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重金属暴露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Cd2+(0.005、0.025、0.05、0.1 mg/L)在168 h内对缢蛏消化腺和鳃组织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Cd2+对两种组织GST活性均有激活作用,且高浓度比低浓度更易快速诱导其活性,但在暴露的后期(>96 h),两个较高浓度组(0.05、0.1 mg/L)GST活性均出现下降;两种组织的ACP活性(鳃组织0.005 mg/L组除外)在暴露的6h即被显著诱导,并表现出剂效关系,但高浓度组更快达到峰值后就持续下降,于暴露中后期(>72 h)被不同程度抑制;消化腺(0.005 mg/L浓度组除外)和鳃AKP活性在暴露168 h内均表现出“抑制-诱导-抑制”的规律,并且较高浓度组活性反而比低浓度组更易被激活,各组AKP活性被诱导达到最高值后就持续下降直至被再次抑制。Cd2+在低浓度水平下即能引起缢蛏两种组织的GST、ACP、AKP活性变化,表明Cd2+的胁迫可对缢蛏机体的解毒体系和新陈代谢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运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以及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连云港近岸海域养殖区和天然捕捞的贝类、鱼类体内重金属Hg、Zn、Pb、Cd、Cr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并进行了残毒评价。结果表明,海水养殖的贝类和海洋捕捞的鱼类、贝类生物体内铅出现超标,其它各项指标能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基本未受重金属污染,反映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处于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3.
取黄鳝鱼肌肉和内脏,经干燥、恒重、硝酸处理后,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中的Zn(锌)、Cu(铜)、Pb(铅)和Cd(镉)的含量(半干重μg/g).结果表明:这四种微量元素,Zn在黄鳝鱼体多数器官中的含量排序为最高,其含量范围为46.91~247.43μg/g;Cu为6.87~136.0μg/g.Zn与Cu以分布在黄鳝鱼的肝脏、肾脏及肌肉中含量较高;Pb与Cd只是在消化器官的肠与胆囊中有吸光值,其胆囊中的Pb换算的含量值较高,为295.38μg/g.Pb与Cd为重金属污染物,在黄鳝鱼体中出现并有一定的含量,由于黄鳝鱼为底层鱼类,不排除Pb与Cd在水底有沉积,可能是引起底层膳食生物及水环境污染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闽南沿海牡蛎、花蛤、缢蛏体内重金属的检测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利用1998-1999年福建闽南沿海养殖贝类体的重金属检测资料,分析了3种主要养殖贝类体的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结果表明:厦门杏林宝珠屿、马銮湾海域养殖的褶牡蛎体内的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养殖区。不同养殖区之间养殖贝类的Cu、Pb、Cd、Zn、Hg含量,以及这些元素在各种贝类中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文中还根据全国海岸带污染综合调查专业组制定的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对养殖贝类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闽南沿海的养殖贝类基本未受重金属污染或污染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重金属污染对长江口中华鲟幼鱼生长的影响,在长江口水域采集了日本沼虾(Macrobraohium nipponense)、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狼牙鳗虾虎鱼(Taenioides rubicundus)、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窄体舌鳎(Cynoglossus gracilis)等5种中华鲟幼鱼重要饵料生物,研究了Cu、Cd、Hg3种重金属元素在这些饵料生物体内的积累特征,评价了饵料生物受重金属污染的程度。结果显示,虾类Cu的单项污染指数(Pi)均大于0.5,鱼类Cu的Pi均小于0.5;5种饵料生物Cd和Hg的Pi均大于1。表明它们均不同程度受到重金属污染,虾类的重金属污染程度比鱼类严重。与历史资料比较发现,长江口鱼虾的重金属污染存在加重趋势,重金属污染已对洄游入海的中华鲟幼鱼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因子急性毒性实验研究Pb~(2+)、Cu~(2+)和Cd~(2+)对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96 h半数致死浓度(96 h LC_(50))及急性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Pb~(2+)、Cu~(2+)和Cd~(2+)对太平洋牡蛎96 h LC_(50)分别为22.99、21.75 mg/L和21.35 mg/L,急性毒性作用大小的顺序为:Cd~(2+)Cu~(2+)Pb~(2+)。