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家蚕品种的引进及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蚕品种及种质资源的引进利用是家蚕品种选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有目的地引进适合当地饲养的成对品种及单一品种,经实验室和农村鉴定,既可以取代现行品种直接用于生产,又可以作为育种的基础素材,育成适合当地使用的新品种;特殊性状基因材料的引进及利用可选育出特色品种,极大地丰富品种资源基因库,选育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各类家蚕品种.现将安徽省蚕桑研究所多年来从国内外引进的大批品种资源,以及对这些品种资源开展研究的具体做法与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由安徽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主持的家蚕全天然纯丝胶蛋白质生产技术研究项目已通过专家鉴定。据介绍,目前国内尚无全天然丝胶蚕品种。该品种与日本同类品种相比,丝胶茧层量提高5﹪,与  相似文献   

3.
蚕种是蚕茧生产的基础,直接影响蚕茧产量、质量和蚕农增收,为了选择适应泾县气候特点,且好养、优质、高产、稳产、受蚕农欢迎的家蚕新品种,替代现行的当家品种菁松×皓月,2013年泾县引进了安徽省蚕桑研究所选育的家蚕新品种681×682在县内的蚕茧生产大镇桃花潭镇进行春季饲养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4.
随着蚕桑生产条件的变化,家蚕品种的强健好养成为当前蚕桑生产形势下的迫切要求。本文综述了目前我国常用的家蚕品种选育方法和强健性家蚕品种的研究概况,分析了强健性家蚕品种选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育种趋势。  相似文献   

5.
30多年来安徽省有关科研、教学、生产等部门相互协作,在家蚕遗传基础理论、家蚕育种技术及家蚕种质资源的引进与创新利用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利用系统育种、杂交育种、抗病育种、诱变育种等方法在家蚕春用、夏秋用品种及斑纹限性、暗化型等特色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在家蚕种茧育微粒子病防治、日眠控制及后期死蛹的发生与防治等蚕种繁育技术方面也开展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了选育能通过对交种幼虫斑纹及蛾色识别提高杂交率的强健性多丝量春用家蚕品种,根据家蚕暗化型基因(mln)的遗传规律,将mln导入实用家蚕品种,培育出中系强健性灰黑蛾品种681。将681与普通日系白蛾品种682(由现行品种皖6经强健性及繁育系数改良而来)组配成杂交组合,实现了蚕种繁育中可利用对交品种的蛾色差异,将杂交率提高到99%以上的目的。新品种还具有强健好养、易繁育、眠起齐、丝质优的特点,在安徽省农村饲养鉴定的茧丝长1 401.0 m,解舒率76.16%,解舒丝长1 068.0 m,茧丝纤度3.126 dtex,洁净94.19分。新品种于2010年12月通过安徽省家蚕新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7.
家蚕种质资源是发展现代蚕业的基础。通过对家蚕品种资源进行挖掘,对其经济性状进行评价,建立合理的保护措施,并应用于家蚕新品种的选育。根据生产的需要,建立基础家蚕品种和特殊性状家蚕品种的选育的基本策略,使家蚕种质资源更好地为产业服务。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安徽省主要蚕区夏秋蚕极易暴发病毒病,导致生产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陡增,对蚕桑产业持续发展和蚕农收益构成严重威胁的现实,全面分析了夏秋季家蚕病毒病的发生原因和传播途径,剖析了蚕农对致病因素认识的误区,提出了加强技术培训、调整养蚕布局、合理选用蚕品种、加强桑园管理、规范饲养操作、强化消毒防病等夏秋季家蚕病毒病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保育的部分家蚕品系对人工饲料育的适应性,从而为选育适宜安徽省地理气候条件的人工饲料育适应性蚕品种奠定基础,挑选了 Z18等14份家蚕品系资源进行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以下简称稚蚕饲料育)适应性及饲育成绩调查,以优食一号、菁松x皓月作为品种对照,以全龄桑叶育作为饲育方式对照...  相似文献   

