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亚热带基岩海岸不同类型防护林土壤微生物分布特点 ,并用数学方法探讨了它与土壤酶活性和理化性质的关系 ,结果表明 :(1)土壤中各类微生物数量相关极显著 ,其数量关系是细菌 >放线菌 >真菌 ,不过真菌所占的比例较泥质海岸高 ;(2 )不同林地土壤微生物差异很大 ,胡柚、桃形李等经济林土壤微生物多 ,马尾松和杨梅成林较少 ;(3)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4)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最后 ,对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的关系及反映土壤肥力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邢亮 《防护林科技》2019,(3):1-4,12
为了分析不同林分类型的防护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辽宁省泥质海岸5种不同类型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并得出了不同林分类型的防护林对土壤速效氮、速效磷、pH值、总孔隙度、体积含水量、土壤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防护林不同类型林分对土壤的理论性质有显著影响,其中速效氮含量的依次为刺槐纯林>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紫穗槐混交林>刺槐+杨树混交林>小胡杨纯林,刺槐纯林和辽宁杨纯林与空白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对土壤pH值影响的程度由大至小排列为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紫穗槐混交林>小胡杨纯林>刺槐+杨树混交林>刺槐纯林,各林分与对照组均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对土壤速效磷含量影响的程度由大至小排列为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紫穗槐混交林>小胡杨纯林>刺槐+杨树混交林>刺槐纯林,与对照组均存在极其显著影响,以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紫穗槐混交林、小胡杨纯林的影响最为显著;对土壤孔隙度影响的程度由大至小排列为刺槐纯林>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纯林>刺槐+杨树混交林>小胡杨+紫穗槐混交林;刺槐+杨树混交林、辽宁杨纯林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刺槐纯林、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纯林对土壤密度影响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在苏北沿海粉沙质海岸立地条件下,测定了苏柳、中山杉、美国白蜡3种防护林造林地的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盐量、pH值等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不同样地土壤体积质量、总孔隙度均不同,3种防护林地每层土壤体积质量、有机质含量和pH值均小于对照地。各土层有机质、速效磷和有效氮、含盐量、pH值从上至下逐渐减小,而土壤体积质量从上至下依次递增。根据土壤理化性质,初步分析了粉沙质海岸土壤特性对防护林营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连云港沙质海岸造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连云港赣榆沙质海岸土壤理化性质,即土壤质地、体积质量、孔隙度以及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磷和含盐量、pH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沙质海岸土壤偏碱性,土壤孔隙度平均值为36.21%,含盐量在0.19%~0.41%之间,属于中度盐渍化土,有机质含量为4.5~18.6 g/kg、全氮0.17~1 g/kg、全磷0.26~0.45 g/kg,各项指标含量普遍偏低。研究结果将对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6.
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土壤营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前沿的草带、灌木带、基干林带、经济林种植带、农田林网、梯田地埂水土保持林和山地丘陵水源涵养林等7部分的土样养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立地土壤及层次肥力存在显著差异,全氮在整个海防林体系中含量很低;速效氮在草带灌木带和基干林带含量较低,而在其他带含量则较高;速效磷在基干林带、经济林种植带和农田林网土壤中含量较高;速效钾含量除草带外总体变化不大;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从土壤酶活性的角度分析清澜港红树林不同群落类型湿地土壤质量状况,为海南省红树林湿地土壤碳汇监测与生态修复提供数据支撑。 方法 对5种红树植物群落类型的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理化性质进行分析。 结果 (1)不同群落类型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微生物熵碳皆是榄李群落最低,且显著低于个别群落;土壤微生物熵氮在不同群落类型间无显著差异。(2)不同群落类型表层土壤酶活性基本表现为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脲酶。不同群落类型的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表现为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角果木群落的最高,均显著高于海莲和正红树群落;蔗糖酶活性以杯萼海桑群落的最高,显著高于海莲和正红树群落。(3)土壤脲酶活性与含水量(SWC)、有机碳(SOC)、微生物量碳(MB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和还原性物质总量(RS)呈极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SWC、MBC、MBN和RS呈极显著正相关,与TN、TK呈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SWC、SOC、MBC和TN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酶活性与SWC、SOC、MBC、TN和MBN呈极显著正相关。(4)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SWC、MBC和RS是影响清澜港红树林植物群落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子。 结论 可以通过土壤酶活性来表征清澜港红树林湿地土壤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8.
毛竹竹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样分析了毛竹竹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结果表明:毛竹竹根区土壤细菌数量明显多于林间土,其R/S值(土壤酶活性比值)平均为1.53;从不同年龄竹来看,Ⅰ、Ⅱ度竹竹根区细菌数量多于Ⅲ度竹。毛竹竹根区土壤真菌数量也明显多于林间土,R/S值平均为2.05;其中Ⅱ度竹竹根区真菌数量显著多于Ⅰ、Ⅲ度竹根区,差异达显著水平。放线菌数量无论是毛竹竹根区与林间土之间还是不同年龄毛竹竹根区土之间均无明显不同。毛竹竹根区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明显高于林间土,R/S值分别平均为1.28、1.48、和1.94,但在Ⅰ、Ⅱ、Ⅲ度竹竹根区之间这3类酶的活性无明显差异。毛竹竹根区土壤蛋白酶和磷酸酶的活性也明显高于林间土,其R/S值分别平均为2.00和1.82,并且蛋白酶活性Ⅱ度竹竹根区明显高于Ⅰ、Ⅲ度竹竹根区,磷酸酶活性Ⅱ度竹竹根区也显著高于Ⅲ度竹竹根区,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在对浙江省沿海基岩质海岸防护林7个主要林分类型的土壤渗透性和理化性质取土测定的基础上,将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渗透过程进行拟合,入渗过程大体符合卡斯恰可夫模型,拟合度R2为0.824~0.977,通过初渗率、平均渗透速率、稳渗率、渗透总量等6个土壤理化指标的关系分析,总孔隙度、非毛管空隙度、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渗透性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容重则呈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表明:北江荛花檵木混交林土壤渗透特性最强,湿地松木荷混交林、湿地松枫香混交林、化香纯林、湿地松纯林土壤渗透性中等,无林地和枫香纯林土壤渗透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不同微生物菌剂及配施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明确小叶杨与不同菌剂联合复垦技术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为“植物 + 微生物菌剂”联合复垦技术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本研究采用丛枝菌根真菌(AMF)、哈茨木霉菌(TH)和胶质芽孢杆菌(BM)作为修复菌剂,并以小叶杨为复垦植被,设置单施、混施处理进行土壤复垦。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来明确菌剂配施技术对该类型区土壤的改良效果。 结果 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分别在BM单施与AMF单施处理组最高;pH值和电导率均以AMF + BM混施组最高;土壤酶活性与菌剂种类和配施方式密切相关,各菌剂处理组的酶活性得到了显著提高,AMF + BM处理的土壤酶综合指数最高,为0.84。菌剂配施促进了土壤养分和酶活性恢复,其中,AMF + BM处理的效果最佳,酶恢复指数为238.89%,养分恢复指数为178.15%。冗余分析显示,AMF + BM处理改善了土壤pH值、全P、过氧化氢酶、脲酶和土壤呼吸等指标。 结论 AMF与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的配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风蚀水蚀交错区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酶活性;其中,AMF + BM处理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徐淮平原农田防护林树木奶系对土壤中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1)在林带附近土壤酶活性较高,距林带较远处酶活性较低,根际土土壤酶活性大于非根际土;(2)各土壤酶活性的垂直变化规律比较复杂,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尤其是蔗糖急剧下降,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变化幅度较小;(3)树林根系,尤其是根径小于1mm的吸收根和细根数量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土壤酶的活  相似文献   

