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了酵素菌发酵和常规二次发酵两种不同料处理方式.作了栽培双孢蘑菇的试验。记载发酵期间料温的动态变化、微生物区系的含菌量变化及对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等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酵素菌发酵培养料与二次发酵料相比.有益微生物数量增加。营养成分得到改善。培养料质量获得优化。促使双孢蘑菇的菌丝生长加快.菇体产量和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2.
一般菇农知道,培养料发酵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蘑菇产量。为了提高培养料质量,国外已普遍采用二次发酵法。我国多数地区因受条件限制,仍采用古老的一次发酵工艺,因而产量较低,一般每米~2单产在5~7公斤。为此,我们进行了无粪细草料发酵种蘑菇试  相似文献   

3.
张祖堂 《食用菌》2004,26(4):22-22
培养料二次发酵,是当前蘑菇生产的核心技术之一,技术的正确、有效运用,可使得以稻草、牛粪为主料栽培的蘑菇生物转化率达45%~50%,较原先一次发酵法(在本地已被淘汰)栽培的蘑菇产量提高3成,甚至更多。笔者既是食用菌科技工作者,又是蘑菇生产者,经过十多年实践,总结出一套切实有效的蘑菇二次发酵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市蘑菇栽培1989年就试验了“增温剂”堆料发酵法,原堆料方法是将培养料预湿后拌入“增温剂”直接进房密闭发酵10天.此法发酵后培养料偏生,虽春菇产量较高,但发菌慢,秋菇产量有所降低,菇农不易接受.1991年起我们对使用增温剂的发酵法作了改进,起到了和二次发酵相同的效果.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前栽培蘑菇的培养料,多采用室外堆置发酵的方式。实践证明,这种传统惯用方式,虽然操作简便,但培养料中的养分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培养料中还会残存病菌和害虫,对蘑菇产量有直接影响。若采用培养料二次发酵法,在不增加有机肥料的情况下,就能使蘑菇单产大幅度提...  相似文献   

6.
信息台     
《食用菌》1991,(4)
蘑菇培养料节能快速床式发酵技术通过鉴定该项研究在掌握国内外研究新动向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应用蘑菇增温发酵剂进行蘑菇培养料快速发酵的新技术,与二次发酵法制备的蘑菇培养料相比,具有节能、省工、快速及提高蘑菇产量等优点,已在全国17个省市推广11.1万米~2。  相似文献   

7.
双孢蘑菇培养料隧道发酵技术是将培养料按照配方要求精准配料,通过预湿、混料环节进入一次发酵隧道,在75~80 ℃ 条件下完成微生物发酵及焦糖化反应,然后转入二次发酵隧道,在58~60 ℃ 条件下进行巴氏杀菌杀虫,45~50 ℃ 条件下进行控温发酵,生产出的培养料理化性状稳定,利于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实践证明,采用工厂化生产的二次发酵料栽培双孢蘑菇,出菇产量可较传统发酵料栽培提高60%~120%。  相似文献   

8.
蘑菇培养料加入864菌液发酵与二次发酵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加入864菌液发酵和二次发酵栽培蘑菇的试验,比较培养料中微生物群落、培养料成份及产菇量,说明加入864菌液发酵是代替二次发酵栽培蘑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三年来的实践证明,蘑菇培养料采用二次发酵,确实能提高蘑菇品质和产量。为了节约能源,两年多来,结合本区蘑菇生产的实际情况,对室内后发酵工艺进行了改革,收到了较好效果,现介绍于下。试验菇房面积为1500尺~2。在蘑菇培养料室外前发酵12~13天符合进房要求时,于进房的前一天  相似文献   

10.
制备适合蘑菇生长的培养料是栽培蘑菇的关键。随着蘑菇生产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广大蘑菇种植者希望有一种快速有效的蘑菇培养料发酵新技术,以克服目前二次发酵技术周期长、费工多、耗能大的缺点。为此,我们于1987年开始进行蘑菇培养料发酵新技术的研究,制成了适于制备蘑菇培养料的“增温发酵剂”,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套蘑菇培养料节能、快速、床式发酵的新技术,现将结果简报如下:(一)增温发酵剂的制备在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向的基础上,我们在国内首次分离筛选到可用于蘑菇堆肥的微生物,并以此为基础制成了适用于制备蘑菇培养料的“增温发酵剂”。(二)应用增温发酵剂进行蘑菇培养料发酵根据增温发酵剂的最佳生长条件和二次发酵的原理,同时参照国外短期发酵技术和室内发酵方法,并结合国内常规堆制发酵的操作步骤,我们建立了一套在生产上行之有效的节能、快速、床式蘑菇培养料发酵新技术。其具体流程为:稻草的切割和预湿一预堆一添加增温发酵剂一培养料进房床式发酵一翻格播种一管理采收。与二次发酵技术相比,每堆制111.1米~2培养料,应用这技术可省煤150~300公斤,省工8~10个,缩短周期5~10天。  相似文献   

