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提高豆浆品质,探讨大豆浸泡时间对豆浆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可知,大豆浸泡时间对豆浆浓度的影响极为显著,浸泡时间为10 h左右最好,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不好。大豆浸泡时间越长,加工豆浆时起泡沫越多,对豆浆的加工和品质都不利。  相似文献   

2.
果汁大豆酸奶是以果汁、大豆、白砂糖、鲜牛奶为原料,经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而制成的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品。研究内容包括接种量的大小、豆乳和牛乳配比、果汁添加量等对果汁大豆酸奶形成的风味变化及其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接种量5%最适合豆乳和牛乳的混合原料液发酵;豆乳与牛乳的配比为2∶3,蔗糖添加量8%,果汁添加量10%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豆浆的口感和营养均衡性,研究用大豆、花生和大米混合配料加工豆浆。通过单因素试验可知,随着花生含量和大米含量的增加,豆浆固形物含量呈下降趋势;以大豆100为基准,花生配比为30%~50%,大米配比20%~40%,豆浆感官评分较高。通过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回归试验可知,复合豆浆原料最佳配比为以大豆100为基准,花生添加量39.44%,大米添加量23.89%,在此组合下豆浆的最大固形物含量为3.42%。  相似文献   

4.
《科学种养》2008,(4):60-60
全球大豆价格创纪录的高位运行,很大程度上是北美和亚洲部分地区农民从过去种植大豆转种玉米、棕榈油和其他农作物,以供应生物燃料行业需求,直接导致全球大豆产量减少。同时,近年来由于旱灾和作物改种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减少,国内市场对进口大豆的需求加剧。另外,对豆浆等豆制品需求的增加也刺激了大豆价格的攀升。  相似文献   

5.
适于大豆育种应用的抗旱性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山西和甘肃敦煌进行大豆品种资源抗旱性鉴定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抗旱性评定方法的可靠度。结果表明,应用隶属函数或抗旱系数综合指标评定法评定大豆抗旱性,可靠度高于以叶片萎蔫度或以子粒产量为依据的两种单项指标评定法。综合评定大豆抗旱性的关键在于性状的选择,应选择与抗旱性密切相关的主要性状:子粒产量、株粒数、株荚数、叶片萎蔫度、植株高度、分枝数等6项作为综合评定大豆抗旱性的指标性状。  相似文献   

6.
豆制品与水     
豆腐是大豆蛋白质的凝胶体。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大豆原料经过浸泡、磨碎、分离、洗渣等环节,借助水的作用,将可溶性蛋白质有效地抽提出来,制成豆浆。再通过煮浆,添加凝固剂使豆浆变成豆脑,从而制成各种豆制品。俗话讲:“豆腐用水做”,一语道出了水在豆制品生产中的重要性,可以说离开了水不论用何种方法,都达不到制成豆腐的目的,因此在豆制品生产中应重视对生产用水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大豆根结线虫(SCN)是美国大豆的主要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高于其它任何病害。SCN群体是多样化的,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描述其群体变异性,一是采用小种测定试验,即利用4个大豆品系将SCN分为16个小种,另一种是最近Niblack等报道的新方法,即利用7个大豆品系分析SCN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关于发展黄淮海地区大豆生产和育种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豆的重要性:据FAO统计:大豆粉占世界8种主要作物蛋白粉的65.48%,居各作物的首位。大豆油占世界14种作物生产的食用油的25.10%,最近报道,大豆油已占食用油的30%,居植物油首位。大豆在大宗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地位,居前列,近年来,我国大豆总产量达14  相似文献   

9.
凝固型大豆酸奶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凝固型大豆酸奶工艺设计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豆乳与牛乳的质量比为1∶1,蔗糖添加量为9%,发酵剂的接种量为5%,发酵温度为42℃时,能够生产色、香、味俱佳的营养保健型大豆酸奶。  相似文献   

10.
主要有大豆霜霉病、大豆灰斑病、大豆食心虫。防治措施:一是农业防治:在大豆生育期内搞好中耕,促进新生根的大量形成,破坏病原菌生存环境。加强大豆生育期间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准确及时地确定防治期,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1.
中外大豆食品研发的观念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方食品和西方食品都有各自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中国传统豆制品的营养价值极高,豆腐、豆浆、豆豉等豆制品的美味和价廉优势是商品开发时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国近年对大豆食品开发主要偏向引进技术,研发对象偏向油脂化工,显然忽视了传统豆制品的开发,根源主要是没有认识到传统豆制品的潜在效益。  相似文献   

12.
玉米大豆间作试验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玉米与大豆不同比例间作与净作试验的比例间作段表明:玉米与大豆间作组成的复合群体具有较大的生产力潜力,有明显的间作优势;玉米与大豆间作时复合产量的高低主要受玉米产量的影响。小比例间作和混作高秆作物过多,对大豆生产不利;玉米与大豆2:2间作时.即玉米大行距不145cm,小行距为35cm,株距为22cm时,其复合群体的总产量是最高的;玉米与大豆2:4间作时。具有最高的投入产出比(1:2.77)和每工日纯收入(44,82元/d)。结合临沧地区多年来玉米与大豆间套种的经验。阐述了玉米与大豆间作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和潜力,进而提出了发展的基表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怎样提高大豆杂交成活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文来  金鑫 《种子》1994,(1):55-56
有性杂交是目前大豆育种的主要途径,成本低,选育效果高。但近年来,在大豆杂交技术上没有突破性的改进,仍然是采取人工去雄和授粉,这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提高杂交成活率,缩短杂交时间,减轻育种者的劳动强度有着重要的意义。花荚脱落的原因:(1)在操作过程中没有使母本真正授上活的花粉粒,或是母本的柱头被损伤。(2)土壤缺磷少氮,大豆田过瘦,含全氮量低于of%,有效磷少,致使大豆前期营养生长不良,植株缺小,光合面积小,所制造的有机物也少,不能满足花荚生长的需要,造成落花荚。(:4)大豆栽种过密,在土壤肥水条件…  相似文献   

