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在钠质土(PH9.2,碱化度32)上,从1974年开始进行田间试验,12年(1974/75—1985/86)的水稻—小麦连续轮作,无肥区(对照)的有效N、P、K分别从初始水平的225,33.6和358公斤/公顷降至120,17.9和318公斤/公顷。连续单施氮肥(120公斤N/公顷)或配施P、K,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效N。对轮作中水稻和小麦之一或二者均施用P22公斤/公顷,从1979年起水稻明显增产,而小麦仅1985/86年增产,且土壤有效P大量积累。单施N肥,有效P、K分别从初始水平33.6和358公斤/公顷降至8.7和280公斤/公顷。对两种作物或任一作物施用K42公斤/公顷,对产量无影响。施用N、P、K可增加作物体内这些元素的浓度和吸收量。12年连作使PH由9.2下降为8.5,碱化度由32下降力8.0,在这一点上各处理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在大田设立小区进行了两个试验,以研究稻草和肥料处理策略对小麦吸收土壤氮和标记氮的影响.第一个试验以~(15)N标记硫酸铵,施用量折合氮素113公斤/公顷,稻草按以下4种方式处理:①焚烧,免耕;②小麦播前6周,稻草混入土壤;③小麦播种时,稻草混入土壤;④稻草置于地面,免耕.结果是:处理①使小麦吸收氮量增加47%,吸收水稻茬地残留氮(~(15)N示踪)的量从1.2增加到2.1公斤/公顷.处理④使水稻茬地残留氮吸收量增加到2.5公斤/公顷.第二个试验设120个小区,其中60个施氮100公斤/公顷;另外60个不施氮.施氮小区的稻草产量为21吨/公顷,不施氮小区为11.5吨/公顷.这两种稻草产量水平与5种处理方式(上述四种处理方式加上焚烧后翻耕处理)组成联合因子试验.~(15)NH_4~(15)NO_3在播种期或分蘖期一次全量施用,或两期各半施用.不论是否焚烧稻草,翻耕比免耕减产0.7吨/公顷,土壤氮吸收量减少了12公斤/公顷,化肥氮吸收量减少了10公斤/公顷.小麦播种时,将稻草混入土壤的处理,对小麦长势明显不利,但却增大了吸收化肥氮素的比例.延迟施肥亦可增大吸收化肥氮素的比例.在稻麦轮作制度下,不论是否焚烧稻草,免耕都可促进小麦吸收土壤氮和化肥氮的活性,增加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3.
1968—69年在喜萨尔半干旱条件下的花生试验,于开花和果针形成期两次灌溉的,荚果平均产量增加到1.36吨/公顷。而于开花期灌溉1次的各小区为1.03吨/公顷,未灌溉的为0.99吨/公顷。每公顷从施用15公斤N 15—60公斤P_2O_5与单  相似文献   

4.
材料和方法 本文报道了在旁遮普邦1978—1979年和1979—1980年取得的田间试验结果。处理设有磷、钾肥的三个施用量,即17公斤P/公顷(P17);26公斤P/公顷(P26);和26公斤P/公顷+25公斤K/公顷(P26+K25)。3种施肥方式:直接施于花生的效应;施于前作小麦的磷和钾的残效;以及小麦、花生都施磷、钾肥的累积效应。以两种作物都不施磷、钾肥作为对照。每个主区分为三个部分,小麦随机施50、  相似文献   

