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莱西市20万亩水浇麦田,自1991年开始推广应用多效唑(PP333),平均亩产400公斤以上,3年累计增产小麦1.4万吨。应用技术如下: 1.拌种。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0克。加水5公斤溶解后,均匀地拌入  相似文献   

2.
国家标准规定收获机在额定喂入量及籽粒含水率为15%~20%,谷草比为1:1.5的条件下,总损失率应小于等于2%(收获小麦)。收获作业损失往往不被重视,特别在收获作业后期或多雨季节,由下例可看出收获作业与损失的关系。 假如每公顷土地小麦产量为5000公斤,若谷物损失率为1%,每公顷地将损失50公斤;若谷物损失率为4%,每公顷地即损失200公斤。收获机每小时收获2公顷地,8小  相似文献   

3.
一、喷多效唑。在大豆分枝至初花期,每亩喷200~250ppm的多效唑溶液50公斤,可使产量提高20%左右,并兼治大豆皱缩花叶病和防止倒伏。 二、喷助壮素。在大豆开花期每亩用助壮素40毫升,对水50公斤,叶面喷洒,可使株高及结荚部位降低,有效分枝增加8%~10%,百粒重增加8.8%~10%,增产率在13%~15%。 三、喷矮壮素。在开花期或结荚期叶面喷洒0.125%~0.25%的矮壮素溶液每亩50~75公斤。可控制茎叶徒长,减少花荚脱落,提高产量。 四、喷增产灵。在大豆盛花至结荚期,用20~30ppm增产灵溶液喷2次,间隔7~10天,每次亩喷50~75公斤,能增产3%~15%。  相似文献   

4.
大田作业以耕翻为主,而工农-7型手扶拖拉机属驱动型,以耕耘为主,用于耕翻作业的牵引力仅100公斤左右。华北地区多为轻壤土。畜力中型双轮双铧犂的工作阻力一般在200~250公斤之间。所以原工农-7型只能带单铧犂工作。生产率低(0.4~0.6亩/小时)、亩油耗高(1.2~1.9公斤)、马力利用仅达额定马力的15~20%。打滑率高达30%以上。显然工农-7型手扶拖拉机不做任何改进,直  相似文献   

5.
沼液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究沼液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并与对照和多菌灵进行比较,得出下列结论: 1.采用正常运行的沼气池生产的沼液防治小麦赤霉病发病率比对照下降20.71%,相对防治效果提高44.88%,与多菌灵防效相当。 2.沼液防治小麦赤霉病,以不稀释在小麦盛花期亩喷50公斤效果最好。 3.沼液防治小麦赤霉病,不需投资,便于推广,避免使用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6.
<正>“化肥深施技术”是农业部大力推广的农业节本增效工程技术的重点项目之一.化肥深施,对提高作物产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投入产出率,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都有重要意义.一、大量投入机械,加快推广步伐1994—1995年阿克苏地区推广化肥深施合同计划为160万亩,其中棉花110万亩,玉米30万亩,小麦20万亩,分别落实在阿克苏、沙雅、库车、新和、温宿、阿瓦提、拜城等县(市)的67个乡场(镇),近千个村,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是:提高化肥利用率10%;在等量施肥的前提下,提高作物单产:小麦亩增产20公斤,玉米亩增产25公斤,棉花亩增产皮棉5公斤,增收节支经济效益6350万元.阿克苏市、沙雅县两个示范县(市)1994—1995年各计划50万亩,实际完成72万亩和80.6万亩,超计划44%及61%,推广各类化肥深施机械300多台,新增机具178台,总增产粮食2883万公斤,增产棉花1019.95万公斤.增收效益合计1.24亿元.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以我国栽培的几种主要农作物为例介绍液氨直接施肥技术研究试验在农业上的几项成果即液氨施肥的增产效果,施用的合理用量,氮、磷的合理配比,液氨施肥对作物品质的影响,液氨施肥与作物的抗病虫害性能和液氨作基肥、追肥及随灌溉水冲施的效果等.一、主要作物液氨直接施肥与等氮量固体氮肥增产效果比较为了研究增产机理,给液氨直接施肥技术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新疆农垦科学院水土所利用同位素~(15)N标记技术,对农作物进行氮素的吸收利用,氮素的平衡以及不同氮肥增产效果的试验研究.供试土壤为灌溉灰漠土,供试肥料为上海化工研究院以~(15)N标记的液氨、尿素和碳铵,供试作物为小麦.用制成的无底方框(20厘米×20厘米×30厘米)埋入试验田.设计四个处理即对照(不施氮肥)、~(15)N液氮(0.1克含氮0.82克)、~(16)N尿素(1.8克含氮0.82克)、~(16)N碳铵(4.8克含氮0.82克).新疆石河子农业科技中心针对同一问题1984—1986年进行三年重复试验,取得了可靠的试验资料.设计五个处理是按每亩15公斤纯氮折算液氨亩施18.25公斤,尿素亩施32.6公斤,硝酸铵亩施44.1公斤,碳酸氢铵亩施88.25公斤,及对照(不施肥).  相似文献   