Pb~(2+)、Cu~(2+)和Cd~(2+)对太平洋牡蛎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2.30、2.18 mg/L和2.14 mg/L。总体而言,与Cu~(2+)和Pb~(2+)相比,太平洋牡蛎对Cd~(2+)毒性的耐受性较低。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缢蛏糖原含量与糖原合酶基因(sc-gys)的特性及其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可行性,实验检测了浙江缢蛏群体糖原含量的周年变化,克隆获得糖原合酶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分析其在不同组织、不同月份的表达差异,并进一步筛选出与糖原含量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结果显示,养殖缢蛏在2—6月糖原含量较高,4月达到最大值。sc-gys基因的cDNA全长为2 402 bp,开放阅读框为2 136 bp,编码711个氨基酸。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c-gys基因主要在外套膜和足中表达,其不同月份的表达水平与糖原含量周年变化规律一致,4月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月份,表明该基因与糖原合成关系密切。在"甬乐1号"品种和台州野生群体sc-gys基因的外显子区共筛选到2个与糖原含量相关的SNP位点,且两位点之间没有连锁不平衡,优势基因型组合个体的糖原含量比群体均值提高11.8%,这些位点和优势基因型组合可为缢蛏糖原含量的遗传改良提供候选标记。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6-2015年4个航次对唐山附近海域共70个采样站位的表层沉积物调查资料,分析了沉积物中Hg、Cu、Pb、Cd、Cr、Zn和As 7种重金属的含量和年际变化特征,并利用超标率统计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总体水平较低,除个别站位的Cu和As超过第Ⅰ类标准值外,其他调查站位的重金属含量均符合第Ⅰ类标准.2006-2015年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含量的年际变化略有不同,其中,Cu、Pb、Cd和Zn4种重金属含量相对比较稳定,Hg和Cr的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As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7种重金属的地累积指数(Igeo)多年平均值为Hg>Cd>Pb>Cu>As>Cr>Zn;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7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Eri)多年平均值为Hg>Cd>As>Pb>Cu>Cr>Zn;两种污染评价结果一致,均显示Hg是唐山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的主要污染因子,潜在生态风险最大.综合潜在风险指数(RJ)年际变化范围为44.26-153.18,平均值为89.92,属于低生态风险水平;RI年际变化基本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表明近年来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9.
深沪湾海水、沉积物及贝类体内重金属的含量与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利用1998年5月和9月深沪湾海域环境调查资料,着重分析了深炉湾海水、表层沉积物及褶牡蛎和菲律宾蛤仔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结果表明:深沪湾海水中Cu、Pb、Cd、Zn、Hg等含量均低于渔业水质标准,而表层沉积物的Pb、Zn含量大部分已超标,近岸水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Cu、Pb、Cd、Zn的含量明显高于湾中心水域,湾顶水域高于湾口水域。Hg的含量是湾南部水域高于北部水域。文中还根据全国海岸带污染综合调查专业组制定的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对2种贝类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深沪湾的养殖贝类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  相似文献   

10.
连云港海洲湾海域水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3年5月至2004年10月的实测资料,利用有机污染评价指数对连云港海洲湾附近海域不同时期的水质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连云港海域有机污染有所加重,富营养化特征显著。探讨了水体富营养化与港口经济发展、海产养殖及大气沉降的关系,提出了有效的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麦饭石对海水及水溶液中铜、锌、镉的吸附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天然麦饭石吸附海水及水溶液中重金属Cu(Ⅱ)、Zn(Ⅱ)、Cd(Ⅱ)。结果表明,吸附率随pH变化曲线呈“S”型,在天然水(pH7.5 ̄8.5)中,麦饭石对海水及水溶液中Cu(Ⅱ)、Zn(Ⅱ)、Cd(Ⅱ)均有较高饱和吸附量。;对3种重金属的吸附能力顺序为Cu(Ⅱ)〉Zn(Ⅱ)〉Cd(Ⅱ)。  相似文献   

12.
