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了河北省蔬菜保护地土壤镰孢菌种群分布情况,分析了棚龄、蔬菜种类、土壤真菌、土壤有机质及速效性化肥对镰孢菌种群分布的影响,鉴定出13种镰孢菌,分别是雪腐镰孢菌(Fusarium nivale)、茄病镰孢菌(Fusarium solani)、水生镰孢菌(Fusarium aquaeductum)、梨孢镰孢菌(Fusarium poae)、拟枝孢镰孢菌(Fusarium sporotrichioides)、弯角镰孢菌(Fusarium camptoceras)、半裸镰孢菌(Fusarium semitectum)、潮湿镰孢菌(Fusarium udum)、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柔毛镰孢菌(Fusarium flocciferum)和双胞镜孢菌(Fusarium dimerum),其中尖孢镰孢菌(F.axyspsrum)和茄病镰孢菌(F.solani)是优势种;同时表明土壤等因子对镰孢菌种群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但规律不尽相同;木霉对镰孢菌的生长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鸡(从)菌(Termitomyces spp.)为指示菌,在云南地区的22个采集点和四川的1个采集点共解剖了97个蚁巢分析共生鸡(从)菌和白蚁的对应关系,并基于鸡(从)菌ITS序列和白蚁COⅡ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二者进化支系协同性.结果表明:真根鸡(从)菌(T.eurrhizus)、条纹鸡(从)菌(T.striatus)、盾尖鸡(从)菌(T.clypeatus)、小果鸡(从)菌(T.microcarpus)和空柄蚁巢伞(Sinotermitomyces cavus)5种鸡(从)菌与共生白蚁在种、属阶元均不具有共生专一性,协同进化迹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据文献报道,引起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的病原较多,多达8种,分别为假单胞菌属的菊苣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ichorii)、皱纹假单胞菌(P.corrugata)、地中海假单胞菌(P.mediterranea)、绿黄假单胞菌(P.viridiflava)、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果胶杆菌属...  相似文献   

4.
梨黑星病又称疮痂病、黑霉病,是危害梨的重要病害之一。梨黑星菌属子囊菌亚门(Venturia pirina Aderh)子囊菌纲(Ascomycetes)座囊菌目(Dothideals)多孢菌科(Pleosporaceae)黑星菌属(Venturiade Not)。在自然界常见其无性态为梨黑星孢(Fusicladium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野生华丽牛肝菌(Boletus magnificus)的生境,以华丽牛肝菌菌塘为研究对象,取样4个菌塘土壤,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4个采集点菌塘土壤进行分析,研究其细菌的组成、丰度及多样性。结果表明,华丽牛肝菌菌塘菌群分属于30个门、78个属,菌塘中主要的类群为变形菌门(72.13%~14.70%)、酸杆菌门(62.39%~2.97%)、芽单胞菌门(5.69%~2.22%)和硬壁菌门(1.31%~0.05%);主要属为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沙雷氏菌属(Serratia)、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缓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Gp1、Gp2、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和WPS-1 genera incertae sedis。4个采集点菌塘中的菌群较丰富,多样性指数水准高;各个菌塘生境不同使得每个菌塘的优势菌属各有差异,菌群结构与取样环境的树种、土壤的特质和人类活动有关,4个菌塘土壤中共有类群是伯克氏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缓生根瘤菌属和芽单胞菌属。研究结果为了解野生牛肝菌的生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鸡(土从)菌(Termitomyces spp.)是我国传统的典型野生食用菌,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由于鸡(土从)菌无法人工栽培,年产量波动严重,市场价值较高,这导致了以假乱真的现象屡见不鲜,并造成了我国鸡(土从)菌市场和科研领域的混乱。通过综述鸡(土从)菌的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与白蚁的共生关系、食(药)用价值以及鸡地从菌栽培现状等,分析和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推动鸡(土从)菌人工栽培研究以及传播正确的鸡(土从)菌知识提供参考,从而促进整个鸡(土从)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伴生分蘖洋葱对番茄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蘖洋葱和番茄为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研究伴生分蘖洋葱对番茄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番茄单作相比,分蘖洋葱伴生处理改变了番茄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组成,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为优势细菌门,子囊菌门(Asc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优势真菌门;在纲水平上,分蘖洋葱伴生处理显著提高了具有有益潜力的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和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的相对丰度;在目水平上,分蘖洋葱伴生处理显著提高了鞘脂单胞菌目(Sphingomonadales)和丙酸杆菌目(Propionibacteriales)的相对丰度,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小囊菌目(Microascales)、散囊菌目(Onygenales)和炭角菌目(Xylariales)的相对丰度;在科水平上,分蘖洋葱伴生处理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类诺卡氏菌科(Nocardioidaceae)、微杆菌科(Microbacteriaceae)、鞘脂单胞菌科(Sphingomonadaceae)、Blrii41和毛球壳科(Lasiosphaeri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小囊菌科(Microascaceae)和爪甲团囊菌科(Onygenaceae)的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分蘖洋葱伴生处理显著降低了具有致病潜力的假霉样真菌属(Pseudallescheria)、Kernia和Wardomyces的相对丰度;但是对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和微生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对供试菌株朝鲜桑黄(Phellinus linteus)、韩国桑黄(Phellinus linteus)、中国桑黄(Phellinus baumii)、中国桑黄火木针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和斜生褐孔菌(Phaeoponus obliquus)的rDNA ITS区域进行了PCR扩增、测序及BLAST分析比对后,认为中国的药用真菌鲍氏针层孔菌(桑黄)与朝鲜桑黄、韩国桑黄是同一物种,即鲍氏针层孔菌(桑黄)(Phellinus baumii),而火木针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是另一种桑黄。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食(药)用菌多糖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详细分析了食(药)用菌多糖专利的数量、类型和分类布局,在对食(药)用菌多糖专利知识产权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食(药)用菌多糖的功效和应用领域。只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才能让食(药)用菌多糖的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得到有效的保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相似文献   

