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缩写为AIDS,中文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是由HIV引起.HIV就是中文中所说的艾滋病病毒,它进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2.
正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可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艾滋病(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  相似文献   

3.
<正>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染源主要是黑线姬鼠和家鼠。本病多见于冬季。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方式有四种:①吸入病鼠污染的尘埃而感染。②接触病鼠血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时,病毒经损伤的皮肤、粘膜进入人体。③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致瘤性病毒REV、ALV-J单一感染和共感染肉鸡后血液和脾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与脾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方法】用一定剂量的REV和ALV-J单一感染及共感染1日龄肉鸡,取感染后不同日龄鸡的血液和脾组织,无菌分离淋巴细胞,用3H-TdR掺入法和MTT法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杀伤活性,并对脾脏进行组织切片、H.E染色检测组织病理学变化,通过免疫荧光抗体结合试验(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分析组织病毒感染量变化。【结果】感染REV和ALV-J的肉鸡血液和脾T淋巴细胞的增值活性和CTL杀伤活性在整个感染监测期出现降低,单一感染比,共感染两种病毒的肉鸡在某些阶段出现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加重;检测感染后17 d和37 d的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表明感染病毒的脾脏组织出现间质稀疏,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生发层被破坏或减少,17 d较37 d出现病理变化更为明显;同时采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进行IFA检测发现脾内淋巴细胞含有大量病毒粒子,在共感染两种病毒的肉鸡脾细胞内均检测出两种病毒,且含有病毒数量明显多于单一感染一种病毒的肉鸡。【结论】REV和ALV-J共感染后肉鸡T淋巴细胞功能抑制更为严重,这可能与两种病毒在肉鸡体内数量积聚增加、互为促进有重要关系;同时这两种病毒感染后造成T免疫细胞增殖活性和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降低,可能是病毒持续感染、增殖及组织病变、产生肿瘤细胞的前提,本研究为家禽临床生产中防治REV和ALV-J感染提供免疫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HIV感染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各种机会感染,以肺部感染较多见,20%-50%并发肺部感染,如果不能及早识别以肺部感染为首诊的艾滋病,而收入普通结核病房,可能发生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和其它患者医源性感染的危险,特别是护理人员每天都要为患者进行护理和有创治疗,有可能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所以熟练掌握艾滋病基础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敏感性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应用扫描电镜,对健康雏鸡和人工感染马立克氏病雏鸡的外周血液淋巴细胞进行了形态观察。结果观察到:健康雏鸡外周血液淋巴细胞的形态和哺乳动物的相似,但缺乏典型的绒毛型淋巴细胞;接种马立克氏病强毒后30~40天,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几乎全是光滑型淋巴细胞;鸡马立克氏病毒对鸡外周血液淋巴细胞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是一种宿主广泛的病原,能引起患病动物的严重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CDV具有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SLAM)和细胞粘附分子4(Nectin-4)2种主要受体。当病毒进入动物上呼吸道后,表达SLAM的淋巴细胞与CDV血凝素(H)蛋白相互作用,以囊膜与宿主细胞融合的方式使病毒进入细胞,启动病毒感染过程,随血液循环通过黏膜上皮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的方式广泛地感染体内表达Nectin-4的上皮组织和器官,最终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上皮细胞释放病毒粒子造成疾病的传播。CDV与该2种受体的相互作用是病毒跨物种间感染的重要基础。本文就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并结合作者的工作,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综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生活顾问     
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宣传系列之一什么是艾滋病(A ID S)?什么是艾滋病病毒(H IV)?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Im m uno-deficiencySyndrom e,A ID 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um anIm m uno-deficiencyV irus,H I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它可以侵袭人的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9.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它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2.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有什么不同? 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开始阶段,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还没有受到严重破坏,因而没有明显的症状,我们把这样的人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当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被破坏到一定程序后,其他病菌就会乘虚而入,这时,感染者就成为艾滋病患者了.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患者历时数月至数年,一般为8~10年,最长可达19年.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ighly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HP-PRRSV)感染后猪血液指标的变化及与病毒载量的关系,以大白猪×通城猪高代横交群体为对象,选用72头平均11周龄的健康仔猪进行HP-PRRSV人工感染,在感染前和感染后第4、7、11、14、21、28天和第35天进行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计数、粒细胞百分比4种血常规指标的测定,并与病毒载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感染与感染前相比,感染第4、7天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计数均极显著降低,粒细胞百分比极显著升高;感染第11、14天的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粒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其他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2)抗病组和易感组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和粒细胞百分比在感染第7天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抗病组的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易感组(P0.05),粒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易感组(P0.05)。(3) 4种血液指标与病毒载量之间均存在中度相关(P0.01)。以上结果表明,血液指标可以考虑作为PRRS早期抗病性的指示性状。  相似文献   

