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乳脂肪率低的原因1.1精料过多、粗饲料(粗纤维)不足。追求高泌乳能力的饲料饲喂体系和饲喂蔬菜残渣是最常见的。粗饲料(粗纤维)不足,使第一胃乙酸生产下降,乳脂率降低。1.2高级不饱和脂肪酸过多。多见大量饲喂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鱼粉、大豆油等,由于第一胃的发酵变化,  相似文献   

2.
乳体细胞数与产奶量、乳成分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某奶牛场530头荷斯坦牛3个月(2010年6-8月)的DHI数据整理,分析体细胞线性分值与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体细胞线性分值与产奶量呈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体细胞线性平均分值与产奶量呈二次曲线相关关系(P〈0.01),Y=0.0643X2-1.545X+23.54,R2=0.9909。体细胞线性分值每上升1分,产奶量下降(奶损失)约为0.8kg;体细胞线性分值与乳脂率之间显著正相关:Y=0.1002X+2.8083(R2=0.8035,P〈0.05);体细胞线性分值与乳蛋白率之间显著正相关:Y=0.0529X+2.7738(R2=0.8892,P〈0.01);体细胞线性分值与尿素氮之间存在三次曲线相关关系,Y=-0.0105X3+1.1462X2-0.3422X+16.861,R2=0.8368(P〈0.05),随体细胞线性分值上升,尿素氮水平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高产奶牛乳量和乳成分的营养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增加干物质的采食量。日粮成分的来源、环境控制、饲养方式等几方面的互作与协同加以剖析,阐述了在生产中如何提高奶牛的乳量和乳成分的饲养措施。  相似文献   

4.
试验选用产后约112d的奶牛30头,采用单因子配对试验,以泌乳天数、胎次和产奶量基本一致为配对原则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奶牛的日粮中用1kg乳倍利代替部分的蛋白饲料和过瘤胃脂肪(钙皂),其他成分同对照组。探索乳倍利对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乳干物质率和体细胞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乳倍利可以使奶牛的产奶量提高1.15kg/d.头;与对照组相比乳脂率提高4.92%,差异不显著(P>0.05);乳蛋白率提高了3.24%,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6.
经过人们近百年努力,终于确认血糖、游离氨基酸和游离脂肪酸为乳的三个最主要血液前体物。向奶山羊静脉注射血糖或乙酸,或几种前体物同时注射,均导致奶产量不同程度增加。所以,有人认为:血液前体物向乳腺供应充足与否是奶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那么,如果能在家畜自然状态下,证明不同产奶量奶牛存在不同的血液前体物浓度,当这些前体物具较高遗传力,又与产奶量紧密相关,就可将其作为理想的选种指标。目前,国内先后有人在奶牛上做过血糖与产奶量关系研究,还未有人系统做过这三种血液前体物与乳量及乳成分关系研究。为弥补这一空白,特开展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汪湛  窦红  赵康 《中国奶牛》2012,(18):51-52
本试验分析了天津市四个牧场1 100头荷斯坦牛2008~2010年的数据,比较了体细胞数与乳成分及季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体细胞数的增加,产奶量下降,乳蛋白率未发生显著变化,乳糖含量逐渐下降;产奶量冬季最高夏季最低,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在冬季最高,夏季最低,乳糖含量是在春季最高冬季最低,但牛奶中的体细胞评分春季和冬季的体细胞数相对较低,而夏季和和秋季较高,春季和冬及相比差异不显著,夏季和秋季相比差异不显著,但夏秋与冬春季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集约化养殖提高了牧场奶牛的生产效率,其生产过程中动物福利、环境保护以及产品质量等议题也逐渐引起消费者的关注。放牧养殖将户外放牧和牧草采食作为养殖模式的评判标准,其产品正逐渐受到欧美等发达国家消费者的青睐。饲料中的优质牧草是影响乳成分及其乳制品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牧草中较高的纤维含量维持了瘤胃健康,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提高了乳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丰富的可降解蛋白提供了乳蛋白的合成原料,并且牧草中脂肪酸、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其他营养物质在奶牛体内的代谢影响了牛奶以及乳制品的感官品质。作者重点关注一些国家放牧养殖的实际状况和标准要求,及其与有机养殖的差异对比,并分析放牧养殖和全混合日粮喂养条件下饲料成分差异对奶牛瘤胃代谢的影响,以及由此造成的牛奶脂肪、蛋白成分和感官指标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某牛场产奶量和乳成分相关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应用奶牛牛群改良(DHI)信息数据,有针对性地提高牛群生产性能,试验通过对黑龙江省某牛场2012年5 407条DHI记录进行分析,研究产奶量与乳脂率、乳蛋白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利用GLM过程探讨不同胎次、产犊季节和泌乳月对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奶量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 0. 01),乳脂率与乳蛋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 0. 01);相对于其他产犊季节,夏季产奶量最低,第2胎时产奶量达峰值,之后逐渐降低;乳蛋白率随着胎次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其中第1胎乳蛋白率最低,第6胎乳蛋白率最高,产奶量随着泌乳月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第2个泌乳月达到峰值,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随泌乳月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中乳脂率在第3个泌乳月最低,乳蛋白率在第2个泌乳月最低。说明胎次、产犊季节、泌乳月对牛群的产奶量有一定的影响,在提高生产和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应结合这几个影响因素,通过调整产犊季节等手段进一步提高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提高原料奶品质。  相似文献   

