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君 《新农村》2004,(4):22-22
近年来,德国科技界十分重视植物遗传育种和动物优良品种的培育。值得注意的是,研究重点已由过去强调高产、稳产而转变为以优质、抗性强为目标。目前,德国已在小麦、黑麦、燕麦等麦类产品品质及抗倒伏、抗自粉病、锈病和穗病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培育出了高营养、高品位的啤酒大麦。为解决温室效应和地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及产量所造成的影响,德国科学家正在加强对植物基因的研究,以求培育出既能适应气温变化又能获得稳产高产的耐热作物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瑞典的绿色养猪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瑞典的养猪业在其畜牧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占居重要地位,是瑞典养殖业的主体,国内肉品的主要来源。尽管在全球及欧洲养猪业中所占比重甚微,产肉量只占欧盟猪肉总量的2%。但瑞典在全球率先禁止使用饲用抗生素促消化和促生长剂,发展绿色养猪业,并经多年实践应用形成了著名的“瑞典模式”,据此在欧盟及世界畜牧生产中名声大振,引人瞩目。一、绿色养猪业的兴起瑞典养猪业历史久远,是传统畜牧业的主体,猪的饲养量占畜禽总饲养量的68%,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存栏量始终保持在230万头以上,平均每4口人养1头猪;猪肉也是瑞典国内生产和消费的…  相似文献   

3.
一、绿色养猪业的兴起瑞典的绿色养猪业生产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1年瑞典农民组织——瑞典农民协会建议制定新的法规,限制和控制抗生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经过几年的酝酿论证,瑞典政府于1986年1月在全球率先正式颁布禁令,全面禁止在动物饲料中使用抗生素促消化和促生长剂  相似文献   

4.
《饲料博览》2003,(6):48-48
一、猪的利用。随着科学技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猪的利用也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如除了食用和药用外,还可用作工业原料或试验动物,也可当作宠物娱乐身心。二、猪的育种。育种结构的发展趋势是核心群越来越分散,趋于国际化,杂优猪的生产成为主流。猪场之间通过人工授精建立遗传联系,将核心群、繁殖群、商品场、屠宰场及人工授精的信息统一分析,以便随时调整育种方案。三、猪的饲料。猪饲料添加剂的发展趋势是逐步融入无公害化和绿色化的世界潮流,尤其是其中的酶制剂、益生素和中草药添加剂将得到迅速发展。饲料的膨化技术、制粒技术和制…  相似文献   

5.
2006年7月1日,《畜牧法》正式实施,涉及的范围是从畜禽资源到饲养管理到进入屠宰厂的过程,包括运输。对养猪业来说具体有一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油气储运》2005,(11):45-45
重视猪种改良 丹麦种猪是以丹麦德瑞斯、约克夏、汉普夏和杜洛克4个纯种体系为基础,进行交叉繁殖选育的。在种猪育种过程中,90%~95%的母猪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这样使不同种猪之间建立起遗传关系。种公猪的精液最多只能与5%的母猪进行交配,以防止近亲繁殖,保证品种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汉唐时期的养猪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磐修 《农业考古》2003,(3):283-285
我国养猪业历史悠久 ,猪是原始先民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 ,从先秦时期就有了“六畜”的说法 ,“六畜”中猪为其一。猪在古代名称甚多 ,从《周礼》、《礼记》到《尔雅》、《说文解字》、《方言》 ,记载了按照猪的年龄、毛色、性别而区分的诸多名称 ,而流行最广者则为彘、豕、豚。先秦时期 ,“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1) 养猪业虽在普及但尚不发达 ,逮乎汉唐 ,养猪业得到长足发展。首先 ,汉唐农业生产呈现高潮 ,奠定了养猪业的物质基础。其次 ,汉唐两代的气候处于温暖期( 2 ) ,有利于猪的生长。第三 ,汉唐时期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农民致富之友》2007,(3):28-28
养猪业进入“提档升级”的关键时期,规模饲养是今后养猪业的必然趋势。规模饲养是决定养猪业向现代化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油气储运》2007,(3):5-6
养猪业进入“提档升级”的关键时期,规模饲养是今后养猪业的必然趋势。规模饲养是决定养猪业向现代化发展的基础。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人们对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已经难以适应,而规模化养殖既可增加经济效益,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又是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生猪质量的必要基础。只有生猪养殖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实现服务指导、科技应用、疫病防控、产品销售、质量控制等的系列化、专业化、标准化,从而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保证养殖效益和生猪及其产品的质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11.
天津市生猪生产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天津市蓟县等主要区县部分养猪小区与养猪户生猪生产情况的调查,发现普遍存在的猪场(舍)设施简陋,养殖人员技术水平差,猪病防疫观念落后,生猪价格风险大,资金紧张、短缺,环境污染严重,对母猪上保险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针对天津市又好又快发展养猪生产提出十条建议,主要包括引导农民及时补栏,稳定猪价,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或通过贷款扶持生猪生产,启动天津市生猪健康养殖科技入户工程,推广立体养殖、生态养殖、健康养殖模式,加强引种管理、推进生猪品质提升,加大防疫力度,扎实抓好猪病防控。  相似文献   

