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土壤固化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土壤固化剂的概念、分类、发展状况、应用领域、作用机理,以及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方法。土壤固化剂是一种环保、节能的新型建筑材料,在农业工程中广泛应用土壤固化剂,不但能降低农业投入,而且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
如何保证农作物稳产高产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土壤保墒技术对作物生长非常关键。阐述几种旱地农业土壤蓄水、保水、保墒技术以及水肥耦合技术,提出旱地农业保墒技术作为农业节水的重要环节,与农业工程节水技术相辅相成,可为旱地农作物高产稳产提供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3.
精准农业     
精准农业是现代高新技术的综合系统工程,其主要内涵包括:精准土壤测试技术、精准种子工程、精准平衡施肥技术、精准播种技术、精准灌溉技术、作物动态监控技术、精准收获技术等。每项技术工程都是机械电子与农艺的高度紧密结合。”因此,它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是农业实现低耗。高效、优质、环保的根本途径,也是我国农业迈向21世纪的最佳选择。精准土壤测试和平衡施肥技术,是根据土壤各养分的盈亏情况和作物生长的需要,进行精确施肥,避免了过去氮肥大量浪费、污染环境和磷、钾、微量元素不足的弊端。精准种子工程和播种技术,是对…  相似文献   

4.
毋庸置疑,农业发展的核心为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同时实现增产,科学利用土壤肥料,促进我国农业的绿色发展。基于此,本文就我国土地资源和土壤肥料的使用发展现状展开分析,阐述了土壤肥料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农业发展过程中土壤肥料现状及解决方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营造“土壤水库”是农业节本增效工程之一,能充分发挥农机在旱作农业中的重要作用,是保护生态平衡、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提高农机社会效益的一个重要措施。目前,呼盟在改革传统的耕作方式,因地制宜对  相似文献   

6.
<正>公司专注于中国环境仪器的发展,致力于土壤环境、温室控制、旱作节水、农业植保等相关水利、农业检测仪器的研发、生产、项目工程及销售,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现已研发并生产了百余种仪器设备,更好的为云农业、智慧水利发展做贡献。管式土壤墒情监测站采用国际领先的(FDR)频域反射测量原理,结合先进的低功耗电流反射数字处理技术,所得数据准确、可靠,是一款使用携带方便、功能强大的快速土壤墒情测试仪。其中传感器和记录仪采用一体化设计,配合专用的土钻可以随时测量土壤剖面上任意点位  相似文献   

7.
东北黑土是具有强烈胀缩和扰动特性的黏质土壤,具有土壤黏附性强、耕作阻力大、摩擦力大等特点,在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过程中,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工程仿生学从工程需求出发,学习、模拟生物,将生物特性融入于工程科学中。对仿生学应用在农业机械的防粘减阻、耐磨性和切割性等方面进行了叙述,对解决农业机械改良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节水农业就是充分利用降水和可利用的水资源,采取农、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的利用效率的农业.节水农业包括农业水资源战略、工程节水措施、农业节水措施和管理节水措施四大方面.农业水资源战略指对特定区域的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四水循环进行有目的的干预和调控,使有限的各种水资源得以充分高效和持续利用.工程节水措施是通过对输水工程和田间工程改进而达节水目的.农业节水则是采用农业措施抑制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类工业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现代化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气和废水等,通过大气排放和地下水渗透的方式污染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重金属类有害物质渗入土壤层后不仅影响着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的理化性质,也会对农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产生危害,而其通过食物链的放大作用,最终将沉积至人体。重金属污染对土壤污染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决定了土壤的修复工程已经成为世界课题,而其中,又以植物的修复为发展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精准农业”是在现代高新技术最新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是农业实现低耗、高效、优质、环保的根本途径,也是我国农业迈向21世纪的最佳选择。“精准农业”内涵主要包括精准土壤测试技术、精准种子工程、精准平衡施肥技术、精准播种...  相似文献   

