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了很多,对猪肉的需求量不断加大,促进了生猪养殖规模的扩大。但是我国在生猪规模化养殖方面起步比较晚,存在很多不规范、不科学的养殖现象出现,导致猪患上各种疾病,无名高热病就是其中最容易引发的症状之一。这种病症的治愈率比较低,一旦猪患上这种病,那么将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对此,本文针对猪无名高热病作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了几点防控治疗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猪无名高热病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2006年6月份以来,华东、华南等省份的许多猪场暴发一种以高热、传染快、食欲不振甚至废绝的怪病,经过多方专家现场诊断和分析,认为是以猪瘟、蓝耳病(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流感、猪圆环病毒为主,多种细菌、支原体和弓形体的混合感染。笔者针对该病的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综合临床诊断,总结几点防控措施和治疗方案,仅供同行参考。1流行情况1.16月初在华东、华南部分养猪县市发生一种以高烧、厌食、嗜睡等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此次疾病的流行与夏季高温高湿天气气候密切相关。许多专家开始把这种病当弓形体病、附红细胞体病来防治,后又单…  相似文献   

3.
李传新 《北方牧业》2007,(12):14-14
自去年五月份我国部分省份发生猪无名高热病(后经专家诊断该病系由变异性的猪蓝耳病病毒引发,又被称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以来,猪无名高热犹如凶神恶煞般地始终在威胁着我国的养猪业。据统计,仅今年1~5月份我国就因猪无名高热病造成1.8万头猪死亡。当前,又至猪无名高热病的高发期,为进一步做好防治工作,农业部最近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要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切实加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力度,保障养猪业稳定健康发展。为配合农业部的这一批示精神,我们决定自本期开始在“现代养猪”栏目中开辟“猪无名高热大家谈”专栏,通过此栏目,我们将向广大的读者介绍一些全国各地防控猪无名高热病的经验和做法,敬请广大的读者关注。在此,我们也真诚地希望广大的农科院所的曾医专家、规模养殖场的技术工作人员以及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踊跃投稿,共同把这一栏目办好。[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水肿病又称:浮肿病、胃水肿、是小猪一种急性致死性特别高的一种疾病,特征为胃和其他部位发生肿大的一种疾病,水肿病是养猪专业中发展危害较大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5.
自2006年6月份以来.我国的华南、华东部分省市普遍发生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为首的重大疾病.该病以高热、皮肤发红或发紫、神经症状为主,行业人士普遍称之为“猪无名高热病”。江西省发病更是严重.高峰期发生在7、8、9月份.进入冬季后逐渐趋于平稳。据报道.北方地区进入冬季以来,也出现了本病的流行。经过这样一次严重的疫情流行后.笔者对2006年的猪病流行特点进行回顾.同时预测2007年将要流行的猪病.以防重大疫情的再次发生.供广大养殖场及兽医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猪无名高热病"即猪高热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育成期猪和部分母猪。主要症状为高烧(稽留热)、厌食(食欲不佳或废绝)、嗜  相似文献   

7.
猪无名高热病,系指猪的高烧难退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死亡率高,传播迅速,猪耳部和全身多处皮肤易发红,甚至发蓝(俗称“蓝耳病”)。该病多发于农历立夏至白露之间,由于不同疫群发现的病原微生物不完全相同,病名不能统一,故出现了“无名高热”的名称。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辽宁地区多个暴发“无名高热病”猪场的调查和病原学检测,证实此次高热病的病原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PCV-2)和猪链球菌等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某规模猪场猪群出现高热症状,为及时采取防制措施,采用细菌学方法、寄生虫检测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临床病死猪进行病因确定性诊断。结果:从病死猪肝脏中分离到致病肠杆菌;血推片镜检发现附红细胞体;脏器组织中检测到猪瘟病毒(HCV)、猪圆环病毒2型(PCV-2)核酸。表明引起该场猪群发生高热病的病原是HCV与PCV-2混合感染所致,并继发感染肠杆菌与附红细胞体。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辽宁地区多个暴发"无名高热病"猪场的调查和病原学检测,证实此次高热病的病原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链球菌等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1.
猪无名高热病是2006年夏季从我国南方数省开始爆发流行的一种以高热、呼吸道症状、全身性出血、皮肤发红等为特征的不明原因疫病,也被称为猪高热综合征.2006年11月份首次确诊该病在西南地区存在.2007年4月份以来,该病在重庆、四川大范围流行,给养猪业带来严重损失.有关专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初步诊断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继发细菌感染.笔者对西南地区几个猪场的患病猪进行了对症治疗和综合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个人防治该病的方法介绍如下,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猪无名高热病于2006年初期在我国南方爆发。东北地区从2007年春季在一些养殖户中发生,并逐步蔓延。该病在一个猪场从第一个病例发生,到最后一个病例发病,间隔时间最长达90天。该病很少在一个猪场,几天内所有猪同期发病,而是不同年龄段的猪,分阶段发病,70%始于肥猪、保育猪,30%始于母猪。  相似文献   