12.
植酸酶在猪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植酸酶研究的不断深入,植酸酶在猪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对植酸酶的来源、理化特性、作用机理及其在猪生产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并提出了未来相关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以规模猪场为研究对象,从基础设施控制、相关工作人员控制、生物控制以及预防接种控制这4个方面入手,围绕如何在规模猪场有效开展安全生产工作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据此论证了做好规模猪场安全生产工作在解决规模猪场食品安全问题,进一步提升规模猪场产成品市场竞争综合实力,实现规模猪场经济效益目标的过程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赖氨酸是猪饲料中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不仅参与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猪的生长发育,还能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废氮的排放等。文章主要从赖氨酸的理化性质、营养生理作用及其近年来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L-肉碱是一种类维生素制品,主要功能是参与动物体内脂肪酸代谢,作为载体将长链脂肪酸从线粒体膜外输送到膜内促进脂肪酸的β-氧化,将脂肪酸氧化并释放能量。L-肉碱也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瘦肉率,并降低脂肪含量,改善肉质,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文章就L-肉碱的特性、生理功能及其在猪生产中的研究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骆桂兰  刘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177-7179
随着现代养殖业的发展,畜禽微生态制剂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对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在猪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瘦肉猪生产配套体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商品瘦肉猪生产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在甘肃白猪新品种育成的基础上,通过小试、中试和农村示范推广的系列研究方法,利用甘肃白猪群体数量大,遗传性稳定,整齐度高和生产性能优异的条件,经过配合力测定,筛选出的“杜洛克×甘肃白猪”和“汉普夏×甘肃白猪”组合的二元杂种具备700克以上的日增重和57%以上的瘦肉率。用杂交育种过程所建立起的“育种场选育提高亲本,农村纯繁区扩大母本繁殖,商品生产区杂交利用”的三级体系生产“杜×甘”或“汉×甘”二元杂种,以典型日粮和一定方式肥育,获得定型产品的“三级二元”模式,解决了甘肃省瘦肉猪生产的理论问题,奠定了生产基地建设的基础。用该模式可形成周期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格化的产品,宜长期应用。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是中国东北地区(指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最大的生猪生产省,全省肉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均在东北地区占有很大的比重。辽宁省生猪生产是全省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来,辽宁省生猪生产发展迅速,2001—2010年的肉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增幅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首先介绍辽宁省生猪生产的发展现状,然后分析影响辽宁省生猪生产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辽宁省生猪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生猪生产波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王琛  高然  何忠伟 《农业展望》2011,7(4):28-31
研究首先通过X11季节调整方法对生猪月度资料进行季节调整,在此基础上使用H—P滤波法获得周期成分,然后分析周期成分的统计特征,从而对生猪价格和生产周期做出判断和分析。中国是世界上生猪生产和猪肉消费大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猪饲养出现过若干次较大波动。认真分析生猪生产的波动规律,对将来保持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参考意义。研究采用HP滤波法系统分析了中国生猪生产的长期趋势和周期趋势,发现中国养猪业大约3~4年会有一个周期循环,并且周期长度有缩短趋势。  相似文献   

20.
锌在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锌是动物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在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维持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从开始使用锌作为生长促进剂以来,其在养猪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对锌在猪生产中的应用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