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硝酸稀土对兰州百合植株生长和鳞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陇中半干旱区坡耕地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兰州百合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硝酸稀土对兰州百合植株的生长特性及鳞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稀土具有降低兰州百合植株高度、增大茎秆粗度和单叶面积、提高鳞茎产量的作用,其中以浸种和叶面喷施相结合的处理效果最为明显,田间植株高度较对照降低5.4%,茎秆粗度、平均单叶面积分别较对照提高15.3%和13.8%,鳞茎增产率达7.9%。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坡耕地条件下研究了叶面喷施Zn、B、Mn3种微量元素肥对兰州百合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鳞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Zn、B、Mn肥均能提高百合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及分配效率,增加鳞茎产量;200mg·L-1的Zn、B、Mn肥处理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最为显著,分别较对照提高26.5%、31.8%和23.6%;Zn、B肥有利于光合物质向鳞茎转移分配,200mg·L-1的Zn、B肥处理收获期鳞茎所占干物质比率较对照分别提高4.16和2.44个百分点;喷施Mn肥处理鳞茎所占干物质比率较对照有所降低,降幅与喷施浓度呈正相关。200mg·L-1Zn、B肥和100mg·L-1Mn肥处理对百合鳞茎的增产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
施用钾肥对百合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百合施用钾肥增产效果能达到极显著水平。但是,钾肥施用过多,影响土壤养分平衡,从而抑制百合对其它养分的吸收,每公顷施K2O75~150kg为宜。钾肥施用方法以1/2作基肥,1/2作蕾肥为佳,既克服了因土壤含钾量低产生的后期供钾不足的缺点,又满足了百合中后期对钾的营养需求。因此,百合鳞茎的产量和净收益均最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缩短兰州百合生长周期,提高百合品质,以兰州百合组培小鳞茎为材料,研究了大量元素、NAA、6-BA、培养基状态、蔗糖、2,4-D等单一因素对百合试管鳞茎形成和膨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大量元素有利于鳞茎的膨大,而不利于鳞茎的诱导;大量元素浓度为2MS时鳞茎平均直径最大,但新增鳞茎数下降到4.56个;NAA浓度为0.2 mg/L时新增鳞茎数最多且鳞茎平均直径最大;6-BA浓度为0.1 mg/L时最有利于鳞茎的形成和膨大,新增鳞茎数5.25个,鳞茎平均直径10.642 mm;固体培养基对鳞茎的形成效果明显,而半固体更有利于鳞茎的膨大;蔗糖浓度为90 g/L时新增鳞茎数最多,120 g/L时鳞茎平均直径最大;2,4-D浓度0.02 mg/L处理对鳞茎的形成和膨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兰州百合试管鳞茎膨大培养基最佳配方和培养条件,解决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以兰州百合鳞片诱导形成的小鳞茎为试验材料,研究光暗不同培养条件下蔗糖和大量元素对兰州百合试管鳞茎生长和膨大的影响。在光照(12 h/d光照)和黑暗(24 h/d黑暗)条件下,设置不同质量浓度蔗糖(90 g/L、120 g/L、150 g/L)和不同浓度的大量元素(MS、2MS、3MS)组合处理,培养60 d后测定其鳞茎直径、鲜重、叶长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蔗糖和大量元素均对兰州百合试管鳞茎生长和膨大有显著的影响,且两者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光照条件下鳞茎生长指数和鳞茎鲜重百分比均大于黑暗条件。根据生产实际,推荐适合兰州百合鳞茎膨大的组合为2MS+蔗糖120 g/L+NAA 0.2 mg/L,培养条件为1 500~2 000 lx下光照12 h/d。  相似文献   

6.
7.
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田间土壤温湿度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地膜覆盖和绿肥对提高我国西南高寒山区春播马铃薯田间耕层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影响,通过2009-2010年设置地膜覆盖和绿肥的不同处理,研究其对马铃薯田间土壤耕层温度、水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栽培方式相比,播种后至封行前,地膜覆盖且施绿肥栽培方式和地膜覆盖栽培方式耕层土壤(0~20?cm)日平均温度提高3.6℃和2.9℃。地膜覆盖且施绿肥栽培方式、施绿肥栽培方式和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田间土壤(0~21?cm)平均含水率提高了12.93%、6.3%和10.88%;封行后,地膜覆盖且施绿肥栽培方式和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田间土壤平均含水率低6.35%和6.4%。地膜覆盖且施绿肥栽培方式和施绿肥栽培方式马铃薯的块茎产量增加25.6%和2.3%。因此,地膜覆盖且施绿肥栽培方式能显著地提高苗期耕层土壤温度、含水率和马铃薯的块茎产量。  相似文献   

8.