14.
夏大豆产量性状的遗传力和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6个夏大豆品种进行双列杂交试验,估算了主要产量性状的遗传力、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大豆有效分枝数,每荚粒数,百粒重的狭义遗传力较高,可以进行早代选择;单株数、单株产量的狭义遗传力较低,在中高世代进行选择效果较好。大豆产量性状的加性遗传效应都是主要的,并以单株产量表现较大的特殊配合力效应。新品系85212.84240B1、77249都是高产育种较理想的亲本材料,尤以品系77249育种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大豆种子脂肪酸合成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任波  李毅 《分子植物育种》2005,3(3):301-306
大豆种子油是人类食用油的重要来源,该油用量占全世界食用油的31%。大豆种子油的主要成分是三酰甘油,其中的重要营养是脂肪酸。一般大豆品种的种子含油量约为18%~22%,其中的脂肪酸含量与组成分别是11.73%的棕榈酸(16:0)、3.29%的硬脂酸(18:0)、21.81%的油酸(18:1^△9)、54.16%的亚油酸(18:2^△9.12)以及8.98%的亚麻酸(18:3^△9,12,15。大豆种子脂肪酸合成主要发生在质体中,参与脂肪酸合成的酶主要为乙酰辅酶A羧化酶和脂肪酸合酶。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大豆脂肪酸生物合成代谢,包括提高种子脂肪酸含量、改善脂肪酸组成,可以满足人类对大豆油日益增长的需求,并可以使大豆油更具有营养价值与特殊的工业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大豆种子脂肪酸合成代谢的基本途径,对近来脂肪酸合成代谢的基因工程调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16.
这是大豆根腐病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由于重、迎茬引起大豆根际病原菌种类增加,有益真菌数量减少,同时连作重茬导致大豆根际细菌密度下降,放线菌密度下降,大豆根系发育受到破坏,因此造成大豆根腐病发病加重。  相似文献   

17.
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毒素的提取及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大豆疫霉根腐病原菌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毒素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探讨,并用抗感不同大豆品种的切根苗进行了毒素生物活性及最佳浓度的测定、筛选。结果表明:毒素的提取采取弱极性的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比较理想,尤其是用乙醚萃取;用稀释100×浓度的毒素处理抗感不同的大豆品种的切根苗可以产生与病原菌下胚轴接种法相同的症状,同时也证明该毒素是一种非寄主专化性毒素。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豆孢囊线虫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曾经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如今,中国的大豆生产量已从世界首位降到美国、巴西之后,由大豆出口国变为大豆进口国,其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大豆生产未能有效的控制大豆孢囊线虫的危害,以致中国大豆平均单产处于较低水平。大豆孢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简称SCN)是一种土传的定居性内寄生线虫,大豆孢囊线虫的二龄幼虫从根尖处侵入根部,造成根组织的代谢失调与组织损伤,受害的大豆根系短粗,植株矮小,叶片变黄,产量严重降低。SCN的特点是分布广、危害重、寄主范围宽、传播途径多,存活时间长,防治极难。SCN危害已遍及中国大豆主要生产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大豆主产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及黄淮海大豆主产区的山东、河北、山西、安徽、河南、北京等省市,每年SCN发生面积达150万hm^2以上。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在大豆孢囊线虫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SCN生理小种的研究、SCN抗性资源发掘、SCN经典遗传及分子遗传学研究及SCN抗性育种等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大豆的起源中心和原产地,早在5000多年前就开始种植大豆,并将其通过多种方法制成种类繁多、美味可口的豆制品。后来,大豆的栽培技术由中国传至日本,并经欧洲、美国等地传向世界,目前,大豆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主要农产品。在我国,大豆是播种面积超过667万hm^2的五大作物之一,我国曾经是世界上传统的大豆生产和出口大国。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把大豆作为小作物,在科研、生产、推广等方面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大豆生产长期处于粗放经营状态,相当一部分地区只是作为一种轮作倒茬的次要作物对待,与世界大豆产业的迅速发展相比,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显得十分缓慢,我国已经由世界传统的大豆生产和出口大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豆进口国。准确分析我国大豆产业现状,找出我国与世界大豆产业之间的差距,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对振兴我国大豆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郭奎 《种子科技》2023,(4):46-48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玉米和大豆两个不同季节作物,使其生长特征相辅相成,达到单位面积玉米、大豆增产的一种集约化农业技术。传统的间作套种虽然可以增加耕地产量,但不能实现机械化生产且经济效益较低。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既能促进作物间的和谐共生,又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从根本上解决由于连续耕作造成的土地钙化和病虫害大规模暴发等问题,推动循环农业的发展。文章主要介绍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概念,阐述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优势,研究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分析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和应用的重点工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