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尾松腮扁叶蜂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林业科技》2003,(3):29-30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腮扁叶蜂是马尾松的主要食叶害虫,对该虫幼虫期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水剂、烟剂、粉剂防治均可达较满意的效果。单株注干防治效果也不错。2—3龄是防治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3.
1998—2001年在马尾松腮扁叶蜂不同发育时期进行林问调查、室内饲养、室内外试验结果:已发现的马尾松腮扁叶蜂各虫态天敌有20多种,应加以保护利用,提高松树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在马尾松腮扁叶蜂虫尸上获得的白僵菌菌株致病力明显优于其它白僵菌菌株;林虫净白僵菌、速效白僵菌对马尾松腮扁叶蜂的控制能力较强,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腮扁叶蜂发生与环境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尾松腮扁叶蜂是近10年来我市马尾松林区新发生的一种食害虫,危害严重,防治困难。我们在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的同时,对其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初步掌握了危害与海拔、坡向、树种组成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腮扁叶蜂危害损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1998年-2002年,在人工马尾松纯林对马尾松腮扁叶蜂的危害特点、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摸清了该虫的发生危害规律、取食量,对松树高、径、蓄积生长的影响和危害造成的林木死亡损失。并针对发生区松树杯分的现状和森林的功能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腮扁叶蜂幼虫食叶量观测及防治指标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马尾松人工纯林中,设置固定观察样地,通过室内和林间人工饲养马尾松腮扁叶蜂幼虫,在害虫发生季节后,选择不同受害程度的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实测并计算受害与未受害松树针叶及材积损失以及单位面积材积的损失。弄清了害虫地面虫口密度与林分受害程度的关系,获得了在害虫造成危害前就可确定是否开展防治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腮扁叶蜂老熟幼虫在地表层的垂直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频次比较法、聚集度指标法研究马尾松腮扁叶蜂老熟幼虫在地表各层的空间格局;用回归分析法研究老熟幼虫在地表各层空间格局的垂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老熟幼虫主要分布在15cm以内的表土中,且以5-10cm的土层中最多(48.10%),老熟幼虫在表土中的空间分布是聚集分布,属聚集度密度制约型,种群聚集的原因是该虫的习性。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腮扁叶蜂幼虫的生物学习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尾松腮扁叶蜂是重庆市近年来马尾松林内发生较严重的食叶害虫,以幼虫取食针叶危害,1 a发生1代,幼虫老熟后下地入土作蛹室,以预蛹态越夏越冬,翌年2月下旬开始化蛹,3月中旬开始羽化,4月下旬幼虫开始孵化,6月上旬幼虫进入暴食期并开始老熟下地.幼虫出现期约90 d,雄性6龄,雌性7龄.运用5种水剂、5种粉剂、3种烟剂分别对幼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3龄幼虫期是防治的最佳时机,灭幼脲III号和林虫净两种水剂,药效可达89%以上,杀虫双、甲氨硫磷、氧化乐果水剂单株注干药效都在90%以上;粉剂2‰多效杀虫灵、2‰森保I号、速效白僵菌药效分别为91.4%、80%、75.4%;烟剂敌杀死、灭杀毙药效分别为96.9%、85.8%.  相似文献   

9.
10.
对马尾松腮扁叶蜂成虫期的生物学特性和化学防治研究结果表明,室内和林间的烟剂防治效果好的可达80%以上,粉剂效果也可达88%以上。成虫羽化盛期后3-5天(4月上旬)是防治成虫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1.
对松扁叶蜂(AcantholydapinivoraEnslin)卵在油松林中的空间分布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群为具密度依赖性的聚集分布,接近适合负二项分布。给出在分布型基础上的资料代换方法。求算出不同种群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12.
带岭新松叶蜂在辽宁抚顺地区主要危害油松和赤松,一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其卵期长达6个多月,是主要的调查虫期。为了给卵期调查方法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叶蜂卵在油松树冠上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叶蜂卵在油松树冠上呈聚集分布,且在树冠不同方位的分布无显著差异,但在树冠不同层次的分布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昆嵛山腮扁叶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昆嵛山腮扁叶蜂 Cephalcia kunyushanica Xiao1 983年首次发现于烟台市昆嵛山林场 ,在烟台 1年发生 1代 ,以老熟幼虫入土做土室越夏越冬 ,翌年 5月下旬成虫开始出现 ,6月上旬幼虫孵化 ,危害红松、赤松等 ,8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下树越夏越冬。  相似文献   

