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2—1988年,在山阳县对498亩现有桐林实施综合抚育管理措施,做法是: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修筑石坎条田,改善林地条件;引用油桐良种,提高遗传品质;砍劣留优,改良桐林结构;垦复抚育结合桐农间作,充分发挥桐林的生产力。经综合抚育管理后,亩产  相似文献   

2.
株洲县林地土壤的成土母质母岩主要有板页岩、砂岩、花岗岩、紫色页岩、石灰岩及第四纪红土等.土壤类别主要有红壤土、紫色土两种.通过对土壤分析、检测,得出各类土壤的养分状况,并根据不同树种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提出了林地土壤施肥与树种配置建议,以期为科学施肥,适地适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3年生泡桐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施肥配方对泡桐林生长及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Ⅲ(每株试验木施肥量:0.3kg尿素+0.18kg纯N+0.5kg钙镁磷+0.07kg纯P+0.25kg氯化钾+0.19kg纯K)为最佳施肥配方。经过配方Ⅲ处理过的泡桐林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均显著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多;泡桐林的生长量也得到较大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南方红壤丘陵区杜仲和油桐人工林水土保持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南方红壤丘陵区杜仲和油桐人工林土壤蓄水功能、径流及泥沙流失特征进行监测,对比研究2种人工林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杜仲人工林林冠枝叶最大持水容量及林地凋落物吸水容量均高于油桐人工林;杜仲林地0~140 cm土层年均土壤蓄水量达到239.7 mm,高出油桐林地4.1%;2002-2005年油桐人工林年均径流深为75.1 mm,是杜仲人工林的2.6倍;油桐林地年均土壤侵蚀模数达到19.6 t·km-2,是杜仲林地的2.9倍.杜仲林的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密度、最大持水量、渗透速率和毛管孔隙度)优于油桐林,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强于油桐林;杜仲人工林枝叶繁茂,其密度及盖度均高于油桐林,其控制水土流失的效果比油桐林好.作为水土保持树种,杜仲比油桐具有更好的水土保持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油桐产区常见的水土流失现象,选择典型林地观测区开展不同经营措施试验,通过三年连续环境因子与林地水土流失现状调查、研究,分析总结了油桐林水土流失成因、发生规律及经营措施对结实产量影响的关系,提出了减小林地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油桐林施用氮磷复合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桐盛果期施肥是丰产稳产的重要措施,本文阐述了油桐林施用氮磷复合肥对油桐生长性状、树体营养的作用,分析了油桐林施用氮磷复合肥的增产效果,并评价其经济效益和肥料“复合”、“长效”在油桐生产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林地施肥与高效林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剖析现有林地土壤养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林地施肥对防止林地地力衰退和发展高效林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提高林业集约水平和提高林农收入着手论述了林地施肥的有效性和迫切性,指出平衡施肥应当成为林业实现21世纪目标进行高度集约化经营林地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商溪公社山多耕地少,是发展用材林、经济林的好地方。现有油桐林19134亩,占总面积的17.24%;占有林地面积的44.62%,年产桐油15—20万斤,平均亩产8—10斤。一、油桐林的经营方式和现状(一)油桐在人民生活中的位置。油桐生产是当地人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过去群众吃饭、穿衣和小孩读书都靠桐油。现  相似文献   

9.
六十年代以来,林地施肥在国外获得迅速发展。截止1977年底,世界林地施肥面积已达1,000万公顷。日前,欧洲一些林业发达国家普遍进行林地施肥。英国林地施肥面积占全国森林面积的一半。波兰、东德和芬兰的林地施肥面积分别占全同森林面积的15.7%、13.8%和10.7%。 芬兰和瑞典是林地施肥的先驱者。从  相似文献   

10.
六十年代以来,林地施肥在国外获得迅速发展。截止1977年底,世界林地施肥面积已达1000万公顷。目前,欧洲一些林业发达国家普遍进行林地施肥。英国林地施肥面积占全国森林面积的一半,波兰、东德和芬兰的林地施肥面积分别占全国森林面积的15.7%、13.8%和10.7%。芬兰和瑞典是林地施肥的先驱者。从六  相似文献   