13.
猪群无名高热病的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猪群不断发生新的疫病,如:猪增生性肠炎、猪圆环病毒病、猪副黏病毒感染等。现结合猪群发病特点谈谈猪群高热病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7月份以来,我市的一些中小猪场及生猪散养户暴发一种以高热、传染快、食欲不振甚至废绝、死亡率高的急性病,有些猪场甚至猪的死亡率50%以上。我市畜牧兽医站经过现场诊断和分析,认为该病是以蓝耳病(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圆环病毒、猪瘟、附红细胞体病为主,多种细菌、支原  相似文献   

15.
猪无名高热综合征临床病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电镜直接观察从吉林省、辽宁省部分地区收集到的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病料,发现主要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副粘病毒、猪瘟病毒;将从吉林省的无名高热综合征病料中分离到的副粘病毒、病料原液以及由病料制得的自家灭活疫苗分别接种到血清检测无名高热综合征主要病原抗体阴性的健康仔猪,同时设立阴性对照,对临床感染的仔猪进行了病理变化、病毒分离、细菌检测等方面的鉴定分析,对无名高热综合征病原的致病特点、发病规律和灭活疫苗使用中出现的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初步认定两省部分地区无名高热综合征的主要病原体为PRRSV,由病料所制得灭活疫苗在活体中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现象。  相似文献   

16.
“猪无名高热”即猪高热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育成期猪和部分母猪,包括猪瘟病毒(HC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流感病毒(SIV)、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多杀性巴氏朴蒲(PM)、弓形体、附红细胞体、伪狂犬病病毒(ADV)、猪网环病毒2型(PCV-II)和猪链球菌属2型(SS-II)、副猜嗜血杆菌(HP)、猪支原体肺炎(MH)、猪霍乱沙门氏菌(SC)等细菌或病毒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7.
猪无名高热病是由多种病毒和细菌、寄生虫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而引起.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部分猪伴有皮肤发红或发绀等症状,少数毛孔有出血点,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  相似文献   

18.
猪夏季无名高热病的发生与防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健雄 《养猪》2006,(3):31-32
猪无名高热病即猪高热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于生长育成猪,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无食欲、呼吸困难、喘气等症状,部分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由于该病病因复杂,一般为多病原的混合感染,临床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造成猪群生长缓慢或停滞,病残猪和死亡猪增多,饲料效率、生长速度以及猪群整体的均匀度降低,治疗成本增加,使养猪生产蒙受严重的损失。1发病特点据笔者近3年来对华东、华中、华南76个规模化猪场和部分养殖户的调查结果,猪无名高热病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1一般发生于夏季和…  相似文献   

19.
猪无名高热病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给生猪养殖业造成了较大的损失。笔者在总结分析2006年以来猪高热病发病原因及国内有关专家防控经验的基础上,依托企业的技术服务平台,利用高新技术和高端产品,对黑龙江省的部分中小型猪场和养猪专业村屯进行了猪高热病防控措施的实践应用研究,从猪场管理、免疫预防、药物保健及防治的角度归纳出一套综合防控措施,以期降低该病的发生,为生猪的健康养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今年6月中旬,养猪比较密集的江西南昌周边部分猪场发生了严重疾病,造成母猪、育肥猪大批死亡和淘汰。随后这种疾病急速蔓延,从江西向周边地区扩散并蔓延到了浙江、福建、湖南、江苏、安徽、湖北、河南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