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红茶发酵,是在酶促作用下以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为主体的一系列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因此发酵既是红茶加工的重要工序,也是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为了提高工夫红茶加工水平,特进行了红茶发酵的化学变化及不同发酵方法对品质影响的研究,以探讨较好的发酵方法。  相似文献   

2.
3.
红茶发酵是以多酚化合物酶促氧化为主体的一系列化学变化的过程,是红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发酵需要在良好的条件下才能顺利进行。发酵的进展与质量的好坏是由温度、湿度、氧气等外界因素决定的。因此,有效地控制发酵条件和正确地掌握发酵程度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目前有些茶场对发酵这一工序不够重视,有的茶场发酵设备简陋,缺乏控制条件;有的茶场虽然具备基本条件,但操作马虎,控制不严;有的茶场对发酵程度掌握不严,或轻或重等。这些都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4.
以九龙袍一芽二三叶茶青为试验样本,系统探讨控温、控时超干发酵方法对九龙袍红茶品质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九龙袍红茶品质最佳的超干发酵控制条件为35℃、4h与40℃、3h。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红茶香气成分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不同产地红茶的香气差异、红茶加工过程中香气组分的变化以及不同加工方法红茶的香气差异。  相似文献   

6.
红茶香气形成机制及提高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气是衡量茶叶品质优劣的重要因子。我国的红茶虽然在浓、强、鲜度方面略低于印度和斯里兰卡的一些优质红茶,但在香气方面却具有自己的特色。如“祁红”、“宁红”茶中的香叶醇(牻牛儿醇)、苯甲醇、苯乙醇等芳香物质含量很高,比印度、斯里兰卡的红茶约高1—2倍,故含有浓烈的“甜香”。为了使“祁红”、“宁红”的香气进一步提高和发挥,本文依据红茶香气的形成机制,就其提高途径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7.
8.
以传统工夫红茶为对照,对高香红茶的新工艺技术进行探讨,分析了新工艺和传统工艺加工的春茶和夏茶的感官品质差异。结果表明:高香红茶新工艺加工的红茶品质优于传统红茶,且解决了夏秋茶香气低和滋味苦涩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不同叶位桑叶及发酵温度对桑红茶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提升采用红茶加工工艺制作桑红茶的品质和保健功能,以桑红茶中总黄酮、芦丁、异槲皮苷、总多糖、多酚、1-脱氧野尻霉素(DNJ)、氨基酸等活性成分的含量为考核指标,分析不同叶位桑叶原料及加工制作发酵温度2个重要因素对成品桑红茶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第1叶位的桑叶作原料,制备桑红茶的总黄酮、芦丁、异槲皮苷、总多糖、多酚、DNJ和氨基酸等活性物质含量最高,质量比分别为38.497、1.215、1.127、21.510、1.522、1.043、37.660 mg/g;在32℃下发酵,有利于桑红茶中各种活性成分的生物转化和定向积累。依据试验结果并综合其他工艺因素认为,以第1叶位的桑叶为原料,25℃下萎凋4 h,在32℃及相对湿度85%的条件下发酵8 h,可以得到富含各种活性成分的桑红茶。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江西省红茶加工科技水平,促进江西省红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梳理了近十年来江西省红茶的生产现状和加工技术进展,分析了江西省红茶产业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深化加工理论研究、加速新技术创新、加快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对江西省红茶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蔗渣饲料生料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蔗渣是糖厂的主要副产品,仅含1.5% ̄3.0%的粗蛋白,营养价值低,适口性差。为了缓解我国饲料粮供需矛盾,进行了蔗渣饲料生料发酵工艺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黑曲霉、绿色木霉和产朊假丝酵母三种菌种,蔗渣、糖蜜按8:2配料,料水比1:3,添加6%(NH4)2SO4,自然pH值,发酵温度30℃,混菌发酵36h,发酵后的饲料粗蛋白含量提高到11.48%,香味、适口性较蔗渣大为改观,可用做牛、羊等的饲料。  相似文献   

12.
黄酮类物质是茶叶的重要组成成分。本试验采用乙醇热提法提取茶叶中黄酮,结合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时间、温度、乙醇浓度以及固液比4个因素对茶叶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因素对茶叶黄酮提取得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乙醇浓度>固液比>温度>时间,茶叶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1h、提取温度80℃、乙醇浓度70%、固液比(g/ml)1:20。  相似文献   

