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香菇单核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菌丝交配型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2.
香菇单核菌丝生长速度与交配型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析鉴定了香菇担孢子的交配型,并对各类交配型的比例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4种交配型担孢子的比例变化关系,探讨造成香菇担孢子4种交配型单核体比例偏离1:1:1:1分离的遗传背景.结果表明,交配型因子偏分离与菌落形态、培养条件及单核体间交配反应的特征无关,不同菌株4种交配型的担孢子在菌落形态上有较大的差异,但这些菌落形态与交配型比例之间没有相关性;4种单核体之间发生亲和性反应的形态特征有多种形式,这些形态特征与交配型比例之间亦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同一双核菌株的F1代担孢子的萌发能力、生长速度是有差异的,从而导致有些菌株的担孢子中4种交配型分布不均衡,甚至导致有些菌株中只能检测到2种或3种交配型的担孢子.  相似文献   

3.
香菇担孢子交配型比例偏分离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水明  林范学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0):2296-2302
 【目的】验证香菇中担孢子交配型因子分离是否存在普遍意义的偏分离现象及其在栽培菌株与野生菌株中的表现。【方法】以17个野生和栽培香菇菌株为样本,采用交配型分析、OWE-SOJ技术鉴定孢子的交配型,对各类交配型的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占供试总数64.71%的菌株担孢子交配型不呈预期的分离比,其中12个供试栽培菌株中有9个,5个供试野生菌株中有2个;偏分离菌株中均有亲本型孢子数量多于重组型孢子的趋势,偏分离双核菌丝体的F1代担孢子的核型主要取决于双核亲本的组成。【结论】香菇中担孢子交配型因子分离偏离理论预期是一种统计学意义的普遍现象;偏离程度栽培菌株大于野生菌株。  相似文献   

4.
OWE—SOJ技术及核迁移试验在香菇交配型因子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由于没胡明确的形态差异,香菇的3种不亲和交配反应即A=B=,A=B≠和A≠B=难以互相区别。本研究将OWE-SOJ技术及核迁移试验用于香菇的交配型分析。结果OWE-SOJ技术,可以观察到3种不同的菌落形态:由A≠B≠配对形成的具锁状联合的绒毛状菌落,A≠B=配对形成的无锁状联合的栅栏型菌落及由A=B=或A=B≠配对形成的无锁状联合的绒毛状菌落。通过一个附加的常规交配试验,A=B=和A=B≠反应易于  相似文献   

5.
    对造成香菇原生质体单核化后两种交配型单核体比例偏离1,1分离的遗传背景进行探讨.结果表明,B因子或是与B因子连锁的因子对这种偏离有明显的影响,而A因子对此影响不明显.B因子特异性不同,与之相对应的交配型单核体出现的比例亦不同,特异性越高,其对应交配型单核体在经原生质体单核化后将以较大的比例出现.参试的2个香菇菌株中4个B因子特异性顺序为B1B>3B>4B>2.双-单杂交所形成的由受体细胞质和受体、供体细胞核组成的同质异核体经原生质体单核化裂解后均与受体交配型相同的核居多,表明受体细胞质环境对双一单杂交所得异核体裂解后的核的存活和数量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供体的2个核中只有亲和力强的那个核优先迁移到受体中,形成新的异核体,即存在先导核.先导核与B因子的亲和特异性有关,特异性越高,先导核迁移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6.
对我省15个袋栽香菇主要菌株进行单孢分离,对它们的交配型基因进行了分析与鉴定.结果发现,这15个菌株的A因子和B因子各有5个等位基因.15个袋栽香菇菌株可归为6类交配型基因型:L27、L087和Cr02同属A1A2B1B2;L135、L939和L9015同属A3A4B3B4;L241 4属A3A5B3B5;Cr33、Cr62、Cr66和闽丰一号同属A1A5B1B5;Cr04、L42和L26同属A1A3B1B5;Cr52属A1A5B1B3.在此基础上,结合菌株选育背景和RAPD分析结果建立了我省袋栽香菇主要菌株的品种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蛹虫草亲本和子囊孢子单孢菌株交配型基因类型.[方法]以自主分离保存的CM1901菌株新鲜子实体为材料,采用孢子弹射和梯度稀释培养法,获得子囊孢子单孢菌株.采用PCR方法对蛹虫草的亲本及单孢菌株的交配型基因进行鉴定.[结果]获得102个子囊孢子单孢菌株.亲本菌株同时含有MAT1-1和MAT1-2两种交配型;102株单孢分离株中,仅含MAT1-1交配型菌株57株,仅含MAT1-2交配型菌株24株,另外21株为亲本型(同时含有MAT1-1和MAT1-2),MAT1-1∶MAT1-2为78∶45.[结论]分离获得102个蛹虫草子囊孢子单孢菌株,发现这些单孢菌株交配型有3类,且MAT1-1∶MAT1-2比例为78∶45,与理论值1∶1有较大差值,所以蛹虫草不属于典型的二极性异宗配合型子囊真菌.  相似文献   

