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了解黄河陕西段鱼类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2013-2015年调查了黄河陕西段鱼类资源。结果显示:黄河陕西段有鱼类7目15科58种,其中鲤科鱼类最多为36种,占总种类数的61.1%,较20世纪80年代减少了6种。优势种有4种,数量占渔获物总数量50.3%,生物量占65.8%。分析渔获物组成和群落多样性,黄河陕西段鱼类年龄、个体规格小型化趋势明显,不同河段鱼类群落存在明显空间差异,府谷段多样性指数最高,群落结构稳定,港口段丰富度指数最高,资源种类较多,港口和壶口的鱼类群落结构没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2014年秋季对黄河兰州市区段7个采样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调查期间采集到底栖动物3大类6种属。其中甲壳动物1种属,占总种类数的16.67%,软体动物2种属,占总种类数的33.33%,环节动物3种属,占总种类数的50.00%。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43ind./m2,平均生物量为4.279 0g/m2。调查结果表明黄河兰州市区段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单一,数量较少,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3.
建阳市崇阳溪鱼类资源现状调查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万宝 《福建水产》2014,(2):141-148
2007年10月至2012年2月对崇阳溪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设4个断面采样。结果共采集到鱼类75种,分属5目16科54属。种类组成以鲤形目鱼类为主,共4科39属51种,占总种数的68.0%,鲶形目次之,共4科6属11种,占14.7%;按科统计,鲤科鱼类最多,共40种,占总种数的53.3%,鮠科次之,共7种,占9.3%。4个断面渔获物的鱼类种类组成基本相同,但单种鱼类重量占总渔获物重量的百分比大于5%的主要种类组成差异较大。4个断面的单船(排)平均日捕捞量不同,回瑶断面的最高,芦上断面的最低。渔获物中个体小型化、低龄化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4.
长江安庆段春季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长江安庆段春季鱼类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现状,于2015年4-6月对该江段鱼类进行调查,共采集鱼类36种,隶属于5目、11科、31属;其中鲤科鱼类占优势,占总种类数的52.78%。按生态习性划分,定居性鱼类占总种数的88.89%,江湖洄游鱼类占总种数的11.11%;按栖息空间划分,底栖鱼类最多,占总种数的50.00%;按摄食类型划分,杂食性鱼类最多,占总种数的44.44%。鱼类优势种为鲇(Silurus asotus)、鲫(Carassius auratus)和贝氏歺又鱼(Hemiculter bleekeri)。渔获物中小型鱼类占据较大比例,大型鱼类比例偏低、规格偏小。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指数均值分别为2.114、3.476、0.248和0.670。与历史资料相比较,鱼类优势种的数量占比降低,群落多样性、丰富度较高,均匀度较为稳定,但个体小型化现象依然存在,渔业资源仍有衰退趋势。建议强化禁渔措施,确保安庆江段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2013年8月—2016年8月对沅江水系支流锦江的鱼类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向渔民购买、现场捕捞等方式,共调查野生鱼类43种,隶属于5目11科39属,其中鲤科鱼类25种,占总种类数的58.1%。调查到新记录种5种,分别为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吻(Rhinogobio typus)、洞庭华鲮(Sinilabeo tungting)、云南盘(Discogobio yunnanensis)和大眼鳜(Siniperca kneri)。干、支流均以底层鱼类为主,种类数分别占各自总数的55.8%和71.4%。对比历史资料,G-F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对干流渔获物种类的周年统计发现,出现频率在50%以上的鱼类有8种,其中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和鲇(Silurus asotus)的出现频率均达到97.3%。  相似文献   

6.