14.
昆嵛山腮扁叶蜂Cephalcia kunyushanica Xiao 1983年首次发现于烟台市俞山林场,在烟台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入土做土室越夏越冬,翌年5月下旬成虫开始出现,6月上旬幼虫孵化,危害红松、赤松等,8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下树越夏越冬。  相似文献   

15.
3%。渝林保粉剂适用于树木较高、水源缺乏、地形条件较差的林分,防治马尾松腮扁叶蜂等森林害虫。试验结果表明,3%。渝林保粉剂防治马尾松腮扁叶蜂成虫效果可达88.3%,防治幼虫效果可达78.8%,防治后虫口基数下降30%,林分松树针叶保存率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6.
落叶松腮扁叶蜂以幼虫为害落叶松针叶,在河北省塞罕坝林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树下土壤中做土室越冬,翌年4月下旬化蛹,5月中旬羽化成虫,6月上旬幼虫孵化,下旬幼虫下树。成虫可进行孤雌生殖。用20%速灭杀丁乳油250—350倍喷杀幼虫或用“741”插管烟剂熏杀成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经抽样调查与统计分析,云杉阿扁叶蜂的卵75%产于2年生针叶上,78%的卵为1枚针叶关生1粒卵。卵在单株不同冠向间分无差异。卵的单株垂直分布因树冠各层针叶数量多少而呈现明显差异:树冠各层针叶健全时,卵集中产于下冠层;下层针叶稀少,而中上层针叶健全时,卵集中产于中冠层;中下冠叶均稀少时,卵则集中于产于上冠层。  相似文献   

18.
在孟滦林区 ,危害华北落叶松的森林害虫较多 ,松腮扁叶蜂是其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由于该虫生活习性复杂 ,世代不齐现象十分突出 ,化学防治由于药效时间短 ,且对叶蜂的卵及蛹根本不起作用。鉴于该虫以幼虫危害 ,于 1 997年进行了用红树蚁除治腮扁叶蜂的生物防治试验 ,效果良好。1 松腮扁叶蜂的生活习性松腮扁叶蜂 ( Cephalia Lariciphila)在孟滦林区 1年发生 1代。以老熟幼虫 7月下旬至 8月上旬入土越冬 ,潜入土层下 8cm左右 ,从入土越冬至第 2年 4月下旬开始化蛹 ,6月上旬化蛹基本结束 ,遇适宜温度成虫开始交尾 ,产卵。卵期为 8d左右 ,初孵…  相似文献   

19.
落叶松腮扁叶蜂的预测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腮扁叶蜂是塞罕坝机械林场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 ,我们通过对其生物学特性及影响其种群数量的有关因子的系统研究 ,利用当年该虫越冬幼虫的虫口密度 ,乘以各有关因子的系数即可预测出翌年林分幼虫的发生量及危害等级 ,为翌年的防治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兴安岭落叶松腮扁叶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落叶松腮扁叶蜂[Cephalcia larciphila (Wachtl.)]在内蒙古在兴安岭大面积发生危害,发生面积的.为1hm2,根据生产防治工作的需要,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及野外定点观察研究,对该虫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搞清楚了该虫在内蒙古大兴安岭牙克石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3龄至5龄幼虫于当年7月中旬下树,主要在土壤中2-7cm的土层中以幼虫做蛹室越冬,少数在枯枝落叶层下越冬,翌年6月上旬化蛹 ,蛹期长约10天,成虫的发生期在6月上中旬,并于雌成虫羽化的一两天后交尾产卵,每头雌成虫产卵量约为40-50粒,6月中旬出现幼虫,该衣滞育现象,预蛹滞育期一般为三个年头,第三年春季正式化蛹,寄生蜂有3种,寄生蜂一种,虫生真菌一种,食虫蜘蛛4种,食虫鸟4种,通过敌敌畏插管烟剂防治后效果可达95%左右,这些为落叶松腮扁叶蜂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