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性是人类最原始的良知,当人性在压迫下不断地被扭曲后,复仇是其最激烈的爆发形式,这种巨大的破坏性力量,夹带着复仇者所有的爱与恨,其结局要么是成功复仇后的快感与满足,要么是无尽的失望与惆怅,当然也会有人性最后的复苏。本文以《呼啸山庄》中主人公的复仇始末为研究点,探讨人性的扭曲和复苏。  相似文献   

2.
刘盛亚的《夜雾》是一部表现抗战时期梨园戏子人生经历的长篇小说。文本通过对戏子命运的多重书写,呈现出人性的多面性,在探究了女戏子(女性)在多重重压下,人性被严重扭曲、导致生命陨落的悲剧的同时,抨击了残酷战争与黑暗社会对人性的戕害,表达了对象征人性自由发展之理想家园的"凤凰园"的执著追求,其所生发的人性之光不应被遗忘。  相似文献   

3.
人性中都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恶,在一定条件下它就会不受情感、理智的控制爆发出来,它一旦爆发就会指向罪,而赎罪确是一项艰难的历程.这种人性之恶是我们人类性格的一种缺失,我们只能去努力弥补,去遏制它的爆发,但却无法摒弃.铁凝在<大浴女>中就把这种人性之恶放大展示给我们,使我们深刻的感到人性的丑陋一面,同时也通过尹小跳的自我救赎之路对人类的救赎之路进行了终极探索.  相似文献   

4.
美国当代犹太裔作家菲利普·罗斯的作品不仅渗透了对犹太人生存与发展的关注,同时也从独特的视角反映了其他少数族裔的波折人生。《人性的污秽》是他近年创作的美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小说围绕主公人科尔曼跌宕起伏的命运,侧面的反映了其母亲——西尔克夫人,作为黑人女性的艰难生存困境。本文将从黑人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西尔克夫人在多重压迫下的痛苦命运。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霍桑《拉帕西尼的女儿》为切入点,拟从拉帕西尼的伪科学和巴格里奥尼的自私两个层面来探析女主人公贝雅特里奇的悲剧成因,借此揭示人性的泯灭和道德的沦丧,同时也让读者体会到霍桑对善良人性的同情。  相似文献   

6.
日本作家岛崎藤村的《破戒》、太宰治的《斜阳》、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分别产生于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堪称书写成长主题的经典之作。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基于传统与现代成长小说的差异,从“觉醒——顿悟——幻灭”的成长叙事角度剖析三部作品中主人公各具特色的精神成长,揭示其中成长主题的演变历程,并探讨产生这一变化的历史文化背景,指出日本文学中的成长主题有别于西方成长小说之处在于日本民族独特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7.
《愤怒的葡萄》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代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来表达作者内心强烈的现实主义人文情怀。本文从作品的叙事脉络出发,探讨文中出现的“陆龟”所富含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8.
《龙子》是赛珍珠继其成名作《大地》之后的又一部畅销小说。文中将尝试运用Martin创立的评价理论,从态度子系统出发,分别从情感、判定、鉴别三个方面对《龙子》中的态度资源进行积极话语分析,解读出赛珍珠的战争观。  相似文献   

9.
幽默语言的运用常常会违反语言的合作原则,然而这种"违规"具有一定特殊性。通过列举和分析《老友记》中的经典幽默台词,阐述其幽默话语是如何违反合作原则而达到话语交际效果的,并且对部分经典台词中的修辞手段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电影《放牛般的春天》为我们展现了一群问题儿童在一位职场失意的老师的带领下,在音乐的熏陶下,由叛逆重回童真,拥有自信,懂得感恩。一部影响深远的教育影片,我们看到了人性在环境中发展,人性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11.
电影《放牛般的春天》为我们展现了一群问题儿童在一位职场失意的老师的带领下,在音乐的熏陶下,由叛逆重回童真,拥有自信,懂得感恩.一部影响深远的教育影片,我们看到了人性在环境中发展,人性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中国西部土地都是报告文学作家关注的对象,那里生态环境脆弱、生存危机严重使得西部开发政策步履艰难。梅洁《西部的倾诉》将目光锁定在中国西部女性生存状况中,用深情的笔触、炽热的爱心记录西部现状,而麦天枢的《西部在移民》则深度分析了西部人民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困,充满理性的思辨和沉重的忧思。两位作家灵活运用报告文学这一体裁,以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的关怀审视西部,植根于忧患与悲悯的精神背景,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度剖析了当地贫苦落后的根源,现实意义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3.
在小说《有产业的人》中,主人公索米斯是高尔斯华绥塑造的象征性人物,集聚福尔赛精神于一身,视财如命,对钱财无止境的贪婪,想把世间所有的财富都归置于他的名下,财产是索米斯在福尔赛家族地位的保证,可以说是金钱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索米斯在家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所拥有的话语权,也正是由于这种畸形的家族价值观,使得索米斯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4.
《墨子》引《诗》论《诗》数次,考察其对《诗》、《书》以及对《诗》不同部分的选择,可管窥《墨子》的《诗》学观。将其与其它诸子进行横向比较,可发现《墨子》的《诗》学观的独特性。将其纵向研究,亦可丰富完善先秦的《诗》学系统,尤其是《墨子》在《诗》经典化过程中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电视连续剧《蜗居》塑造的三种幸福观"拥有房子、拥有爱情、拥有权力",在当下社会具有普遍代表性。剧中人物因对幸福观的界定不同而导致不同的生活选择和命运走向。理性的幸福观赋予人奋斗的目标和激情,而盲目的幸福观则成为束缚人心灵的枷锁。  相似文献   

16.
逃避自己失望的过去,追寻自己想要的未来,是《麦田里的守望者》里面的主人公霍尔顿的真实写照。当自我的认知出现混乱时,年轻的生命便会被各种异化的形式所包围。本文从霍尔顿的逃避与追寻出发,探讨年轻一代的纠结与迷茫,绝望与希望。  相似文献   

17.
18.
南惠真 《北方牧业》2014,(12):149+178
多模态话语分析在国内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而且大部分是研究其理论框架以及针对教学中的应用。笔者在此将多模态话语分析运用到具体的电影语篇中,以原著小说改编的《暮光之城:暮色》为对象,分析电影语篇中经常出现的多模态话语方式,如:运动画面、言语、音乐、色彩等。通过分析可以更准确的解读话语的意义,进而发现人们是如何在不同的领域中使用多模态交际手段来达到交际的目标的。  相似文献   

19.
老舍《也是三角》这篇作品题材新颖,构思独特,在反讽的大量运用及展示人性的复杂与人物命运的深刻揭示上具有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然而它在多年来老舍作品的研究热当中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怀念狼》体现了贾平凹"以实写虚"的文学创作理念,是一部独具特色的长篇小说。《怀念狼》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因整体性意象构建而造成文本主题的多义性,而且更在于整部作品蕴含深刻的悲剧寓意。小说展现了触目惊心的狼的灭绝和人的异化,在这双重悲剧后面,又隐藏着作者借这部悲剧作品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人类精神的迷失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