瓯江口海域夏秋季鱼类初步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7年6月和9月对瓯江口海域通过拖网和张网捕获的鱼类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渔获物中出现2纲12目33科55属72种鱼类,其中软骨鱼纲2目2科2属4种,占调查鱼类总种数的5.6%;硬骨鱼纲10目31科53属68种,占调查鱼类总种数的94.4%。根据其适温性类型可分为暖水性种、暖温性种和冷温性种,其中,暖水性鱼类有27种,占总种数的37.5%;暖温性鱼类有41种,占总种数的56.9%;冷温性鱼类有4种,占总种数的5.6%。渔获物中底层和近底层鱼类占多数,其中,底层鱼类共有27种,占总种数的37.5%;近底层鱼类共有30种,占总种数的41.7%;中上层鱼类共有15种,占总种数的20.8%。渔获物中海洋性鱼类占绝大多数,共有59种,占总种数的81.9%;河口性鱼类11种,占总种数的15.3%;洄游性鱼类2种,占总种数的2.8%。与相邻海区鱼类区系特征比较,瓯江口海域具有我国亚热带北部河口海湾的鱼类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7.
钱塘江富阳段鱼类资源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4年11月—2015年12月对钱塘江富阳江段3个断面鱼类资源进行了逐月采样调查,对该水域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群落多样性指数和捕捞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采集鱼类48种,隶属8目13科37属,其中鲤科鱼类种类最多,占总种类数的64.58%,优势种为鲢、鲤、鲫和光泽黄颡鱼。各月中,4月份捕获的鱼类种数最多,占总种数的52.08%;9月份鱼类捕获量最高,占总渔获量的17.85%。Margalef丰富度指数4月份较高,2月份较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7月份较高,9月份较低,而Simpson多样性指数与之相反。富阳段鱼类捕捞强度较大,渔获物中小个体鱼类占主要部分。与历史记录比较,富阳江段鱼类群落组成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除本地种光泽黄颡鱼外,增殖放流鱼种已成为了优势或重要种群。  相似文献   

8.
2017年2月和7月对二龙湖水库开展了鱼类群落结构调查,共采集到鱼类22种,隶属于4目8科22属,以杂食性鱼类为主,其中鲤科鱼类占59.09%,主要的经济鱼类为鲢、鲫和鲤。对调查获得的22种鱼类产卵类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产黏性卵鱼类和漂浮性卵鱼类分别占总种数的68.18%和27.27%。夏季渔获物的种类、数量和多样性指数都高于冬季。库区鱼类具有群落结构简单化、鱼类资源小型化的特点,资源前景不容乐观,需加强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了解安谷水电站建设后大渡河乐山段鱼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现状特征及变化,探讨鱼类群落对安谷水电站工程建设的响应,可为河流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提供基础信息。2016-2018年利用地笼、多网目复合刺网等渔具对大渡河乐山段鱼类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鱼类10 751尾,隶属于5目12科45属54种;其中,鲤科鱼类最多,有27种,占总种数的50.00%。水电站库区段、坝下段、左侧生态河道段共采集到鱼类36、50、35种,优势种分别为6、7、7种。根据鱼类个体生态学矩阵分析,大渡河乐山段鱼类以杂食性、砂砾底栖型、产粘沉性卵类群为主,安谷水电站坝下河段喜流水性鱼类更多;鱼类种类数和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Margalef丰富度指数(R)均以安谷水电站坝下段最高,分别为50种和3.2033、0.8188、5.7234。水电站库区、坝下、生态河道渔获物体长在4~10 cm的数量分别占各河段总渔获物的69.17%、76.11%、78.36%,鱼类群落个体小型化、低质化明显,表明大渡河乐山段渔业资源呈现衰退,其主要原因是受捕捞强度过大...  相似文献   

10.
王雪  吕振宇  曾圣  王伟  黄福江  闵文武  向燕  刘伟 《水产学报》2023,47(2):029310-029310
为了解乌江鱼类本底资源数据,实验对乌江鱼类种类组成及多样性进行了分析,2017—2021年,先后在贵州省乌江流域进行野外调查12次。对收集到的5 065尾、约204kg渔获物进行统计,共鉴定出107种,隶属于6目22科73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有53种,占采集总数的49.53%。乌江鱼类物种多样性G-F指数为0.57,上、中、下游G-F指数分别为0.40、0.47和0.45,上游鱼类科属间的多样性小于中、下游。乌江中游鱼类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 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3.54、 9.63和0.81。渔获物分析结果显示,中华倒刺鲃、尼罗罗非鱼、蛇、鲫和?的重量和数量占比均位于渔获物前十。将IRI值大于500的列为乌江优势种,则有鲫、?、中华倒刺鲃和马口鱼。研究表明,乌江梯级水电的开发对流域鱼类种类组成和渔获物组成产生了一定影响,作为长江全面禁捕前开展的调查,研究结果丰富了乌江鱼类资源本底数据,将对长江“十年禁渔”效果评估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黄河宁蒙段鱼类的生存状况,2008年5~6月和2009年5~6月在吴忠、陶乐和磴口3县13点对该河段的鱼类资源进行了2次调查。结果表明,黄河宁蒙段渔获物以小型黄河鮈(Gobio huanghensis)为主,占到总数量的58.8%,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仅占总数的5.9%;鱼类年龄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眉县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鱼类群落结构,于2016年夏季对保护区内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并对如何保护鱼类资源提出了一些建议。结果表明:保护区内鱼类共有4目7科19种,渔获物共计268尾,种类组成以鲤科鱼类为主。  相似文献   

13.