5.
1968—1969年以花生品种C—51进行的试验,施用N20公斤/公顷的荚果平均产量增加到2.09吨/公顷,与之对比的无氮区为1.85吨/公顷。随着施用P_2O_5从0—50公斤/公顷,产量相应的从1.75吨/公顷增加到2.21吨/公顷,进一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在环境条件和商品选择的作用下,随着育种水平的进步,南阳地区大豆品种进行3次大的更替,产量由1953年的495公斤/公顷提高到1991年的1560公斤/公顷。农艺性状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分析和认识这些变化趋势,将有助于大豆品种选育、利用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因此,在1984—1985年试验研究基础上,1990年在控制条件下对各时期的大豆代表品种进行比较,旨在明确农艺性状的演变趋势,揭示品种更替中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产量构成因素,为及时组织品种更替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查明1960-84年期间由墨西哥国家农业调查研究所(MINIA)在墨西哥发放的四倍体硬粒小麦品种产量提高的情况,设计了两个试验,于1983-84,1984-85两个年度在墨西哥索诺拉州的亚基盆地进行.试验采用了高水平的农业投入和栽培技术措施,比较了八个主要品种和一个新优系(Carcomum 'S')的籽粒产量、地上部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干籽粒产量与地上部生物学产量之比)、产量构成因素、籽粒生长速度和物候学性状.据估计,25年的育种工作,使硬粒小麦的籽粒产量由3.7吨/公顷提高到8.4吨/公顷.1960-71和1971-85年间籽粒产量年增长量分别为251公斤/公顷和121公斤/公顷.25年中,由于小穗粒数的增加,籽粒产量的增加与粒数/米~2呈线性关系.两个新基因型Altar84和Carcomum 'S'的特点是成熟时地上部生物学产量有所提高.至1975年发放的Mexicali75为止,各个新品种的收获指数都有提高,可是后来新育成基因型更高的籽粒产量与较高的收获指数并无联系.千粒重方面,除育成的优系Carcomum 'S'稍低一点外,所发放的品种都无大的变化.产量的改进与生育期延长之间没有什么联系.结论是,对与高产潜力有关的形态方面的性状(例如更直立的叶型,更多的小穗粒数)进行综合选择,并同时对籽粒产量本身进行选择的育种策略,在改进墨西哥西北部的硬粒小麦的籽粒产量方面是成功的.所发放的品种在籽粒库容大小、同化产物分配到籽粒的比例,以及地上部生物学产量方面都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8.
为高粱繁茂的营养生长,需制定适当的肥料施用计划。到目前为止,已完成的研究工作,仅限于有机肥施于饲用高粱,且是在灌溉条件下。但是,在雨养条件下,把有机肥与无机肥一起施用的报道是很少的。因此,为在雨养条件下取得较高产量,找出有机肥与无机肥一起施用的肥源和数量,进行试验。1988和1989年雨季,在印度占西进行,土壤为砂质粘土,pH7.35。土壤有机质(0.46%)含量低,有效氮(175.6公斤/公顷),有效磷(13.4公斤/公顷)和有效钾(202.4公  相似文献   

9.
为了测定脱叶磷、乙烯利、原砷酸和百草枯等化学剂喷射棉株对棉铃开裂、籽棉产量和种子及纤维品质的影响,1978、1979和1980连续三年在密西西比州用 DES—56棉花进行了大田研究。试验处理分为:不处理的对照,脱叶磷1.3公斤/公顷,乙烯利2.2公斤/公顷,脱叶磷1.3公斤/公顷 乙烯利2.2公斤/公顷,原砷酸4.4公斤/公顷,百草枯0.2公斤/公顷。原砷酸和百草枯的处理在9天前曾用脱叶磷1.3公斤/公顷处理过。当某一小区约有65%的棉铃吐絮时进行喷施。试验设计按完全随机区组,6次重复。对所  相似文献   

10.
应用Zadoks划分的生育阶级,本研究对冬小麦在第25生育阶段(GS25)的施氮量(N25)进行了测定,其目的在于使先前的预测第30生育阶段(GS30)需氮量(N30)的模型得到更合理的应用。为使施氮量的边际利润最大,在美国弗吉尼亚州6个实验站提出了二次规划模型。利用这些模型,先解决了确定GS25及GS30产生最大效益所需的氮量;其次,在GS25生育阶段分别用0,30,60和100公斤/公顷的施氮水平代替由规划模型确定的施氮量,分别测定各施氮水平的产量和效益。然后再求出规划模型施氮水平所对应的产量(Y)与其他施氮水平各自对应产量(Y~R)之差值(D) (D=Y-Y~R);最后选择D的均值和标准差最小所对应的施氮量作为GS25的最优施氮量。另外,本研究采用了3种氮肥与小麦的价格比(2.0,4.0和8.0),结果表明,当价格比为2.0或4.0时,最佳施氮量为50—60公斤/公顷;当价格比为8.0时,则为40—50公斤╱公顷。  相似文献   

11.
美国南部海岸平原地区花生缺锰是一个普遍问题,然而有关花生植株所需锰浓度的资料尚嫌不足。本试验目的是研究土壤pH值和施锰的交互作用对蔓生型花生叶片各元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确定蔓生型花生几个生长期叶片锰的临界值(相当于90%的最高产量)和含锰的足量水平。材料与方法田间供试品种为佛州蔓生花生,pH—Mn对花生效应的研究始于1977年,试验随机区组裂区设计,重复5次,全部小区pH值分低、中、高三个等级,即5.5,6.0和6.5,小区宽0.92米,长6.1米,种植6行。供试土壤含磷量高(78公斤/公顷),钾中等(88公斤/公顷)。锰肥施用量分为0、10、20和40公斤/公顷,其它元素的施用量为磷44,钾84,镁38,硼1.12,铜2.24,锌3.40公斤/公顷,所用盐类分别为CaHPO_4,KC1,K_2SO_4,MgSO_4  相似文献   

