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甘蔗的分蘖前期和伸长中前期对春植蔗桂糖 15号用 10 0 mg/L的乙烯利进行叶面喷施处理 ,结果表明 :分蘖前期喷施乙烯利的处理促进了甘蔗的生长 ,改善了经济性状 ,使分蘖和蔗茎伸长速度、茎长、茎径、单茎重及成茎率均有所提高 ,获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 ,同时提高了甘蔗的蔗糖分及品质。而伸长中前期喷施乙烯利的处理生长受抑制 ,茎长、茎径、单茎重均降低 ,从而产量较低 ,但其成茎率有所提高 ,蔗糖分明显提高 ,表现出明显的增糖和提高甘蔗品质的效果。此外 ,经乙烯利处理的甘蔗遇干旱时 ,有较强的抗旱性。在这两个乙烯利处理中 ,时期 I处理的抗旱性最强 ,产量也较高 ,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乙烯利对甘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甘蔗伸长期叶面喷施乙烯利表明,蔗茎伸长速度和酸性,中性转化酶活性上升都降低,20天后,蔗茎伸长速度和酶活性上升,并逐步超过对照。但新叶叶面积降低。乙烯利还能增加甘蔗茎粗和茎重,提高糖分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乙烯利和甲基环丙烯(1-MCP)对甘蔗苗期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明确乙烯利和1-MCP对甘蔗苗期抗旱能力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以桶栽的苗期新台糖22号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分别用浓度为200和300 mg/L的乙烯利喷施甘蔗叶面,然后用1 mg/L 1-MCP密闭连续熏蒸16h,在不同处理时期分别测定甘蔗苗期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强,喷施200mg/L乙烯利+1 mg/L 1-MCP处理的苗期甘蔗叶片POD、SOD和CAT活性明显增加.而喷施300 mg/L乙烯利+1mg/L1-MCP处理的甘蔗苗期叶片POD、SOD和CAT活性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表现为在轻度水分胁迫时呈上升趋势,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时呈下降趋势.[结论]喷施200 mg/L乙烯利+1 mg/L 1-MCP能增加苗期甘蔗的POD、SOD和CAT活性,有利于提高苗期甘蔗的抗旱性;但在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下喷施较高浓度的乙烯利(300 mg/L)和1-MCP不利于提高苗期甘蔗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4.
叶面喷施乙烯利对甘蔗碳氮代谢、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桂糖17号、新台糖22号2个甘蔗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甘蔗生长前期叶面喷施0、100、200mg·L-13个不同浓度的乙烯利,研究乙烯利对甘蔗叶片碳氮代谢、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喷施100mg·L-1乙烯利后的一段时间内,桂糖17号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先低于对照,硝酸还原酶活性、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全氮含量呈现与碳代谢相应的先抑制后促进的效应;(2)喷施乙烯利后,甘蔗叶片生长受到一定的抑制,喷施100mg·L-1乙烯利,甘蔗长高先受抑制后促进,喷施200mg·L-1乙烯利,甘蔗长高一直受抑制但增加了有效茎数。  相似文献   

5.
在分蘖期用80mg.L^-1和300mg.L^-1浓度乙烯利对甘蔗(桂糖15号)进行叶面喷施处理,喷后不同时期对甘蔗茎(+3和+4叶之间节间)的观测表明:①乙烯利处理促进了维管束的分化,密度增大,木质部导管和韧皮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80mg.L^-1浓度处理增大了维管束、木质部导管和韧皮部的面积,有利于增强输导能力。②80mg.L^-1浓度处理对甘蔗茎及其表皮细胞的生长发育有短暂的抑制作用,但随后即表现为促进作用,明显促进了径向壁的增长,表现出蔗茎横向扩张的趋势;300mg.L^-1浓度处理则始终表现为抑制作用。③80mg.L^-1浓度处理能提高甘蔗产量,而300mg.L^-1浓度处理则使甘蔗产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在甘蔗生长前期用100mg/L浓度乙烯利对桂糖11号和新台糖20号进行叶面喷施。结果表明:⑴乙烯利处理使新台糖20号叶片中维管束密度、维管束中的后生导管和韧皮部面积均明显增大,并使硅含量提高,锌含量降低;⑵乙烯利处理对桂糖11号的叶片维管束面积、维管束中后生导管面积和韧皮部面积以及叶片的维管束密度都没有影响,但提高了叶片中硅、镁和锌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在分蘖初期分别用蔗丰灵1/400、1/500、1/600浓度叶面喷施甘蔗中熟种桂糖15号,几种处理对桂糖15号整个生长期中+1叶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酶NADP-苹果酸酶都有促进效应。在分蘖初期至拔节初期,几种浓度处理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低于对照,而在甘蔗伸长中期至砍收,则明显高于对照。1/400浓度处理对桂糖15号的株高和茎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1/500和1/600浓度处理的能有效促进茎径生长,提高成茎率。最终增产效应是1/600>1/500>1/400>CK;增糖效应则以1/400和1/600为佳。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 3种不同浓度乙烯利溶液 0 mg/ L、10 0 mg/ L、4 0 0 mg/ L分别对中熟品种桂糖15号 ( G15)和早熟品种新台糖 2 0号 ( ROC 2 0 )在下种前进行 2 4小时浸种处理 ,在不同时期观察主要农艺性状 ,抽样测定 +4叶所在节间的有关生理生化指标。试验结果表明 :用乙烯利溶液浸种处理后 ,在分蘖期和拔节期 ,10 0 mg/ L和 4 0 0 mg/ L浸种处理的甘蔗体内含水量、细胞膜透性、过氧化物酶、酸性转化酶、中性转化酶、Mg2 +- ATP酶、Ca2 +- ATP酶的活性均低于对照 ,最终小区产量 G15分别下降了 6.4 4 %、3 1.95% ;ROC2 0分别下降了 2 .15%、2 3 .61%。在本研究中 ,所有的乙烯利浸种处理都提高了这两个甘蔗品种的分蘖率 ,并使最终的有效茎数增加。此外 ,10 0 mg/ L乙烯利浸种处理还提高了 ROC2 0的甘蔗蔗糖分 ,降低了蔗汁还原糖含量  相似文献   

