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落羽杉属4个新品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山杉405','中山杉406','中山杉407'和'中山杉502'是以墨西哥落羽杉为母本、落羽杉为父本通过人工授粉杂交选育所获得的优良无性系,具有速生、耐水湿、耐盐碱、树形挺拔、主干通直圆满,抗风力强,适应性广,景观价值高等优良特性,可在江苏、浙江、上海、重庆、云南等地区栽植.  相似文献   

2.
《安徽林业科技》2009,(2):48-48,F0003
中山杉是原产北美落羽杉属落羽杉、池杉、墨西哥落羽杉3个树种的优良种间杂交种,由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经多年的试验研究后选育而成。目前推广应用的主要有中山杉302、中山杉301(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118(中山杉302×墨西哥落羽杉)中山杉401(池杉×墨西哥落羽杉)等多个无性系,具有生长迅速、耐水湿、耐盐碱、抗风力强、适应性广、树干挺拔、树形优美、病虫害少、材质优良、绿色期长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对11年生的4株中山杉试验材(中山杉405、中山杉406、中山杉407和中山杉502)及其亲本落羽杉、墨杉(墨西哥落羽杉)的木材密度、结晶度、化学组成和纤维形态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初步探索了两株中山杉的制浆性能.研究结果显示:4株中山杉的基本密度0.24~0.33 g/cm3,略低于墨杉(0.33 g/cm3)和落...  相似文献   

4.
以生长在滇池湖滨湿地中的中山杉(302)和黑杨植株为材料,研究了它们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中山杉和黑杨均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较适应种植环境;中山杉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从光合生理角度看,中山杉是一个较好的建造滇池湖滨林带的树种。  相似文献   

5.
中山杉引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山杉为落羽杉属,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选育的一组杂交一代和二代品种,2002年被国家林业局林木品种审查委员会审定为全国首批16个林木良种之一.中山杉具有物候期长、年生长节律高、耐盐碱、耐湿性强、耐寒性强、抗风性强、材积增长快、材质工业利用价值高的优良特性,是沿淮地区滩涂地造林绿化的理想树种.  相似文献   

6.
淹水胁迫下中山杉及落羽杉的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7月,设置1/2淹水(T1)、2/3淹水(T2)、没顶淹水(T3)和不淹水(CK)4个处理,研究2年生中山杉405 Taxodium mucronatum×T.distichum‘Zhongshanshan 405’,中山杉406 T.mucronatum×T.distichum‘Zhongshanshan 406’,中山杉407 T.mucronatum×T.distichum‘Zhongshanshan 407’,中山杉502 T.mucronatum×T.distichum‘Zhongshanshan 502’和父本落羽杉T.distichum扦插苗的生长特性。同年10月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后的中山杉4个品种和落羽杉全部存活。与CK相比,T1和T2处理显著增加株高,T2和T3处理则显著降低地径。T2处理中山杉4个品种和T3处理中山杉405,中山杉502的株高明显高于落羽杉;CK和T1处理中山杉4个品种的地径均高于落羽杉。与对照相比,T1显著增加中山杉405,中山杉406和中山杉502的地上部分生物量,T1和T2处理下,中山杉406和中山杉502的总生物量没有显著变化。T1处理的中山杉405,中山杉406和中山杉502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和总生物量,T2处理中山杉405,中山杉406和中山杉502的地上部分生物量显著高于相同处理的落羽杉。T1,T2,T3处理阻碍了所有植株根系的生长,仅中山杉406在T1处理出现不定根。可见,淹水胁迫下,中山杉405,中山杉406,中山杉407和中山杉502的高生长、生物量累积和根系形态均优于落羽杉,具有较强的耐淹水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山杉302’和‘中山杉401’等均为落羽杉属的池杉、落羽杉和墨西哥落羽杉的种间杂交种,具有与亲本相似的耐湿性,又比亲本速生,具绿叶期长、抗性强、耐盐碱等优良性状。‘中山杉’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低洼碱地和滨海盐渍土地区绿化造林、农田林网与园林建设的优良树种。庐江县林业高科技示范园1999年11月引进,并已建立‘中山杉’采穗圃获得成功。一、采穗圃圃地的选择与规模根据‘中山杉’无性系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特性的要求,圃地选在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偏酸土壤、易排灌和管理、交通便捷的合铜公路东侧。以无性系单株产穗量、采穗树的定植密度,根据示范园总体规划设计和本县及周围地区年需苗量,建无性系采穗圃1000m2。砧木的定植和管理。2000年2月,选2年生粗壮池杉实生苗定植,同时在苗高15~20cm处截干,并加强水肥管理,促进快速成活生长,以提高嫁接成活率。接穗的选择与贮藏。从南京中山植物园引种‘中山杉’共11个品系,分别是:1#、9#、46#、10#、146#、118#、302#、61#、149#、160#、24#。接穗贮运至庐江县林业高科技示范园后,立即分品种扎成把,暂贮于背阴处的湿水中待用。二、嫁接的时间和方法按规...  相似文献   