8.
香菇单核菌丝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来自香菇不同菌株的单核菌丝的交配型、生长及生化特性。结果表明,单核菌丝在菌落形态、交配型及酯酶同工酶谱上存在着多态性,发现了1种以前未见报道的单核菌丝形态类型。在L26菌株的单核菌丝交配试验中得到了白色子实体材料,对来自L26和241-4的单核菌丝进行杂交,获得了2菌株的杂交材料。  相似文献   

9.
蛹虫草无性孢子的交配型基因类型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PCR方法对供试的蛹虫草栽培用亲本菌株及其100株无性孢子单孢分离株的交配型基因类型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栽培用的亲本菌株同时含有MAT-HMG(MAT1-2-1)和MAT-alpha(MAT1-1-1和MAT1-1-2)两种类型交配型基因;100株单孢分离株中,40株只含有MAT-alpha类型交配型基因,25株只含有MAT-HMG类型交配型基因,其余35株含有两种与亲本相同交配型基因。  相似文献   

10.
以8个银耳菌株为材料,研究交配型因子A在不同菌株中的分布,菌株内及菌株间单孢分离物配对试验结果表明,此8个菌株中只有两个不同的A因子,与前人报道的银耳是限制型双因子交配系统的报道是一致的.研究了培养条件对银耳孢子产交配信息素的影响, 结果表明银耳孢子产交配信息素的较佳培养基为 蔗糖 20 g/L ,(NH4)2SO4 1.584 g/L(含N 24 mmol/L), MgSO4*7H2O 0.25 g/L , KH2PO4*3H2 O 0.5 g/L , VB1 0.2 mg/L , ZnSO4*7H2O 2 mg/L , CaCl2*2H2O 0.5 g/L,钼酸铵0.02 mg/L.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基pH 6.5,23 ℃,140 r/min,在优化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培养4 d发酵液中交配信息素的活性最高,可达到12 U/mL,是在基础培养基中活力的5~6倍.银耳交配信息素经胃蛋白酶处理后,活性完全丧失,由此推测,银耳交配信息素是一种多肽类物质.  相似文献   

11.
香菇不同交配型单核体亲本配合力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香菇栽培菌株苏香和野生菌株HL7 6各 4种不同交配型的孢子单核体为亲本进行 4× 4不完全双列杂交 ,对菌丝生长速度、产量等 13个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同一单核体在不同性状中具有不同的一般配合力 ,不同单核体在同一性状中亦具有不同的一般配合力 ,并且一般配合力较高的单核体的杂交组合在 13个性状中的平均变异系数较小。同时发现 ,从整体上看 ,栽培菌株苏香的一般配合力高于野生菌株的一般配合力。在 16个供试杂交组合中 ,A1B2×A4B4在菌丝生长速度性状、有关发育期、产量及子实体形状等性状方面的SCA相对效应值符合育种目标 ,是比较理想的组合。  相似文献   