10.
乳中的许多成分及其衍生物具有免疫性和抗炎症作用,其中一些成分在肠炎动物模型试验中表现出降低肠炎发生率和减轻症状的功效.然而,反刍动物的乳或乳成分对患有肠炎变异(如炎症性肠病)人群的潜在益处尚未得到论证.本文对已发表的有关机理进行了综述.当肠炎患者食用反刍动物乳汁时,乳中的蛋白质、脂肪、抗氧化剂等成分可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猪乳中乳成分变化的曲线拟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 10 0头二花脸母猪作为试验动物 ,对猪乳中蛋白质、乳糖、IGF- 、EGF和胰岛素含量在泌乳 1~ 2 1d阶段的变化进行了曲线拟合 ,并分析了这些乳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倒数曲线为乳蛋白、IGF- 、EGF和胰岛素随泌乳时间变化的最优拟合曲线。乳蛋白、IGF- 、EGF和胰岛素含量随时间的延续而下降 ,其拟合方程分别为 :y=33.74 4 85 .80 3÷ x(g· L- 1 ) ,y=4 2 .5 94 2 90 .0 2 3÷ x(μg· L- 1 ) ,y=132 .84 1 6 38.5 98÷ x(ng· L- 1 ) ,y=18.0 73 316 .92 3÷ x(U·m L- 1 ) ,其中 x为泌乳天数。乳糖的最优拟合曲线为对数曲线 ,乳糖含量随时间的延续而上升 ,其拟合方程为 :y=32 .2 2 3 9.6 2 6 lnx(g· L- 1 ) ,x为泌乳天数。猪乳成分变化最为剧烈的是在初乳期 ,7d后过渡到相对比较平稳的常乳期  相似文献   

12.
母兔泌乳到三周末时,泌乳量达到顶点(1276.8±35.5克/周),然后每周下降501±16.1克,直到第七周。在七周内母兔泌乳量为5796.3±107.6克。乳中的乳脂率和蛋白率从泌乳的第二天为18.8±1.6和11.9±0.7%,第十六天减少到150±0.3和11.4±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发挥DHI分析检测在奶牛场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本文利用河北省三河顺发牛场278头1~6胎次DHI测定资料,分析了在不同胎次和不同产犊季节体细胞评分(SCS)以及不同泌乳月份体细胞数(SCC)的变化情况,另外还对不同体细胞数范围和对应的体细胞评分对牛乳成分的影响以及与它们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随胎次增高,SCS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产犊季节显著影响着SCS的水平,夏季产犊的牛只SCS达到了最高水平,与其他季节差异极显著(P0.01);SCC在泌乳末期水平最高,泌乳初期水平较低且稳定;SCC(SCS)极显著地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对乳脂率和乳蛋白有显著影响,与产奶量有极显著的负相关(r=-0.41,P0.01),与乳脂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r=0.34,P0.01),与乳蛋白率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6803头第一泌乳期记录资料估计乳蛋白基因型与乳产量性状之间的关系。有关假设的确切试验以及基因型效应的无偏估计使用动物模型。乳蛋白基因型效应的估计使用动物模型。乳蛋白基因型效应的估计利用2个模型,其一为对每个乳蛋白基因单独进行分析(单基因分析)的模型,其二为对所有乳蛋白基因同时分析的模型(多基因分析)。 2个模型的结果表明:在单基因分析中,一些效应是由于某个乳蛋白基因,不是由于乳蛋白基因本身的效应而是其连结基因。这一研究和文献的结果表明,K酪蛋白基因或一个很接近的连结基因影响蛋白质的百分含量,而β—乳球蛋白基因或一个紧密连结的基因影响脂肪百分含量。然而,β—酪蛋白的基因型对产奶量、乳脂率及乳蛋白量的作用是  相似文献   