11.
蘑菇培养料集中二次发酵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设计和建造小型二次发酵隧道 ,并就蘑菇培养料集中二次发酵不同填料高度工艺进行详细的研究 ,试验结果发现采用 1 8米的填料高度的发酵方法效果最好 ,产量较一般简易二次发酵方法提高 2 9%。  相似文献   

12.
稻草床栽草菇培养料优质发酵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易发酵、一次发酵和二次发酵稻草培养料床栽草菇的试验结果表明,二次发酵法栽培的草菇生物学效率达16.3%,显著高于一次发酵及简易发酵,且能较好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了草菇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蘑菇增温发酵剂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慈友  任永源 《食用菌》1992,14(6):19-19
蘑菇培养料二次后发酵技术的推广普及,对我国蘑菇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它发酵时间长、耗能多、劳动强度大.而应用增温发酵剂(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提供)可直接上床发酵,不用能源加热,也不用翻堆,可达到与二次发酵法同样的优质培养料,为蘑菇高产栽培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本文主要报道我们在西湖区周浦乡的应用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蘑菇后发酵中嗜热真菌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蘑菇后发酵中嗜热真菌对产量的影响蘑菇二次发酵分前发酵和后发酵两个阶段。前发酵即培养料在室外堆制阶段时间为12~14天,后发酵即经前发酵过的培养科进入室内进行升温处理阶段。在这阶段许多有益微生的就在此长出来,这些微生物亢细菌、真菌、放线菌,对蘑菇生长起...  相似文献   

15.
开展基于金针菇菌渣的不同双孢蘑菇培养料配方及发酵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金针菇菌渣和稻草的混合配方的产量均高于常规稻草和纯菌渣配方,其中以金针菇菌渣和稻草比为1︰1的配方产量最高,比常规稻草配方增产19.7%。金针菇菌渣在经过二次发酵后能直接用于栽培双孢蘑菇,由于菌渣持水能力弱、易失水,需注意调节和保持合适的基料含水量,以获得稳定、理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培养料发酵时间长短对培养料质量和蘑菇产量有很大影响。目前我省蘑菇培养料的发酵时间一般为25~30天。近二年来,我们把培养料发酵时间缩短为18和14天,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79年在凤(氵窖)大队菇场试验,面积29.6米~2,80年在农科所试验,面积20米~2。培养料配比见表1。堆制发酵天数,风(氵窖)菇场为28和18天二个处理,农科所为23和14天二个处理。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采用隧道发酵技术,以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菌渣为原材料,进行双孢蘑菇培养料的制备.通过一次及二次隧道发酵的工艺控制,检测堆制过程中温度、含水量、pH及电导率等理化成分的变化,并结合出菇结果评价金针菇菌渣培养料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金针菇菌渣在隧道一次发酵过程中最高温可达74℃以上,整个发酵...  相似文献   

18.
后发酵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蘑菇培养料后发酵技术,我国已广泛采用。为了对后发酵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子有更深的了解,根据我们的试验和有关文献综合报道如下。后发酵的作用机理蘑菇培养料的后发酵,即培养料进房后的再一次发酵,国外称Composeting phase Ⅱ、Peak-heating、Controled-Fermentation。室外发酵(即前发酵),是以化学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19.
针对双孢蘑菇培养料传统室外发酵温度不可控、发酵理化性质差、栽培产量低等问题,设计建造适合高海拔低温地区的培养料发酵隧道生产设施。通过阐述一次发酵、二次发酵隧道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对发酵料仓、地下送风管、进回风系统、控制系统关键部位进行设计。发酵试验与应用结果表明,一次发酵、二次发酵温度均易于控制,能够达到不同发酵阶段的温度需求。通过试验提出了隧道发酵中合理的风机运行控制参数,该条件下发酵后培养料含氮量为2.2%~2.4%、灰分为25%~30%、含水量为67%~69%、pH为7.5~7.8,理化性状优良,栽培产量达到25 kg·m-2,该设施适宜高海拔地区双孢蘑菇培养料工业化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2015,(6)
<正>以前辽宁省凌源市利用一次发酵技术栽培双孢蘑菇,产量不高(7.5 kg/m2)。近几年笔者在凌源市刀尔登镇柏杖子村利用现有50个冷棚进行二次发酵技术栽培双孢蘑菇,鲜菇产量达到15 kg/m2。笔者根据栽培实践,现将冷棚二次发酵技术的要点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1二次发酵法的优点二次发酵技术是双孢蘑菇标准化规范栽培的重要步骤,是双孢蘑菇高产栽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与传统的一次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