稻田长期垄作免耕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不同耕作条件下的水稻生长发育、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状况的研究表明,稻田长期垄作免耕,水稻根系数量、白根率、根系活力比常规平作和水旱轮作高,分蘖时间早;垄作免耕水稻的株高、茎粗、穗长、穗粒数增加,11年水稻平均产量垄作免耕比常规平作和水旱轮作分别提高了10.3%和11.3%。垄作免耕改变了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土壤容重、土壤养分含量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增强,土壤表层松结态腐殖质含量比常规平作和水旱轮作高0.194和0.238个百分点,紧结态腐殖质降低0.098和0.037个百分点。垄作免耕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Zn、B、Mn肥喷施对兰州百合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和氮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钾肥充足的土壤中,喷施浓度为200 mg/L Zn肥、100 mg/L B肥和100 mg/L Mn肥均能有效促进兰州百合对氮磷的吸收转运,增加兰州百合鳞茎产量,改善鳞茎品质,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兰州百合适宜生长的环境和原产地、适生地分布,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在兰州市区范围内对兰州百合种植分布及分布区气候、土壤资源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兰州百合在兰州市区范围内主要分布在七里河区的西果园镇、魏岭乡、黄峪镇、阿干镇以及西固区的金沟乡、河口乡。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处于甘肃省土壤养分分级标准中的四级水平,为较低等级水平,土壤微量元素质量分数为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1.
秋水仙碱诱导兰州百合四倍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丽艳  荆瑞勇 《核农学报》2008,22(5):581-584
用兰州百合鳞片气培诱导小鳞茎,培养不同时间后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碱处理带小鳞茎的鳞片,然后转入无菌培养,3个月后对植株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气培7d时用0.1%的秋水仙碱溶液浸泡处理40h诱导效果最好。四倍体植株形态特征是叶片表面略显粗糙,有时还略呈扭曲状,植株较二倍体粗壮,根系较二倍体肥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垄沟耕作和液膜覆盖集成技术在旱地作物中的应用效果,为旱田高产高效种植方式的选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应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式,进行不同耕作方式下的液态地膜、塑料地膜覆盖及不覆膜种植玉米对比试验。[结果]和不覆膜种植相比,垄沟耕作条件下,覆盖种植显著增加了0—40cm土层含水量,提高了5cm,10cm深土壤温度;覆盖种植较好地促进了玉米前期生长,显著增加了玉米产量,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WUE)(p0.05)。随着覆膜时间的延长,液膜、塑膜覆盖的集水保温效果逐渐减弱。液膜覆盖种植的蓄水保温及增产效果低于塑膜覆盖,但显著优于不覆膜种植。试验前期,降水较少,垄沟耕作的集雨效果不明显,但有明显的增温效应。[结论]与塑膜覆盖种植可能会造成"白色污染"问题相比较,垄沟耕作条件下液膜覆盖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旱作覆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春玉米覆膜垄作沟灌条件下土壤水热效应及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河套灌区玉米覆膜垄作沟灌种植模式下土壤温度与含水率的变化规律、两者响应关系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灌区玉米常规覆膜宽度(70cm)及当地常见农用宽膜(110cm)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变化主要受外界因素和含水率的影响,两种覆膜条件下土壤温度具有相同的日变化规律,且深层较表层土壤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玉米生育前期宽膜具有更好的保温效果,且表层5,10cm处地温变化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全生育期内110cm较70cm膜具有明显的保墒效果,5—25cm土壤平均含水率高5.06%,6.83%,3.89%,5.28%和3.44%;各时刻不同土层与温度可以拟合为对数函数,但早晚相关性较差,说明此时段地温变化的机制更为复杂;玉米生育后期5cm处土壤平均含水率与土壤温度呈现反比关系,20cm处呈现正比关系,且低水分条件下土壤温度变幅更大;生育期内玉米生长性状及产量指标也达到显著性水平,且110cm较70cm膜平均产量高14.86%;研究成果可为灌区玉米覆膜垄作沟灌模式下适宜地膜宽度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玉米秸秆带状覆盖对西北半干旱区马铃薯田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设置地膜覆盖(M1)、秸秆带状平覆(M2)、垄沟覆杆(M3)和传统不覆盖(CK)4个处理,通过2年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覆盖方式对生长指标、土层含水率、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覆盖方式较CK显著增产11.68%~21.74%,提高水分利用效率22.82%~48.63%。