8.
‘中山杉503’和‘中山杉703’是以墨西哥落羽杉为母本、落羽杉为父本通过人工授粉杂交选育所获得的优良无性系,具有速生、耐盐碱、耐水湿、树形挺拔、主干通直圆满,抗风力强,适应性广,景观价值高等特性。可在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等沿海省(市)和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云南等内陆省(市)栽植。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中山杉的生态特征,从种子采收、培育幼苗、插扦育苗等方面分析了中山杉的栽植培育技术,并探讨了中山杉的栽植标准。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中山杉的生态特征,从种子采收、培育幼苗、插扦育苗等方面分析了中山杉的栽植培育技术,并探讨了中山杉的栽植标准.  相似文献   

11.
从中山杉基质配置、幼苗装袋,容器苗管理等技术环节介绍中山杉容器育苗技术,分析中山杉幼嫩裸根苗在不同基质中的试验成活率表明,在基质A(苗圃土80%+泥炭土20%)中,中山杉生长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张俊兵  叶硕 《绿色科技》2024,(1):154-157
为研究盐胁迫对中山杉幼苗生长的影响,探究了中山杉幼苗耐盐性特点,为江苏东台中山杉栽植产业提供参考及借鉴。设置4个NaCl浓度(0、50、100、150 mmol/L)处理,测定了不同处理中山杉幼苗生长情况、叶绿素含量及光合参数。结果表明:盐胁迫对中山杉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存在显著影响,在NaCl浓度低于100 mg/g时,盐胁迫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中山杉具备一定程度的耐盐性特征,在中山杉幼苗栽植过程中,需选择NaCl浓度低于100mg/g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安徽林业科技》2009,(1):48-48
中山杉是原产北美落羽杉属落羽杉、池杉、墨西哥落羽杉3个树种的优良种间杂交种,由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经多年的试验研究后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14.
<正>中山杉302(Taxodium distichum ×T.mucronatum)和中山杉 401(T.ascendens×T.mucronatum) 是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20世纪80年代初进行落羽杉属种间杂交选育出的2个优良杂种无性系,1987年通过江苏省科技成果鉴定。经多点试验表明,  相似文献   

