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造甘蔗施用壮尾肥、宿根松蔸晒蔗头、宿根蔗蔸盖地膜和宿根蔗补植梢头茎.是提高宿根蔗单产的几项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蔗蔸形态特征与甘蔗生物量、宿根性间的内在联系,为强宿根性甘蔗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种质创新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测定29个供试甘蔗品种(系)的生物量、地上部农艺性状、蔗蔸中根系和地下芽形态特征等24个性状,采用SPSS 22.0对蔗蔸形态特征进行遗传变异、相关性、通径和因子分析及系统聚类。【结果】供试甘蔗品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研究了甘蔗宿根蔗蔸形态特征与甘蔗宿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大田生产模式种植,以来自同一亲本组合(粤糖97-20×ROC25)杂交后代分离产生的强宿根甘蔗品(种)系(云蔗06-407、云蔗06-415)和弱宿根甘蔗品(种)系(云蔗06-408、云蔗06-416)为材料,强宿根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为对照。【结果】强宿根甘蔗较弱宿根甘蔗的宿根蔗蔸死亡率低,地下蔗茎的平均节间距小,新植蔗、宿根蔗的有效分蘖数多,其中宿根蔗的第二和三分蘖形成的有效分蘖数优势显著,且宿根蔗地下总芽数多,主茎下位芽形成的有效分蘖数和主茎总有效分蘖数明显增多。【结论】综合分析宿根性强弱不同的甘蔗表明,宿根蔗蔸形态特征与甘蔗宿根性存在关系密切,通过宿根蔗蔸形态特征研究,可深入了解甘蔗宿根性。  相似文献   

4.
机械收割对不同种植行距宿根蔗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筛选出适宜甘蔗机械收割的最佳行距,减少机械对甘蔗蔗蔸损伤及蔗田土壤环境的破坏,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方法]设置不同种植行距(1.0、1.1、1.2和1.3 m)处理,每种处理分别采用机械收割和人工砍收两种收割方式,然后对不同处理机械收割后宿根蔗苗期地下芽生长情况、蔗蔸开裂程度、蔗株农艺性状和生理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机械收割对宿根蔗地下芽、蔗蔸开裂有一定影响,不同处理高位芽的死芽率比人工砍收高,但不影响宿根蔗发株,且死苗率低于人工砍收.+1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表现出机械收割比人工砍收高的趋势,但根系活力普遍比人工砍收低.在1.2 m种植行距下,机械收割对蔗蔸开裂程度的影响最小,高位芽和低位芽死芽率低,宿根蔗苗期发株数最多,叶绿素含量与根系活力最高.[结论]机械收割增加了蔗蔸的开裂程度和上位芽的损伤程度,但对蔗蔸开裂程度的影响随行距加大逐渐变弱,对宿根蔗幼苗的生长影响不明显,也不影响宿根蔗发株;种植行距影响宿根蔗幼苗生长,生产上可采用1.2 m的种植行距作为适宜甘蔗机械收割的最佳行距.  相似文献   

5.
1宿根甘蔗的重要意义和生产现状砍收地上部蔗茎后,以留在土壤中的地下部“蔗桩”(蔗头)所具有的侧芽(或蔗笋)萌发成长出新的一茬蔗株,称为宿根甘蔗(俗称“老头蔗”、“旧头蔗”)。由于它具有早生快发,提早成熟,省工省种苗,错开农时和耐旱耐涝等许多优点,因而成为甘蔗生产的主要栽培制度之一而存在,在甘蔗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近几年来,湛江市五县三区甘蔗种植面积达14-16万公顷,其中宿根甘蔗面积占45-50%,种好、管好宿根甘蔗,对夺取甘蔗大面积平衡增产,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在热带、亚热带的海南蔗区、湛江蔗区…  相似文献   