10.
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凭借独特的风味和优良的保健功效成为工厂化栽培的食用菌之一,但生产过程中易受杂菌污染,为了分析污染原因,降低污染率和生产成本,采用稀释涂平板法从菌袋上部变黄吐黄水的污染菌袋中分离得到5株细菌及5株真菌,通过形态学结合细菌16S r RNA以及真菌ITS保守序列进行鉴定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研究结果表明,5株细菌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肠杆菌科(Enterobacter)、西地西菌属(Cedece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藤黄色杆菌属(Luteibacter),5株真菌分别属于枝孢菌属(Cladosporium)、青霉菌属(Penicillium)、曲霉菌属(Aspergillus)、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镰孢菌属(Fusarium)。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污染菌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宜良县大型真菌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宜良县是云南省野生食用菌资源最丰富的县份之一 ,且产菌时间较长 ,调查表明秋季 (9~ 10月 )宜良仍有 2亚门、 5纲、 9目、 34科、 81属、 2 70余种分布 ,主要贸易野生菌为干巴菌 (ThelephoraganbajunZang)、青头菌 (Russulavirescens (Schaeff.)Fr.)、鸡多种 (Ter mitomycesspp .)、红汁乳菇 (LactariushatsudakeTanaka)、松乳菇 (Lactariusdeliciosus (Fr .)S .F .Gray)、北风菌(Lyophyllumfumosum (Pers.:Fr.)Orton)。  相似文献   

12.
铆钉菌(Gomphidius viscidus)是一种著名的野生食菌,以清香的气味、致密的质地而受采食者的偏爱。由于该菌系菌根菌,目前尚不能进行人工栽培或半人工栽培。为进行食菌资源调查,合理开发和广泛利用野生食菌,本所对铆钉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一、分类地位该菌在邓叔群的分类中,列入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腊伞科(Hygrophoraceae)铆钉菌属(Gomphidius)。伊藤分类系统则将铆钉菌列入铆钉菌科  相似文献   

