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个陆地棉芽黄标记基因转育系产量及纤维品质比较鉴定结果,证明六个芽黄转育系的产量及杂种优势表现较好,目测检定与实际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芽黄基因v10的转育系较其它芽黄基因的转育系优良,可能由于其棉叶叶绿素a、b尤其b的含量较高,而a/b比率较低;其次,则由于叶色转为淡黄,而且生长期间恢复为正常绿色的时间较早。两者均有利于光能利用率的提高,因而无论产量或杂种优势都能和轮回亲本相似或有所超越。试验结果初步证明通过回交培育芽黄标记基因转育系,利用于杂种棉生产提高制种功效是可能。  相似文献   

2.
2005年在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地发现1个陆地棉芽黄突变体。经研究证明:芽黄性状遗传稳定,属单基因隐性遗传;经卡那霉素检测,此芽黄突变体携有Bt基因。Bt基因与芽黄基因是否在一条染色体上以及控制此芽黄性状的基因与国内外诸多芽黄材料的基因是否是等位的,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棉属野生种与栽培棉杂交的效率,尽快转育利用野生资源的有益种质,我们探索出了棉花双芽苗劈接的方法。用做嫁接试验的砧木芽苗为中375,接穗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贵州农科院在小麦特早熟、特大粒、特大穗、穗分枝、矮秆、抗病等稀特资源的创新及选育方面的主要进展,分析了出特种质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克服的方法,介绍了矮败小麦纯系转育的概况.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小麦稀特名优种质的选育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贵州农科院在小麦特早熟,特大粒,特大穗,穗分枝,矮秆,抗土产然特资源的创新及选育方面的主要进展,分析了稀特种质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克服的方法,介绍了矮败小麦纯系转育的概况。  相似文献   

6.
<正>恩施自治州推广应用马铃薯育芽带薯移栽技术,对提高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为进一步完善这一栽培技术,我们在海拔1500m建始县龙坪乡连续两年进行了育芽带薯移栽覆盖地膜、育芽带薯移栽和直插等几种栽培方法的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7.
转溶菌酶基因水稻回交转育籼型杂交稻亲本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抗稻瘟病的粳稻中花9号转溶菌酶基因材料D2 1 2与籼型杂交稻两优培九的恢复系9311及不育系培矮64S、汕优63的恢复系明恢63分别杂交和多代回交,进行外源溶菌酶基因的转育。对获得的转育回交后代B39311、B3MH63、B2PA64S和回交自交后代B2F29311、B2F2MH63、B1F2PA64S进行了PCR分析,表明外源基因在回交后代中呈1∶1分离,而在回交的自交后代中呈3∶1分离,证明外源溶菌酶基因是以单拷贝稳定传递给后代的。2003年和2004年对转育后代和测交组合进行了稻瘟病抗性调查,结果表明,转育后代抗性与轮回亲本相比、测交组合抗性与对应杂交稻组合相比都有了较大提高。随着转育回交世代的增加,抗性增强得越明显。研究表明通过回交转育方法将外源溶菌酶基因导入杂交稻亲本是选育抗稻瘟病杂交稻新组合的一条简便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在华南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HPGMR以下简称农垦58S)在水稻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我们从1983年起,对这一种质资源在华南的育性转换,以及将光敏育性转换基因导入籼稻中的效果和表达进行了研究,为华南地区转育利用农垦58S提供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农  相似文献   

9.
前言锈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严重威胁,因此,抗锈育种已引起育种家和病理学家的极大关注。大多数抗锈育种工作主要是将抗病性转育到其它感病而农艺性状优良的品种中。这样获得的纯系品种可以保持一定时间的抗性,但由于病原体的平行演变,其抗性丧失。结果,新育成的品种对新的病原体生理小种或生物型又表现  相似文献   

10.
小麦新品种皖麦46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杰  程守忠 《麦类作物学报》2004,24(1):U008-U008
皖麦46是宿州市农科所以自己转育的Tai陕7859不育株为母本,本所秆硬、秆粗、大穗的中间材料83(165)2为父本进行杂交;1990年以自选的抗病新品种为父本与当年的不育株进行杂交;1991年以烟农1604为父本又与当年的不育株杂交,1992年选择可育株进行系谱法选育,于1996年育成宿9604。1996年和1997年参加本所品系预备试验和比较试验,1998、1999和2000年参加了安徽省区试和生产试验,2000~2001年参加了国家黄淮南片区试。2001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皖麦46。  相似文献   

