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析了广西的不同地方、不同品种的甘蔗分离到的甘蔗联合固氮菌若干株的固氮酶活性,从中筛选出固氮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分析了水稻、甘蔗、玉米和花生的根提取物对这些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的影响。并测定了接种甘蔗联合固氮菌的甘蔗根组织的固氮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3.
钼对甘蔗体内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巴西固氮甘蔗品种B1和B8为材料,在温室桶栽砂培条件下,对甘蔗施以含不同钼水平的营养液,以了解钼对甘蔗体内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的效应。结果表明,在含氮条件下,较低浓度的钼处理能提高甘蔗根内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高浓度钼处理则能提高B1茎、叶片和B8茎中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在无氮条件下,钼处理提高了B1叶片和茎中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而B1根及B8根、茎、叶中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有所降低。此外,甘蔗根、茎、叶中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之间关系较为密切,根中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与叶片和茎中的都呈负相关。上述结果说明:巴西甘蔗在本地也具有一定的固氮能力;在不缺氮条件下,钼处理较利于调节甘蔗体内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促进其固氮;而在缺氮条件下,钼处理不利于调节甘蔗体内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抑制其固氮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不同土壤条件对甘蔗内生固氮菌多样性的影响,对分别种植在红壤土和水稻土的4个甘蔗品种的内生固氮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并利用数学生态学方法分析不同来源内生固氮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从红壤土的甘蔗组织中分离筛选获得23个内生固氮菌株,它们在基于16S r DNA序列分析结果上属于9个不同的菌属;而从水稻土的甘蔗组织中获得59个内生固氮菌株,分类上属于19个不同的菌属。群落生态学分析结果显示,来源于水稻土的甘蔗内生固氮菌的群落丰富度指数(dma)、多样性指数(H')以及均匀度指数(Jsw)均明显高于红壤土,表明水稻土条件下的甘蔗内生固氮菌群落结构相对复杂、稳定和均匀;而相同土壤条件下4个甘蔗品种间的内生固氮菌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差异并不明显。本研究结果反映了土壤生态条件是影响甘蔗内生固氮菌多样性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5.
6.
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所主持,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所和福建龙岩市农技推广站参加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生物技术领域课题"水稻联合固氮工程菌株中试研究与开发"项目,于1998年4月4日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7.
15N同位素稀释法研究固氮菌接种对甘蔗生物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5N同位素稀释法,研究接种固氮菌klebsiella L03对甘蔗品种B8和ROC22的生物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 B8的固氮百分率最高为3128%Ndfa,从苗期开始就显著高于ROC22,分蘖期和伸长初期的固氮量和固氮百分率与ROC22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B8和ROC22的根、茎、叶都可发生固氮,以伸长初期(60d)叶片中的固氮能力最强。接种L03能显著提高B8和ROC22各器官的含氮量,其中对ROC22叶片和B8茎的含氮量提高作用最明显。不同甘蔗品种、相同品种的不同器官甚至相同器官的不同生长时期固氮作用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9.
联合固氮菌与根瘤菌协同作用对小麦幼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小麦种子分别接种不同组合的联合固N菌和根瘤菌,播种到灭菌蛭石上培养28d后分别测定小麦幼苗F_v/F_m值、鲜物质量、干物质量、含N量及根系固N酶活性结果表明,接种联合固N菌植株均测到鲜根系固N酶活性,最高达386.6(±3.5)nmol/g,且联合固N菌和根瘤菌协同作用时植物干物质量、F_v/F_m值和含N量均略高于其单独作用,尤其是来自干旱半干旱草原羊草根际的联合固N菌——催娩克雷伯氏菌al(Klebsiella oxytoca)和内蒙古草原草木犀根瘤的中华苜蓿根瘤菌(Sinorhizobium,melilot)菌株Ⅱ的组合固N能力更强,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11.
盐碱地小麦根际联合固氮菌数量分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气相色谱仪和乙炔还原(ARA),采用最可能计数法(MPN)和荧光抗体(FA)染色法对盐碱地小麦根际联合固氮菌及优良固氮菌株Pseudomonassp.ChW1和Zoogloeasp.ChW6数量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小麦根际各部位均存在联合固氮菌类群,但数量相对较小、差异较大(102~106个g-1干土或根),分布趋势呈RP>RS>NRS>HP;菌株Pseudomonassp.ChW1是一种相对广谱的联合固氮菌株,在小麦根际不同部位均有分布,数量除在根系表面(RP)较多(105个g-1干根)外,其它部位较少(102~103个g-1干土或根);Zoogloeasp.ChW6菌株是一种分布谱相对较窄的联合固氮菌株,只分布于根表土壤(RS)和根系表面(RP),数量102~104个g-1干土或根。自然状况下,小麦根际固氮菌数量较少,有必要通过使用联合固氮菌接种剂提高小麦根际固氮菌种群数量,增强种群竞争力,增加根际微生物固氮总量。 相似文献
12.
