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宽背金针虫和沟金针虫地理分布的模糊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影响宽背金针虫和沟金针虫分布的主要因子,建立隶属函数,依据最大隶属原则,判定未知地区此两种虫分布状况,即两种虫均无分布;均有分布;只有1种虫有分布等。并可知分布的丰富度。  相似文献   

2.
沟金针虫夏眠特性及其在防治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的休眠包括夏眠和冬眠是温带地区昆虫对其生活环境因素季节的或周期性变化适应方式,是重要的物候学现象之一。了解休眠时期及其生态习性,在预测害虫发展动态、制定防治对策有重要意义。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是黄淮海冬麦区重要地下害虫,早在50年代初就发现其具有夏眠习性,引起夏眠的平均地温为26.8℃(丁文山1953、吴铱等1954)。从70年代开始,麦区普通实行玉米、蔬菜、油料(花生、大豆)间作套种两熟或多熟制,沟  相似文献   

3.
在野外系统调查了大猿叶虫的蛰伏场所和时间.结果表明,所有越冬和越夏成虫均入土蛰伏,入土深度为9~31cm;蛰伏时间春季世代在4月下旬到6月中旬,秋季世代在9月中旬到12月下旬.  相似文献   

4.
沟金针虫 Pleonomus canaeiculatus Faldermann 近年来逐步回升。1984年普查,沟金针虫、蛴螬和蝼蛄分别占4.4%、92.5%、3.1%,而1989年普查,沟金针虫已上升为88.1%,蛴螬和蝼蛄分别下降为10.8%和1.1%。1987年4月中旬对12个乡镇243块旱茬麦田进行沟金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对地下害虫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具有增效作用的氯虫苯甲酰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最佳复配组合,并评价其田间应用效果。采用浸渍法测定氯虫苯甲酰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不同配比下对沟金针虫3龄幼虫的共毒因子和共毒系数,并选择最佳配比加工成制剂进行室内安全性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评价该复配剂对玉米田沟金针虫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氯虫苯甲酰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以配比2∶5、4∶5和2∶1复配时的共毒因子分别为41.16、23.88和36.07,经细化配比后,以配比1∶3、2∶5、4∶5、1∶1、2∶1和3∶1复配时共毒系数分别为121.77、228.03、284.41、175.05、150.98和135.80,其中以4∶5复配时的增效作用最显著;按照此比例配制的15%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种衣剂,以该种衣剂0.5、1、1.5、2、2.5 g (a.i.)/kg剂量处理后在玉米出苗后24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4.76%、59.52%、66.67%、71.43%和78.57%。氯虫苯甲酰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防治地下害虫金针虫幼虫增效作用明显,15%氯虫苯甲酰胺·高...  相似文献   

6.
南通市麦田杂草的分布与危害陈惠祥,沈俊明,黄敏,韩娟(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薛窑226541)南通东部滨临黄海,南部紧靠长江,北部与盐城接壤,西北部与扬州相连。各地土壤质地差异较大,耕作制度复杂,麦田杂草的群落组成各不相同,给全市麦田杂草的防除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7.
甘肃河西地区细胸金针虫为害及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胸金针虫(Agriotes fuscicollis Miwa)是甘肃的主要地下害虫之一,全省均有分布,在河西地区占绝对优势。经6年来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得知,该虫有世代上的多态现象(Polymorphism),在武威地区3年1代,亦有2年或4—5年1代者。主要以幼虫越冬,幼虫期平均958.5天,蛹期平均15天,当代成虫寿命30—68天,少数越冬成虫270天左右,卵期平均14天。该虫适生于壤质偏碱的土中,以土下10厘米土温7—22℃和土壤含水量14—18%为最适宜。幼虫春季为害作物幼苗猖獗,秋季为害根茎类作物亦重。麦田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料、麦收后浅耕灭茬曝晒和秋季休闲等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延安碾庄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该小流域内梯田地与坝地的土壤水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梯田地与坝地的土壤水分垂直分布有着相似的特点,梯田地和坝地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可以分为4个层次:土壤水分剧变层;土壤水分活跃层;土壤水分次活跃层;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层.坝地的土壤含水量高于梯田地,且不同的作物类型可以引起土壤水分的变化,说明作物类型与土壤水分状况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11.
苣荬菜(Sonchus brachyoutus DC.)别名曲荬菜、苦苦菜,多年生杂草,以根状茎和种子繁殖,平地、渠边、坡地均有分布,危害油菜、小麦、青稞、蚕豆、豌豆等作物.1999~2001年在青海海东等9个县的23个乡(镇)、7个国营农场,共调查378块样田,苣荬菜危害率为56.3%,比1986年危害率增加19.9%,农场调查样田多数为3级以上危害.苣荬菜已成为青海省农田发生面积较大、危害严重、难以防除的恶性杂草之一.本研究旨在摸清其发生规律,为更好防除苣荬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石榴枯萎病发生危害与防治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4-2005年对蒙自县石榴枯萎病的症状、病原和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进行了田间调查。研究了病害的分级标准,设计和实施了以多种药剂树体茎干输液和刮皮涂抹包茎两种施药方式的防治试验,同时结合该病害系统相关因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后续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酸模叶蓼的生物学特性与危害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为一年生双子叶杂草,种子繁植。在西宁地区全生育期138d左右,出苗期53d,4月中旬为第一出草高峰,出草量占出草总数的14.8%,5月上旬为第二出草高峰,出草量占出草总数的31.4%。出草最适深度1993年为1.0-3.0cm,1999年为2.0-3.0cm。花期45d左右,结果期50d左右,单株结籽量平均2618.8粒。种了有休眠习性。酸模叶蓼在油菜4叶期至结角期与油菜竞争强烈,表现N、P、K含量比油菜高1.17%-55.78%。酸模叶蓼鲜重与油菜单株角果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酸模叶蓼鲜重与油菜产量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1=241.38-0.0138x1(r1=-0.9726^**),y2=2407.1-0.1413x2(r2=-0.9303^*)。  相似文献   

