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鄱阳湖藜蒿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激素不同浓度处理藜蒿的扦插效果,扦插后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相关性以及不同部位茎枝的发根情况等。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芦蒿扦插效率、减少人工劳动时间以及降低劳动强度,设计了一种芦蒿扦插用的种苗秆自动分苗装置,以便实现种苗秆箱体里芦蒿种苗秆的有序分离,并自动将其送入扦插装置,完成芦蒿种苗秆的扦插作业.首先对芦蒿苗秆的物理特性和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然后对分苗装置进行结构设计.样机制造后进行了分苗效率试验,结果表明当轴带转速为28 r/min时设计的芦蒿自动扦插机分苗装置效率最高,每分钟可分苗约116个,能够较好地实现有序分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藜蒿试管苗的分泌结构。[方法]以离体培养的藜蒿试管苗及移栽的试管苗花序为材料,采用常规的石蜡制片法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试管苗的分泌结构。[结果]藜蒿试管苗表皮上有腺毛分布,根状茎的皮层薄壁细胞和髓部薄壁细胞比试管苗地上茎的体积大,壁薄,胞间隙发达。藜蒿地上茎和地下茎均具分泌囊,并分布在皮层。藜蒿的分泌囊属于裂生式分泌囊。藜篙试管苗嫩枝、幼叶和花序上分布着分泌腺。一种为腺毛状分泌腺,一般由10个细胞构成,2个基细胞,2个柄细胞,6个腺毛状细胞,排成2列,成熟时为扇形囊状;另一种为非腺毛状,由管状腺细胞构成。[结论]该研究为大规模培养藜蒿生产天然产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藜蒿去叶加工的生产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和成本,设计了一种藜蒿去叶机。介绍了该机的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设计了输送装置和去叶装置,确定了相关参数的设计依据,并对凸轮等关键部件的运动过程进行分析计算。通过建立藜蒿茎杆输送、去叶过程的运动学模型,得到了各装置速度、位置之间的关系式。试制样机进行双因素试验,绘制了输送速度、去叶速度与加工效率和漏取率的响应曲面图,得出了优化的速度组合为输送速度为130mm/s,去叶速度为160mm/s,验证了该藜蒿去叶机夹取率为76%,去叶率为69%,具备较好的可行性和实用价值,为藜蒿收获后进行机械化去叶提供了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玉米自动移栽机取苗机构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玉米自动移栽机的关键部分-取苗机构进行了结构设计和参数确定,并进行了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可以完成预定功能,移栽后秧苗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6.
洋葱移栽机夹苗机构的设计与运动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我国洋葱移栽作业全部由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栽植质量差、生产成本高的问题,设计一种洋葱移栽机的夹苗机构。对夹苗机构进行设计计算和理论分析,利用Pro/E进行三维建模和运动学仿真,MATLAB软件进行曲线拟合和数据分析,优化结构和运动参数。结果表明:影响移栽效果的3个主要N素分别为夹苗机构水平方向的运动范围、开合夹具顶端的开合范围和升降气缸与伸缩气缸活塞杆运动速度之比,优化得到各参数依次为0~53.3mm、0~27.8mm和1.0。取苗过程中,升降气缸上升到优化位置时,开合夹具在伸缩气缸作用下顺利伸出并打开,在回位弹簧作用下夹取洋葱苗;栽苗过程中,升降气缸下降到栽苗位置,两夹子打开,洋葱苗落入苗沟。夹苗机构满足设计和实际操作要求。  相似文献   

7.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藜蒿对N、P、K养分的需求量较大 ,在当地条件下以每公顷施用纯N2 70kg、P2 O51 2 0kg、K2 O1 50kg较为适宜 ,要掌握N、P、K养分的平衡施用 ,才能使藜蒿获得高产并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棉花裸苗移栽机自动送苗机构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当前棉花裸苗移栽机缺少自动送苗机构和移栽漏苗问题,针对富来威2 ZQ4型半自动棉花裸苗移栽机,设计了一种能自动完成棉苗的横向输送和纵向输送的自动送苗机构,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空苗检测控制系统。当检测系统检测出苗盘空穴时,控制系统控制送苗机构加速运动,使取苗机构的机械手能够正常取苗,减少棉苗漏栽。通过运动仿真分析,所设计机构的运动轨迹为"弓"字型,送苗间隔时间为1.6 s,能够满足棉花裸苗移栽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移栽机在油菜移栽过程中苗块易翻倒导致分苗装置分苗失效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油菜基质块苗移栽机的倾斜式分苗装置。分析了分苗装置结构组成与分苗过程,确定了分苗装置主要结构参数;构建了分苗过程依次连续输送和夹持分离阶段苗块力学模型,依据动力学分析明确了影响分苗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分析得出,当苗块摩擦系数一定且同步带倾角在24.5°~35.0°时,有利于依次连续输送阶段苗块不翻倒;分苗夹持力越大,夹持分离阶段苗块分苗效果越优。优选得出分苗装置关键参数:同步带倾角γ为30°,分苗夹持力f_(j1)0.8 N,分苗气缸工作气压P为0.5~0.8 MPa。分苗装置分苗试验表明:苗块翻倒率为4.2%,分苗成功率为92.5%,满足油菜基质块苗分苗需求。  相似文献   