10.
将家蚕蛾体色暗化基因(mln)导入现行中系或日系实用品种,组配体质强健、多丝量、能提高杂交率的新品种杂交组合。用培育的家蚕蛾体色暗化型(mln)品种517分别与2个抗性强、耐粗放饲养的实用家蚕日系品种进行杂交、回交,育成了日系灰黑蛾品种574、576,并与中系强健性白蛾品种513和515组配成四元杂交组合皖广三号。该四元杂交组合在繁育中可利用对交品种的蛾体色差异,达到99%以上的杂交率,有利于蚕种轻简化生产和蚕种质量的提高。2013—2014年新品种杂交组合在安徽省家蚕新品种审定的农村生产鉴定试验中,表现出体质强健好养、龄期较短、眠起齐、耐粗放饲养等饲养性状优势,并且还有茧丝产量高、品质优的特点,茧丝长1 058.0 m,解舒率73.10%,解舒丝长776.5 m,茧丝纤度2.904 dtex,洁净95.18分。新品种杂交组合于2014年通过安徽省家蚕品种审定,适合在长江流域夏秋季饲养。  相似文献   

11.
鉴别家蚕品种真实性及检验蚕种杂交率是蚕桑生产的重要工作,但生产上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笔者建立了一种根据家蚕品种小蚕期个体形体特征鉴别家蚕品种的方法,主要是采用体视显微镜和摄影设备获得每一个家蚕品种小蚕期个体的照片,再借助于“家蚕品种识别专家系统软件V1.0”建立相应的形体特征图文数据库,然后将待鉴别家蚕品种的形体特征与数据库中已知品种的形体特征进行一对一的比较分析,达到鉴别品种的目的。本文介绍了该软件设计的架构和用户界面,数据库建立的方法、形体特征图文数据库的内容以及该数据库在家蚕品种鉴别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选育强健多丝量家蚕品种,以抗性较强的华欣、东旺作为遗传育种素材,通过多代杂交和回交相结合的方法育成了体质强健、茧质性状优良的中系C44和日系C40,再与从日本引进的1对茧丝长长、体质强健的品种A44和A49配成1组综合性状良好的春用多丝量四元杂交组合A44·C44×A49·C40,命名为皖珠2号。2014—2015年皖珠2号在安徽省家蚕新品种审定的农村生产鉴定试验中,表现出发育齐一、容易饲养、产量较高的特点,虫蛹率98.43%,茧层率22.76%,鲜茧出丝率17.61%,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和万蚕产丝量分别比对照品种菁松×皓月高3.07%、6.01%和13.81%,茧丝长1 230.2 m,比菁松×皓月长22.1 m;解舒率63.99%、纤度3.019 dtex、洁净94.97分。皖珠2号于2015年通过安徽省家蚕品种审定,适合在安徽省及长江流域春季饲养。  相似文献   

13.
家蚕幼虫体内的活性物质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含量在家蚕品种之间存在差异。以蛹虫草菌(Cordyceps militaris)感染家蚕幼虫生产蚕蛹虫草,分别以20个家蚕品种的5龄第3天幼虫作为寄主,调查96 h家蚕感染率、10 d出草率及蚕蛹虫草中的DNJ含量,筛选蚕蛹虫草产量高且富含DNJ的家蚕品种。结果表明,蛹虫草菌对不同家蚕品种幼虫的感染率无显著差异,感染率和10 d出草率均达到100%;不同家蚕品种5龄第3天幼虫制备全蚕粉样品中的DNJ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家蚕品种楚玉样品中的DNJ质量分数最高达0.557 5%,用不同家蚕品种5龄第3天幼虫培育的蚕蛹虫草中的DNJ含量也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用家蚕品种东四单幼虫培育蚕蛹虫草样品中的DNJ质量分数最高达0.239 7%。依据试验结果初步认为,不同家蚕品种幼虫接种同一株蛹虫草菌对人工培育蚕蛹虫草的出草率没有影响;蛹虫草菌在蚕体内生长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降低蚕体原有的DNJ含量,家蚕品种东四单的5龄幼虫可用于生产高DNJ含量的蚕蛹虫草。  相似文献   

