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农业示范户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形式,本文根据陕西省生态农业的建设实践,总结和分析了该省生态农业的基本构成单元-生态户的发展现状及其物征。从地域生态,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式三个方面研究了该省生态农业示范户的生产结构模式,分析了生态户进行生态农业和庭院经济开发所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得出对发展生态农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壶关县总体生态农业模式特色与综合效益的系统分析,说明该模式有较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并显示了这一模式在提高农业内涵生态经济效益,迅速启动区域生态经济活力等方面的突出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论述了低洼盐碱地的治理与资源的高效利用及保护,提高系统产出水平,理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从恶性循环中挣脱出来,充分发挥土地和生物资源优势。通过改善洼地农田生态环境,使昔日荒废的低洼盐碱土地资源,变成了今日的渔牧果糖商品生产基地,促进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赣南山区生态农业模式及其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傅春  魏群  徐扬民 《水土保持通报》2004,24(6):34-36,74
20世纪80年代赣南山区由于资源掠夺性的开发利用,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部分农田成了“江南沙漠”。水土流失造成生态恶化,形成了典型的“生态恶化导致生活贫困,生活贫困又加剧生态恶化”的恶性循环。始于80年代的江西山江湖工程选择赣南山区的典型流域试验和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提出了“治山必须治穷”的原则,建立了“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下养殖,种养结合,立体布局”的模式和“猪-沼-果”或“猪-沼-鱼”的庭院经济模式,实施十几年来流域内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八五”以来 ,山东省临朐县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项目 ,1 994年又承担了“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项目 ,先后在大关镇南蒲沟村、临朐镇教场村等 1 6个村试点成功了“五建四养三追一浸一种”的以户为单元的生态农业模式 (见下图 )。1 “五建”是指在农户庭院内建设沼气池、太阳能畜禽暖舍、厕所、太阳能淋浴室、省柴灶小型高效沼气池 ,建于庭院一角 ,池容 6~ 8m3 ,池型为全地下园型水压式 ,混凝土整体现浇结构。沼气池出料口与水压间设在庭院外的街巷内 ,并盖上活动盖 ,保持环境卫生和人畜安全 ;太阳能畜禽暖舍 ,建于沼气…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中部丘陵区生态农业结构模式及阶段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黄土丘陵区农业生产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广种薄收习惯是导致土地利用不合理,植被遭到破坏,进而水土流失加剧和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力降低的根源,该地区生态农业建设的核心是改变广种薄收习惯,治理水土流失,不断调整优化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依据土地资源状况提出目前阶段1234的土地利用结构模式,认为在占总土地面积20%的基本农田和果园,呆要实行集约化经营就可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70%的土地应为林  相似文献   

7.
8.
稻作区生态农业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稻作区主要生态农业模式的效益分析,说明以湿生水稻为依托,套食用菌,用大蒜,马铃薯等蔬菜取代耐湿性差的小麦和秧田套藕养鱼,休闲期种菜,扩大养殖延长生物链为主要内容的稻作区高效生态农业,可使稻作区的土,水,光热等自然条件与生物立地的生态环境更加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9.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归纳总结了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模式,并对其产生的效益进行了分析,为山东省生态农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多元立体生态农业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农、牧、渔多元生态结构模式的效益分析,探讨了物质多次反复利用的良性循环之路,探讨了物质多次反复利用的良性循环之路,乃是生态农业的核心问题,本文从生产实践总结的经验,值得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区域生态平衡施肥模型建立方法和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根据生态平衡施肥模型和区域肥料田间试验数据确立了区域生态平衡施肥模型的建立方法 ,从而在现有施肥参数和生态平衡施肥参数之间架起了信息交换的桥梁 ;根据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和地块属性建立了地块施肥模型 ,实现了区域施肥模型与地块施肥模型的转换 ,具有肥料效应函数模型和测土施肥模型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际持续农业运动中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状况,论述生态农业的概念与内涵;世界性持续农业产生的背景、过程及其与生态工程、生态农业的关系,生态农业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陈涛  徐瑶 《土壤通报》2006,37(1):65-67
如何定量评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是生态经济学的难点。利用生态足迹法对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状态进行定量测算。结果表明: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赤字为-1.1207875 hm2/人,生态经济发展极不协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态赤字的原因,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末期,农药用量剧增,摧毁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是造成90年代黄河流域棉区棉铃虫特大暴发的主要原因。天敌资源和水、土、光、热、气一样是农业自然资源的一部分,将保护利用自然天敌纳入农业发展战略,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发展控害保益生态技术,在棉花、小麦等多种作物生态区内,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各种优化生态技术,尽量减少农药用量,组装以控制棉铃虫为重点的多种作物害虫危害的农业生态工程,建立大面积综合防治示范区暨生态农业县,向两高一优的目标迈进,能经济、安全地控制害虫危害。  相似文献   

15.
立体农业是解决我国人多地少的一条重要途经,发展前景广阔。为了使立体农业科学地发展,本文论述了立体农业结构的特点和立体农业建设的生态学原理,并以西北黄土丘陵区旱地农业为例说明了立体农业结构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生态安全评价与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定量评价四川省生态安全的动态变化,利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测算了1990~2003年四川省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生态压力指数,并建立了相应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四川省的生态足迹、生态赤字、生态压力指数逐年增加,生态承载力逐年下降,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7.
生态退化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框架   总被引:67,自引:1,他引:6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8.
秦巴山区退耕还林生态效益外显与经济效益内隐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效果关系到政策效应的评价问题。秦巴山区退耕还林面积2.54×106 hm2,约占全国退耕还林总面积10%。对该区3省7县10个乡镇抽样问卷和现场访谈调查的资料分析表明,秦巴山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效中存在着生态效益外显与经济效益内隐的状况。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科学规划和科技指导。这就出现了"政府关注的生态目标基本达到与退耕户期望的生活来源持久性替代经济目标尚未完全实现"的问题(外出务工无法永久性解决养老问题)。通过科技指导、技术示范、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扶持,有望实现退耕还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氮素循环为例,详细分析了康集生态农场的物流结构和循环效率。结果表明,康集生态农场自开发建设以来,已初步建成以林果农种植、家畜家禽饲养、鱼类养殖为主的物流结构系统。系统的氮素产投比逐年上升,平均达到0.255,种植业有机氮与无机氮投入比为1.19,系统稳定性指数为0.98,第二性生产的氮素转化率达19.94%,有机废物利用总量含氮11934.5公斤。根据整个系统在氮素利用上的潜力和物流状况,本文提出了提高系统氮素利用效率和增强系统稳定性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生态城市是新世纪人类理想的人居模式,文章总结了生态城市建设实践中产生的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政治型生态城市、经济复合型生态城市、资源型生态城市、海滨型生态城市5种主要模式,阐述了生态城市建设的步骤和重点内容,并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