12.
香菇具独特香味且有多种保健功能,是我国栽培的主要食用真菌之一。但近些年我国大陆部分产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香菇病毒病,使香菇的产量和质量受到明显影响,重者绝收,损失严重。通过试验发现病毒在香菇中是普遍存在的。本文选取3株带毒香菇菌株,采用菌丝尖端挑取法(挑取长度小于0.2mm的菌丝尖端)进行脱毒。结果显示:通过菌丝尖端挑取法,获得一株无毒菌株(不含dsRNA条带),和一些未完全脱毒菌株(含1条11kb的dsRNA)。对脱毒不彻底菌株、脱毒彻底菌株以及带毒菌株分别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漆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发现在pH值8时,脱毒菌株的生长速度比带毒菌株快,脱毒菌株的漆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明显大于带毒菌株,而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则没有显著区别。通过栽培实验,发现:三个菌株的子实体产量没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利用ISSR-抑制PCR法结合Primer 3软件开发香菇特异性的SSR引物,并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香菇SSR-PCR的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筛选,建立了最佳的SSR-PCR反应体系。在20μl反应体系中,包含1.5mmol/L Mg2+,75ng模板DNA,0.25mmol/L dNTPs,0.50μmol/L引物及1.5U Taq酶。梯度PCR试验筛选得到相应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为62℃。以该体系为基础,应用5对引物扩增8个香菇菌株的基因组DNA,均能获得理想结果,聚类分析结果能较好地反映供试菌株的地理来源关系。以0.5 的相似性为分割点,8个菌株可分成2大类群。类群Ⅰ主要由北方菌株组成,类群Ⅱ由南方菌株组成。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来自香茹不同菌株的单核菌丝的交配型、生长及生化特性。结果表明,单核菌丝在菌落形态、交配型及酯酶同工酶谱上存在着多态性,发现了1种以前未见报道的单核菌丝形态类型。在L26菌株的单核菌丝交配试验中得到了白色子实体材料,对来自L26和241-4的单核菌丝进行杂交,获得了2菌株的杂交材料。  相似文献   

15.
从上海及周边地区的香菇子实体和培养料中分离污染真菌,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提取菌株基因组DNA,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菌株rDNA ITS区序列,测序后在数据库中进行比对分析,并利用软件:MEGA5构建菌株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香菇栽培到储藏过程中主要污染真菌有木霉属(Trichoderma)、曲霉属(Aspergillus)、附球菌属(Epicoccum)、镰孢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和节菱孢属(Arthrinium)等。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稳定的香菇SSR技术体系,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香菇SSR-PCR的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筛选,建立了最佳的反应体系.在20μl反应体系中,包含1.5 mmol/L Mg2+,75 ng模板DNA,0.25 mmol/L dNTPs.0.50 μmoI/L引物及1.5U Taq酶.梯度PCR试验筛选得到相应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为62℃.以该体系为基础,应用5对引物扩增8个香菇菌株的基因组DNA,扩增条带清晰稳定,聚类分析结果能较好地反映供试菌株的地理来源关系.以0.5的相似性为分割点,8个菌株可分成2大类群.类群Ⅰ主要由北方菌株组成,类群Ⅱ由南方菌株组成.该研究为SSR标记技术在香菇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香菇子实体干粉经乙醇除杂、水提、除蛋白、乙醇分级沉淀等不同方法后,得到Len-40、Len-60、Len-80等3种不同多糖组分,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和Fenton体系考察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滤纸片法考察其对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香菇多糖不同组分均具有抗氧化活性,抗氧化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Len-40>Len-60>Len-80;该多糖对温度不敏感,通过导致菌丝断裂、相互缠绕、死亡等方式达到抑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产木质素降解酶类香菇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PDA-Bavendamm平板和PDA-RB亮蓝平板对24个香菇菌株进行显色试验,得到Cr 26,Cr 241,Cr 8001,Cr 135,As 5.560,As 5.531等6个可以同时产漆酶和过氧化物酶的优良香菇菌株.对其进行液态产酶试验,结果表明,Cr 241是产木质素降解酶类活性最高的香菇菌株.  相似文献   

19.
大豆秸秆栽培香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大豆秸秆设置不同培养基替代木屑和麸皮栽培香菇,分析各培养基对香菇子实体产量、经济性状、氨基酸含量、经济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大豆秸秆含量15%左右代替木屑栽培香菇效果较好,同时替代麸皮时培养基中大豆秸秆含量可达35%;大豆秸秆可以完全替代麸皮栽培香菇,并能提高鲜菇商品性,丰富子实体氨基酸含量;生产10 000袋香菇可降低生产成本达4 250元。研究结果可为有效利用大豆秸秆高效栽培香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