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调查分析兰州市新城黄河大桥所在河段的水文泥沙特征,确定河道按百年一遇流量标准设防,其设计流量为6 500 m3/s,河道平均流速为3.98 m/s,主流冲刷系数P=1.39,河床覆盖层平均颗粒为30 mm。计算了河段主槽与边滩以及各个桥墩的冲刷深度,得出了较为详细的黄河兰州新城段河床演变规律和旧桥桥渡冲刷结果。以上结果可以为即将兴建的新城黄河新桥起到非常宝贵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河兰州段水质现状及污染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1998~2002年黄河兰州段扶河桥、新城桥、包兰桥、什川桥4个监测站取得的pH值、COD、DO、挥发酚、六价铬、总磷6项水质指标时间序列,初步确定了黄河兰州段水质现状及水环境变化趋势,显示出这6项指标在波动中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贾瑞丽  马登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691-17694,17738
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确定水质类别,用污染负荷系数法确定主要污染物,用污染变化趋势定量分析说明污染物变化趋势。根据1996~2007年地面水水质监测数据的统计、评价,论述了黄河兰州段水质现状,并对其水质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段水体以生物、有机类污染为主,无机、金属类污染次之,粪大肠菌群位于黄河兰州段之首;黄河兰州段水体总体污染变化呈下降趋势,下降趋势很显著。  相似文献   

4.
5.
郭宏栋  杨一青  周敏  张媛  童丹  陈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993-9995
[目的]更好地掌握持久性有机毒物在黄河中上游的迁移转化及其归趋。[方法]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和紫外分光光度法讨论黄河兰州段沉积物对水体中邻苯二甲酸正二戊酯的吸附行为及各种因素如温度、离子强度、pH值和有机物含量对其吸附行为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呈现较为明显的"S"形,采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的相关性比Langmuir方程好,表明为多分子层吸附;当温度升高时,吸附量增大,吸附反应为吸热过程;离子强度,水体环境pH和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都对其有一定的影响。[结论]该研究为持久性有机毒物在黄河中上游的迁移转化及其归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黄河陕西合阳段兰州鲇的种质特点和种群生存现状,为黄河鲇的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依据。【方法】从形态特征、种群组成以及同工酶3个方面,对黄河陕西合阳段兰州鲇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群特征进行研究。【结果】黄河陕西合阳段兰州鲇各鳍鳍式为,背鳍i-4~5,胸鳍i-11~14,腹鳍i-10~11,臀鳍i-78~87;鳃耙8~12;须2对;体长/头长为4.8~5.4,头长/吻长为2.8~3.2,头长/眼径为11.2~15.0;脊椎骨数目为63~68,比肠长0.91±0.25;具有发达的‘V’型胃,其消化生理特性符合肉食性鱼类的特征。同工酶检测结果表明:黄河陕西合阳段兰州鲇的乳酸脱氢酶(LDH)有2个位点,均为单态;而酯酶(EST)有5个位点,其中EST-3在各组织中广泛表达,且为多态。经鉴定,本次采捕的31尾样本中,3龄鱼占25.8%,4龄鱼占35.5%,比例较高。【结论】黄河陕西合阳段兰州鲇种群存在遗传多样性,但种群组成趋向低龄化,表明其野生资源受到较严重破坏,应及时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黄河上游唐乃亥流域年最大洪峰流量序列并对年最大洪峰流量进行预测,为内蒙古河段的防洪减淤提供参考。【方法】借鉴集合预报的思路,依据模糊数学理论和马尔科夫随机过程理论,建立黄河上游唐乃亥流域58年来年最大洪峰序列的综合预估模型,对唐乃亥流域未来几年的洪水情势进行了预估,以冲刷内蒙古河段所需流量对应的唐乃亥站流量为目标流量,分析其发生的可能性。【结果】唐乃亥站未来5年的洪水将进入中偏大的状态,年最大洪洪峰流量在2017年达到最大,量级为3 520m3/s,但出现概率仅为33%;唐乃亥站在未来几年超过目标流量洪水出现的概率为33%。【结论】未来5年中,依靠上游唐乃亥的天然来水解决内蒙古河段淤积问题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8.