10.
初步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对藜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氮肥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藜蒿产量。在氮肥的种类上,碳铵的利用率不如尿素,容易挥发。因此要大力提倡施用尿素。②磷肥必须配合其他的肥料施用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不能单施或偏施。③钾肥的施用量要根据氮磷的施用水平而定,在高氮磷肥施用水平基础上,必须配合施用较多的钾,才能发挥氮磷钾肥养分的最大效果,使藜蒿获得高产效益。④在供试土壤上施用氮磷钾肥均可获得明显的增产效果,但要注意磷钾的平衡。从本试验看,当氮磷钾肥中的养分配比为氮270kg/hm2、五氧化二磷120kg/hm2、氧化钾150kg/hm2时为最佳。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芦蒿干制品的加工工艺及其加工中的护色技术。通过对芦蒿干制品品质的考虑,得出了芦蒿加工中的最佳烫漂和护色条件:用100 mg/kg ZnSO4护色液于100℃条件下烫漂120 s。从加工成本和产品品质综合考虑,烫漂和护色工艺推荐为75 mg/kg ZnSO4护色液于100℃条件下烫漂90 s。干制温度选择85℃时芦蒿干制品的品质最佳,且最为经济。  相似文献   

12.
通过饲养观察白钩小卷蛾的完整世代,描述了第1代白钩小卷蛾各虫态的形态、历期等生物学特性以及生态学特性,并探明白钩小卷蛾在南京的世代发生期和相应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研究芦蒿的种质资源和遗传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在南京地区栽培的4个芦蒿品种(红芦蒿、伏秋青芦蒿、冬春青芦蒿和白芦蒿)为材料,利用形态学观察和同工酶技术对4个芦蒿品种进行鉴定与分类,并对其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通过形态学观察,可初步确定4份材料为芦蒿,且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4个芦蒿品种有12条过氧化物酶共同谱带和6条酯酶共同谱带,分别占总位点数的92.3%和50.0%,从酶蛋白水平上进一步证实4份材料均属芦蒿种。4份材料间同工酶谱带也有显著差异,与表型差异相一致。田间调查表明,在相同生长环境中伏秋青芦蒿和冬春青芦蒿的生长势较好、产量较高,这与同工酶分析结果相一致。[结论]伏秋青芦蒿和冬春青芦蒿在芦蒿育种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能从分子水平探讨蒌蒿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蒿属的系统分类和种质资源的鉴定,在此,报道采用小量法(SDS法)和大量法(CTAB法)提取蒌蒿DNA,建立优化的RAPD-PCR体系,并进行引物初步筛选。结果显示,两种抽提方法都可有效抽提出高质量的DNA,大量法得率要明显高于小量法,但小量法抽提的DNA也足够RAPD-PCR反应几十至上百次,不同的实验室可根据实验的需要进行选择。对两种方法抽提的DNA,都进行PCR扩增体系梯度摸索,最优的RAPD-PCR反应条件为:25μl反应体系中,含DNA模板约20ng,10×TaqDNA聚合酶缓冲液2.5μl,2μldNTPs(2.5mM),Mg2 2μl(25mM),TaqDNA聚合酶0.15μl(5U/μl),引物0.5μl(25μM),其余以双蒸水补充。在剔除了重复性差,条带模糊和单态的引物后,有九个引物表现稳定,扩增出来的条带清晰、多态性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藜蒿(Artemisia selengensis)人工去叶效率低和成本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气吸式藜蒿去叶机。对气吸式藜蒿去叶机的自动开合夹、自动去叶组件等关键零部件进行设计,并对相关运动参数进行分析,得到各部件之间的运动关系式。试制样机并进行试验分析,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运动参数为:自动开合夹移动速度为0.120m/s、凸轮转速为50r/min、轴流风机风压为100Pa;样机在此最佳参数下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气吸式藜蒿去叶机工作时对藜蒿的夹取率为98%、去叶合格率为89%,具备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南京市八卦洲乡的4个芦蒿农家栽培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芦蒿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谱带都很丰富,2种酶同工酶带型在芦蒿中都存在明显的组织器官特异性;利用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技术可以鉴定芦蒿不同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藜蒿产品的附加值,对藜蒿绿茶复合汁饮料生产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饮品的最佳工艺为藜蒿汁10mL,绿茶茶汁200mL,白砂糖6g,柠檬酸0.06g。最佳稳定剂CMC-Na添加量为0.03%,在该工艺条件下的产品呈浅黄绿色,具有藜蒿特有的香气,酸甜可口,呈均匀液体状。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LED不同光质和光强处理对藜蒿(Artemisia selengensis)生长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了红光、蓝光、红光∶蓝光=8∶1、红光∶蓝光=4∶1、红光∶蓝光∶绿光=4∶1∶1和红光∶蓝光∶紫外光=20∶5∶1 6种光质,60、100、140μmol/(m~2·s)3种光强对藜蒿进行人工光源的水培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光质相比,蓝光照射处理下藜蒿2个茎的高度、粗度和单株新增部分地上鲜重和地上干重均为最高,且培养25 d时茎高显著高于其他光照处理。蓝光处理下,藜蒿茎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红∶蓝=4∶1处理下,藜蒿茎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红光∶蓝光∶紫外光=20∶5∶1处理下,藜蒿茎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3种光强下藜蒿在茎高、茎粗、单株新增部分地上鲜重和地上干重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蓝光照射有利于藜蒿生长,可改善部分营养品质,试验光强对藜蒿生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