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减小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记忆效应,进一步提高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度,采用漏极静态偏置电阻优化的方法消除电记忆效应,并利用PN结温度升高使导通电压下降的特性进行温度补偿以抵消电热记忆效应.高级电子设计系统(Advanced Design System,ADS)仿真结果表明,放大器三阶互调的高低频谱分量的差值从6.88 dB降低到0.214 dB,显著地消除了电记忆效应,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电热记忆效应.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利用硅微传感器检测农药——毒死蜱,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采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进行研究,模拟真空环境和水环境中硅(110)晶面对毒死蜱分子的吸附过程,计算出了吸附能和吸附性能等。结果表明:水环境中毒死蜱和硅晶面的吸附能小于真空环境下的吸附能,其中毒死蜱与水分子的疏水作用能为吸附能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水环境下最终吸附平衡构型中,分子并不完全吸附于基底,模拟温度在288 K、模拟时长在600 ps时,被吸附农药的分子量最多;毒死蜱分子距离硅晶面越近,被吸附的分子量越多。研究表明,在实际农药检测工作中,288、298、308 K温度下硅微传感器检测农药毒死蜱浓度的结果需要对应不同的浓度限值,即0.030、0.020、0.027 mg·L-1。  相似文献   

3.
高酰基结冷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发酵液絮凝pH值、醇洗脱色pH值、干燥温度为因素,选用L9(34)正交试验,通过对产品的主要性能检测及正交分析,研究高酰基结冷胶生产工艺,得出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絮凝pH值1.0,脱色pH值7.0,干燥温度85℃。该生产工艺可为高酰基结冷胶生产及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抑制海芦笋采后品质劣变,延长其贮藏保鲜期,采用Box-Benhnkenk设计方案,通过响应面分析法探讨了温度、硅窗面积及CO2含量对海芦笋抗坏血酸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规律,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温度对两个指标都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硅窗面积对两个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但CO2含量仅对抗坏血酸含量有显著影响,而对叶绿素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建立了海芦笋硅窗气调包装工艺中温度、硅窗面积及CO2含量3个因素对两个指标的数学模型,获得了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1.9℃、硅窗面积0.58cm2和CO2含量5.9%。  相似文献   

5.
水稻施用硅肥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喜硅作物,其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硅素。土壤中能被水稻利用的有效硅含量相当低,只有通过硅肥的施用,才能满足水稻生长发育对硅素养分的需求。在水稻栽培中,特别是在高产栽培中,移栽期每亩施用含枸溶性硅20%(其中水溶性硅5%)的多效硅肥8kg,能显著促进水稻根系的发育和对其他养分的吸收,改善水稻的营养状况,增强水稻的抗倒、抗病性能,改善后期光合条件,促进后期光合产物的合成与积累,使有效穗增加、结宵率和  相似文献   

