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榆树杂种无性系选育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榆(Ulmus Pomila L)是华北平原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深受群众欢迎。白榆生长较慢,多数侧枝粗大,主干低矮弯曲,出材率低。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我们从1972年开始进行榆树杂交育种,创造和利用杂种优势服务生产,已育出鲁榆(杂)一号,1984年通过鉴定并推广种植。除鲁榆(杂)一号外,当时参试无性系中有的虽生长表现较好,但仅在个别试验林中有,还有些无性系株数较少,不符合鉴定条件,均未参加鉴定。1985年我们又将这类无性系收集起来,在邹平、惠民两试区同时建立了无性系对比试验林,  相似文献   

2.
毛竹优良无性系选择苗期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07个毛竹实生原株2年苗期测定结果的分析,揭示了毛竹无性系在萌笋、成竹率、竹高、地径、枝盘数等性状方面的遗传差异,在此基础上选择了54个优良品系参与造林测定,为进一步开展毛竹优良无性系统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自选的4个和引进的4个文冠果无性系在白城市林业科学研究院试验林场建立对比试验林,经过10余年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经生长量、产量、果实出籽率、种子含油率及公顷出油量等指标综合比较,认定75-07为优良无性系,其平均株产0.89 kg,公顷产2215.50 kg,平均年出油量达到384.83 kg·hm-2.  相似文献   

4.
经苗期对比试验,从国10省种源的1047株毛白杨优良基因资源中初先同了34个无性系进行中试,以比较速生的天然三倍体毛白杨雌株做对照。9年测定结果表明,鲁毛50、5314、1414、5015和南*毛新五个无性系的材积增益高达30%-58.2%,且干形直,形态变异明显,易识别,有较高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鲁毛50为对照,经过8年的观测试验,选出憨白杨、38号、T173个毛白杨优良无性系。3个无性系的育苗造林成活率达到85%~100%,单株材积生长量超过对照73%~165%,均达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材积连年生长量从第4年开始迅速增加,形质指标相当于或超过了对照。  相似文献   

6.
开展林木优良无性系选择,以获得最大遗传增益和经济效益。本研究针对桤木优良半同胞家系中的优良个体,通过扦插繁育技术建立了476个无性系,观测苗高和地径苗期生长性状,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利用隶属函数法结合主成分分析赋予各性状权重值,对各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无性系间的苗高和地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根据两个性状的隶属函数值的均值,将无性系划分为7个等级,其中3个无性系被确定为1级,这些无性系苗高和地径的均值较整个群体均值分别提高了224.3%和82.3%;被评为2级的无性系有9个,被评为3级的无性系有45个,可作为增加桤木遗传多样性候选对象。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优良无性系,对大同市长城山林场华北落叶松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40个华北落叶松无性系树高、胸径生长量指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7、7509、113这3个华北落叶松无性系长势最好,是华北落叶松优良无性系的重点选择对象;而123、713、124、2...  相似文献   

8.
黑银杏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全县银杏种质资源普查的基础上,通过初选、复选和高接栽培对比试验,从297株雌银杏古树中发现并选育出了两个具有药用价值高、结实早、丰产稳产、抗逆性强等特点的黑银杏优良无性系———中银黑1号和中银黑2号。黑银杏种仁中总黄酮含量09mg/kg,叶片中总黄酮含量85g/kg,分别比普通银杏高50%和417%。文中还介绍了黑银杏的优良经济性状、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  相似文献   

9.
选择生长、结实、子代因子,采用q检验和多性状综合评定方法对34年红松无性系分别进行无性系测定,结果表明:按无性系生长因子为标准,综合选择出16个无性系为优良无性系,占参试无性系的29%;按生长、结实因子为标准,综合选择出22个无性系为优良无性系,占参试无性系的47. 8%;按生长、结实、子代因子为标准,综合选择出16个无性系为优良无性系,占参试无性系的48. 5%。  相似文献   

10.
从日本引进50个日本柳杉优良无性系系穗条,采用嫁接繁殖技术保持46个,并经反复嫁接得到一致性试验材料,在贵州省中部和西部中、高山地区进行无性系选择、繁育系统研究,初选出日本柳极优良无性系13个,并在贵州省林科院试验林场建立5.33hm^2种子种园和1.33hm^3采穗圃。  相似文献   