对黄河兰州段下游的柳沟河排污渠取样分析,结果表明,柳沟河污水中的色度、悬浮物、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等指标的含量均超出国家污水排放标准;pH、六价铬含量未超标;对浊度、臭、电导率、总氮、高锰酸盐等排放标准中未要求的指标进行测定,含量均较高,综合反映出柳沟河污水成分的复杂性和难治理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黄河干流兰州段防洪治理工程的治理成果,并针对黄河干流兰州段防洪治理工程后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包括继续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和维修、加强生态防洪措施的建设、健全责任规章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以及提高群众参与度,旨在为后续黄河干流兰州段防洪治理和管护工作的进行提供合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屈章彬  孙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784-5787,5799
利用历史资料和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探讨西汉以来黄河下游河南境河段在堤防控制下的河床形态和河床堆积形态。复原了故道河流平面形态与滩地纵剖面,初步建立典型的滑澶段及开归段的堆积模式和桃花峪沉积剖面,认识到西汉末、宋金、明清加积时段的存在和加积发展趋势。同时分析了床砂粒径的变化与加积、河道变徙的联系,加积与下游丰水多沙时段的相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黄河兰州段城市防洪与河道规划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兰州市黄河河道概况、河床演变及桑园峡的分析研究,得出了黄河小峡在控制水位、壅水原因、高度及范围,并在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对河道整治宽度进行了研究。试验及计算结果与原型河段实测资料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黄河呼和浩特段污染日趋严重,没有合理、完善的水动力模型为流域水环境污染物迁移、扩散和降解模拟提供基础模型的问题,基于MIKE11水动力模块、降雨径流模块构建了黄河呼和浩特段水动力与降雨径流耦合模型,对黄河呼和浩特段降雨径流、水位、流量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降雨径流模型纳什系数E≤0.8的占2.19%,E≤0.9的占7.39%,其余为E0.9,相对误差σ为0.04%~19.88%,黄河呼和浩特段水动力与降雨径流耦合模拟纳什系数E≥0.99,相对误差σ为0.23%~1.54%;01—06月降雨径流量0.46~8.36m~3/s,10月达到全年最大值,为26.16m~3/s;10月之后呈线性下滑趋势,并到12月初出现急剧下降状态;头道拐、河口镇、喇嘛湾断面02—03月各断面温度开始逐渐回升,且具有一定的突变现象,水位和流量突变范围分别为2.5~3.5 m和1 380~1 400m~3/s,04—12月和1月黄河呼和浩特段水位和流量相对平稳,变化范围分别为1.8~1.3m和790~800m~3/s,并在07—09月出现了一年当中的丰水期,水位和流量最大值可达988.6m和1 162.5m~3/s。  相似文献   

13.
王宇亮  王志学  王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904-4906
围绕兰州黄河风情线景观分布,从黄河的生态湿地、特色文化风情、桥梁枢纽、近水公园和滨水广场方面总结了兰州滨水景观多元化模式。重点概述了银滩湿地公园的生态风情;兰州水车、龙源石碑、羊皮筏子和"黄河母亲"石雕的文化内涵;中山铁桥、银滩大桥、七里河立交桥和雁滩黄河大桥与黄河融为一体,贯通南北的桥梁枢纽功能;结合休闲、娱乐、观光与餐饮于一体的近水公园与滨河文化广场。最后提出,在兰州沿黄景观规划中不仅要达到防洪、交通与环境共生的目标,还要凸显景观、生态环境、特色文化和经济基础的协调,逐步使兰州滨河两岸的湿地、河道、绿化、交通、餐饮、休闲与居住呈现多元化立体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水环境承载力是衡量河段能够容纳污水及污染物最大能力的重要指标.应用一维水质模型,计算黄河宁夏段水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体标准计,黄河宁夏段化学需氧量(CODCr)的容量为562.0~716.0 t/d,氨氮(NH3-N)的容量为28.2~32.0 t/d.该计算结果为控制黄河宁夏段污染物排放总量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1991、1995、1999、2004、2009年和2013年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从景观和土地利用角度分析黄河三角洲大尺度范围的滨海湿地退化状况,并利用马尔科夫过程模型模拟2021年研究区滨海湿地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999-2004年和2004-2009年是黄河三角洲湿地退化较严重的两个时段,退化湿地占自然湿地总面积近40%,2009年以后,研究区退化得到一定的缓解。预计至2021年,湿地占区域陆地面积的比例将下降至60%。与2013年相比,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面积占比将分别下降4.52个百分点和3.08个百分点,草本沼泽、灌丛湿地、森林湿地和盐沼面积将分别减少32.21、15.76、19.33 km2和74.86 km2。由此可见,未来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仍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6.
区域生境质量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重要体现,明确不同地形梯度下黄河流域甘青段生境质量变化量的增益减损,对该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政策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运用InVEST模型评估了1990、2000、2010年和2020年黄河流域甘青段生境质量的时空变化以及不同地形梯度下生境质量的增益减损情况。结果表明: 1990、2000、2010、2020年黄河流域甘青段年均生境质量指数分别为0.775、0.774、0.774、0.778,呈先小幅下降继而显著上升趋势,空间上呈“东西增强、中部减弱”的态势,且增益面积大于减损面积。1990、2000、2010、2020年区域生境退化度指数分别为0.015 14、0.015 23、0.015 24、0.014 78,呈先小幅上升继而明显下降的趋势,空间上表现为生境退化区面积高于生境优化区面积,退化区集中在甘肃省。黄河流域甘青段生境质量总体表现为在地形梯度最低等级(Ⅰ级)时最差,最高等级(Ⅴ级)时最好,其中高程为Ⅲ级时最高,坡度为Ⅳ级时最高。除高程外,黄河流域甘青段生境质量在各地形梯度下总体表现为Ⅰ级时增益最优,Ⅴ级时减损最大,其中在坡度Ⅴ级时处于完全减损状态。生境质量的时空特征及地形梯度效应可为黄河流域甘青段生态保护政策的制定和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