高寒地区联合固氮菌肥对青稞的促生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高寒地区,通过裂区试验研究联合固氮菌菌肥对青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研制的联合固氮菌肥符合《农用微生物菌剂》质量标准(GB 20287-2006)。联合固氮菌肥对青稞主根长度(乳熟期)、地下生物量(完熟期)、粗蛋白含量(抽穗期、灌浆期和乳熟期)、子粒产量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固氮菌肥+半量氮肥(1/2CN)处理,对于株高(苗期)、地上生物量(灌浆期、乳熟期和完熟期)、主根长度(乳熟期)、根体积(灌浆期)、地下生物量(乳熟期和完熟期)、粗蛋白含量(整个生育期)、子粒产量等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与全量氮肥(CN)处理相比,其株高(抽穗期、灌浆期和乳熟期)、叶绿素含量(整个生育期)、地上生物量(抽穗期和乳熟期)、主根长度(灌浆期和完熟期)、根体积(抽穗期、灌浆期和完熟期)、地下生物量(整个生育期)、粗蛋白含量(完熟期)虽低于CN处理,但两者间并无显著差异。说明在一定生育期内,半量氮肥+固氮菌肥(1/2CN)处理表现出了与全量氮肥相近的促生效果,即在该地区以"联合固氮菌肥+半量氮肥"的施用方式可以节省一半氮肥(56.25 kg/hm2)。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甘蔗是最重要的糖料和能源作物,生物量大,产量高,但大量氮肥的使用不仅增加了甘蔗的种植成本,而且对农田环境造成了污染。发挥与甘蔗联合固氮的生物固氮菌的作用,是降低甘蔗氮肥施用量的方法之一。Klebsiella sp.120是从广西种植的甘蔗体内分离到的具有固氮能力的菌株。为了探讨该菌对甘蔗的促生效应及其在甘蔗上的应用潜能,本文研究了接种该固氮菌对甘蔗光合特性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桶栽方法,在甘蔗的分蘖期用接种菌株淋浇4个不同甘蔗品种的根际,在处理后的30 d和60 d取样分析该菌对甘蔗的光合生理和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接种菌株对4个甘蔗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同品种之间存在差异。处理30 d后,淋浇固氮菌处理的甘蔗品种ROC22的叶绿素含量明显提高,比对照增加23%。另外3个甘蔗品种(B8、GT21和GT28)处理组的叶绿素含量均有一定的提高,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处理30 d后,只有ROC22和B8品种的净光合速率高于对照,且ROC22品种处理与对照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处理60 d后,4个甘蔗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均高于处理30 d,而且各品种接种处理均高于对照,其中以对ROC22和GT21的促进效果最为明显,达到了显著水平。接种处理对不同甘蔗品种的营养元素含量影响不同,接种处理对4个甘蔗品种叶片中的氮元素含量有促进作用,其中对ROC22的促进效果最为明显,接种处理比对照增加59.8%。接种固氮菌对甘蔗叶片磷和钾元素含量的影响不明显。接种固氮菌对4个甘蔗品种叶片的铁、锰元素含量的影响不明显;ROC22叶片中的锌含量及ROC22和B8叶片中的铜含量接种处理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结论】接种Klebsiella sp.120固氮菌对甘蔗光合特性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与甘蔗品种有关,其中对ROC22品种的促生效果最为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固氮菌株Klebsiella sp.120在甘蔗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供试菌株Alcaligenes faecalis A15,Enterobacter cloacae EnSs.E·cl-oacae E26,Klebsiella planticola DWUL2.K·oxytoca NG13和Pseudomonassacharophila均能还原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说明它们含有吸氢酶。以Rhizobium japonicum的hup基因为探针进行杂交的结果表明。除E·oloacae E26和K·oxytoca NG13外,其它菌株的DNA与hup探针具有同源性。A·faecalis A15 hup基因位于染色体上‘E·cloacae EnSs则位于较大的一个质粒上。A·faecalis A15和E·Cloacae EnSs的nif基因与hup基因位于同一复制子上。hup基因不具必然的保守性,因此异源hup基因探针不一定都适宜于探测hup基因。 相似文献
15.
16.
17.
整秆式甘蔗收获机甘蔗铺放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对抛出后甘蔗运动过程的高速摄影结果的分析,确立了甘蔗的运动形式,并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推导出了甘蔗向机车外铺放的条件、以及甘蔗铺放距离、铺放角的理论计算公式,采用Matlab编程,分析了整秆式甘蔗收获机圆弧轨道式柔性夹持输送装置甘蔗铺放过程中运动参数、结构参数以及甘蔗几何参数对甘蔗向外铺放、铺放距离、铺放角的相互影响规律,为甘蔗收获机的设计以及甘蔗铺放质量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应用改进的Casse法提取质粒,鉴定了供试菌株的质粒存在情况:高NH_4~+和N_2培养的Alcaligenes faecalis A_15,Enterobacter cloacae E26,E.cloacaeEnSs和klebsiella planticola DWUL2分别携有1—2个大质粒,分子量在30—200Md之间;K.planficola和Pseudomonas saccharophila含有小质粒;K.oxytocaNG13不携质粒。供试菌株中DNA与nif探针R1 nif DH和Ec nif B-Y均具有同源性。A.faecalis A15,E.cloacae E26和K.oxytoca NG13的nif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而E.cloacae EnSs的nif基因则位于一个较大质粒上。 相似文献
19.
广西甘蔗冻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我区是全国主要蔗糖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甘蔗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现已种植了二百多万亩。我区种植甘蔗有着较好的气候条件,但有些年份出现低温霜冻,造成甘蔗大面积受害,使蔗糖生产遭到较大的损失。自解放以来。曾于1954、1975年冬季发生全区性的甘蔗重冻害。1982年冬又发生一次全区性冻害,甘蔗重冻害面积达49.27万亩,约占甘蔗种植面积的22%。甘蔗受重冻害后,糖分显著下降。据统计,1982年压榨的原料糖比1981年多172万吨,由于冻害和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甘蔗含糖份下降1.44%,产糖率下降1.57%,少产糖九万二千多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