11.
回交转育是选育雄性不育系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本试验选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综合性状优良的纤维用亚麻品种做轮回亲本,对油用雄性核不育系材料进行回交转育,经过三次回交和两次不育株与可育株杂交,成功培育出4个综合性状优良的纤维用亚麻雄性核不育系。  相似文献   

12.
回交转育是选育雄性不育系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本试验选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综合性状优良的纤维用亚麻品种做轮回亲本,对油用雄性核不育系材料进行回交转育,经过三次回交和两次不育株与可育株杂交,成功培育出4个综合性状优良的纤雏用亚麻雄性核不育系。  相似文献   

13.
1980~1984年以“HPGMR”农垦585为光敏不育基因供体,与国内、外34个粳稻品种(系)杂交,共获得155份不育材料.1985年在可育阶段种植试验结果表明,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可育性恢复的程度除受光照长度制约外,(在敏感期,光照长度<13.75小时诱导可育).还与播期、抽穗期、转育亲本密切相关.同时,通过对供试材料生物学性状和农艺性状的观察,对不育期与可育期相关性及内在联系的了解,可提高粳型光敏核不育系的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14.
1976年,吉林省通化市农科院朴亨茂采用远缘杂交技术复态导入法将野生植物"菰"的基因导入到水稻品种松前中,得到了丰富的转菰后代材料。后代材料通过鉴定,选择性状互补材料进行杂交,经过多代选择鉴定培育出优质、多抗、高产大穗水稻品种通育335。  相似文献   

15.
1976年吉林省通化市农科院朴亨茂采用远缘杂交技术“复态导入法“将野生植物“菰“的基因导入到水稻品种“松前“中,得到了丰富的转菰后代材料.后代材料通过鉴定,选择性状互补材料进行杂交,经多代选择鉴定培育出优质、多抗、高产大穗水稻品种通育221.  相似文献   

16.
一个新发现的水稻核不育材料MT38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特青中发现的自然突变核不育材料MT380,具有育性稳定,遗传行为简单,容易转育等特点,为普通核不育类型。根据袁隆平教授提出的“新两系法”设想,该材料可能具有较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云南大叶种茶树主杆明显、分枝部位高;叶色绿、叶质软、叶肉肥厚;芽肥状、茸毛多、育芽能力强,但抗寒能力较弱。制红茶香高味浓、品质优异。我县1970年后从云南省云县、宝山等地先后引进种子1950担、在龙江、转湾、荆竹、湾头桥、邓家铺等五个区种植3460余亩。1975年湖南农学院茶叶专业王建国教授等一行到我县对云南大叶种生长的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分析,认为对云南大叶种的引种基本成功。现又已  相似文献   

18.
1976年吉林省通化市农科院朴亨茂采用远缘杂交技术“复态导人法“将野生植物“菰“的基因导入到水稻品种“松前“中,得到了丰富的转菰后代材料.后代材料通过鉴定,选择性状互补材料进行杂交,经多代选择鉴定培育出优质、多抗、高产大穗水稻品种通育403.  相似文献   

19.
笔者于1983年以毛蟹,黄棪作为砧木嫁接红芽铁观音试验后(见本刊1984年第一期),又于1984年三月继续进行试验,在原嫁接处理的基础上以塑料带固定接穗并搭棚遮荫。半年后检查成活率较前报有显著提高,达50~73%(见表1)。 表一的资料表明:中芽种毛蟹比早芽种黄  相似文献   

20.
在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型系的选育中,采用复合回交设计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杂交工作量,压缩育种试验规模,提高选择效率,有利于解决黄籽、双低与抗性、丰产性、含油量、株型结构等性状间的矛盾。以204A×737,H2A×204B,3231A×613B,81008A×W5B等为基础材料,经4年以上的多亲本回交选育,已育成了系列黄籽双低两型系,所配黄籽双低杂交组合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和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