌物从鼻孔流出,感染后1~4d出疹,部位多在阴唇、乳房、尾内面、阴囊和包皮等皮肤无毛或少毛处。出疹后几天内形成水疱发生化脓和坏疽。  相似文献   

11.
1羊痘羊痘是一种由痘病毒引起的热性接触性传染羊病。病羊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异的痘疹,个别羊发病后很快蔓延全群。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或由损伤的皮肤黏膜侵入,多在冬春季节流行,饲养管理不好可促使发病。1.1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抓好膘情,冬春季节适当补饲,注意防寒保暖。每年定期预防注射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山羊痘)。对发病羊进行隔离,对未发病羊紧急注射疫苗,病死羊尸体深埋,防止扩散病毒。  相似文献   

12.
羊痘病是羊痘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在冬末春初发生和流行、其主要特征是在皮肤和粘膜发生特异性丘疹和疱疹,病羊发热并有较高的致死率。本病还会造成妊娠母羊发生流产和多数病羊在病后丧失生产能力。此病给养羊业造成很大的损害。现将本病的一些防治措施简述如下。1流行特点病羊为传染源、羊痘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羊的皮肤粘膜的丘疹、脓庖、痂皮及鼻粘膜的分泌物中。发病时体温升高,病羊血液中含有大量病毒、主要通过空气经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侵入机体。饲养管理人员、护理工具、皮毛产品、…  相似文献   

13.
<正>羊痘是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感染发病。具有典型的病程,在病羊皮肤和粘膜上发生特异的痘疹。羊感染了病毒后,皮肤上发生化脓性炎症,再传染给人,使人发生羊痘。气候严寒、饲草缺乏和饲养管理不当等可促使羊发病或加重病情。冬春季是羊痘高发季节,为减少养殖户经济损失,做好羊痘的疾病防治工作十分重要。1发病症状羊痘一般都有明显的发病症状。羊痘病潜伏期平均6~8d,病程大约2~3周,羔羊比成年羊  相似文献   

14.
山羊痘又名"山羊天花",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热、无毛或少毛部位皮肤黏膜发生丘疹和疱疹。该病发病率高,可导致妊娠母羊流产,羔羊病死率高,并有非典型症状及继发、并发感染。该病最初是个别羊发病,以后逐渐蔓延至全群。  相似文献   

15.
山羊痘(Goat pox)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山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患羊的皮肤和粘膜发生丘疹和痘疹,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单纯感染病死率仅为1%~10%.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Pleuropneumonia Infectiosa Caprinum)是由山羊丝状支原体(mycoplasma mycoides Var,Capri)引起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多呈急性经过,病死率可达70%以上,其特征为高热、肺脏和胸膜发生浆液性和纤维素性炎症.  相似文献   

16.
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属的山羊痘病毒或绵羊痘病毒引起的,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1]。羊痘对羊毛、羊绒质量和肉制品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羊痘可以引起母畜产奶量下降、幼畜增重缓慢、淘汰率增加、皮毛损坏等,一般病畜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肺部疾病和蝇蛆病等其他并发症,甚至可直接导致动物死亡,给流行地区和国家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2-4]。羊痘在世界很多地区均有发生,在我国的很多地区也有广泛的分布。羊痘的发病可在全年任何季节,以春秋两季为多,主要在冬末春初流行,常呈地方性流行或广泛流行。气候严寒、雨雪、霜冻、枯草和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都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加重病情[5]。饲养环境对羊痘的流行具有很大影响,羊痘主要通过皮肤接触、呼吸和蚊蝇叮咬等途径传播。发病羊的丘疹或痂块中含大量病毒,发病羊会分泌大量的粘液分泌物,粘膜上的丘疹破溃后可从鼻、口分泌物和泪液排泄病毒[6]。感染羊痘病毒的病畜的乳汁、尿液和精液也有大量的病毒,可作为主要的传染源[7]。被病羊污染的饲养器械、饲料、垫草、病羊的粪便、分泌物、皮毛和体外寄生虫以及一切与其接触过的物品或饲养人员都可能成为传播羊痘的媒介[8]。  相似文献   

17.
山羊痘病是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皮肤、黏膜发生异性的痘疹为特征,其流行快,发病率高,严重时可使病羊死亡、孕羊流产等。1病原及流行特点该病的病原是羊痘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羊的痘疮、浆液及水泡皮内。其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也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垫草等  相似文献   

18.
羊痘的诊治     
羊痘病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主要在冬春发生和流行。主要症状为病羊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以无毛或少毛的皮肤和粘膜上发生特异的痘疹。成羊病死率一般在5%以内,羔羊病死率可达20%-50%。  相似文献   

19.
1流行特点 羊痘包括绵羊痘和山羊痘,侵害绵羊的是绵羊痘,侵害山羊的是山羊痘。绵羊痘和山羊痘分别是由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属的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在自然条件下,绵羊痘和山羊痘一般不会发生交叉感染。羊痘可发生于全年任何季节,但主要在冬末春初流行,气候严寒、雨雪、霜冻和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可促使该病的发生以及病情加重。自然感染状态下,绵羊的潜伏期平均为6-8天,山羊的潜伏期为5-14天。流行初期只有个别发病,以后逐渐蔓延至全群。传染源主要是病羊和病愈带毒的羊,传染途径为呼吸道、消化道和受损伤的皮肤,被病毒污染的饲料和饮水都可成为传播媒介,病羊痊愈后能获得终生免疫。幼畜可从母体获得短期的母源抗体,断奶前后的羔羊易感,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省部分地区发生流行一种由羊痘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山羊痘。其特征主要是在皮肤上发生特征性痘疹。该病的流行最初是由个别羊开始发病,继尔迅速蔓延全群,仅极少数的羊可免于感染,不同年龄的羊都可感染,但羔羊最易感,且死亡率高达80%以上。在多雨潮湿的天气,或气温急剧下降、饲养圈舍狭窄寒冷、少光和通风不良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