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不同沟垄覆盖方式对冬小麦土壤水分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目的】探索半湿润区沟垄覆盖栽培条件下冬小麦田的蓄水保墒效果和增产增收效应。【方法】采用普通地膜、液体地膜和秸秆设置不同沟垄覆盖栽培模式,连续3年对冬小麦土壤水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冬小麦全生育期,垄覆地膜沟覆秸秆的蓄水保墒作用最为明显,能有效改善土壤的水分利用状况。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和垄覆液膜沟覆秸秆的产量最高,3年平均产量分别较平作不覆(CK1)提高39.3%(P<0.05)和29.4%(P<0.05),较垄不覆沟不覆(CK2)提高35.6%(P<0.05)和25.9%(P<0.05),WUE平均分别较CK1提高39.6%(P<0.05)和30.3%(P<0.05),较CK2提高33.4%(P<0.05)和24.5%(P<0.05)。以垄覆地膜沟覆秸秆的经济效益最高,3年平均达4 951.4元/hm2,较CK1增收1 452.1元/hm2,较CK2增收1 416.5元/hm2,其次为垄覆液膜沟覆秸秆,与CK1和CK2相比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沟垄覆盖栽培条件下,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垄覆液膜沟覆秸秆是半湿润区小麦旱作的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
干旱半干旱区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以定薯3号为试材,设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半膜双垄侧播、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全膜双垄侧播和露地播种5种栽培模式,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旱作马铃薯生产中合理应用和推广覆膜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覆盖栽培马铃薯生育期均较露地种植生育期长,说明覆盖栽培可以适当延长作物生育期,增产增效;覆盖栽培马铃薯0~30 cm耕层含水量均较露地种植高,以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保水保墒效果最好(在马铃薯出苗期、现蕾期、薯块膨大期平均含水量分别为13.01%、11.71%、10.53%,较露地种植分别高2.49%、2.66%、3.45%)。在马铃薯生长前期,半膜双垄侧播、全膜双垄侧播土壤含水量高于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半膜双垄侧播和全膜双垄侧播;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出苗率、株高、茎粗和主茎个数的影响差异性不显著;不同栽培模式马铃薯单株结薯数为7.0~10.7个,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覆盖处理马铃薯单株薯块重和大中薯率均显著高于露地种植,各覆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栽培模式下,以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马铃薯产量最高(为39 444.0 kg/hm2,比对照高6 639.0 kg/hm2,增产率为20.2%),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次之(为38 395.5 kg/hm2,比对照高5 590.5 kg/hm2,增产率为17.0%)。说明马铃薯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和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2种栽培模式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区推广。  相似文献   

3.
为充分利用黄土高原渭北旱塬地区有效的降雨资源,提高水分利用率。以不覆盖为对照,设垄覆地膜+沟覆玉米秆和垄覆地膜2个处理,研究不同覆盖处理对苹果园土壤水分、土壤温度、水分利用率及果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苹果不同育期内,垄覆地膜+沟覆玉米秆处理蓄水保墒能力相比其他处理明显增强,能有效改善土壤的水分利用状况。春季垄覆地膜+沟覆玉米秆0~25cm平均土壤温度比对照提高2.5℃。垄覆地膜+沟覆玉米秆产量与水分利用率均最高,2a平均为21 223.5kg/hm2和42.0kg/(mm·hm2),分别比垄覆地膜处理及对照高12.5%、21.0%和40.8%、59.7%。总之,在不同的覆盖处理中,垄覆地膜+沟覆玉米秆有利于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产量与经济效益,是渭北旱塬地区有效的苹果旱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册亨县杂交玉米的最佳种植方式,开展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区产量最高,为8 717.17 kg/hm2,常规地膜覆盖穴播区产量次之,为7 825.25 kg/hm2,拉绳穴播区产量最低,为6 522.22 kg/hm2;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和常规地膜覆盖穴播方式增产明显,可见其可在册亨县玉米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玉米秸秆粉碎后替代地膜覆盖小麦种植带,可抑制水分蒸发,具有保墒功效。为了探索小麦种植的最佳秸秆覆盖量,进行了冬小麦秸秆粉碎微垄覆盖沟播秸秆用量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量为4 500 kg/hm~2时产量最高;由建立的函数方程得出秸秆覆盖量为2 569.5 kg/hm~2时,可获得高产。综合考虑庄浪县的实际情况,冬小麦种植秸秆覆盖量以3 000~4 50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6.
灵台县为典型的旱地雨养农业区,近年来随着冬季降雪偏少、夏季降雨偏多,使冬小麦整个生育期气候以旱为主,导致小麦产量降低。为探究适宜灵台县冬小麦新的覆盖种植模式,在灵台县什字镇庙头村科技示范场内开展冬小麦秸秆粉碎微垄覆盖宽幅沟播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当施肥量为纯氮180 kg/hm2、纯磷126 kg/hm2、纯钾54 kg/hm2时,秸秆粉碎覆盖微垄宽幅沟播产量最高,为9 295.35 kg/hm2,比露地条播增产14.29%,增产率最高,产量差异水平显著。因此,秸秆粉碎覆盖微垄宽幅沟播技术可在陇东冬小麦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甘谷县一年两熟区进行了垄膜沟灌条件下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谷县两熟区,适当的秸秆还田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增加玉米生物产量和土壤水分,是种植地膜玉米增产的主要措施之一。在秸秆还田量为8 000 kg/hm2时,平均产量达到最高,为9 706 kg/hm2,较对照增加18.7%;土壤水分最高,垄上为13.60%,垄沟为14.48%,可在生产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在张家川县山旱区进行了马铃薯垄上微沟不同地膜和不同密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折合产量黑色地膜种植密度为52 500穴/hm~2产量最高,为35 700 kg/hm~2,较白色普通膜种植密度为45 000穴/hm~2增产25.9%,其次是白色降解膜种植密度为52 500穴/hm2,较白色普通膜种植密度为45 000穴/hm~2增产16.9%,应在张家川县山旱区主推马铃薯垄上微沟种植密度为52 500穴/hm~2黑色地膜和白色降解膜。  相似文献   