11.
从1983年法国L.Montgnior等分离出第一株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以来该病毒的感染呈世界大流行趋势,曾毅等也于1983年报道我国从艾滋病病人分离到HIV.机体感染这种病毒后,表现出以免疫抑制为其特点,对一些在健康人通常不引起严重疾病的致病因子,而对免疫缺陷患者却具有高度破坏性,进而表现出诸如进行性消瘦、乏力、发烧、腹泻及易感性强等一系列抵抗力低下的症状,被称之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即艾滋病(AIDS).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大约有1600万HIV携带者,400万AIDS患者、且至目前为止.全世界尚未见报道艾滋病能够治愈的病例.1 HIV的易感组织和细胞AIDS主要是细胞感染HIV后,免疫系统受到损害.研究证明:易被HIV感染的细胞是: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在患者淋巴结内,肺及大脑的淋巴组织内都富含HIV,在离体培养的条件下,还发现几种CD_4细胞(辅助性淋巴细胞)类型能被HIV感染,它们是外表皮细胞、内表皮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星形神经胶质、少突神经胶质和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2.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健康和人工感染马立克氏病雏鸡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形态对比观察结果表明:健康雏鸡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形态和哺乳动物的相似,但缺乏典型的绒毛型型淋巴细胞;接种马立克氏病强毒后30~40天,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几乎全是光滑型淋巴细胞;说明马立克氏病毒对鸡外周血液淋巴细胞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鸡淋巴白血病是由一群具有共同特性的病毒(RNA黏液病毒群)——鸡白血病/肉瘤病毒群中的病毒引起的鸡慢性肿瘤性疾病的总称,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白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种。1流行特点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是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肉瘤病毒群中的一个成员,并分为A、B、C、D、E 5个亚群。各亚群病毒都具有共同的群特异性抗原,这种抗原可以从鸡蛋的蛋清、机体各组织中以及体液中检测到。本病毒缺  相似文献   

14.
牛免疫缺陷病是牛感染病毒后发生的一种传染病,该病的病原为牛免疫缺陷病毒。牛免疫缺陷病在临床中的主要特征为患病牛出现淋巴结长期增生,体重渐进性减少,身体衰弱,伴发中枢神经受损。本文对牛免疫缺陷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进行阐述,希望给相关工作者带来帮助,降低此病的发生,促进养牛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话动机 它是一种什么样的病毒,既能与季节性流感病毒受体结合,又易与禽流感病毒受体结合;还能在人体中掀起“细胞因子风暴”,导致感染者病情危重。舒跃龙教授研究团队在科研文章中称:大量生物特征表明.H7N9禽流感病毒对人类仍然是重大威胁,对H7N9持续的严密监测和研究,才能让人类拥有抵御这种新型重组病毒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总称,它是由病毒、细菌、环境应激和猪体免疫力低下相互作用造成的。当前该病发生的特点:1.由于猪种、饲料的进步,应激状态增强了猪的易感性;2.混合感染增多;3.免疫缺陷疾病增加;4.疫苗的作用有限;5.细菌抗药性增强;6.寄生虫病危害增强。病原原发性感染疾病包括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流感病毒、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所致的病毒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如猪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和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继发感染疾病包括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猪副伤寒、副猪嗜血杆菌病等。防…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确诊的鸭出血症濒死番鸭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其肝、肾、脾、胰腺等实质器官淤血、出血,细胞变性、坏死,间质中淋巴细胞浸润;脾脏白髓内淋巴细胞崩解、消失,法氏囊滤泡内淋巴细胞明显减少。表明鸭出血症病毒可导致机体广泛性组织损害,尤其以循环系统和淋巴组织受损更为严重,这提示鸭出血症病毒可引起鸭免疫功能低下,出现继发性免疫缺陷。  相似文献   

18.
家蚕血液型脓病是由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通过污染桑叶被蚕食下或由体表创伤进入体内而引发的一种亚急性传染病.家蚕血液型脓病在各龄蚕均有发生,一般小蚕感染病毒后3~4 d、大蚕感染病毒后4~6 d发病死亡,感染严重的当龄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19.
<正> 乙脑,蚊虫叮咬致死的首要疾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经一种叫“库蚊”的蚊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感染乙脑病毒的蚊子在叮咬人体后,病毒先在局部细胞及淋巴结中繁殖,并侵入血液,但是否发病,取决于病毒的数量、毒力和患者的免疫力。该病的发病率只有千分之一,当侵入的病毒量多、  相似文献   

20.
黑木耳是一种营养非常丰富的食品,它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维生素、丰富的胶质和铁元素,对人体消化系统有良好的清润作用,它还能减少人体血液凝块、缓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缺铁性贫血症的发生,常吃黑木耳能养血驻颜,令人肌肤红润,容光焕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