覆盖种植较CK单株产量提高26.02%~48.37%,株高增加3.18%~12.82%,单株生物量增加0.59%~26.49%,全生育期作物耗水量降低55.29~66.21mm,以秸秆带状平覆(M2)最好或较好。全生育期0—200cm土层平均含水率平水年黑膜大垄(M1)较CK低0.89个百分点,偏旱年较CK高1.30个百分点;秸秆带状平覆(M2)无论平水年还是偏旱年分别较M1及CK高0.20~0.89及0~1.50个百分点。其中以秸秆带状平覆(M2)在作物生长、增产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效果较好,适宜西北半干旱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深对地面覆盖措施保墒增产机理的认识,通过大田试验,对黄土高原南部旱塬区秸秆和地膜两种覆盖方式下玉米农田土壤水分动态、作物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年份,与不覆盖相比,秸秆覆盖后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储水量提高了5.2%~8.4%(P<0.05),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降低了7.8%和3.5%;而地膜覆盖下土壤储水量的差异不显著,但显著提高了产量构成指标,其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4.1%和10.6%(P<0.05),显示后者抑制土表蒸发所增加的土壤水分更多地、更有效地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了。从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角度分析,本地区旱作玉米农田使用地膜覆盖有较好的保墒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东北雨养区玉米生长状况和田间水分对种植密度和地膜覆盖的响应,2015年在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试验场设置了低(67 500株/hm~2)、中(82 500株/hm~2)、高(97 500株/hm~2)3个种植密度水平和覆膜、裸地2种方式的玉米田间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土壤水分、玉米根系及其产量变化。结果表明:(1)在0—20cm土层中,整个生育期内,覆膜对于低密度处理的土壤田间含水率影响显著(p0.05),生育前期、中期和末期覆膜比裸地田间含水率分别提高了9.80%,15.93%,12.77%;在20—40cm土层中,生育前期,中密度覆膜种植的玉米田间含水率比裸地高13.83%(p0.05);在40—60cm土层中,覆膜对中密度玉米土壤含水率影响显著(p0.05),生育前期、中期、后期覆膜比裸地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分别提高了15.47%,4.11%,8.96%。(2)种植密度对玉米根系的根长、总投影面积、总根体积和根系表面积均有显著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四者均呈减小趋势;在种植密度相同时,覆膜相比裸地提高了玉米根系的根长、总投影面积、根系总体积和根系表面积;中密度时,覆膜对玉米根系的4项指标提高最为显著(p0.05),分别比裸地提高了44%,38%,38%,33%。(3)玉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密度为67 500株/hm~2时,玉米产量和百粒重均最大,百粒重为36.83g,产量为12 573.69kg/hm~2。结果说明:在水肥条件相同情况下,玉米种植存在一个最优密度,在最优密度内,玉米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了最优密度产量呈现减少趋势。研究结果对东北雨养区种植密度和覆盖方式的优化组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提高雨水利用效率和玉米产量也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是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特色作物和主栽作物之一,如何提高其降水利用效率是发展该区域马铃薯产业的重点问题。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不同的覆盖方式和沟垄种植方式为处理,测定马铃薯生育期的土壤水分含量及其分布和产量,计算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旱地不同覆盖和种植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采用草-膜二元覆盖垄种技术,能够有效地积蓄自然降水,草-膜二元全地面覆盖保墒、垄沟有效地聚集和保持了土壤水分,尤其在伏旱阶段的块茎形成期,0-10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全膜覆盖处理。因此,高垄膜覆盖沟覆草垄播使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其它种植模式分别提高8.39%~58.38%和8.46%~67.97%,是一项适合于西北黄土高原旱作区马铃薯高产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