11.
杉木速生优良无性系选育6年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性系林业是以近代遗传育种学理论为指导,在选种的基础上利用最能符合经营目标的一些植株做原株,通过科学方法大量增殖,生产无性系造林苗木,科学地在林地配置这些无性系,达到集约经营的目的。进行杉木无性系造林,将给营林技术带来一系列的变革和进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自1984年起,我场参加了由中南林学院主持的《杉类无性系选育》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开展了杉木早期速生无性系选育研究工作,现将近6年的研究成果汇报如下: 自然概况金洞林场地处东经110°53′43″—112°  相似文献   

12.
经苗期对比试验,从全国10省种源的1047株毛白杨优良基因资源中初选出34个无性系进行中试,以比较速生的天然三倍体毛白杨雌株做对照。9年测定结果表明,鲁毛50、5314、1414、5015和南×毛新五个无性系的材积增益高达30%~58.2%,且干形直,形态变异明显,易识别,适应性和抗逆性较强,有较高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9年生凹叶厚朴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凹叶厚朴树高、胸径、树皮厚度和厚朴酚、和厚朴酚及厚朴总酚等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经过优良单株初选、复选和优良无性系决选,选育出高产、高含量活性成分的洪塘营10号和洪塘营7号优良无性系。2个优良无性系的11年生试验林,667 m2产厚朴皮鲜质量平均3 404 kg、3 729.6 kg,分别比普通凹叶厚朴高79.68%、96.84%;筒朴皮的厚朴酚含量为2.40%、3.44%,和厚朴酚含量为4.38%、4.48%,总酚含量为6.78%、7.92%,分别比普通凹叶厚朴的筒朴皮高51.90%、117.72%,57.55%、61.15%和55.50%、81.65%。  相似文献   

14.
我国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我国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选育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近20年来,各地已选出了上万株优树,经过复选,保留了1200多株,在此基础上,各地经过筛选繁育了优良无性系100多个,其中至少有50多个已经大面积应用于生产,该文对我国主要油茶优良无性系的育与应用作一简介,供各地引种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引种杨树无性系进行对比造林试验,对保存率大于70%的7种无性系的生长量和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选择出哲林4号和白林2号杨,抗逆性比较强,生长量也比较高。8年生幼树的胸径生长量达12.4cm和11.6 cm,为对照树种小黑杨的124%和116%;树高为11.7 m和12.1 m,为对照树种的129%和133%。哲林4号和白林2号杨综合评定为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6.
杉木无性系测定及速生优良无性系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第一代杉木种子园优良家系中,单系选择优株繁殖成无性系,进行无性系测定以探明选择效果。结果表明:16.5年生杉木无性系显著优于实生对照;杉木无性系间生长差异明显;所评选出的10个优良无性系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平均分别为17.09 m、24.01 cm、0.3639 m3,遗传增益分别为3.6%、13.4%、27.5%,生长表现突出,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筛选出适合半干旱黄土丘陵山地和黄土区栽培的材用型和园林绿化型金丝楸优良无性系.方法是用初选的75个金丝楸优树无性系营造了对比试验林.2004-2008年试验林停止生长后对胸径、树高、冠幅、干形等因子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材用型金丝楸优良无性系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普通金丝楸)增加32.3%...  相似文献   

18.
以2018年复选出的7个刺用皂荚优良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在山西省襄汾县进行无性系测定,并在阳泉市和平顺县进行区域化试验.结果 表明,襄汾试验地优良无性系中,苗高、苗基径、刺长、刺基径表现最好的是LKYZC-07,其次为LKYZC-25.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决选出刺用皂荚最优品系为LKYZC-07,LKYZC-0...  相似文献   

19.
楸树是晋城地区的乡土树种,本试验是利用中国林科院林研所提供的61个金丝楸无性系进行对比试验,同时对无性系的物候期、生理特性、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初步选育出7个适应本地区生长的优良无性系,为进一步开展选育试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欧美杨优良无性系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5年欧美杨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综合生长性状及独立淘汰法,初步选择出适于吉林省中东部河流冲积平地和四旁绿化造林的欧美杨优良无性系为N2、N12。平均单株材积分别是对照的414.9%和398.5%;最大单株树高、胸径分别为7.80m和7.6cm,在造林地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