6.
采用机械收割与人工砍收处理对比,研究机械收获对蔗蔸质量及来年宿根蔗生长的影响,为甘蔗收获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机械收获留茬蔗蔸质量优于人工砍收,具体表现为机械收获为入土或平地低砍,留茬蔗蔸高度、蔗蔸破头率明显低于人工砍收;机械收获的留茬蔗出苗率比人工砍收低,但不影响留茬蔗的发株率;甘蔗株高、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及蔗茎产量与人工砍收持平,蔗株茎径稍优于人工砍收,蔗糖分提高0.03%~0.49%(绝对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了多哥糖联甘蔗生产中存在的放弃甘蔗品种工作、新植蔗播种量单一、宿根蔗不松蔸、施肥量一刀切、肥料种类少、培土质量差、轻视病虫防治等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重视品种工作、因地确定播种量、宿根甘蔗松蔸、增加肥料种类、因土施肥、增高培土、实施病虫预防措施、喷洒有效药剂等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年北海市大力推广宿根蔗问套种西洋南瓜,大大地提高土地产出率.同时南瓜间套种于甘蔗行间,可抑制蔗地杂草丛生,及瓜苗覆盖地面可提高土壤墒情,有利于蔗蔸发芽生长,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极显著.  相似文献   

9.
分别用1/500浓度蔗丰灵和1/500浓度动植宝叶面喷施甘蔗台糖172,能增加甘蔗产量,明显改善甘蔗品质,不影响第二年宿根蔗出苗分蘖。蔗丰灵处理的,使甘蔗增产4.84%,提高甘蔗糖分2.15%(绝对值),宿根蔗的出苗分蘖比对照增加2.2%。动植宝处理的可使甘蔗增产4.05%,提高甘蔗糖分0.995%(绝对值),宿根蔗出苗分蘖与对照相同。  相似文献   

10.
甘蔗叶沤制还田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测定 ,甘蔗收获期的蔗叶一般占蔗产量的12%~20 % ,亩产5t的甘蔗约有干蔗叶600~1000kg。龙州县年种植甘蔗35万亩 ,如甘蔗砍收后都把蔗叶沤制成肥料 ,那块块蔗地可以说都是肥料库。然而 ,蔗农每年在甘蔗砍收后 ,为便利下造耕作 ,普遍把留在蔗地的蔗叶放火烧掉 ,化为灰烬。因而地力一年比一年差 ,甘蔗亩产均徘徊4t左右。为就地取材 ,挖掘肥源 ,受龙州县糖办的委托 ,采用不同的处理 ,就地将砍收后的蔗叶堆积沤制 ,收到良好的效果。1沤制方法1.1共设置4种沤制方法①每1000kg蔗叶加200kg牛栏粪②直接泼洒大粪水③每1000kg蔗叶加10kg尿素④每10…  相似文献   