9.
2008—2010年在渭北旱塬区通过3年定位试验,研究了沟垄二元覆盖模式下土壤水温效应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玉米各生育时期土壤蓄水量均最高,垄覆地膜沟覆地膜和垄覆地膜沟覆生物降解膜处理玉米前期土壤蓄水量较对照显著增加,垄覆地膜沟覆液膜和垄覆地膜沟不覆盖处理下玉米大喇叭口期土壤蓄水量较对照显著增加,其他各生育时期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沟覆普通地膜与生物降解膜增温效果明显,玉米全生育期平均土壤温度较对照显著增加,而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较对照显著降低,垄覆地膜沟覆液膜和沟内不覆盖处理土壤温度均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垄覆地膜沟覆地膜和沟覆生物降解膜处理下玉米各生育时期进程均较对照提前,而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下玉米生育前期较对照略有推迟,生育后期与对照持平;垄覆地膜沟覆地膜和垄覆地膜沟覆降解膜处理促进玉米前期旺盛生长,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促进玉米后期生长。沟垄二元覆盖下玉米产量均较对照显著增加,以垄覆地膜沟覆地膜、垄覆地膜沟覆生物降解膜和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最高,分别显著提高39.1%、40.1%和41.7%。  相似文献   

10.
李鑫  谢定仙 《农技服务》2011,28(6):756-757
研究了不同覆盖物和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覆盖小麦秸秆产量最高,达12 247.5 kg/hm2,其次为免耕起垄覆盖小麦秸秆(10 954.5 kg/hm2),免耕覆盖稻草最低,为10 894.5 kg/hm2,因此,在推行玉米免耕覆盖栽培时,以免耕或免耕起垄覆盖小麦秸秆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不同耕作方式与覆盖物对稻田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和免耕两种不同的耕作方式,设置不同的覆盖物(空白、地膜、3 000 kg/hm2秸秆和6 000 kg/hm2秸秆),研究耕作方式和覆盖物对稻田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有明显的土壤培肥效应,不仅明显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且速效养分有在土壤表层富集的趋势,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地膜覆盖加快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及速效养分的转化和释放,尤其明显增加了速效磷的含量;而免耕与翻耕对土壤培肥的表现不一,有机质的形成和速效钾免耕要优于翻耕,氮、磷的矿化则翻耕要优于免耕。  相似文献   

12.
在会宁县进行了旱地鲜食籽瓜7种起垄覆膜方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籽瓜折合产量以全膜垄上微沟栽培模式最高,为52 933.3 kg/hm~2,较半膜平铺(CK)增产26.03%。采用全膜垄上微沟栽培鲜食籽瓜,不但可缩短其生育期,及早上市,而且该栽培方式的集雨保墒效果最好。因此综合考虑认为全膜垄上微沟栽培方式是会宁县旱地鲜食籽瓜最佳的优化覆膜方式,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在安徽省沿江棉区开展了油菜秸秆覆盖对棉田杂草发生、棉花生长及土壤杂草种子库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油菜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对棉田杂草的抑制效果增强。与未覆盖秸秆且不除草处理相比较,7000Kg/hm2秸秆覆盖量处理棉花单株铃数和子棉产量显著提高。7000Kg/hm2秸秆覆盖量处理在覆盖后30d、60d和120d逐步减少0-20cm土层杂草种子库密度,与全程除草剂处理较一致;随着覆盖量减少,对0-20cm土层杂草种子库密度降低幅度减小。全程除草剂处理降低0-5cm土层杂草种子库多样性,而油菜秸秆覆盖则可能增加0-5cm土层的杂草种子库多样性。3500Kg/hm2覆盖量+秸秆覆盖30d后喷施除草剂处理的抑草效果和增产效果与全程除草剂处理一致。因此,在安徽省沿江棉区油-棉连作棉田推荐使用3500Kg/hm2油菜秸秆覆盖量+秸秆覆盖30d后喷施除草剂。  相似文献   