9.
水分胁迫下喷施乙烯利对甘蔗分蘖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甘蔗分蘖初期,分别对桶栽甘蔗ROC 22和ROC 10叶面喷施0mg/L、100mg/L、200mg/L、400mg/L乙烯利,以探讨乙烯利对两个甘蔗品种分蘖及根系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和复水后,乙烯利处理都促进甘蔗分蘖芽的发生;促进ROC 22根系和株高的生长,而ROC 10用乙烯利处理的则不及清水处理的好;促进甘蔗生物量的增加,可以缓解干旱胁迫对甘蔗茎基部茎径生长的抑制程度。  相似文献   

10.
选用GT11和ROC20两个甘蔗品种为供试材料,在甘蔗伸长初期喷施100mg/L乙烯利。着重研究乙烯利对两个甘蔗品种一些抗旱性生理指标及工艺成熟期群体冠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乙烯利处理有利于优化工艺成熟期甘蔗群体冠层结构;提高甘蔗叶片束缚水含量和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及维持其稳定性,提高了两个甘蔗品种的脯氨酸含量及综合抗旱能力;保持甘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相对稳定性,改善GT11甘蔗品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多个甘蔗品种连续3a进行田间试验,比较梢部、中部和基部节位芽苗生长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中部节位芽苗出苗率高,分蘖力强,伸长拔节快,有效茎数多,植株高,茎较粗;蔗茎产量平均比梢部节位芽苗增产25.7%,比基部节位芽苗增产35.6%;单位含糖量平均比梢部节位芽苗增产26.8%,比基部节位芽苗增产38.9%;其病根蔗也有增产增糖的效果.证实了甘蔗属中部优势作物,其强遗传势区位于蔗茎中部,取中部节位芽做种有助于防止甘蔗品种退化,达到甘蔗高产高糖栽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今后抗旱型甘蔗专用肥的研制及大田生产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用不同肥料品种、保水剂配制成2种类型的4种抗旱型甘蔗专用肥,与常规施肥方式对比,研究其在甘蔗上的施用效果。[结果]施用抗旱型甘蔗专用肥出苗率比对照增加1.6%~9.7%,株高增加2~20 cm,有效茎增加3 871~12 651条/hm2,蔗茎产量比对照增产5.14%~15.01%,蔗糖分提高0.12~0.46个百分点,经济效益比对照增加515~3 538元/hm2。[结论]施用抗旱型甘蔗专用肥能促进甘蔗出苗、分蘖及蔗茎伸长,增加有效茎数,提高产量和蔗糖分,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采用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3种肥料和BJ2101L保水剂配制而成的抗旱型甘蔗专用肥的施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硼、锌对甘蔗一些生理生化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分蘖期施用硼、锌、硼 +锌 ,都能促进有效茎的形成。分蘖期施锌、锌加硼及大生长期施硼的茎径、茎长、产量均比对照高。前期、伸长期施用硼肥或前期施用锌肥 ,对甘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有较大影响。各处理都能提高甘蔗产量 ,前期单施锌和锌加硼处理能够提高甘蔗品质  相似文献   