11.
推广机械化收获是我国甘蔗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针对机械化收获后宿根蔗发株出苗差、缺苗断垄严重、宿根衰退减产等问题,从机收后蔗蔸破损程度、根系水分养分吸收状况以及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等方面对宿根蔗衰退机理进行了探讨。就目前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的发展现状,对品种选育、农艺栽培、土壤改良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蔗糖业是龙州县的支柱产业,近几年来,随着食糖消费量不断增加,食糖价格屡创新高.原料蔗收购价不断上涨,这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种蔗的积极性,甘蔗种植面积迅速增加.据统计,龙州县2010年已有甘蔗种植面积约3.5万hm2,占全县可耕地面积的70%以上,甘蔗种植已经成为该县农民增收、农村致富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部分蔗农受传统耕种习惯的影响,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在甘蔗种植过程中存在重种轻管、重收轻管的思想,凭着经验、感觉进行施肥,从而导致施肥不当,出现甘蔗种植产量低,效益差等问题.如何根据甘蔗生长的需肥规律,结合龙州县各地方的土壤肥力条件,进行科学施肥、合理施肥,提高甘蔗产量和效益,已是目前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镇康县蔗区旱地宿根蔗面积增加、减产突出,然而旱坡地、宿根蔗的耕作条件较差,甘蔗的单产和糖分较低,种植的经济效益较差,严重影响了甘蔗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依靠科技进步,推广良种良法,大面积提高甘蔗单产和糖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蔗糖业的竞争力,确保旱坡地甘蔗生产的持续稳步发展,是当前当地政府和企业最为关注的重大问题。因此,找出宿根蔗减产因素,探讨其增产途径,使宿根蔗进一步增产、增糖、增效益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甘蔗是主要的糖料作物之一,属宿根性作物,就永胜县而言,多为宿根1-2年。本文综合阐述宿根蔗在甘蔗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宿根蔗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单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提出提高宿根蔗单产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5.
广西龙州县地处桂西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温充足,优越的自然资源非常适宜种植甘蔗,蔗糖业一直以来都是龙州县的支柱产业。近几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达50万亩以上,入厂原料糖蔗250~280万吨,平均亩产5.5吨左右,农民经济收入难以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6.
机械收获导致宿根蔗蔸破损,是影响机收甘蔗宿根性的重要因素。为探索近地端蔗茎纤维组分与机收破蔸率的关系,本研究以5个甘蔗品种ROC22、粤糖93-159、桂糖32号、福农39号和云蔗05-51为材料,于收获前取近地端20 cm蔗茎进行压榨,分析蔗渣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并在机收后调查各小区破蔸率。结果表明:品种间近地端蔗茎木质素含量和破蔸率差异均显著,纤维素含量和半纤维素含量差异不显著;机收破蔸率由低至高依次为云蔗05-51(28.14%)、ROC22(35.26%)、福农39号(35.50%)、粤糖93-159(39.14%)和桂糖32号(46.49%);机收后破蔸率与近地端木质素含量存在极显著遗传负相关,遗传相关系数-0.95,与纤维素含量呈遗传负相关;近地端木质素含量和机收破蔸率均为遗传力较高的性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甘蔗新品种桂辐98-296种茎补种新台糖22号(ROC22)宿根蔗,以解决宿根蔗缺株断垄、产量下降的问题,为该方法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ROC22缺株断垄较严重的第2年宿根蔗地为试验地,以ROC22宿根蔗地的自然状态为对照(CK),设桂辐98-296种茎补种ROC22宿根(处理A)和ROC22种茎补种ROC22宿根(处理B)2个补种处理.调查各处理植株月伸长速度、单位面积有效茎数、株高、茎径及蔗糖分,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处理A桂辐98-296补种蔗茎的出苗率(75.13%)和成茎率(91.45%)较高,6~9月平均伸长速度(56.4 cm)与处理A和B的宿根蔗及CK的平均月伸长速度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其株高(298 cm)与处理B宿根蔗及CK的株高基本一致;处理A蔗茎产量较CK极显著增产35.17%(P<0.01),经济效益明显.处理B同品种补种的出苗率(71.25%)和成茎率(16.44%)偏低,6~9月平均生长速度(21.2 cm)缓慢,整体产量与CK无显著差异,经济效益不明显.[结论]采用桂辐98-296种茎补种ROC22宿根蔗,可显著提高宿根蔗的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经济效益,解决宿根蔗缺蔸断垄、产量下降的问题,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甘蔗产业是耿马县经过30多年来艰苦奋斗建立起来的"龙头产业"和"支柱产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全县宿根蔗面积比例大,约占种植面积的75%,因此,管理好宿根甘蔗种植,提高宿根甘蔗产量,对夺取大面积平衡增产有着重要意义。该浅谈宿根甘蔗栽培管理技术,旨对今后勐永镇提高甘蔗单产和总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甘蔗栽培因下种时期不同,可分为春植、冬植、秋植和宿根栽培制度。其中春植蔗是我省甘蔗栽培的基本制度,也较适应我地冬、春气温偏低的特点,单位面积产量较高而稳定。春植蔗是指雨水至春分放种,霜前或次年"雨水"节前后砍收的植蔗制度。一般以新植1年,宿根1~2年为宜。  相似文献   

20.
宿根甘蔗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恩艳 《云南农业》2014,(10):30-31
宿根甘蔗栽培是盈江蔗区甘蔗的主要生产方式,栽培面积占甘蔗总种植面积的50%~60%,单产不高不稳,阻碍了盈江糖业发展。通过分析宿根甘蔗栽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即加大即砍即管宿根甘蔗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对高熟高糖宿根性强的主栽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加大优新良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从而促进宿根甘蔗单产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