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花粉培养开始之前,直接用秋水仙碱处理烟草花蕾上剥离的花药,并对处理药的小孢子二倍化及其发育进行了研究。用产生小苗的花药占培养花药的百分数来表示处理对花药培养的影响,该百分率随秋水仙碱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由秋水仙碱处理的花药发育成的二倍体植株的比例较高。特别是0.4%秋水仙碱8小时处理获得的二倍体比例最高。长成的植株未出现二倍体嵌合体和生理损害。烟草单倍体育各中,花药培养开始之前用秋水仙碱处  相似文献   

2.
秋水仙素诱导大蒜四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张素芝  李纪蓉 《核农学报》2006,20(4):303-308
用5种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大蒜花苞气生鳞茎进行多倍体诱导,发现在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处理时毒害作用较小,四倍体的诱导率最高能达到66.7%。而液体培养基浸泡处理的毒害作用较大,适宜进行高浓度短时间处理。添加1.5%二甲基亚砜和25℃的温度有利于四倍体大蒜的诱导。细胞水平的证据表明,经过秋水仙素诱导处理得到了大蒜四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3.
秋水仙素诱导兰考泡桐同源四倍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范国强  杨志清  曹艳春  刘飞  贾峰 《核农学报》2006,20(6):473-476,547
在含不同浓度秋水仙素的MS+0.1mg/L NAA+15mg/L BA(最适器官发生)双层培养基上进行兰考泡桐四倍体植株诱导试验,并通过变异植株根尖细胞染色体观察和叶片单细胞DNA含量测定进行倍性分析。结果表明,预培养12d的兰考泡桐叶片在秋水仙素浓度为10mg/L的双层培养基上预培养处理24h时,四倍体诱导率最高达到23.4%。变异植株叶片比二倍体大,叶片长宽比变小,叶片单个气孔变大,气孔密度变小。  相似文献   

4.
菜苔小孢子培养及再生植株的倍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早熟菜苔(Brassica rapa ssp.parachinensis)品种油青四九为供体材料,研究了更新培养液和秋水仙碱分别直接处理分离的菜苔小孢子对胚发生频率的影响。分离小孢子先用NLN-17培养液32℃热激培养2d,换成NLN-10培养液后在24℃继续培养,比不换培养液直接用NLN-10培养液处理的胚状体产量明显提高,更新培养液并能改善胚状体质量。用秋水仙碱0.8mg/L直接处理分离小孢子能明显增加胚状体产量,秋水仙碱浓度过高不利出胚和胚状体萌发。流式细胞仪(FCM)鉴定菜苔小孢子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倍性表明,有较高的自发二倍体率(70%)和四倍体率(8%),而其它多倍体和混倍体比率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5.
东方百合鳞茎更新发育的碳同化物积累与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测量不同发育时期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来研究东方百合“Sorbonne”的碳代谢。东方百合鳞茎中的淀粉含量自下种后迅速下降,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在内层鳞片中于盛花期前逐渐增加,随后呈下降趋势。用扫描电镜观察到鳞片细胞中明显的淀粉颗粒,并随鳞茎的发育充满整个细胞腔。14C示踪技术分析表明,含苞期的14C-同化物分配以地上部为主,集中在花苞部位;花后期的14C-同化物分配以地下鳞茎为主,其中下位叶标记处理的鳞茎分配量占植株总14C的比例达85.8%,证实了植株的光合产物在花后期主要供应鳞茎发育膨大所需。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以紫锥菊愈伤组织上刚分化出的不定芽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溶液对其进行诱导,确定最佳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并对诱导的多倍体与二倍体进行形态、显微、染色体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比较鉴定。结果表明:0.025%秋水仙素浓度处理24h的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达42.85%;多倍体植株叶片肥厚、根粗壮,气孔面积极显著地大于二倍体植株,染色体数从24~28条不等,CAT平均酶活性是二倍体的2.1倍。  相似文献   