2011年6月3日~6月21日和8月2日~8月20日,调查了黄河干流山西段鱼类组成的现状及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全段共采集鱼类42种,隶属5目9科,其中以鲤科鱼类最多,共24种,占总种数的57%。渔获物数据表明,该流域小型鱼类较多,小型化现象明显,优势种为鲤、残、鲶、鲫,和麦穗鱼。物种组成差异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河段鱼类群落有明显的空间分异,风陵渡、刘家畔、关河口、圣天湖物种丰富,多样性水平高,群落结构稳定,而军渡和老牛湾物种少,群落较为简单。与历史资料相比,黄河干流山西段鱼类物种数减少,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水体污染、大量水工建筑以及过度捕捞等因素是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单层刺网渔获物的千岛湖鱼类群落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8年7~12月每月中旬在千岛湖3个较主要入库支流(富文、汾口镇和临岐镇)采集到的共计1781尾单层刺网渔获物的样本资料,统计分析了千岛湖天然经济鱼类资源的组成情况。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计采集到24种鱼类,隶属于3目、7科,以鲤科鱼类为主,占总种数的70.8%;在生物量上以大眼华鳊和细鳞斜颌鲴为主,其数量和重量分别占总渔获物的59.79%和51.10%;主要渔获物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且渔获物数量与水温变化呈显著相关(R=0.828,P<0.05)。3个采样点的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统计的结果显示,汾口镇鱼类的多样性指数(0.843 053)>富文(0.768 480)>临岐镇(0.629568)。从主要经济鱼类年龄结构和生长指标的测定结果得出,除翘嘴鲌外,其余鱼类品种的低龄化现象并不严重,表明当地主要使用的单层刺网及捕捞强度对多数鱼类而言尚属合理范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网箱养殖逃逸鱼类所占比例还很小,但也显示个别种类已具有一定的种群规模,因此,对这些网箱逃逸的外来种鱼类在千岛湖的未来发展值得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和预防它们可能对千岛湖土著鱼类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黄河干流宁蒙段渔业资源现状,于2007年10月对这一河段的饵料生物资源和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重点是浮游生物种类组成及数量变化、鱼类区系特点和渔获物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干流宁蒙段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偏少,鱼类资源量呈下降趋势;然后,通过查询相关资料和结合本次调查结果,分析讨论了黄河干流宁蒙段鱼类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并且为这一河段的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和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6-2012年在金沙江下游非倒灌区域的巧家江段进行了渔获物调查,对该区域的鱼类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年际动态进行了研究。5年共调查发现鱼类57种,隶属于3目8科42属。鲤形目3科33属43种,占总种类数的75.44%;鲇形目4科8属12种,占总种类数的21.05%;鲈形目2科2属2种,占总种类数的3.51%。长江上游特有鱼类20种,占总种类数的35.09%;其中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保护名录。2006、2008、2011和2012年之间的鱼类种类数(分别为36、32、37、37种)差异很小,均与2010年种类数(47种)有差异,但One-way ANOSIM检验差异在统计学上不显著(R=1,P=20%0.05)。除2010年外,调查区域的优势度在4年间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呈上升趋势,丰富度则各年大致相当。聚类分析(CA)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方法对5年间的鱼类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5年的鱼类群落结构可以分为2组,但One-way ANOSIM检验结果显示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R=1,P=10%0.05)。SIMPER分析的结果表明,5年间丰度减少的种类均为喜流水性鱼类,而丰度增加的种类既有喜流水性的鱼类也有适应静、缓流水的鱼类。