8.
春小麦覆膜穴播栽培是指小麦采取地膜覆盖,改条播为穴播的技术。该技术主要内容为选用肥力上等、灌排方便的地块,结合秋翻,每亩深施有机肥2500公斤,碳氨50公斤,种肥以二氨为主,单作小麦25公斤/亩,套作玉米追提苗肥尿素5公斤/  相似文献   

9.
小麦春季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化学调控,不仅能有效地控制小麦旺长,防止倒伏,增强抗逆能力,而且能提高光合效率、结实率和千粒重,是夺取小麦丰产增收的关键性措施。 1.喷烯效唑:烯效唑的代号为S—3307,有防止小麦倒伏和提高产量的双重作用。使用方法是在小麦拔节前一周内,每亩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以30~40ppm的浓度喷施,每亩喷药液50公斤,可防止高密度、高肥水条件下的小麦倒伏。 2.喷多效唑:在小麦起身期,每亩用15%多效  相似文献   

10.
<正>从2021年秋季开始,德州市正式启动“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计划利用5年时间,实现100万亩核心区单产1500公斤以上(小麦650公斤、玉米850公斤),300万亩辐射区单产1200公斤以上(小麦产量550公斤、玉米产量650公斤),600万亩带动区单产1100公斤以上(小麦产量500公斤、玉米产量600公斤),力争在全国建成第一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2022年,德州“吨半粮”产能创建首战告捷,德州市114万亩“吨半粮”核心区小麦玉米周年平均产量达到1490.1公斤/亩,其中产量超过1500公斤/亩的面积达到61.8万亩,占比54.2%。创建全国第一个大面积“吨半粮”高产示范区的目标初步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一般粗养鱼塘,亩产150公斤左右,采取鱼、鸭、猪综合养殖,可以进一步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一塘鱼(面积15亩左右)、一棚鸭(1000~1500羽)、一栏猪(肉猪15头左右)的养殖模式,可增产4~5倍,纯收入可增加50%左右。 鱼鸭混养 选择交通便利、水质清新、水深1.5米左右的田间池塘进行鱼鸭混养。鱼池的一面要有鸭活动的场地,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全国小麦收获进度过半,大规模的小麦跨区机收正在黄淮海平原展开,并由南向北加快推进。截至6月15日,全国已收获小麦1.85亿亩,其中机械收获1.47亿亩,麦收进度达到54%,当日投入41.4万台联合收割机参加抢收,日机收面积2700万亩。各小麦主产区相继进入小麦机收高峰,其中:湖南、湖北麦收已结束,河南省已收获6250万亩,进度79%;安徽省已收获小麦2779万亩,进度78%;  相似文献   

13.
<正>赵县是一个农业大县,1986年被列为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2007年小麦种植面积56.69万亩,玉米种植面积40.94万亩。粮食总产量49.75万吨,亩产小麦462公斤,亩产玉米542公斤。2008年小麦总产量28.95万吨,亩产510公斤。赵县年均气温  相似文献   