14.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属于杆状病毒科,包涵体亚科,它引起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是蚕业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培育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抗性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而RNAi技术为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抗性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利用RNAi技术培育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抗性品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家蚕品种对细胞质型多角体病毒感染抵抗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家蚕中肠型脓病。是我国养蚕生产上危害最大的蚕病之一。为了从家蚕品种角度给本病防治提供基础资料,作者于1973—1974年初步研究了家蚕品种对细胞质多角体病毒(CPV)感染抵抗性测定方法;先后对50多个家蚕品种纯种和杂交组合的抵抗性作了测定和比较;估算了家蚕品种对CPV感染抵抗性同其他经济性状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就家蚕限性品种种类、目前育成的主要限性品种以及国内外限性育种研究方法、研究现状、在家蚕生产中的应用与前景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7.
家蚕春用品种681×682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育成的强健性多丝量四元杂交种,于2010年12月通过安徽省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实验室及农村生产鉴定结果表明:原种强健好养,在繁育一代杂交种阶段,可利用对交品种的蛾色差异准确鉴别并淘汰纯对,提高一代杂交种的杂交率和制种效益;一代杂交种体质强健,发育齐一,耐粗食,解舒优,茧丝纤度适中,适合缫制高品位生丝。681×682适合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春季及中、晚秋季饲养。  相似文献   

18.
家蚕品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萍 《蚕学通讯》2000,20(1):16-22
任何一历史时期,农业品种对农业产量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它代表农业生产水平。同时,农业品种在被改造的过程中,又为人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蚕丝是我国传统出口创汇产品,千百年来家蚕品种的选育研究为蚕丝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世界棉、麻、丝纺织市场看好,发展蚕桑生产,走出生丝低谷又到了关键时期,因而全面系统地回顾家蚕品种选育研究的历史,进一步探讨家蚕品种的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家蚕品种选留历史1.1蚕品种选留之初 我国是世界蚕业发源地,从野蚕驯化为家蚕饲养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最…  相似文献   

19.
家蚕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昆虫之一,长期以来,如何让家蚕吐的丝又多又好,是研究者十分关心的问题。随着我国家蚕功能基因组学等研究的突破,将分子育种同传统育种相结合的育种方法在家蚕生产和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有研究推测,ADF 1基因的拷贝数变异可能会对家蚕的经济性状产生影响。通过对ADF 1基因不同拷贝数变异类型在4个家蚕品种中的分布以及群体生活力和生产性状进行分析,发现4个家蚕品种在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普通茧率和同宫茧率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4个群体中ADF 1基因的拷贝数变异也存在明显差异,这些结论为相关基因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基础材料,可以为这些品种的种性维系和其他品种的选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侵染引起的一种家蚕疾病,可经胚胎传染给子代,对蚕桑生产危害很大,是蚕种生产中唯一的检疫对象。根据浙江省30多年来家蚕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子病检疫数据分析,浙江省家蚕一代杂交种微粒子病发生情况及其一代杂交种的淘汰率和未检出率的相关性,进而从不同生产季节、不同品种方面分析了家蚕一代杂交种微粒子病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家蚕一代杂交种的淘汰率(因母蛾微粒子病检疫不合格而淘汰蚕种的比例)和未检出率(母蛾微粒子病检疫时未检出微粒子孢子蚕种的比例)呈负相关,秋期生产的一代杂交种淘汰率较高,不同家蚕品种之间的淘汰率差异不大。建议根据浙江省近年来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原因和趋势,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控制方案,最大程度上降低家蚕微粒子病给蚕种生产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