15.
正"湖泊溪洼乐安居,丘壑岩隙能立足,海滨滩涂现雄姿",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中山杉与众不同的几大优点。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中山杉的耐湿性、耐盐碱性,即使长期泡在水中,也能长成参天大树。中山杉具有耐水湿、耐盐碱、抗风力强、病虫害少、树干挺拔、树形优美、绿色期长、适应性广、生长迅速、材质优良等特点,在我国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及内陆地区的湖泊湿地、水网、滩涂和平原绿化造林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一种抗性卓越的耐水湿乔木,中山杉可长期生长在水中,且没有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研究在前期中山杉(Taxodium hybrid ‘Zhongshanshan’)不定根转录组及蛋白组研究的基础上,克隆获得中山杉ThSHR3(SHORT-ROOT 3)基因,对其进行表达特性检测及相关功能分析,为深入研究ThSHR3基因在中山杉不定根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以中山杉406扦插苗不定根为材料,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ThSHR3基因全长,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半定量PCR和荧光定量PCR分别对ThSHR3进行表达特性检测。通过原生质体瞬时表达检测ThSHR3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情况,进一步使用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技术验证ThSHR3的蛋白互作情况。[结果 ]ThSHR3基因的全长为2 019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为1 446 bp,共编码482个氨基酸残基。ThSHR3蛋白C端较保守,具有LHRI、VHIID、LHRII、PFYRE和SAW等几个典型的蛋白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ThSHR3属于GRAS转录因子家族中的SHR亚家族。ThSHR3基因在中山杉不定根发育过程中呈逐渐上升的表达模式。原生质体瞬时表达实验表明:ThSHR3蛋白定位于细胞核。BiFC实验证明:ThSHR3蛋白和GRAS家族另一成员ThSCR蛋白存在着明显互作。[结论 ]中山杉ThSHR3和不定根发育密切相关,且在中山杉不定根的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丘陵岗地中山杉302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苏北东海丘陵岗地引种的中山杉302优良无性系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中山杉302在该丘陵岗地立地上生长具有较强的适应性,13年生时平均树高达8 m,平均胸径15.7 cm,其生长量显著超过在相同立地上栽植的水杉、池杉、落羽杉和火炬松。与省内其他造林立地上的中山杉302相比,丘岗立地的生长潜力与季节性淹水的长江滩地沙土立地相近,但低于苏北平原沙质碱性土和沙质潮盐土立地。中山杉302造林初期树高生长相对较缓慢,4 a后加快,14 a时树高连年生长量仍保持增长趋势;胸径连年生长在10 a左右达到峰值,10 a后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高的年生长量;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均随树龄增加呈持续增长趋势,14 a时,仍维持较快的增长速度。R ichards曲线对中山杉302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动态有较好的拟合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江汉平原开展中山杉6个品系的引种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6个品系中山杉无严重病虫害发生,各生长指标均大于池杉,11 a生中山杉平均胸径为17.61 cm、树高为11.06 m、材积为0.1297 m^3,表明中山杉在江汉平原的引种试验基本成功,其中中山杉502和中山杉118最为突出,适合在江汉平原推广造林,丰富江汉平原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9.
耐盐碱水湿的树种是近年市场的热点,具备这两个特点的树种会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如果还具备抗风强和树形美观的特性,这样的树种就比较完美了,中山杉就是这样一个四种优点兼备的树种。为了让更多的人全面了解中山杉,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山杉的主要选育推广人,江苏省中科院植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中山杉407(Taxodium mucronatum♀×T.distichum♂)(T.hybrid‘Zhongshanshan 407’)的Th P5CS和Thδ-OAT基因与植物耐旱性的关系,为落羽杉属植物抗性育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方法]利用RACE技术从中山杉407中分别克隆Th P5CS和Thδ-OAT基因c DNA全长,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基于干旱-复水试验,采用半定量和实时荧光定量技术研究中山杉407 Th P5CS和Thδ-OAT的表达特性。[结果]从中山杉407中克隆了编码P5CS和δ-OAT蛋白的基因,分别命名为Th P5CS和Thδ-OAT,其中,Thδ-OAT包含1个长度为1 494 bp的ORF,编码497个氨基酸,与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δ-OAT蛋白的序列相似性高达92%;Th P5CS包含1个长度为1 545 bp的ORF,编码514个氨基酸,与花烛属植物(Anthurium amnicola)P5CS蛋白的序列相似性为87%。半定量与定量PCR结果一致,在自然干旱和复水环境下,Th P5CS在中山杉407及其父本落羽杉(T.distichum)、母本墨杉(T.mucronatum)中均表现为先上调再下调的趋势,而Thδ-OAT在中山杉407及其父母本中相对表达量则存在差异。[结论]干旱胁迫下,Thδ-OAT和Th P5CS基因的正反方向调节是中山杉407及其亲本在干旱胁迫与恢复状态下控制脯氨酸水平的关键机制,其中,Th P5CS在中山杉407及其亲本脯氨酸的合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