14.
春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是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经过多年研究,提出的一项促进我省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的新技术。与常规小麦栽培相比,具有明显的节水、节种、增产、高效的特色,一般可增产小麦30%以上,亩节水50—100m~3(即少灌水1—2次),亩节种5—10公斤。特别在逆境条件下,增产效果更加显著。并且也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南方农机》2001,(3):10
由福建闽东五一机电有限公司生产的 BS— 305型便携式收割机,适用于水稻、小麦、玉米、甘蔗等农作物的收割。该机配套动力为 0 kW(1 1马力 )汽油机;噪音小、重量轻、整机重 10kg(公斤 );油耗省,每小时收割水稻 667m2(1亩 ),耗油 0.5kg;使用方便,水旱 2用,在水稻田泥脚不超过 33cm,倒伏稻杆与地面形成角度不小于 10°均能进行收割作业;操作简单,工效高,该机只需 1人将小汽油机背上,手握割刀片操纵杆,边走边割,稻杆整齐倒向左侧一边,总损失率小麦≤ 0 5%,水稻≤ 1%,比手工收割可提高工效 8~ 10倍,降低费用 7倍以上。 (售价: 1800元 /台 )(李烈柳 )  相似文献   

16.
<正>一、“八五”期间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八五”期间我区共推广农机化技术30多项,80%以上的项目在全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有5项分别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三、四等奖.1.小麦、玉米机械精少量播种技术迅速推广.累计推广面积896万亩,节种6272万公斤,新增粮食3.13亿公斤,节种增粮共计3.76亿公斤.增收节支3.8亿元.2.被称为“白色革命”的地膜覆盖机械化技术得到普及.“八五”未棉花地膜覆盖机械化已达97%,地膜覆盖机械化已在玉米、甜菜、小麦等作物中逐步得到推广应用.累计推广机械化铺膜植棉技术2560万亩,平均亩增产皮棉10.2公斤,新增皮棉总计512万担,新增总产值15.36亿元;机铺地膜玉米累计推广面积180万亩,平均亩增产50公斤,新增总产9000万公斤,新增总产值9000万元;机铺地膜甜菜累计推广面积95万亩,平均亩增产750公斤,新增  相似文献   

17.
太仓市充分发挥机械化优势,麦收中投入中型联合收割机654台(比去年净增9.6%)收割小麦。由于今年天好、机多、人努力,仅用六天时间就全面完成了三麦收脱任务。比往年提前5—7天(比去年提前5天)。全市机收小麦19.57万亩。平均台机作业量299.3亩。麦收机械化程度(占可割面积)高达85.1%,是江苏省基本实现麦收机械化的县(市)。麦收机械化程度连续三年居苏州市第一;也名列全省  相似文献   

18.
1.小麦冬季浇尿有什么好处? 冬季积尿浇麦是一项传统的增产措施。据测定,人尿中一般含氮0.5%、磷0.13%、钾0.19%、有机质3%。因此,小麦浇尿后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氮、磷、钾等速效养分的含量,促进小麦幼苗的生长发育。多年生产实践证明,冬季每亩浇施250~500公斤鲜尿,一般可增产25~50公斤小麦,效果十分明显。 2.小麦在什么时间浇尿为最好?  相似文献   

19.
钱红 《江西农机》2009,(4):43-43
一、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大补贴 从2009年新粮上市起,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每公斤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1.74元、1.66元、1.66元,比2008年分别提高0.20元、0.22元、0.22元,提高幅度分别为13%、15.3%、15.3%。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也将较大幅度提高,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90元、92元、95元,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6月10日,我们成立调查组,对全市范围内烘干机使用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一、粮食生产及烘干机械化发展现状1.粮食生产概况(1)全市粮食生产面积与产量湖北荆州是产粮大市,常年保持550~650万亩的种粮面积,粮食总产量35亿公斤左右。其中,早稻约100万亩,晚稻100万亩,中稻350万亩,小麦120万亩。(2)规模经营现状与生产能力全市粮食种植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