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疆棉区对我国的棉花产业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新疆棉花的生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残膜污染、机采棉品质低等。要提高新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促进棉花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解决当下的问题势在必行。针对这些问题,除改进传统方法,还须政策导向、科技研发等多方面协同解决。  相似文献   

2.
棉花产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国内棉花产业大而不强,高品质棉花严重缺乏,不能满足纺织企业生产高端产品的需求。推进棉花"由量向质"转型,是全面提升其竞争力、保障国家棉花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经之路。笔者分析了国内棉花品质差的主要原因,阐明了进行棉花全产业链布局,发展订单生产、规模化种植是发展高品质棉花的有效途径,同时,成立生产链发展基金及CCIA棉花交易市场,确保订单生产的有效运行和实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国家取消临时收储的情况下,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调整,我国棉花产量大幅度波动,国内外棉花高价差异导致进口激增,严重制约了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对我国棉花生产现状的充分认识,正确把握棉花产业发展趋势,是现阶段促进棉花产业全面、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棉花生产现状,并研究探讨了新时期棉花产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新疆棉田残膜治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作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为我国棉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新疆棉花产业发展,残膜问题也日益突出。残膜在土壤中的大量囤积,不仅破坏土壤结构,影响棉花出苗和生长,而且对棉田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不利于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棉区生产生态环境保护。这些土壤环境的不利变化,加重了进一步提高棉花产量的难度。新疆棉花生产未来发展的路线图应是转变发展模式,通过技术、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的变革,打破制约  相似文献   

5.
我国棉花机械化收获技术现状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国内外棉花收获机械发展过程以及我国棉花收获机械化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现阶段我国棉花收获机在研制、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各种采棉机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我国棉花生产实际,提出了发展棉花收获机械的相关建议,以促进我国棉花产业和棉花生产机械化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分析安徽省棉花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安徽省棉花生产和科研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分级研究、培育适应时代发展特色的新品种,加强省工、节本、环保型植棉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由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实行订单式农业,加强棉花综合利用研究、延伸棉花产业链,提高棉花副产品的附加值的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以期促进安徽省棉花产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中作用显著,但在棉花生产中,普遍存在化肥施用过量和盲目施用等问题,造成植棉成本增加和环境污染严重。为节本增效和提质降污,确保棉花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尉犁县通过开展棉花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化肥替代和水肥一体化等实用技术和新产品,实现棉花化肥减量增效。  相似文献   