通过2016年8月开展的厦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类含量调查,分析了厦门海域表层沉积物石油类的含量水平与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厦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类含量范围在(6.6~1 762.5)×10~(-6)之间,平均值为350.5×10~(-6);石油类含量呈现明显的分布特点:五缘湾海域至五通湾口区域的石油类含量最高,其次为九龙江口中部海域、鼓浪屿东南侧至招银港区、厦门东部水道小部分区域和五通湾口北侧海域,其余海域的沉积物质量较好,这与厦门近年来航运发展、西海域整治和五缘湾海域周边的开发建设有关。  相似文献   

13.
氯化镉、硝酸铅和氯化高汞对缢蛏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氯化镉、硝酸铅和氯化高汞对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存活的影响。实验1研究了氯化镉(0.00、1.26、1.58、2.00、2.51、3.16、3.98、5.01和6.31 mg/L)对缢蛏存活的影响,发现随氯化镉水平的升高,缢蛏存活率呈下降趋势;在24、48、72和96h,LC50分别为5.95、3.33、1.58和0.83 mg/L,其安全浓度为0.31 mg/L。实验2研究了硝酸铅(0、100、158、251、398、631和1 000 mg/L)对缢蛏存活的影响,发现随硝酸铅水平的升高,缢蛏存活率呈下降趋势;在24、48、72和96h,LC50分别为754.60、567.83、281.09和169.90mg/L,安全浓度为96.46 mg/L。实验3研究了氯化高汞(0.000、0.102、0.110、0.117、0.126、0.135、0.145和0.155 mg/L)对缢蛏存活的影响,发现随氯化高汞水平的升高,缢蛏存活率呈下降趋势;在24、48、72和96h,LC50分别为0.15、0.14、0.12和0.10 mg/L,安全浓度为0.04 mg/L。  相似文献   

14.
大亚湾海洋生物体内铅的含量与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析讨论了大亚湾海洋生物体铅(Pb)的含量与变化特征。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大亚湾海域生物体Pb的含量服从正态分布,其平均值为(0.33±0.10)mg·kg^-1。甲壳类Pb的含量明显高于头足类和鱼类。根据风险评估的4个步骤,确定Pb的毒性,描述了Ph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采用粗略的点评估方法计算了Pb的膳食暴露量,并简述了Ph的风险。结果表明,大亚湾海洋生物体Pb的膳食暴露量处于安全范围。  相似文献   

15.