14.
旱作水稻营养吸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覆盖物、施氮量、施氮配比对旱作水稻氮、磷、钾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覆膜旱作可通过增加施氮量、提高穗肥比例来增加齐穗后叶片、根系中氮素和磷素的含量及茎鞘中钾的含量,并提高产量;水稻盖草旱作可通过提高分蘖肥比例来增加齐穗后根中氮、磷、钾的含量,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丽江市永胜县片角乡旱区干旱的实际情况,寻找烤烟抗旱技术措施。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不覆盖、增施保德微生物土壤改良剂、隔垄秸秆全覆盖、覆膜+行间秸秆覆盖、覆膜+全表面秸秆覆盖的处理,以云97为材料,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烤烟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覆盖处理能促进烟株生长,各处理大田生育期较CK分别提前了2,4,4,5d。(2)覆膜对烟株在全生育期均有增加地温的效果,而秸秆覆盖降低地温,因此覆膜+全表面秸秆覆盖各土层积温比覆膜+行间秸秆覆盖高2.38-9.25℃,除增施土壤改良剂处理外,各处理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了2.44%,2.99%,4.58%,覆盖措施促进烟株叶绿素合成,前期效果更为明显。(3)各覆盖处理产量、均价及上中等烟比例分别提高375,675,750,900kg/hm2,产值分别提高77032,132525,139785,173865元/hm2,均价分别提高1.68,2.37,2.24,2.77元/kg,上等烟比例分别提高6%,4.8%,10.2%,16.8%,上中等烟比例分别提高6.7,7.3,14.5,15.8%。(4)增施土壤改良剂使总糖、还原糖含量降低4.77,4.7%,各处理均使总氮含量分别增加0.14,0.02,0.23,0.42%,除增施土壤改良剂的处理外,其他各处理分别增加钾含量0.05%,0.09%,0.09%,烟叶化学成分更协调,其中,覆膜+全表面秸秆覆盖的处理具有最高的经济效益,是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16.
在丘陵红壤旱地伏秋干旱条件下,研究了稻草覆盖与施用保水剂对鲜食糯玉米生长及产量的效应。结果显示:稻草覆盖和施用保水剂可以提高土壤的含水率和肥力,并改善玉米的产量构成因子,从而提高产量。在5个处理中,以5000kg/hm2稻草覆盖+施用30 kg/hm2保水剂处理的保水、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在麦-肥-玉种植模式下,通过改变土壤微地形和覆盖种植,设置了不同垄作方式,覆盖地膜和小麦秸秆处理。研究表明:垄作和覆盖栽培处理的产量比平作露地栽培的高,增产幅度和垄作、覆盖的方式有关,以绿肥垄作覆盖地膜的产量最高,绿肥垄作覆盖秸秆的产量次之。增产幅度为587.15~1322.15 kg/hm2,增产14.2%~58.1%。在玉米栽培时垄作和覆盖能明显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垄作和垄作覆盖处理的土壤容重比平作减少0.05~0.08 g/m3,孔隙度增加2%~4%,土壤全氮、有机质略有下降,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所上升,以覆盖垄作地膜处理的变化较大,在垄作覆盖下,作物产量明显增加,耗水量减少,水分利用率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秸秆还田配施化学氮肥最佳方案。[方法]试验设置7个秸秆还田配施化学氮肥方案,考察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水稻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秸秆还田后施纯氮315 kg/hm~2时,产量最高,达9 600.90 kg/hm~2。[结论]秸秆还田后配施315 kg/hm~2氮能满足秸秆腐解与水稻生长的需要,该方案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旱地玉米全覆膜方式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山西旱作农业区年降水量少、季节分布不均,特别是玉米生产中春旱严重等问题,在山西忻州进行了旱地玉米不同覆盖方式试验。结果表明,顶凌全地膜覆盖的产量最高,为11 926 kg/hm2,比对照增产4 426 kg/hm2,二者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顶凌全地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可有效利用冬春降雨,解决春旱难题,是解决山西省旱地玉米高产稳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单垄半膜覆盖栽培方式对烤烟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单垄半膜覆盖栽培方式对提高烟叶经济性状有一定促进作用,较对照可增产36 kg/hm~2,增效522元/hm~2,同时较单垄全膜覆盖栽培方式可减少50%地膜的使用量,降低能耗50%,减少"白色污染"程度,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