7.
小麦单倍体辐射诱变育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不同剂量的60 Co γ射线诱变处理杂交当代干种子,以 MW14 和改良 MS 为基本培养基;从MF1 或MF2 代中选择优良单株为供体进行花药培养。针对辐射诱变剂量、低温预处理供体幼穗、变温诱导培养和低温预处理愈伤组织与花培出愈率、绿苗分化率的关系以及越夏控苗和花粉植株移栽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提高获得遗传稳定的可育性加倍单体—纯合二倍体花粉植株的频率,通过大田系谱法可快速选育出新的小麦突变体品种( 系) 及育种材料。这种小麦单倍体辐射诱变育种途径不仅保留了辐射诱变育种固有的特点,同时可将育种周期缩短3 ~4 个世代,提高了小麦辐射诱变育种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秋水仙碱诱导栝楼四倍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改良L.D.Cua法诱导短把栝楼获得四倍体,研究了0.2%浓度的秋水仙碱诱导短把栝楼染色体倍性变异的最佳处理时间、四倍体栝楼与原栝楼的形态特征及其四倍体与二倍体的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0.2%秋水仙素的最佳处理时间为72 h,诱变率达82.1%。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表现为:生长变缓;叶片增大、皱缩和变厚、叶形指数减小;叶片保卫细胞增大,气孔密度降低,叶绿体数目增加,叶色加深。根尖压片表明:二倍体的染色体数目为2n=66,大部分四倍体植株的染色体数目为2n=132,M2代部分四倍体植株也存在嵌合现象。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兰州百合试管鳞茎膨大培养基最佳配方和培养条件,解决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以兰州百合鳞片诱导形成的小鳞茎为试验材料,研究光暗不同培养条件下蔗糖和大量元素对兰州百合试管鳞茎生长和膨大的影响。在光照(12 h/d光照)和黑暗(24 h/d黑暗)条件下,设置不同质量浓度蔗糖(90 g/L、120 g/L、150 g/L)和不同浓度的大量元素(MS、2MS、3MS)组合处理,培养60 d后测定其鳞茎直径、鲜重、叶长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蔗糖和大量元素均对兰州百合试管鳞茎生长和膨大有显著的影响,且两者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光照条件下鳞茎生长指数和鳞茎鲜重百分比均大于黑暗条件。根据生产实际,推荐适合兰州百合鳞茎膨大的组合为2MS+蔗糖120 g/L+NAA 0.2 mg/L,培养条件为1 500~2 000 lx下光照12 h/d。  相似文献   

10.
r射线与咖啡因对小麦幼穗离体培养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60)Coγ射线辐照8个冬小麦品种的幼穗,并在含不同浓度咖啡因的MS培养基中离体培养。结果表明,复合处理对小麦幼穗离体培养的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咖啡因浓度增加而加强。复合处理小麦幼穗的适宜剂量:γ射线为5Gy,咖啡因浓度为0.5—0.8mM,此处理获得的再生植株中,出现不少变异,其中的中矮秆、大穗、生长繁茂的突变类型,可望在育种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1.
硝酸稀土对兰州百合植株生长和鳞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陇中半干旱区坡耕地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兰州百合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硝酸稀土对兰州百合植株的生长特性及鳞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稀土具有降低兰州百合植株高度、增大茎秆粗度和单叶面积、提高鳞茎产量的作用,其中以浸种和叶面喷施相结合的处理效果最为明显,田间植株高度较对照降低5.4%,茎秆粗度、平均单叶面积分别较对照提高15.3%和13.8%,鳞茎增产率达7.9%。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坡耕地条件下研究了叶面喷施Zn、B、Mn3种微量元素肥对兰州百合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鳞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Zn、B、Mn肥均能提高百合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及分配效率,增加鳞茎产量;200mg·L-1的Zn、B、Mn肥处理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最为显著,分别较对照提高26.5%、31.8%和23.6%;Zn、B肥有利于光合物质向鳞茎转移分配,200mg·L-1的Zn、B肥处理收获期鳞茎所占干物质比率较对照分别提高4.16和2.44个百分点;喷施Mn肥处理鳞茎所占干物质比率较对照有所降低,降幅与喷施浓度呈正相关。200mg·L-1Zn、B肥和100mg·L-1Mn肥处理对百合鳞茎的增产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Zn、B、Mn肥喷施对兰州百合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和氮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钾肥充足的土壤中,喷施浓度为200 mg/L Zn肥、100 mg/L B肥和100 mg/L Mn肥均能有效促进兰州百合对氮磷的吸收转运,增加兰州百合鳞茎产量,改善鳞茎品质,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辐照花粉辅助授粉克服百合受精前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60Co辐照LA杂种系百合‘耀眼’(‘Dazzle’)花粉,通过辅助授粉克服百合‘Dazzle’(♀)×川百合(Lilium davidii)的远缘杂交障碍,采用荧光显微技术观察授粉后3~7d父本花粉及花粉管在母本雌蕊中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未处理花粉直接授粉,花粉管在花柱中伸长到一定长度后形成胼胝质,停留在花柱中不能进入子房;采用蒙导花粉及先锋花粉授粉法能促进花粉管从花柱进入子房,并接近或可能进入胚珠,表明辐照花粉辅助授粉能部分地克服百合‘Dazzle’(♀)×川百合(Lilium davidii)远缘杂交的受精前障碍。  相似文献   

