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2.
潘林 《古今农业》2009,(2):58-63
西南地区食糖(主要包括蜂蜜和蔗糖)生产历史悠久,至唐代又有了显著的进展。本文通过对食糖的品种、生产过程、产地等方面的分析,较为深入地探讨了唐代西南地区糖业的发展状况。糖业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颇具影响,既促进了饮食业的发展,也繁荣了商品市场,推动了商品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唐代是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作物的种植与经营是其发展的重要标志。对唐代经济作物的发展及原因进行研究,其现实意义不可低估。本文仅对1949年以来关于唐代经济作物的研究状况予以回顾。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农业经济作物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省农业经济作物有了十足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就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了阐述,以期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5.
6.
杨宇清 《农业考古》1990,(1):185-194
江西东西南三面环山,中部丘陵广亘,只有北部有一鄱阳湖平原。山地、丘陵占总面积16.69平方公里的78%,冈地、平原、水面只占22%。土壤以红壤为主,占达70%,乃全国红壤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这种红壤土,除盆地内经改造成水田宜种稻外,其余山地、丘陵的红壤适合于茶叶、果树、油茶、油桐、木材、毛竹、麻桑的种植生长,是发展多种经济作物的好地方。江西地处偏低纬度,距海不远。全省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短,具有亚热带湿润气候特色,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但南北地势狭长,相差约五个半纬度。当春天的脚步声于三月上旬来到赣南之时,赣北却要四月初才姗姗来迟。两地相差一个节气。加上  相似文献   

7.
乌苏历年种植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为了克服种植作物过于单一,在适当调减棉花面积的同时发展特种经济作物,是当前调整种植结构的必由之路.为此,我们对乌苏和周边地区当前小面积试种特种经济作物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供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在调整结构中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西南地区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实践,系统地论述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道路和模式,并对其特点及环境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西南3省乡镇企业发展的现状,外部环境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的指导思想,道路,产业政策和布局等。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贵州省毕节地区经济作物产业的发展概况及其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并通过对当地情况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当地经济作物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郑玉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23-624,626
在分析唐代河南道纺织品生产、分布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商兆奎  邵侃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238-1239
唐代的农产品价格问题历来被人们所关注。从分析唐代农产品价格的变迁入手,揭示了农产品价格变迁的基本特征,并进一步对其进行了历史反思,认为唐政府在对农产品价格问题的处理上是不成功的,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农产品价格的预报机制和应急机制,造成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直接影响了唐代的社会进程。在此基础上,希望对当今的农产品价格问题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唐代民间养牛业是唐朝畜牧业发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大量的史料,揭示了唐政府为实现农耕户一户一牛所作的努力,目的是恢复农业生产,使民归业,增加政府的税收,保证租庸调的征收。民间养牛大户的牛群,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社会经济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拥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而由文化凝聚积淀的园林艺术更是异彩纷呈,琳琅满目,直到今日也是指导城市园林建设的宝贵思想。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建设公共园林游览的情况较为普遍,这一时期的园林艺术较之魏晋南北朝更兴盛,笔者特意截取几个唐代著名的公共园林景观,通过对唐代公共园林景观的梳理,指出了这些建设思想对于现代条件下的公共园林建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群  刘宗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848-6850,6888
综合考虑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查阅2012年《农村经济统计年鉴》等数据资料,选择19个相关指标对西南地区5省(市、区)进行定量研究,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提取3个主因子并进行综合得分排序,把西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分为3种类型:第一类为四川省,属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类型;第二类为云南省和重庆市,属于中等发展水平类型;第三类为贵州省和西藏自治区,属于较低发展水平类型。该研究对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分类与实际发展情况相符,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熊梅 《古今农业》2006,(2):22-30
在我国隋唐时期,村从法令上被肯定为地方行政末梢组织。唐代的乡村盛行着男耕女织、犁耕火耕的劳动习俗,农业“望天收”的局面相当明显。农人们通过唱歌、聊天的方式进行娱乐消遣,乡间开展的占卜、祭祀带有浓厚的“农本”色彩。由于畏官尚客、重情重义的大众心理特征流行,农家有着不同的待人之道。此外,唐代田家服饰取材广、实用性强,颜色多以白、绿、黑为主,具有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7.
彭景元 《古今农业》2006,(4):101-107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繁荣阶段,诗歌创作也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日益兴起的饮茶之风促使茶业更加兴旺,众多名茶争奇斗艳,各有拥趸;采茶及制茶场景精彩纷呈,一派繁荣景象;因气候、土壤、加工方法等不同,使茶的种类繁多,从而导致饮用方式和所使用的器皿也各不相同,但优质的器具逐渐得得到认可;人们在饮茶过程中,逐渐地认识到茶的许多功效,这些认识直至今天仍是正确的。文人士大夫对茶的认识与喜好,对当时饮茶之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留下了许多有关茶的诗歌,对我们认识当时的茶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谭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3315-3316
隋唐五代时期,农业生产工具的创新技术、作物栽培技术和治虫施肥技术等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为隋唐五代时期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