6.
早在1976年初,W.E.Spear等人已制成非晶态硅(a—si)p—n结。本文是探讨建立一种与之相应的静态理论,在隙态密度分布函数未知的情况下,利用积分中值定理,并对p—n结能带的性质作了适当假定之后,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结果表明,在轻掺杂情形下,这种理论与晶体p—n结突变结理论在数学形式上仅差一个因子。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高凝成品油管壁结蜡规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成品油管道常温顺序输送中的析蜡问题是影响管道安全运行和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试验,探讨了高凝成品油输送温度和管壁温差对管壁结蜡层厚度的影响,得出了输油温度和温差与结蜡层厚度的函数关系,对于预测结蜡规律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硅对不同pH水田土壤镉吸附热力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硅酸钠为硅源,在中和其碱性和消除钠离子影响的基础上,进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吸附等温试验,探讨了加硅对土壤镉吸附热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硅水平下,Freundlich方程均可较好地描述三种温度下(25、35、45℃)两种土壤镉的吸附特征;在不同的温度下,加硅均降低了碱性土壤镉的吸附容量、增大了其吸附强度,增加了酸性土壤镉的吸附容量、降低了其吸附强度;两种土壤吸附镉的热力学参数均为ΔG0、ΔH0、ΔS0,说明土壤对镉的吸附均是吸热、熵增的自发过程;加硅后,碱性土壤对镉吸附过程的ΔG变大、ΔH变小、ΔS变小,酸性土壤对镉吸附过程的ΔG变小、ΔH变大、ΔS变大,说明与对照相比,加硅使碱性土壤吸附镉的自发性降低,使酸性土壤吸附镉的自发性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智能温室是设施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传感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是智能温室的 基础,分析温室传感器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展望很有意义。【方法】温室传感器根据应用 领域可划分为环境因素传感器和植物体信息传感器,从传感器的精度、特点、适用范围、发 展趋势等方面对两类传感器进行了分析。【结果】环境因素传感器包括光照传感器、空气温 湿度传感器、CO 2 传感器和土壤相关的传感器,植物体信息传感器包括植物温度传感器、植 物水分传感器和植物营养元素传感器。光照传感器以硅光电池使用最广,空气温度传感器中 最具应用前景之一的是半导体 PN 结型温度传感器,空气湿度传感器中的电阻式、电容式感 湿材料都有应用,CO 2 传感器以红外线应用原理为主。在土壤和植物体信息传感器中,光谱 学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结论】未来温室专用传感器领域会进一步细分,土壤和植物 体信息传感器继续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温室传感器总体上会朝着体积更小、精度更高、非 接触式、实时检测的方向不断发展,传感器的信息融合趋势会愈加明显。传感器和物联网技 术在智能温室发展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继[2]后提出了另一种共岛电容器结构,取名共岛PN结电容器,共集电极晶体振荡器电路集成化时采用这种电容器结构只需要平面晶体管工艺就可以做成单块集成电路,工作频率为30到6OMHz,这种电容器结构也可用于双极型集成电路,可以收到减小芯片面积和设计灵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大田与室内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高温闷棚、低温冷冻、轮作倒茬、淹水等不同绿色防治技术措施对温室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低温冷冻法对温室黄瓜根结线虫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适宜在冬季温度低于-15℃,且持续20d以上的地区推广应用。黄瓜与棉花、大葱和大蒜轮作切断根结线虫的食物链,减轻根结线虫的危害。淹水法虽然对根结线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在缺水和保水性能比较差的垆土和黄绵土的北方地区推广应用受到很大限制。高温闷棚法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高温闷棚8d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达到100%,闷棚后第3年防治效果仍高达96.2%。完全能替代化学药剂防治,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协调了根结线虫病的防治与温室绿色食品黄瓜生产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69个随机挑选的核盘菌弱毒菌株Ep-1PN原生质体再生后代的生长速度、菌 落形态和毒性。结果表明:其中的35个再生后代在PDA平板上均匀扩展,形成典型的核盘菌菌落,生长速度大于18mm/d。在离体莴苣杆上,这些后代的培养物引起较大的病斑。当它们同亲合性菌株Ep-1PNA183在PDA平板上接触时没有发现Ep-1PNA183菌落发生异常变化,说明这些后代已失去了Ep-1PN的弱毒因子,恢复了正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温闷棚对蔬菜根结线虫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方法。【结果】高温闷棚后,灌水+覆膜处理和灌水+覆膜+药剂处理10 cm深土壤温度在60℃以上,持续时间50 min,根结线虫虫口减退率为100%,显著高于灌水未覆膜处理。高温增加了真菌和细菌物种丰度和多样性,但灌水+覆膜+阿维菌素处理的真菌物种丰度和多样性下降。生菜采收期,真菌物种丰度增加,多样性下降,细菌物种丰度和多样性均增加。高温促进了链格孢属、枝孢属真菌和uncultured_bacterium_c_S0134_terrestrial_group细菌繁殖,抑制了鞘氨醇单胞菌属繁殖。【结论】灌水+覆膜的闷棚方式可有效防治根结线虫且可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下茬生菜生长期,土壤中微生物群落逐步恢复,该闷棚方式适宜在新疆温室蔬菜应用。  相似文献   

14.
落叶松人工林节子内部特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枝解析和节子剖析技术,获取了95株解析木和2 165个节子数据,以树木和节子自身因子为自变量建立了节子内部特征模型,包括节子直径和角度模型、节子中健全节和疏松节长度模型。模型很好地描述了节子内部特征因子的变化规律,揭示了节子内部特征因子随林木和自身变量变化的机制。结果表明:节子直径、节子角度和健全节长度都随着其所在位置高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树木胸径的增大而增大;疏松节长度随着胸径的增大呈现增大趋势,但节子自身直径大小对其影响也较大。应用独立检验样本对所建模型进行检验,精度达到了95%以上,这些模型可以应用到林木生长模拟系统中,增加模拟效果。节子内部特征变化规律的研究也有助于揭示枝条的生长与死亡机制,对开展整枝抚育从而提高木材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节子的性质及其对木材材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节是指树干内部的枝条基部或枯死枝条形成的结疤,在用材中称为节子。在树木生长过程中节子独特的理化性能对树木的生长有良好的作用。但是在木材加工利用过程中节子的存在严重影响木材性能和加工利用。本研究对节子的构造、物理力学性质、化学性质和检测方法等5个方面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节子的存在对于树木的生长过程中枝条与树干之间最佳连接方式,无论在应力作用还是外部细菌等因素的影响下,节子在树木生长过程中所体现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都有着良好的作用。但是在木材的利用中,节子对于木材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于刀具损伤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木材的抗拉、抗压、抗弯性能,同时对于木结构连接部位的力学性能也有一定影响。目前国内外对于板材节子检测的研究较充分,但是对于原木的节子检测研究较少。在有节材力学性能预测方向,得到了较为精准的预测模型。并且通过节子特征、林木密度、树龄、树干特征等对节子进行预测,帮助在树木生长过程中对木材进行改良。现阶段对节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力学性能和检测等方向,对于节子部位的超微观构造和构造智能性利用等方面相对薄弱,对于节子如何影响木材力学性能的机理并未深入。  相似文献   