长江朱杨江段几种鱼类体内重金属铅、镉和铬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7-10月和2011年4月在长江干流朱杨江段采集8种鱼样本,其中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鲤鱼(Cyprinus carpio)、鲇(Silus asotus)、圆筒吻鮈(Rhinogobio cylindricus)、大眼鳜(Siniperca kneri)和鲫鱼(Cyprinus auratus)等6种鱼的3龄样本4~8尾,铜鱼1~4龄样本32尾,圆口铜鱼1~3龄样本38尾。对各样本体内铅(Pb)、镉(Cd)、铬(Cr)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所有鱼体样本体内均检测到存在这3种重金属离子。其中3龄组鱼体内Pb的平均含量为(1.885~2.731)μg/g,Cd的平均含量为(0.107~0.236)μg/g,Cr的平均含量为(0.514~0.918)μg/g。8种鱼类体内所含Pb和Cd均超过我国食品安全标准,而Cr含量均未超标。对铜鱼和圆口铜鱼不同年龄组间的Pb、Cd和Cr含量进行了比较。Pb在铜鱼3龄组体内的含量与2龄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1龄组(P<0.05);2龄组和1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Pb在圆口铜鱼3龄组的含量显著高于2龄和1龄组(P<0.05),但2龄和1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Cd和Cr在两种鱼各自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回归分析显示,Pb在铜鱼和圆口铜鱼体内的含量与体长或体重均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Cd的含量与体长或体重之间仅在圆口铜鱼中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在这两种鱼中Cr的含量与体长或体重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长江朱杨江段该8种鱼体均受到重金属Pb和Cd污染;Pb在铜鱼和圆口铜鱼体内的含量表现出了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生物积累作用,Cd仅在圆口铜鱼中表现出了与年龄相关的生物累积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秦皇岛海域赤潮发生情况,对2005-2017年的秦皇岛市海域海洋赤潮数据进行了统计,并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秦皇岛海域的赤潮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大型面积赤潮(大于100 km 2)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长春市居民日常消费的9种鱼类的重金属污染水平并评估其健康风险,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OES)法对长春市出售的鲫(Carassius carassius)、鲤(Cyprinus carpio)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等9种鱼类中的Pb、Cd、Cr、Zn和Cu 5种重金属进行了检测。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Pi)、综合污染指数法(MPI)和目标危险系数法(THQ)对其污染程度及食用健康风险进行评价。Pi指数表明:Cu、Cd、Cr在各种鱼类中均未出现超标现象,而9种鱼类肌肉中Pb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污染,乌鳢(Channa argus)、鲶(Loricariidae)和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肌肉中的Pb呈重污染水平。MPI结果显示:不同食性鱼类重金属富集程度有差异,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重金属污染水平高于草食性鱼类。鱼类的单一和复合重金属健康风险指数均小于1,长春市市售鱼类食用安全性较好,对人群健康风险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海洋沉积物对铅吸附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铅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其在黄海海域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铅在沉积物上吸附前后的浓度变化,从而可以根据平衡浓度(Ce)和在沉积物上的吸附量(qe)的关系来推测铅在沉积物上的吸附机理。研究表明:铅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可以很好地用Langmu ir吸附等温式来描述,说明其吸附行为比较复杂。同时,通过改变吸附条件,发现铅吸附行为受沉积物中泥沙含量、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并且随着沉积物浓度的升高,单位质量的吸附量降低,但总的吸附容量升高。时间和pH值对铅的释放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厦门市售淡水鱼铅、镉含量及食用风险评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10种习见厦门市售淡水鱼鱼肉中重金属镉(Cd)和铅(Pb)的含量。结果表明:Cd和Pb在不同部位(头部、腹部和背部)鱼肉的分布规律相似,但不同鱼类中Cd和Pb的含量差别较大;所有受检鱼类样品的重金属Cd的含量均未超标,6.67%的鱼类样品中重金属Pb的含量超过我国的国家标准。以暴露量和非致癌风险危害商数作为食用风险评估的指标,结果如下:以各淡水鱼中的Cd或Pb作为单一暴露估算的暴露量WI_(estimate)远小于标准限值,Cd的非致癌风险危害商数为0~0.011,Pb的非致癌风险危害商数0.093~0.569,二者均小于1,处于安全范围内,可放心食用。  相似文献   

20.
青岛崂山近岸海域石油烃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2005~2006年青岛崂山近岸海域调查结果,分析了该海域石油烃含量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年度变化,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了该海域环境质量状况评价.结果表明,崂山近岸海域石油烃含量,除在2006年9月仅有1个监测点超出<海水水质标准>一类标准限值(≦0.05rag/L)外,其他测点石油烃含量均未超出一类标准限值.从垂直变化看,2005年和2006年的9月石油烃平均含量为袁层大于底层,而11月为底层大于表层.根据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可认为,青岛崂山沿岸海域还未明显受到石油烃污染.但石油烃含量2006年比2005年有上升的趋势,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