15.
影响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因素主要有奶牛的生理因素和饲养管理等环境因素。前者由奶牛的个体情况所决定,很难人为控制。所以改善奶牛饲养管理和环境,对提高其产奶量和改善鲜奶成分具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荷斯坦牛乳尿素氮与乳成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产乳性能的高低受品种、营养、年龄、胎次、个体、管理水平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奶牛开展生产性能测定(DHI)显得尤为重要。而乳尿素氮(MUN)是牛奶中一种微量组分,其正常的浓度一般为10~16 mg/dL,可以依据乳尿素氮的浓度来调控奶牛的日粮营养水平,估测奶牛每日的尿氮排泄量,甚至总氮排泄量,可见其在奶牛的营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加上MUN的测定具有取样方便、对奶牛无  相似文献   

17.
根据年龄、胎次、产奶量和泌乳时间选择32头荷斯坦奶牛,进行配对,随机分为4组,每组8头,分别在精料补充料中添加250 g/t、500g/t和750 g/t的酶制剂,研究其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结果:添加酶制剂的3组与对照组相比,奶牛产奶量分别提高了0.38,1.14和0.63 kg/d,差异不显著(P>0.05);乳脂率分别提高了0.09,0.19和0.21个百分点,乳蛋白分别提高了0.05,0.08和0.07个百分点,乳酮含量下降了0.8,0.65和0.67 mg/dL,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泌乳后期奶牛饲料中添加外源酶制剂,能够促进奶牛泌乳,改善乳成分,并与添加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从产羔母羊初乳免疫球蛋白和泌乳期常乳乳成分角度,对全年不同季节产羔母羊鲜奶质量进行评价。对1月、3月、5月、7月产羔的奶山羊,每批随机选择10只母羊,分别收集母羊产后0d、2d、5d、7d初乳和产后9d及1~6个月的常乳(每月收集一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初乳液中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采用全自动乳样分析仪分析常乳样品中乳蛋白、乳脂、乳糖、非脂固形物和总脂固形物的含量。结果表明,1月、3月、5月、7月产羔母羊产后相同泌乳阶段初乳中IgA和IgG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变化趋势一致。不同月份产羔母羊常乳中乳糖含量在相同泌乳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脂肪、蛋白质、非脂固形物和总脂固型物在部分泌乳阶段存在明显差异;在整个泌乳期间,1月、3月、5月、7月产羔母羊常乳中的乳蛋白、乳脂、乳糖、非脂固形物和总脂固形物(干物质)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其变化范围为3.31%~3.45%,4.91%~5.77%,4.03%~4.20%,8.48%~8.88%,13.72%~15.07%;乳脂和总脂固形物含量偏高,但没有降低羊奶的质量。通过对乳成分含量的检测,为后期调整奶山羊日粮组成以保证不同月份产羔母羊的乳品质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酶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选择胎次、泌乳天数、产奶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泌乳牛30头,随机分为2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每日在TMR中添加复合酶制剂50g。结果显示,试验组奶牛日均产奶量对比照组提高了6.6%,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乳蛋白率比对照组提高0.19%,差异显著(P〈0.05),乳脂率比对照组提高0.3%,差异显著(P〈0.05),乳糖含量比对照组提高0.2%;经济效益每天每头奶牛比对照组多盈利3.88K。说明每日在奶牛TMR中添加50g复合酶,可提高奶牛产奶量,改善牛奶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在实际生产条件下,在不改变分群、转群和干奶等日常工作的情况下,每隔15天对全部挤奶牛进行一次早、中、晚乳样采集,测定乳成分并计算出全天乳成分。通过分析全天乳成分与单个时间点乳样乳成分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研究了单个时间点乳样乳成分测定值能否代表全天乳成分,能否根据单个时间点乳成分来计算出全天乳成分。结果表明,除了乳糖外,不同时间点乳样乳成分之间或全天乳成分与单个时间点乳样乳成分测定值之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全天乳成分与单个时间点乳样乳成分含量之间存在中等强的相关关系(R2值在0.55~0.82),但是不同成分最大R2值时间点不同。因此得出以下结论:单个时间点乳样如成分测定值不能代表全天乳成分;根据全天乳成分与单个时间点乳样乳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制作的回归方程的实用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