13.
葡萄糖氧化酶作为一种重要的氧化还原酶,在饲料、畜牧等行业应用广泛,可用于改善动物饲料的消化利用率.本文对葡萄糖氧化酶的发酵生产工艺、提取纯化工艺、酶学特性改进工艺及质量控制工艺作了简单介绍,以期为葡萄糖氧化酶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不同固料比例及各种因素对固体发酵生产杆菌肽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加以优化,得出其最佳生产工艺条件:豆饼粉∶玉米粉=4∶6,固料∶水=1∶1.4,葡萄糖0.8%,碳酸钙0.4%,磷酸氢二钾0.01%,泛酸钙0.01%,pH 6.0,37℃发酵36h。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蛹虫草废弃米基作为饲料中的蛋白含量,本试验采用蛹虫草废弃米基作为发酵培养基,筛选优势发酵菌种,并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考察试验确定一套适用于蛹虫草废弃米基的二次发酵工艺。结果表明:采用酵母菌发酵效果较好。一次发酵的米基添加量为10%(m/m),酵母菌接种量为1%(m/m),发酵时间为20 h|二次发酵的米基添加量为12.5%(m/m),接种量为6%(m/m),发酵时间为48 h。综上,蛹虫草废弃米基经发酵处理后粗蛋白质含量提高了25.61%, Ca、P等无机盐含量也略有提高,同时发酵工艺对虫草素无干扰,发酵产物中保留了虫草素成分。此试验结果可作为蛹虫草废弃米基开发新型饲料的技术基础。[关键词] 二次发酵|粗蛋白质|酵母菌|嗜酸乳杆菌  相似文献   

16.
康宁木霉固态发酵改善茶渣营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康宁木霉固态发酵茶渣,提高茶渣营养价值,并筛选出最佳的发酵条件。用单因素试验优化发酵茶渣的基质比例(茶渣∶玉米粉=6∶4、7∶3、8∶2、9∶1)、料液比(3∶7、4∶6、5∶5、6∶4、7∶3)、接种量(2%、4%、6%、8%、10%)、发酵温度(25、28、31、34、37 ℃)和发酵时间(0、2、4、6、8、10、14、22 d)。以基质比例、发酵温度、接种量和发酵时间为影响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确定茶渣最优发酵条件。测定各组发酵产物粗蛋白质、粗脂肪、还原糖、黄酮、皂苷和咖啡因含量,计算各组合的综合评分。确定最优条件后进行对比试验,比较了发酵前后茶渣的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1)单因素试验中,以下条件的综合评分最高:基质比例为7∶3,料液比为5∶5,接种量为8%,发酵温度为31 ℃,发酵时间为6 d。2)正交试验表明,康宁木霉发酵茶渣(料液比为5∶5)的最佳条件是:基质比例为7.0∶2.5,发酵温度为31 ℃,接种量为7%,发酵时间为6或7 d。3)与未发酵茶渣相比,最优条件下发酵茶渣的粗蛋白质、还原糖、黄酮、咖啡因、多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风味氨基酸/总氨基酸均显著提高(P<0.05),皂苷含量显著降低(P<0.001),粗脂肪含量与未发酵茶渣无显著差异(P>0.05)。发酵6和7 d的茶渣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康宁木霉发酵茶渣能够改善茶渣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7.
所谓发酵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通过生物催化剂(微生物细胞或酶)将有机物质转化成产品的过程。将发酵技术应用于农牧业各种生产活动.形成发酵床养殖、发酵饲料生产与饲喂、发酵堆肥等关键共性技术,进而推动生态农牧业建设。  相似文献   

18.
19.
20.
曾莹  王伟平  黄维  邱思 《饲料工业》2006,27(10):17-20
为了开发利用油菜籽壳这一油脂工业副产品,从60株保藏菌种中筛选得到一株能发酵油菜籽壳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木霉T5。通过实验初步研究其适宜产酶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木霉T5在m(油菜籽壳):m(啤酒糟):m(麸皮)=5:2:3、NH4NO32%、CaCl20.1%、Tween800.1%的基质上,加水量为120%,接种量为10%,置30℃下培养60h,产酶量可达80.116IU/g,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