14.
蔗丰灵处理对不同甘蔗品种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桂糖85/8、粤糖63/237、桂糖11号和桂糖15号共4个甘蔗品种作为供试材料,于分蘖初期以0.2%(质量分数)“蔗丰灵”甘蔗高效液肥进行叶面喷施,以清水作为对照。在不同时期观察主要农艺性状及养分吸收特性,最后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蔗丰灵处理能提高分蘖率和成茎率;(2)蔗丰灵处理可提高叶片中全N、全P及全K含量,能提高甘蔗产量,其增幅为10.5-17.6%;(3)蔗丰灵处理可提高蔗糖分,其增幅为0.33-1.42%,还可降低还原糖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为选育糖能兼用甘蔗新品种,以自育的27个新品系和2个对照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调查测定出苗率、分蘖率、宿根发株率、枯心苗率、黑穗病发病率、株高、茎径、公顷有效茎数、田间锤度、甘蔗蔗糖分、甘蔗纤维分、公顷蔗茎产量、公顷产糖量和公顷总可发酵糖量等性状,对各性状进行方差分析、遗传变异和遗传相关分析,对公顷产糖量和公顷总可发酵糖量进行多性状指数选择,并与单性状选择做比较。结果表明:除新植枯心苗率之外,所测性状在试验材料间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公顷有效茎数、公顷蔗茎产量、公顷产糖量和公顷可发酵糖量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大且广义遗传率较高,株高、茎径和田间锤度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小且广义遗传率较低。公顷有效茎数与公顷蔗茎产量、公顷产糖量、公顷可发酵糖量的表型和遗传相关性达显著水平。用指数选择法进行综合选择,13个新品系入选,且有8个入选材料的新宿平均公顷产糖量和新宿平均公顷可发酵糖量均超过双对照,指数选择法能获得较高的遗传增益,可用于糖能兼用甘蔗新品种的评价选择。  相似文献   

16.
甘蔗与斑茅后代重要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供试材料主要性状与蔗茎产量、蔗汁蔗糖分的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茎径、有效茎数与蔗茎产量的相关系数虽然较小(分别为0.0808、0.3658),但有效茎数对蔗茎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1.7935),茎径次之(1.5979);叶片酸性转化酶活性、酸性转化酶活性/中性转化酶活性均与蔗汁蔗糖分存在较大负相关关系(分别为-0.5593、-0.6611,后者达显著程度),前者直接作用大,而后者间接作用大。  相似文献   

17.
以8个云蔗(CYZ06–407、CYZ05–226、CYZ04–622、CYZ04–724、CYZ03–258、CYZ03–103、CYZ02–588、CYZ01–1413),3个新台糖系列(ROC22、ROC16、ROC10),2个粤糖系列(CYT93–159、CYT00–236),1个桂糖品种(CGT11),1个古巴引进品种(C266–70)等甘蔗品种为材料,设自然降雨(干旱)、正常灌水(灌溉)2个处理,通过测定蔗产量、株高、茎径、单茎重、有效茎、糖产量、蔗糖分、锤度、简纯度、纤维分10个工、农艺性状指标,采用抗旱指数(DRI)、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干旱、灌溉条件下甘蔗工、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并对参试品种的抗旱性、抗旱类型进行综合评价与划分。结果表明:干旱、灌溉条件下,糖产量与蔗产量、有效茎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茎重呈显著正相关;干旱条件下,糖产量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灌溉条件下,糖产量与蔗糖分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纤维分呈极显著负相关;参试品种10个工、农艺性状抗旱指数的主成分析将10个指标简化为产量因子、糖分因子、单株因子和品质因子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6.287%;基于主成分分析结果,对参试品种抗旱性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5个类群,C266–70抗旱性突出,CYZ03–258、CYZ04–622抗旱性强,ROC22、CGT11抗旱性较强,CYT00–236、CYZ03–103、CYZ04–724、CYZ02–588、CYZ05–226、ROC16抗旱性中等,CYZ01–1413、CYT93–159、CYZ06–407、ROC10抗旱性较弱。  相似文献   

18.
云南中低海拔甘蔗细茎野生种遗传力和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筛选遗传力和配合力表现优良的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及后代,为丰富甘蔗育种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奠定种质基础.[方法]依据甘蔗细茎野生种原生地的海拔差异结合SSR分子标记筛选7个云南不同生态型的甘蔗细茎野生种无性系,与以云南当地栽培品种德蔗93-94(母本)进行测交,用R软件对其后代糖产量、蔗茎产量、有效茎数、锤度、茎径、株高6个数量性状进行方差、遗传力和配合力分析.[结果]各组合后代糖产量、蔗茎产量、茎径、株高、有效茎数5个性状表现差异极显著,锤度表现差异显著;各组合后代株高、茎径、糖产量、蔗茎产量的遗传力表现较好,均超67.0%;德蔗93-94x云割82-114和德蔗93-94x云南1号后代株高、有效茎、糖产量和蔗茎产量配合力均表现明显的正效应,德蔗93-94x瑞割07-3和德蔗93-94x瑞割06-7-3后代茎径、糖产量和蔗茎产量配合力有比较明显的正效应,组合德蔗93-94x云割83-184和德蔗93-94x云割83-174后代在有效茎配合力效应表现较好的正效应.[结论]筛选出糖产量、蔗茎产量遗传力和配合力表现突出的云割82-114、瑞割07-30、瑞割06-7-3和云南1号;有效茎数遗传力和配合力优良的云南1号、云割83-184和云割83-1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