12.
沿海岩质海岸防护林体系树种配置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针对我国沿海岸质海岸地区自然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多的特点,根据防护林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沿海岩质海岸防护林体系树种配置原则,在浙江省三门县、宁海县岩质海岸地区进行了树种配置设计,临海一面坡树种空间配置,并对所配置的树种生长情况进行了试验测定,为沿海岩质海岸防护林体系树种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样板.  相似文献   

13.
土壤微生物总数及细菌、真菌数量、土壤酶活性(特别是蛋白酶、磷酸酶和蔗糖酶)及土壤养分状况(主要是有机质含量)从杉木幼龄林到中龄林随着林冠的郁闭,林下植被盖度急剧下降,呈明显下降趋势;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总数,蛋白酶,磷酸酶,蔗糖酶以及土壤有机质从中龄林到成熟林随着林木密度及郁闭度下降,林下植被盖度逐步得到恢复,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降低,有可能导致中龄林土壤中多酚类有毒物质的积累,这或许是杉木连栽产量下降或成活率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以崇阳雷竹林分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标准地,调查研究了林地覆盖对雷竹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各类微生物数量变化的趋势一致,冬季数量最低,夏季最高。季节性林地覆盖对土壤固氮菌数量的影响不显著,对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固氮菌及氨化菌数量的影响均极显著。林地覆盖对雷竹林地土壤蔗糖酶活性影响极显著,在林地未覆盖条件下土壤蔗糖酶水解作用更强,林地覆盖抑制了蔗糖酶的水解作用。林地覆盖对土壤脲酶活性影响极显著,林地覆盖能显著地提高脲酶活性。林地覆盖对土壤蛋白酶的影响极显著,林地覆盖提升蛋白酶活性,使土壤有效氮含量增大。林地覆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肥料对桉树(Eucalyptus spp.)生长及林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效应,采用复混A肥料、复混B肥料、液态有菌肥和液态无菌肥等4种肥料对巨尾桉(E. erophylla)作追肥试验,为广西桉树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追肥6个月后的桉树幼林高生长以复混A肥料最好,胸径生长以液态无菌肥最好。复混A肥料增强了林地4种酶活性,同时真菌数量在所有处理中最高。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复混A肥料在促进桉树生长方面优于其他供试肥料,但其效果还需要长期定位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6.
不同抚育措施对油茶林土壤养分 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常宁地区不同抚育措施油茶林的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各林分间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存在较大差异。同一林分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随取样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锄抚林地在土壤养分、微生物总数和酶活性方面明显高于未抚育和刀抚林分。相关分析表明,这3种林分的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与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细菌数量和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等主要养分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与土壤养分指标间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长江中上游低质低效次生林改造途径,摸索综合评价土壤肥力及林分土壤发育状况的方法。研究了次生林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次生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主要集中在0~20cm的土层中,随土层加深,其数量迅速减少;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相差很大,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的数量多而针叶林的数量少;土壤酶的活性以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的强.  相似文献   

18.
不同林分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是反映土壤肥力最为重要的生物学指标之一。文章综合论述了不同林分土壤微生物种群和数量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土壤酶活性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做了分析,显示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与土壤养分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