11.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全球面临的一项挑战,其核心在于如何在保证食物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农业的可持续性。本文综合探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土壤肥料问题的现状、影响及对策。文章强调了土壤质量对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农业生产中面临的主要土壤肥力问题,包括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养分失衡和有机质含量下降。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包括科学施用肥料、推广阶段性深松以及秸秆还田和绿色覆盖等对策,旨在通过这些方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的分析和建议对于实现土壤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农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大学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 ,由原北京农业大学和北京农业工程大学于 1 995年合并成立 ,是首批进入国家“2 1 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机械工程学院由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两个历史最久、培养人才最多的系——机械设计制造系和农业机械化系组建而成。学院现设有农业机械化、农业工程装备、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电测控 5个教学系和一个机械工程训练中心 ,机械设计、现代制造技术、土壤植物机器系统、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机械、机电等 1 2个专业基础和专业技术实验室 ,以及农业部农产品干燥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保护性精…  相似文献   

13.
哈密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为34-38mm,全区4.93万公顷耕地100%为旱作农业,主要作物小麦、棉花、哈蜜瓜、玉米及油料作物严重缺水。近几年农业随着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土壤板结严重,渗透性能差。因此,实施"土壤水库"营造工程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土壤水库"营造工程,就是用大型拖拉机牵引深松机适时对土壤进行深松,在不翻耕土壤的情况下,深松40-50mm,打破犁地层,使充沛的雨雪水被土壤接纳并储备,降低灌溉用水量。它不但有增产增收的功能,又可破坏土壤深层底部的毛吸作用,使土壤下层盐水不易返回地…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在分析土壤水资源特点基础上,阐明了基于土壤水资源利用的农业水资源承载力内涵,综合考虑了农业经济产值、粮食总产量、农业生态用水量和农业用水比例等4项目标,建立农业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决策模型。以保定市为例,提出不同规划年、不同水文年及土壤水资源利用技术发展的农业水资源承载力方案,充分利用土壤水资源,保证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田水情、土壤墒情是农业生产管理最重要的农情信息,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介绍辽宁省近几年土壤墒情监测工作的现状,总结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同时重点阐明农田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对农田灌溉和农业抗旱减灾的指导性作用,并提出墒情监测和旱情预报工作在未来农业生产管理中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业工程是建立在工程学、生物、农业科学、经济及管理科学理论和技术基础上的一门综合交叉应用科学。在我国当代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下,农业工程科技存在向生态化方向发展的必要性,其主要体现为: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生态农业是乡村振兴的实现途径;乡村振兴呼唤农业工程科技向生态化发展。在乡村振兴视角下,我国农业工程的生态化发展对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第一,推进农业生态工程的建设和发展;第二,发挥农业工程在乡村振兴中的系统作用;第三,突出农业农村工程特点及重点发展领域。农业工程的生态化发展创新适应中国当代绿色发展、生态振兴的内在要求,将对我国农业生产实践、农业工程学科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发挥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土壤力学的理论,分析了碳酸盐渍土对农业工程和农村道路工程质量的危害,阐述了其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安徽省将力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73%以上,着力改善农机结构,服务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按计划,安徽省将重点围绕主产区主粮作物全程机械化、山区特色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和经济作物、设施农业机械化等,实施农业机械化提升工程。"十二五"期间,安徽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迅猛。5年内全省农机总动力增长1170万千瓦,超出预期目标180万千瓦,特别是土壤深松机、秸秆还田机、谷物烘干机、旋耕施肥镇压一体化播种机等粮食生产机具  相似文献   

19.
土壤耕作制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质量效益型农业的重要拉动链.因此,长期以来我省广大农机、农业科技工作者,始终对土壤耕作制进行研究和探索,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形成具有我省特色的以松为主,松、免、耙、旋碎茬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在种植业方面向前跨越了一大步.随着科技进步和质量效益型农业的发展,农机装备科技含量的增加,要如何发展和提高土壤耕作制,使其更加适应旱作农业的特点和质量效益型农业的内在要求,是摆在农机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科学技术的突破,许多研究已经将数学的方法与农业上的试验结合起来,本文阐述了农业领域土壤中的农药降解影响因素,对土壤中农药降解进行定量预测,说明了农药降解的影响因素的作用原理,分析数学模型在农业中能够预测土壤中的农药降解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