14.
带田玉米上棉铃虫危害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棉铃虫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以第2代幼虫危害玉米,7月下旬中期至8月上旬中期为卵盛期,平均百株卵量达26.3粒。玉米雌穗和叶片正面是成虫产卵的主要部位,占全株着卵量82.01%。自然条件下卵历期平均为3.41d,幼虫历期平均为21.2d。一般情况下一个雌穗上只有1条幼虫,一生危害玉米籽粒2~34粒,少有转株、转穗危害现象,平均损失粒重1.9147g,损失率为1.45%左右。  相似文献   

15.
施肥对麦田杂草发生、生长及危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微区试验研究了在种植小麦的情况下,不同施肥水平对杂草及其防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磷土壤上单施氮肥,杂草发生和生长受到抑制;增施磷肥,氮肥效应得到充分发挥,杂草发生和生长迅猛提高。杂草根系发达,对钾肥不敏感。有机肥养分完全,显著促进杂草发生和生长。在不施肥(对照)及适合杂草和小麦生长的平衡施肥处理区(NP和NPK),麦田杂草的危害(小麦减产百分率)最为严重。杂草危害程度和施除草剂的增产效果均与小麦长势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5121、-0.5418,n=27)。肥料对甲磺隆钠盐杂草防效的影响与施药时间有关。在小麦苗前至苗后早期施药,防效高,且不受施肥影响;施药过迟,杂草长大,防效下降。研究结果还表明,杂草发生和生长在受施肥影响的同时,也受小麦长势和长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据农业生产一线反馈的信息,近年来小麦田使用苯磺隆,对猪殃殃、大巢菜、繁缕等杂革的防效下降,而使用使它隆(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快灭灵(40%唑草酮水分散粒剂)等除草剂防治效果虽好,但成本较高。冬前防除小麦田阏叶杂草有没有成本较低的方法呢?并且有反映,麦田使用氯氟吡氧乙酸对荠菜等阔叶杂草防效不太好,用唑草酮对繁缕、大巢菜防效差。  相似文献   

17.
藏蓟的生物学特性、危害损失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存岳 《植物保护》2004,30(1):50-52
在青海海南州共和县对藏蓟生物学特性和危害损失进行调查研究明确,藏蓟株高100-150 cm,多分枝,每株藏蓟开花9-30朵,平均每朵结种籽79粒。种子于室内存放225 d,仅7%-15.0%发芽。气温达0-12℃时藏蓟根茎萌发出苗,高峰期为5月上旬,全生育期约142 d。1 m2内有藏蓟8-10株时,青稞产量损失达30.3%-32.8%。  相似文献   

18.
稻茬麦田野燕麦的发生危害特性与防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茬麦田野燕麦的发生危害特性与防除技术张剑玲,张国林,朱凤生,汤志华,施惠芳,仇善明,毛玉群,桂国英(高邮市植保植检站225600)(高邮市界首八桥农技站)近年来,野燕麦(AuenafatuaL.)在本市不断扩展蔓延,危害水旱两熟制麦田,损失严重。自...  相似文献   

19.
李庆  蔡如希 《植物保护》1996,22(3):16-17
斯氏刺瘿螨是四川省苹果上新发现的一种危害苹果叶片的害螨,以雌成螨在苹果芽的芽腋两侧越冬,翌年苹果芽萌动时开始出蛰。全年以5月中旬至6月中旬发生数量最多。气候温暖、低湿、少雨发生重,相反则轻。在调查的8个品种中,叶片多茸毛的品种受害重。天敌主要为捕食螨  相似文献   

20.
古村落旅游使古村落兼顾了居民生活的社区功能和游客旅游活动的景区功能,景区与社区叠置并在旅游发展中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其耦合协调状况对古村落保护、社区演进和旅游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借鉴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古村落旅游与社区发展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以山西后沟古村为例,进行景区与社区耦合协调度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后沟古村景区与社区耦合协调度由旅游开发初期的中度失调转向基本协调,表明古村落景区与社区存在客观的耦合共生关系; 2)景区与社区系统耦合U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