15.
甘肃中部百合气候适应性及适生种植区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百合在甘肃中部的气候适应性,及地理、气候因子对百合生产的影响,确定了百合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划指标,对甘肃中部百合种植进行了乡级适生种植区划。  相似文献   

16.
以自繁的新铁炮百合鳞茎为材料,研究在4°C、8°C和12°C低温处理下鳞茎解除休眠过程中的形态和生理变化,结果表明,百合鳞茎在冷藏过程中其顶芽和新根均不断伸长,其伸长速度排序为12°C处理>8°C处理>4°C处理,在8°C和12°C下冷藏37 d其顶芽生长点距离鳞茎顶端约1 cm。在45 d的冷藏期内,各冷藏处理的鳞茎的淀粉含量明显下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冷藏30~37 d有明显升高过程;总可溶性糖含量和还原糖含量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冷藏37 d时两者均达到峰值,然后出现下降,糖分含量变化的转折点与鳞茎解除休眠有关。在本试验中,以冷藏37 d为新铁炮百合鳞茎解除休眠的合适时间。  相似文献   

17.
百合田间种植易受杂草危害,为寻求高效低毒、适用于百合生产的新型除草剂及其使用技术,本试验研究了我国创制的新型高效除草剂丙酯草醚对百合田间杂草的控制情况和对其生长的影响规律,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其在百合鳞茎中的残留。结果表明,丙酯草醚作为土壤处理剂,于杂草芽前处理,在60 g ai·hm~(-2)用药剂量下能有效防除百合田间禾本科和部分阔叶杂草,杂草鲜重总防效为87.2%;百合田早期喷施丙酯草醚,不仅对百合整个生育期的植株无药害,而且处理组百合在现蕾期、始花期和盛花期的株高、地上部鲜重、花蕾数、花苞数和花朵数均极显著大于对照组,丙酯草醚处理显著促进了百合的生理和生殖生长。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百合田早期喷施丙酯草醚,在处理组百合鳞茎中未检出丙酯草醚残留(检测限0.001 mg·kg~(-1)FW)。由此可见,丙酯草醚能用于百合田间杂草防除,对百合生长及其食用是安全的。本研究结果为百合田间杂草防除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为获得大花卷丹百合的优质种苗,促进其规模化生产,以大花卷丹百合的鳞片为外植体,采用MS、N6、B5培养基,添加激素NAA、6-BA、GA3,进行了大花卷丹百合的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在N6培养基中产生愈伤组织最快、效果最好。愈伤组织及不定芽诱导最佳培养基配方为N6+1.0 mg/L 6-BA+0.1 mg/L NAA;不定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N6+0.5 mg/L 6-BA+0.1 mg/L NAA+1.0 mg/L GA3。NAA诱导小鳞茎效果最佳,最适培养基为 N6+1.0 mg/L NAA;促进小鳞茎膨大生根要在诱导鳞茎的基础上加入IBA,即最适培养基为N6+0.1 mg/L NAA+2.0 mg/L IBA。  相似文献   

19.
黄土丘陵区狼牙刺种群恢复及群落土壤水分养分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荒草坡为对照,对黄土丘陵区封禁8年、20年和30年的狼牙刺群落的狼牙刺种群结构及群落土壤水分和养分的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群落恢复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在黄土丘陵区,狼牙刺群落通过封禁能够恢复,经过20年恢复种群可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不同恢复阶段的狼牙刺种群密度、个体平均基径、高度和生物量差异明显:30年>20年>8年>荒草坡。随着狼牙刺群落恢复,种群幼龄个体减少,中老龄个体增加,但种群仍保持扩展趋势,具有进一步发展潜力。不同恢复阶段狼牙刺群落内土壤水分出现了微弱干层,并随根系延伸下移。土壤养分在群落恢复初期增加较快,后期比较稳定。影响狼牙刺群落恢复和种群生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水分因子,其中土壤水分、群落盖度比较重要。狼牙刺适应力、繁殖力强,种群具有扩展潜力,未来应该充分利用其优良特性,继续保持现有的封禁措施,促进群落进一步恢复和环境条件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