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刘建成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3(1):32-33,40
对冀西北奶牛养殖较集中的察北管理区近3万头奶牛历时5 d微量元素、维生素的应用观察,认为微量元素、维生素要因地制宜的合理应用,才能有效提高奶牛生产水平.冀西北奶牛养殖要较大幅度提高饲料中微量元素锌、硒、锰、铬和维生素E日给量,更有利于奶牛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而微量元素铁不必添加. 相似文献
3.
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日产奶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热应激条件下湖北省黄冈市某规模化奶牛场不同泌乳阶段奶牛日产奶量的变化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处于非热应激期和热应激恢复期的泌乳早期奶牛的日产奶量极显著(P<0.01)高于处于中度热应激期的泌乳早期奶牛的日产奶量,处于非热应激期的泌乳中期奶牛的日产奶量显著(P<0.05)高于处于中度热应激期的泌乳中期奶牛的日产奶量。中度热应激期与非热应激期相比,温湿指数(THI)每增加1个单位,泌乳早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的奶牛日产奶量分别下降0.46、0.37和0.30 kg/头;热应激恢复期与中度热应激期相比,THI每降低1个单位,泌乳早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的奶牛日产奶量分别增加0.45、0.16和0.05 kg/头。因此,泌乳早期的奶牛受到热应激的影响程度大于泌乳中期的奶牛,泌乳后期的奶牛受到热应激的影响程度最小。建议奶牛场合理安排奶牛的配种与产犊时间,在上一年的10、11、12月尽量不给奶牛配种,避开母牛在7、8、9月产犊,从而避免热应激对奶牛泌乳早期和中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将蚓粪应用于牧草栽培,研究牧草对蚓粪中Cu、Zn的吸收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牧草品种在Cu、Zn污染蚓粪基质中的生长及重金属吸收情况。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植株中的Cu、Zn含量,用Statistic6.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墨西哥玉米的生物量和Cu、Zn总积累量最大。欧洲菊苣地上部分的Cu、Zn含量相对较高。紫花苜蓿南方型地上部分的Cu吸收率和欧洲菊苣地上部分的Zn吸收率最大。[结论]在试验条件下,串叶松香草、高丹草、冬牧70黑麦、墨西哥玉米能够较好生长并收获相对较高的生物量。各牧草品种对Cu、Zn污染蚓粪具有一定的耐性和对Cu、Zn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比较热应激与喷淋-风扇系统对热应激期不同泌乳期奶牛生理、生产性能、发病率的影响,将泌乳牛按泌乳时间分为新产牛(0~21 d)、泌乳前期(22~120 d)、泌乳中期(121~200 d)、泌乳后期(201~305 d)奶牛,分别随机选择体况、年龄、泌乳时间相近的健康经产(2~4胎)各泌乳阶段奶牛10头,共计40头作为试验对象。按养殖场日常饲养和管理方式,不做人工干预,热应激期采用喷淋-风扇系统降温。每日测定牛舍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直肠温度、呼吸频率、日产奶量、日大缸奶乳成分、日新发肢蹄病、酮病、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型乳房炎等。结果表明:喷淋-风扇系统下,热应激期牛舍内温度接近30 ℃,相对湿度为82%,风速达1.35 m·s-1,湿热指数处于中度热应激。热应激期,各泌乳期奶牛直肠温度平均分别升高0.9、0.7、0.6、0.5 ℃,呼吸频率平均分别上升32.9、29.1、29.3、28.5次·min-1,较非热应激期均极显著(P<0.01)升高;新产牛、泌乳前期和中期奶牛日单产均极显著(P<0.01)下降,降幅分别为9.17%、18.97%和13.23%,而泌乳后期奶牛无显著变化(P>0.05),新产牛泌乳启动时奶产量下降,各阶段泌乳牛泌乳峰值均降低;全群泌乳牛乳脂率、脂蛋比均极显著(P<0.01)下降,乳蛋白显著(P<0.05)降低,乳脂率、脂蛋比、乳蛋白含量分别降低0.29百分点、5.23%和1.61%;全群泌乳牛肢蹄病、酮病、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型乳房炎发病率分别升高5.77、0.78、2.60和5.77百分点。结果说明:喷淋-风扇系统对舍内热环境改善不显著;热应激影响新产牛和泌乳前期、中期奶牛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使新产牛泌乳启动时产奶量下降,各阶段泌乳牛产奶峰值降低;全群泌乳牛乳品质降低,发病率升高。 相似文献
6.
用三水平棉籽饼、菜籽饼的饲粮饲喂蛋鸡300d,结果表明,各组饲料配方对鸡肝中7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三水平棉籽饼对鸡肝锰有显著影响,低、中、高水平肝锰分别为5.97ppm,5.85ppm,8.05 PPm;三水平菜籽饼对肝硒有显著影响,低、中、高水平肝硒分别为0.708PPm,0.696ppm,0.792ppm,SGOT与肝铁之间呈强正相关(r=0.7206)。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