12.
1978~1980年对47个1934~1978年间育成的玉米杂交种和1个1930年通用的自由授粉品种进行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遗传改良1950~1980年玉米单产每年呈92公斤/公顷线性递增,其中1930~1955年每年递增72公斤/公顷,1955~1980年每年递增112公斤/公顷。在衣阿华州50年内遗传改良的产量增益占全部玉米增益的89%。如按单交种的数据,遗  相似文献   

13.
大豆品种抚豆20高产、高油、稳产、适宜性好。2007—200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098.85公斤/公顷,比对照增产10.2%。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066.15公斤/公顷,比对照增产14.4%。粗蛋白含量平均为38.22%、粗脂肪含量平均为22.91%。中抗(MR)大豆花叶病毒病。  相似文献   

14.
小麦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光合潜势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试验对小麦光合作用日变化的类型、光合作用潜势及其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旗叶净光合速率变化与 PAR变化拟合系数的不同 ,将小麦在强光、高温天气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变化分为部分拟合型、基本拟合型、完全拟合型三种形式。旗叶净光合速率 /光合有效辐射 (PAR)拟合系数越大 ,品种对强光、高温条件的适应能力越强。光合潜势 (小麦净光合速率、光合速率 / PAR拟合系数、单茎旗叶面积以及每公顷主茎数量四者的乘积 )与小麦产量及产量潜力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关系数均为 0 .96  相似文献   

15.
Mere.  WR 陈祥龙 《江西棉花》1991,(3):46-48,F003
陆地棉杂种优势利用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是生产F_1种子较为困难。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F_2与亲本和F_1的产量、纤维品质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的比较,探讨F_2的利用潜力。遗传设计是一个包含7个亲本、21个F_1和21个F_2的半双列杂交设计。1987和1988年在密西西比州Stoneville附近的3个地方种植上述49个基因型,各点设4月和5月两个播期,由此共得12个试验环境。测定了4个重复的产量、产量组份及纤维长度、强度和麦克隆值,并测定了1987年2个试验的纱线强度和3个试验的短纤维含量。亲本、F_1和F_2平均第一次收花量分别为594、688和643公斤/公顷,最终产量分别为953、1065和1025公斤/公顷,平均纱线强度分别为130、134和132千牛顿·米/公斤,F_1和F_2的短纤维含量显著少于亲本的。亲本产量最高的是DES119,平均产量为1031公斤/公顷,而美国大规模种植的品种岱字50的平均产量为959公斤/公顷,最高产量的F_1杂种DES119×Delcot344和DES119×珂字81—613的平均产量分别是1145和1143公斤/公顷,比DES119和岱字50两亲本的平均值高15%左右,其F_2代平均高8%,且F_1和F_2的适应力没有差异。这些结果表明F_2代具有提高产量和纤维品质的遗传潜力。  相似文献   

16.
1987~1990年,我团1333公顷(2万亩)棉花连续4年均在1635公斤/公顷(109公斤/亩),实现了高产条田的攻关目标。1986~1990年,5年累计有204公顷(3060.3亩),产量为2250公斤/公顷(50公斤/亩)的高产条田。1989年10月,中国农学会棉花学会和新  相似文献   

17.
蓖麻新品种“Ⅵ—9”在1973—1982年以“Cirija”为对照品种进行了鉴定。印度马哈拉施特邦15个点籽粒和油的平均产量分别为每公顷1100和522公斤,对照品种相应为884和420公斤。农民地里“Ⅵ—9”籽粒和油的产量高达2221和1546公厅/公顷,对照品  相似文献   

18.
试验对每公顷采用0—5公斤氧化锌进行了比较,每季度用背负式喷雾器喷施1—4次,在各组合中年施总量可达2.5或5.0公斤,二年的产量以采用较高的施用量为好.在八月、十一月、二月和三月喷施四次,每次每公顷1.25公斤,一年中产量从3348提  相似文献   

19.
Day,Intalap(1970)和Misra等人(1959)曾用分段灌溉研究过小麦在不同生育期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这种研究方法花钱费时又不能测定缺水量.本试验旨在探求给定供水时,蒸散过程与提高WL 711小麦产量的关系.据作者等1985年收集的田间数据建立了WL 711小麦产量与不同生育期水分蒸散亏缺间的关系式:?此关系式能解释产量变化的93%.式中Y为实际产量(公担/公顷);Y_(max)为获得的最大产量(55.89公担/公顷);X为?:ET为实际蒸散量(厘米);ETmax为最大蒸散量(厘米).  相似文献   

20.
Kimihara Fukunaga(国立农业研究中心)1984年日本小麦的生产已回升到23.2万公顷,产量为3.2吨/公顷,而最低点为1979年的7.5万公顷.现在的产量为74万吨,供应国内市场,自给率仅为12%.日本小麦育种计划在七个农业研究站进行,其中包括国立农业研究中心.主要的育种目标是早熟、丰产和适于作面条的品质.另外的目标则依赖于小麦种植区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