13.
以鸡菌(Termitomyces spp.)为指示菌,在云南地区的22个采集点和四川的1个采集点共解剖了97个蚁巢分析共生鸡菌和白蚁的对应关系,并基于鸡菌ITS序列和白蚁COⅡ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二者进化支系协同性。结果表明:真根鸡菌(T.eurrhizus)、条纹鸡菌(T.striatus)、盾尖鸡菌(T.clypeatus)、小果鸡菌(T.microcarpus)和空柄蚁巢伞(Sinotermitomyces cavus)5种鸡菌与共生白蚁在种、属阶元均不具有共生专一性,协同进化迹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基于16S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黄龙病的脐橙树进行不同时期的叶片内生菌群结构分析比对,寻找与黄龙病相关的内生菌,然后利用不同培养基对内生菌进行富集并选择合适的培养基用于内生菌的分离和纯化。结果表明,有5种内生菌的数量随着患病时间的推移而增多,它们分别属于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和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经筛选,NB果汁培养基(NB培养基+脐橙果汁液200mL/L)和叶汁培养基(脐橙叶片汁液200mL/L+去离子水)适合用于5种内生菌的富集,分别加琼脂后适合用于5种内生菌的分离纯化培养。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油炸对鸡(土从)菌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 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及液相高效色谱技术,分别测定新鲜鸡(土从)菌、油炸后鸡(土从)菌及鸡(土从)菌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和非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新鲜鸡(土从)菌中共检出63种已知的挥发性化合物,以醛类、酮类、醇类为主;油炸后的鸡(土从)菌中共检出25种已知的挥发性化合物,以醛类、酮类为主;鸡(土从)菌油中共检出11种已知的挥发性化合物。油炸后的鸡(土从)菌中氨基酸含量普遍升高,其中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占总游离氨基酸的比例分别提高了1.16%和4.67%;核糖含量下降;呈味核苷酸种类及总量均高于新鲜鸡(土从)菌,只有5’-鸟苷酸(5’-GMP)含量降低。说明油炸对鸡(土从)菌风味物质有显著影响,可以提高其香味和滋味。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食(药)用菌菇房的生产能力,提出一种基于蔬菜温室原理下食(药)用菌菇房的环境合理化设计方法。结合温室调控方法进行食(药)用菌菇房的环境适应性调节,根据蔬菜温室效应,分析食(药)用菌菇房的温度以及湿度等参数的最佳参量值,采用模糊约束控制方法实现对食(药)用菌菇房的环境温度、湿度控制,根据控制参数进行反馈调节,实现食(药)用菌菇房的环境合理化设计与控制。仿真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食(药)用菌菇房的环境控制的合理性较好,对食(药)用菌菇房的温度、湿度精准控制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7.
鸡菌属又称蚁巢伞属Termitomyces Heim。是Heim(1942)针对白蚁(termite)共生的伞菌提出的。Heim(1977)在其专著“Termites et Champignons”中描述了28种,并把它们分为2个亚属:真鸡(土从)菌亚属和早熟鸡(土从)菌亚属。真鸡(土从)菌亚属分为6个亚组和1类:条痕组、乳头组、钝顶组、粗柄组、盾形组、绵毛组和靛青色鸡(土从)类。分类学上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同担子菌亚纲,口蘑目,鹅膏菌科。早期文献中列为Tricholomataceae,不恰,因本菌幼时有菌环,其孢子特征及褶片组织均应属于鹅膏菌科。  相似文献   

18.
生物肥料是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并以这些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来改善作物营养和生长条件为主要功效的肥料。有益微生物主要有根瘤菌(生物固氮)、解磷菌(活化土壤中难溶性磷)、解钾菌(又名硅酸盐细菌,分解、释放土壤中的矿物钾)、抗生菌,如5406(能抑制或杀灭有害真菌和细菌、刺激作物生长和活化土壤难溶磷)和酵素菌(促进有机物转化)等。菌肥的实际肥效往往  相似文献   

19.
以感病红果臭椿幼苗病株为试材,采用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致病性鉴定方法,研究了引起红果臭椿苗期病害致病菌的种类,以期为其苗期病害防治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从而提高红果臭椿的成活率,为园林绿化提供充足的苗源。结果表明:红果臭椿苗期病害有5种致病真菌,分别为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腐皮镰刀菌(F.solani)、极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和新棒孢拟盘多毛孢菌(Neo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其中腐皮镰刀菌为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一个山西食用菌新记录物种假棱柄马鞍菌(Helvella pseudolacunosa).其隶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盘菌纲(Pezizomycetes)盘菌目(Pezizales)马鞍菌科(Helvellaceae)马鞍菌属(Helvella),是五台山地区华北落叶松林下的优势食用菌物种之一,生物量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