16.
苹果幼树日光合特性与环境因子数量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揭示了苹果幼树蒸腾强度(E)与净光合效率间(PN)的高显著相关性,并由此引出净光合效率与周围环境因子,包括太阳有效辐射量(PAR),大气温度(TA),大气相对湿度(RH)及大气CO2浓度(CO2A)的数量化关系为,PN=-25.4931+0.1918TA-0.0163RH+0.0584C02A+0.0068PAR,所有引入参数至少在0.015水平F检验显著。这项工作为果树生态区域化及受控生态系统中的生理学问题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淡紫拟青霉对海南白木香根结线虫的寄生及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海南白木香根结线虫的生物防治方法,采用双温测定法,在室内测定淡紫拟青霉对白木香根结线虫卵的寄生效果。结果表明,处理18d后,3×107个/mL的孢子悬浮液对卵的相对寄生率为91.10%。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淡紫拟青霉固体菌剂能抑制海南白木香根结线虫的繁殖和危害,菌剂施用量越大,防效越好。以50g/株剂量处理60d,根结线虫病的病情指数仅为9,防治效果达87.50%,白木香株高增长率为32.1%,地上部鲜质量增长率为46.6%。该菌株的固体菌剂对海南白木香根结线虫病表现出了较为显著而持久的防病作用。淡紫拟青霉不仅能有效地抑制海南白木香根结线虫的寄生与繁殖,而且能促进海南白木香植株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节子的变色现象严重影响木材质量,了解节子变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是确定合理修枝的重要依据.以黑龙江省孟家岗林场地区49年生的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节子剖析技术分析自然整枝条件时水曲柳节子愈合时间与变色长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曲柳节子平均愈合时间约为6.7 a,约91.1...  相似文献   

19.
黄瓜根结线虫病病情指数分级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根畸变(根结或根肿大)百分率统计法、数根瘤法、根结百分率3种方法来比较黄瓜(嫁接黑籽南瓜)根结线虫病情指数,结果显示:数根瘤法和根结百分率的方法统计病情指数分别为25.33和42.67,根畸变(根结或根肿大)百分率统计病情指数为61.33,与数根瘤法和根结百分率所得数据相比在P0.05上差异显著;根畸变(根结或根肿大)百分率与数根瘤法和根结百分率法相比,前者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出不同程度的发病危害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提高木材质量,本文利用节子剖析数据建立枝条丢失年轮数量的混合效应模型,以达到预测枝条丢失年轮数量的作用,为人工整枝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孟家岗林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50棵长白落叶松解析木的1 434个节子数据,以Poisson分布为基础,采用SAS9.4软件中的glimmix模块,建立了节子丢失年轮数量的广义线性混合模型,通过计算相应的指标,选出最优混合模型。结果在考虑树木效应情况下,包含截距、节子高度、节子相对高度的随机效应参数的混合模型为最优混合效应模型;在考虑等级效应的情况下,包含节子相对位置、节子直径的随机参数的混合模型为最优混合效应模型。综合比较,两个混合模型的拟合效果均好于基础模型,其中考虑树木效应的拟合效果最好。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节子丢失年轮数量与节子着生高度、节子直径密切相关,位于树干基部的直径较大的节子,由于竞争作用,生长受到抑制,但是生存能力强、存活时间长,故而产生丢失年轮的数量较多。着生位置越靠上的节子,生存条件好,产生丢失年轮的数量少。结论通过长白落叶松人工林节子丢失年轮数量混合模型的建立,并对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本文的混合模型能对枝条丢失年轮的数量进行预测且偏差较小。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完善,从而为人工整枝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