8.
地膜覆盖是我国农业应用最为广泛的农艺技术之一,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棉花主产区的变化。笔者采用实地调研和文献统计数据,对我国主要棉区地膜应用和残留污染特点进行大范围采样,获取第一手数据;同时,对过去几十年中与棉花地膜覆盖技术应用数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了我国棉花生产格局的变化特点,分析了地膜覆盖技术对我国棉花产业的影响,探讨了主要棉区农田土壤地膜残留污染特点和趋势。结果显示,我国棉花的主产区从过去的黄河和长江流域迁移到现在的西北内陆地区(主要是新疆),其种植面积占全国的70%。新疆等西北内陆地区自1986年开始规模化应用地膜覆盖技术后,棉花单产(皮棉)快速上升,现在已经超过2 000 kg/hm~2,大幅度超过长江和黄河流域的棉花单产。同时,新疆棉区地膜覆盖应用所带来的残留污染已成为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新疆连续10 a和20 a覆膜的棉田土壤中残膜量分别为259.70±36.78 kg/hm~2和307.90±35.84 kg/hm~2。因此,地膜覆盖是我国棉花生产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对保持我国棉花生产的稳定至关重要,但同时棉田地膜残留污染非常严重,必须尽快研究棉田地膜残留污染的应对策略,实现地膜残留污染的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9.
新疆阿克苏地区(含第一师阿拉尔市)是新疆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棉花产业中各个环节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支持,加大农村金融支持可以有效促进棉花种业发展。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成本因素进行分析和检验,并从农业贷款、农业保险等方面,对阿克苏地区棉花产量的成本效益加以评估分析。在不考虑气候、环境、灾害等因素的情况下,得知农药成本对棉花产量起到主要作用,其他成本不予以考虑,而农户贷款对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棉花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种植成本上涨、种植收益下降,植棉意愿下降,中国棉花种植面积持续下滑。同时,国产棉花品质不高,难以满足棉纺织企业产品升级的需要。从棉花生产、棉花消费、棉花品质等方面深入分析了中国棉花产业发展现状,探讨了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并对中国棉花产业予以了展望,棉花种植面积将进一步缩减,棉花生产将向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发展,棉价波动将趋于频繁,中高等级棉花的供给将逐步增加。最后提出了促进棉花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一是培育优质棉花新品种,推广提质增效栽培技术;二是完善政策机制,实现市场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11.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裴永辉  尹昌斌  程磊磊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842-14844
介绍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通过对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其特点的分析可知,采用基于技术的补贴手段能够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基于“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构建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2.
非点源污染对嫩江上游流域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嫩江上游流域农业生产活动的实际考察,分析了嫩江流域非点源污染及其成因,以及对尼尔基水库造成的影响,为嫩江上游非点源污染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农业种植过程中面源污染发生原因,从化肥的过量使用、农田管理方式、土地利用方式和自然地理条件等方面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对太湖流域的影响进行了论述,针对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提出有效的源头控制和营养物质拦截技术,并展望了太湖流域面源污染控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湖北)农业面源污染负荷、评价及预警系统是对全国第一次污染普查数据研究结果的应用。在明确该区域农业生产和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的基础上,使用C#语言进行系统编程的实现,通过计算机将种植业源、畜禽养殖业源和农村生活源的有关参数进行污染负荷估算,并对各个县及乡镇的重点污染源和重点污染区域进行风险预测及预警,为政府宏观调控及各级乡镇单元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对策提供支撑。该系统结合Mysql数据库,通过Winform界面将研究结果中的数据以图表、文字的形式显示出来,直观明了的突出农业生产及污染现状,准确地显示出各地区污染预警值,并且通过污染负荷估算为下一步农业生产调整做出指导。  相似文献   

15.
李华  郑慧玲  蒋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281-14284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三台县农业面源污染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权重,得出三台县面源污染程度的相应指数。结合三台县农业生产以及生活现状,对三台县面源污染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畜禽粪便及养殖废弃物、没有得到综合利用的农作物秸秆、农膜地膜、生产和生活污水等。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阐述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相关概念、成因和危害,并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修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耿士均  陆文晓  王波  刘刊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993-13996
在分析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其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危害,探讨了农业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的原因,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振旗  沈根祥  钱晓雍  朱江  朱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227-20229
以能够代表上海淀山湖流域农业生产特征和农业面源污染特征的大莲湖区域为研究对象,在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大莲湖及其主要入湖河段水质四季监测和分析,得出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季节性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大莲湖水系TN及COD季节变化与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相关性不显著,而水系TP季节变化与面源污染TP季节排放相吻合,且与叶绿素a(Chl.a)值在四季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区域TP污染物是影响大莲湖富营养化的限制性因素。由于区域TP在冬季、夏季和秋季80%以上来自于精养鱼塘排水,因此精养鱼塘TP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应作为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绵阳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包括农用化学品投入量大,利用率低;畜禽养殖量大、粪污有效处理率低;农田废弃物产生量大,资源化利用还有差距。从综合配套治理技术尚不成熟,防治管理制度缺乏,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保护矛盾突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未形成良性循环几方面,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成因。最后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策,包括加强法规建设,强化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农药减控工程,治理农药残留污染;实施化肥减量工程,加快土壤改良修复;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实施畜禽养殖提升工程,建立畜牧生态产业体系;实施清洁生产工程,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积极推进重点流域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强化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的面源污染研究起始于二十一世纪,相对较晚。本文回顾了近20年黑龙江省面源污染的发展。从查阅的文献资料看,黑龙江省近20年关于面源污染的研究有农业面源污染研究、水环境污染调查研究、面源污染机理及模型研究等几个方面。总体来说农业面源污染研究比较多,农业面源污染的负荷研究、治理研究多在松花江流域;模型研究相对较少,机理研究较少;对于面源污染治理的新技术在黑龙江省也鲜少用到。因此搞清楚黑龙江省独特地形的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研究、面源污染机理研究、模型研究及面源污染治理新技术应用是黑龙江省面源污染今后研究的重点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