鱼类丰度在年份梯度上的变化不明显,各年间各种鱼类的丰度呈偏正态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非倒灌区域的鱼类仍然受到流域内梯级电站修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06-2012年在金沙江下游非倒灌区域的巧家江段进行了渔获物调查,对该区域的鱼类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年际动态进行了研究。5年共调查发现鱼类57种,隶属于3目8科42属。鲤形目3科33属43种,占总种类数的75.44%;鲇形目4科8属12种,占总种类数的21.05%;鲈形目2科2属2种,占总种类数的3.51%。长江上游特有鱼类20种,占总种类数的35.09%;其中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保护名录。2006、2008、2011和2012年之间的鱼类种类数(分别为36、32、37、37种)差异很小,均与2010年种类数(47)种有差异,但One-way ANOSIM检验差异在统计学上不显著(R=1, p=20%>0.05)。调查区域的优势度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呈上升趋势,丰富度则各年大致相当。聚类分析(CA)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方法对5年间的鱼类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5年的鱼类群落结构可以分为2组,但One-way ANOSIM检验结果显示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R=1, p=10%>0.05)。SIMPER分析的结果表明,5年间丰度减少的种类均为喜流水性鱼类,而丰度增加的种类既有喜流水性的鱼类也有适应静、缓流水的鱼类。鱼类丰度在年份梯度上的变化不明显,各年间各种鱼类的丰度分布呈偏正态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非倒灌区域的鱼类仍然受到流域内梯级电站修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渭河治理后中下游鱼类资源状况,于2016年5月调查了渭河陕西段鱼类组成现状及群落结构特征,并对鱼类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全河段共采集鱼类样本23种,隶属于3目8科,其中以鲤科鱼类占主导,共有13种,占总种类数56.51%。151尾渔获物统计分析显示,该河段小型鱼类较多,小型化现象明显,优势种为白鲦、鲫以及麦穗鱼。鱼类组成和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断面鱼类群落结构存在空间差异,入黄口的潼关断面物种丰富,多样性水平较高,群落结构稳定。与历史资料相比,渭河干流中下游鱼类物种数减少,群落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其中河道改造、偷捕和滥放生等是影响鱼类群落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10—2012年长江上游宜宾和江津江段三层流刺网渔获物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三层流刺网的主要捕捞对象和个体大小,阐述长江上游干流渔获物结构现状。结果显示,鱼类样本共计673.32 kg,分属4目9科47种;其中,鲤科鱼类占比最大,为61.70%,其次是鲿科,为10.64%,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1种,占鱼类总种数的23.40%。主要捕捞渔获对象多为未达到性成熟的个体。对宜宾和江津两江段三层流刺网渔获物种类、物种相似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了比较分析,宜宾江段鱼类39种(含特有鱼类8种),分属4目8科,江津江段鱼类40种(含特有鱼类11种),分属4目9科;江津江段渔获种类和特有鱼类数量均高于宜宾江段,宜宾和江津两个江段三层流刺网的鱼类物种相似度为81.01%;宜宾江段物种多样性指数为2.81,略高于江津江段的2.76,但两江段的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通过本次研究可以为分析向家坝等水电站蓄水对长江上游鱼类的影响提供数据参考,同时也为长江上游鱼类资源的保护和渔业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2015年5月6日-6月1日,对陕西临潼地区大宗鱼类苗种培育池塘水体中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培育池塘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32种。其中绿藻门有21种,占总种类数的65.62%;硅藻门有4种,占总种类数的12.50%;蓝藻门有4种,占总种类数的12.50%;隐藻门有2种,占总种类数的6.25%;甲藻门有1种,占总种类数的3.13%。培育早期浮游植物种类数16种,密度为1.262×107ind./L,培育后期浮游植物种类数19种,密度为1.125×108ind./L,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5.401×107 ind./L。浮游植物数量变化总体表现为前期低后期高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