11.
六十年代以来,林地施肥在国外获得迅速发展。截止1977年底,世界林地施肥面积已达1,000万公顷。目前,欧洲一些林业发达国家普遍进行林地施肥。英国林地施肥面积占全国森林面积的一半。波兰、东德和芬兰的林地施肥面积分别占全国森林面积的15.7%,13.8%和10.7%。芬兰和瑞典是林地施肥的先驱者。从六十年代初开始,这两个国家便在生产实际中进行林地施肥。在芬兰,主要是对经过排水的沼泽林地施肥,每公顷施35—65公斤磷肥和40—80公斤碳酸钾,对缺氮的沼泽林地,每公顷再施50—100公斤氮肥。3公顷以上  相似文献   

12.
六十年代以来,林地施肥在国外获得迅速发展。截止1977年底,世界林地施肥面积已达1,000万公顷。目前,欧洲一些林业发达国家普遍进行林地施肥。英国林地施肥面积占全国森林面积的一半。波兰、东德和芬兰的林地施肥面积分别占全国森林面积的15.7%、13.8%和10.7%。芬兰和瑞典是林地施肥的先驱者。从六十年代初开始,这两个国家便在生产实践中进行林地  相似文献   

13.
林地施肥,是培育速生丰产林,提高森林生产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林地施肥发展概况,然后着重介绍日本、瑞典、美国、苏联等林业先进国家林地施肥的增产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林地施肥的技术和经验。并针对我国林地施肥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40a生板栗林地及同一沟谷、相同背景条件下其他阔叶杂树林地土壤和3a生板栗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40a生板栗林地、3a生板栗林地土壤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40a生板栗林地70cm以上土壤pH值小于7,呈弱酸性至中性,而相同背景条件下其他阔叶杂树林地土壤pH值大于7,呈弱碱性;3a生板栗树距幼树主干很小时(0.05m),土壤pH值随距幼树主干距离的增加而陡然增加;随着板栗树龄的增大,土壤pH值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因种植板栗树而使土壤pH值变低,板栗林地土壤pH值的变化可能是受到了板栗根系、根际微生物等的影响;可将阳泉郊区主要土壤类型划分为适宜(母岩为紫色砂页岩的砂页岩类褐土性土)、一般适宜(基岩为黄色砂页岩的沟淤褐土性土和母岩为黄色砂页岩的砂页岩类褐土性土)、低度适宜(母岩为黄色砂页岩的薄层砂页岩类中性粗骨土)和不适宜(黄土质褐土性土)4个等级。  相似文献   

15.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林地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林地施肥技术研究王立中石德山(大兴安岭林科所)任胜林秦荣(大兴安岭林校)林地施肥是根据林木生理活动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与土壤供应能力进行补充与调节,作为一种营林措施在林业发达国家得到普遍重视并迅速发展,未来的林业必然把林地施肥作为一项重要...  相似文献   

16.
对粗放经营的油桐林,于进入结果期时进行垦复、松土除革和施肥、除虫等抚育措施,可促进树木生长,提高产果量和出油率,经济效益比未抚育林分提高2倍多。  相似文献   

17.
日本林地施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日本林地的施肥技术和施肥效果,并对中国林地施肥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贵桐1号等良种推广及试验示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00.7hm~2油桐林进行了推广和试验示范,将油桐科技成果进行组装配套,针对产区油桐林地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进行了不同配置模式的试验设计,经过5年的项目实施,试验结果为:在管理较好的林地上5年生油桐每公顷产鲜果2095 kg,示范林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与对照(未采取任何措施的油桐林)相比下降30%以上.这一试验结果为大面积的油桐生产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1 林业施肥概况施肥作为营林的主要措施,早已为林业先进国家大面积采用。例如芬兰早于1965年就把林地施肥列入国家计划。累计至1977年林地施肥面积芬兰达210万公顷、瑞典达140万公顷。至1986年美国火炬松施肥已超过526万公顷。美国林地施肥正以每年30  相似文献   

20.
采用环状沟施、穴状施、两侧沟施3种方式,对普洱市思茅区万掌山林场山地(缓坡地和斜坡地、陡坡地)上种植的3年生思茅松幼林,进行同等剂量混合肥[(尿素100g+过磷酸钙150g+硫酸钾80g)/株]施肥的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坡度间对思茅松幼林树高、地径和冠幅的生长影响差异不一,施肥方式和坡度间不产生交互作用。缓坡林地和陡坡林地施肥,穴状施肥的方式对林木生长的效果最好;斜坡林地施肥,环状沟施效果最好,其次是穴状施肥。综合考虑不同施肥方式的施工成本和生态效益,思茅松山地林木宜采用穴状施肥,对树木周围的土壤开挖面小,有利于保持水土,减少林地水土流失,同时穴状施肥用工量少,可节省大量的劳力成本,在生产实践中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